【軍武次位面】:楊樹
偷電動車的竊·格瓦拉,真的喜歡蹲監獄?
「竊·格瓦拉」出獄了!
這麼年以來,很多網紅都是過眼雲煙,但這個既沒有明星臉,也沒啥文化,還是個蹲過4次大牢的賊偷,居然從2016年一直火了到現在,甚至還上了維基百科,不得不令人稱奇。
「竊·格瓦拉」本名周立齊,廣西南寧人(壯族),2012年在因盜竊電動自行車被南寧警方逮捕,在接受當地電視臺採訪時不僅毫無愧色,反而還一本正經地講了很多歪理。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偷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進看守所感覺跟回家一樣……在看守所裡面的感覺呢,在看守所裡面的感覺比家裡面好多了!進了裡面去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喔唷~超喜歡在裡面!」
周立齊的髮型和鬍鬚都酷似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又是因為偷竊進去的,所以被網友戲稱為「竊·格瓦拉」,不斷被各種鬼畜惡搞,一下子就火了,而且一直火到前幾天出獄,得到消息的幾十家傳媒公司來到柳州監獄門口等候,有的甚至開出了百萬天價準備籤約「竊·格瓦拉」去搞直播……
「竊·格瓦拉」會火,除了形象極具「反差萌」之外,那些歪理也是重要因素——監獄裡面真的是「個個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莫不是真的喜歡蹲監,才四次入獄?
其實,「竊·格瓦拉」說的是「看守所」,而不是監獄。不過,在大眾的印象中,看守所,監獄,反正都是關犯人的地方嘛,有啥區別?
▲看守所裡面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二者區別其實還是挺大的,簡單的講,看守所的功能是羈押被逮捕或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待審人員),主管部門是公安局(部),監獄的功能則是關押和改造經法院審理後判刑的人員,管理部門是司法局(部)。
只有一個例外——秦城監獄,這是唯一由公安部管理的監獄,當然,這裡也不是關押普通罪犯的地方。
監獄和看守所是不是像「竊·格瓦拉」說的那樣,「超喜歡在裡面」呢?別說,世界上還真有讓人驚呆的豪華監獄。
▲看到哈爾登監獄網站上顯示的「牢房」,
蝸居的軍武菌流出了眼淚
挪威這個北歐小國就有這樣一所監獄——哈爾登監獄,被認為是歐洲最現代化,最人道的監獄,建設耗資300億美元,於2010年正式啟用,可容納252人。
這裡與其是監獄,還不如說是五星套房,牢房寬敞明亮,有廚房有客廳有音響,家具都是請專業設計師專門設計的,甚至還有健身房。
半數警衛是女性,而且幾乎都沒有配備武器,因為監獄管理方認為,配槍會產生不必要的脅迫感,增加「人際間的距離」。
為了減少身在「牢獄」的感覺,監獄四周還保留了森林,用來遮蓋高牆,讓囚犯感受季節變化。獄警的主要工作,就是給犯人們辦「培訓班」,木工、手工、廚藝、音樂……要說這待遇,好多國家的自由人都趕不上!
▲極其寬容的挪威人,
也不願意殺人魔頭享受人生
他被關進了傳統意義上的監獄
當然,不是所有的犯人都有如此待遇,比如在2011年製造了恐怖襲擊,造成77死96傷的布雷維克,一度盛傳被關進哈爾登這所豪華監獄,令人憤憤不平,但實際上他被關押在另一所更為傳統的伊拉監獄。
之所以有這樣令人嗔目結舌的做法,是因為挪威更多的是考慮如何降低再犯率,他們認為嚴苛的監禁無助於實現這一點,寬鬆的環境才能達到目的。
▲《肖申克的救贖》、《越獄》
展現了奉行重刑主義的美國監獄
但顯然效果不佳
事實,挪威的再犯率約為20%,其它歐洲國家和美國,這一數字大約是60%左右,而完全照搬美國刑罰制度的臺灣,這一數字高達79%!
看來挪威寬鬆化監獄的思路確有效果,不過這是建立其特有國情基礎上的,其它國家並不好照搬,通常的做法還是給予基本的人道待遇,但「豪華」就免了,否則還不得有大批心術不正的傢伙主動犯法,跑來「享受人生」了?
▲這一看還是監獄該有的樣子
比如我們的近鄰日本,算是發達國家了,也沒有挪威那樣的豪華監獄。在日本,監獄是指拘置所(相當於中國的看守所)、刑務所、少年刑務所等各類行刑機構的總稱,歸法務大臣領導,由法務省矯正局主管。
▲日本的單人牢房,普通工薪族的標準
監獄犯人必須參加勞動,少年犯每周工作20個小時,成年犯每周工作40個小時,勞動的種類以木工、印刷、裁縫、金屬及皮革工藝為主,參加勞動的犯人每月可獲得一定數量的勞動津貼。
2009年,《中國新聞網》發布了一篇文章《中國男子自述在日本監獄13年服刑生活》,這個名叫杜磊(化名)的東北漢子於1994年來到日本打工,因為哥們義氣幫忙打架打死了人,然後被判刑13年。
▲日本的監獄工廠
服刑期間,杜磊的經驗是「字典加拳頭」,用字典學日語,用拳頭保護自己,雖然屢屢因為打鬥而受處罰,但同監獄的日本服刑者沒有敢欺負他的。
在監獄工廠,他的主要「工作」是包裝洗碗用的海綿,強度不大,但要一直坐著,不經許可連上廁所都不能,也很難受,不過有每周雙休。每小時的「工資」是18.5日元,這筆錢會被強制儲蓄,大部分只能出獄後才能拿到。
▲韓國的監獄工廠
韓國與日本差不多,甚至更為寬鬆,雖然犯人要勞動和學習,但可以收聽電臺,訂報紙,吃的也不錯,來訪者不用經過金屬探測器的檢查。所以,韓國監獄有「國家酒店」之稱,日本的相關人士來參觀後讚嘆不已,然後懷疑這樣會不會失去警示作用?
