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琴弦上的那束光——「小提琴女神」的音樂之路

2021-01-18 音樂生活報

琴弦上的那束光

——「小提琴女神」的音樂之路

她的琴聲炙熱而富有張力,她的美貌久負盛名;她是小提琴女神,也是女版梅紐因;她有著德國和奧地利的雙重血統,集兩地的優秀音樂傳統於一身;她的演奏既莊重大氣,又激情十足;她拒絕刻板和黑色,亮色抹胸燕尾裙是她登臺的一貫造型……

「音樂展現給我們的是生活中一切高於名利的事物,音樂是我們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捷徑。沒有任何其他工作能夠像音樂這樣給我極大的樂趣,也沒有任何音樂上的考驗令我感到困難。」

——安妮·索菲·穆特

安妮·索菲·穆特1963年6月29日生,德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早年曾跟隨赫尼希伯格(福萊的學生)學琴,七歲獲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賽中獲勝。赫尼希伯格逝世後,穆特考入阿伊達·斯託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溫特圖爾音樂學院,並最終成為斯託基的學生。1977年隨卡拉揚參加薩爾茲堡音樂節,次年再度與卡拉楊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1979年獲「年度藝術家」獎,並獲德國唱片大獎(Deutscher Schall platten preis)。此後作為小提琴獨奏家和室內樂音樂家,頻繁地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巡迴演出。1990年,在倫敦和斯圖加特舉辦了「安妮·索菲·穆特音樂節」,從巴洛克時期到前衛音樂時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藝術才華。

安妮·索菲·穆特已經成為了一種音樂現象。40年來,她以獨奏家、導師的身份成為了古典音樂界各大音樂廳舞臺上的「焦點」;作為四屆葛萊美獎獲得者,她在表演古典音樂作品的同時,也關注著音樂的發展;她已經為25首作品進行了世界首演,塞巴斯蒂安·庫瑞爾(Sebastian Currier)、亨利·杜替耶(Henri Dutilleux)、索非亞·古拜杜麗娜(Sofia Gubaidulina)、魯託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諾伯特·莫雷(Norbert Moret)、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安德烈·普列文(Sir André Previn)、沃爾夫岡·裡姆(Wolfgang Rihm)和約翰·威廉士(John Williams)等,這些作曲家都為她寫過曲子。

作為一位典型的德奧血統的演奏家,穆特性格熱情,具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和內在個性,這使她在音樂上形成了優良的演奏素質和高品位的藝術修養。

她開創了「性感並古典著」的嚴肅音樂時代,音樂演奏極具多元化特性,除了德奧古典、浪漫等傳統作品,近現代作品也是她演奏單中一個重要部分,她所詮釋的《克魯採奏鳴曲》十分大膽,鮮明的強弱對比與自由的拉伸速度,賦予了這首貝多芬經典小提琴奏鳴曲以現代化的戲劇感。她的代表作有《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搖籃曲》、《G弦上的詠嘆調》等。

從音樂神童到「小提琴女神」

「當我得到這把小提琴時,我的志向並不是成為一個小提琴家,而只是很自然地去演奏、去練習。」在5歲生日那天,穆特收到了人生中第一把屬於自己的小提琴。從此,這位音樂神童正式開啟了邁向「小提琴女神」的道路。

穆特小小年紀時便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她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散發著強大的吸引力。小提琴大師亨克裡·謝林初次見到穆特時,並不把她當回事,甚至穿著睡衣、一邊修指甲一邊聽她的演奏,但是當一曲完畢,這位大師立刻放下了自己的傲慢,誠懇地向穆特表達了歉意,並將服裝穿戴整齊後,才再度傾聽。

穆特天賦的進一步發展,得益於她的第二任老師,艾達·斯塔基。她幫助穆特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風格,督促穆特自己多思考而不是去單純地模仿別人,教會穆特如何詮釋每首曲子而不是在還未完全理解時便不帶任何情感地將它演奏出來。這段經歷對穆特影響深遠,她之後無論演奏任何樂曲、任何難度,她都可以演繹地很完美。例如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別人可能與她演奏地完全不同,但只有她演奏出來的是那麼完美。

美麗的鑽石經過精心地打磨,自然會折射出耀眼的光芒。1976年,在歐洲的一次音樂節上,奧地利著名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聽到一位十三歲的德國女孩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後,被她的表演所折服,稱讚她是自少年梅紐因以來最了不起的音樂奇才。後來,卡拉揚更是把這個女孩請到了柏林,讓她長期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這位音樂神童便是安妮·索菲·穆特。從此,卡拉揚成了穆特音樂生涯中的「保護神」。

在穆特的音樂之路上,卡拉揚不僅是一個發現穆特光芒的角色,更是一個教會穆特如何發光的角色,是她的「精神教父」。一般人眼裡的卡拉揚,高傲、自負,而穆特卻這樣評價他,「他平時看起來很高傲,但他不是那樣一個人,他對人很熱心,有時甚至有些靦腆,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與他在一起演奏時的那種聲音,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正是他教會了我如何在演奏中掌握和運用音樂的呼吸。我最仰慕他的,並將永遠記住的是,他在我心目中樹立的那種對音樂的崇高的目標,那種不斷發展、永遠追求更好的精神。」

在卡拉揚的賞識和提攜下,1977年穆特職業演奏家的生涯正式開啟。那一年她14歲,以職業演奏家的身份參加薩爾茲堡音樂節。16歲,她贏得了薩爾茲堡音樂節「年度藝術家」獎和德國唱片大獎。32歲,波蘭著名作曲家