事實上,由於韓國一些城市(比如首爾)物價高企,不少生活艱難的窮人的確會故意犯一些輕罪,然後自首,如願以償的被關進監獄,度過一段衣食無憂的時光,特別是在冬季,因為監獄裡飯菜豐富,暖氣燒得很足,比外面舒服多了。日本也存在同樣情況,但主要是生活無著的老年人,再犯率高達68%。
中國的監獄是什麼樣的呢?
▲遲志強的兩首歌,構成了
老百姓對監獄的基本想像
這可是一個帶著點神秘感的話題,在老百姓的印象中,監獄就是高牆加電網,戒備森嚴,大門緊閉,荷槍實彈的武警晝夜巡邏,路過監獄大門不免毛骨悚然,除非真進去關一段時間,否則很難知曉其中的情況。
所以,普通人對監獄的認識,基本上還停留在「二尺八的牌子我脖子上掛,大街小巷把我遊……手裡捧著窩窩頭,菜裡沒有一滴油」的印象上,同時社會上還流傳著很多諸如牢頭獄霸、絕世奇人之類的傳說。
這些傳說不能說沒有一點現實基礎,比如在2005年出版的《冷暖人生(之2):21世紀中國民間檔案》一書中,就記載了一個名叫李紅濤的傳奇犯人。
此人畢業於浙江大學,犯有詐騙罪、盜竊罪、逃脫罪,本已被判死刑,因為發明了三項實用新型專利而獲得減刑免死,其中一項還涉及無刷電機,這是很多人每天都用到的電動自行車上的關鍵技術。
不過,此事也有不少人置疑其真實性,但就算是真的,這樣的人在監獄中也極其罕見,絕對不可能「個個是人才」。監獄裡面最多的,還是那些有危害社會行為,貨真價實的犯人。
鑑於中國人口基數的巨大,犯人的絕對數量不會是個小數,監獄對犯人改造的成功與否,是決定社會治安的重要環節。為了破除監獄的神秘感,現在多地已經開展了「監獄開放日」活動,向社會展示監獄的執法、管理和服刑人員的生活狀況。
通過監獄開放日活動,我們可以一窺中國監獄的現狀。
中國監獄的硬體水平大致和韓國、日本差不多,有空調、暖氣、電視機、圖書館、法律援助站、心理矯治中心,食堂一日三餐均要取樣留存,大型監獄設有醫院,服刑人員有一些小病可以就地治療,合法權益能得到充分保障。
▲如果沒警察和犯人
這裡看上去就像是普通辦公樓
服刑人員一開始要進新收犯監獄,學習「四操三歌一規範」,即「板凳操、隊列操、廣播操、內務操」以及《行為規範歌》、《文明禮貌歌》、《新人生之路歌》、《罪犯改造行為規範》,經考核合格,才能分流到後續監獄開始改造。
▲戒備和文娛並存
除了學習以上規範,服刑人員還要經過候押、理髮、洗浴、換裝等程序,然後進行全身體檢、人像採集,過完這些程序才算是真正開始服刑。
監獄施行軍事化管理,犯每天按時起床,把被子疊成「豆腐塊」,警官打開鐵門後,就要開始列隊、立正、報數、稍息、靜坐,這是「開封」,晚上再經過同樣的程序後,所有的鐵門被關上,這是「收封」。
當然,犯人還是要進行勞動改造的,其勞動成果被稱為「勞改產品」,品類也比較多,甚至還包括高考試卷!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勞改產品禁止用於出口。
監獄條件再好,坐牢也不是什麼值得追求的事情,因為失去自由,比什麼都難受!
對於這一點,經歷了這幾個月疫情,想必大家已經有了非常直接的感受——即使能叫外賣,上網絡,玩遊戲,看大片,連著幾個星期被迫呆在家裡不能出去,是個人都會覺得要憋瘋了。
如果把這些條件都去掉,再圈個幾年十幾年,會是啥感覺?所以,除非到了沒飯吃的地步,不會有人真的會「超喜歡在裡面」。
「竊·格瓦拉」蹲過四次監獄後,終於也明白了這一點,而且也真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因為他拒絕了某家媒體開出的1500萬天價,選擇回家種田了——無論如何,看守所不可能比家更溫暖,監獄,更不是什麼值得嚮往的地方,大牢裡的「網紅」無論有多紅,也比不上一個老老實實的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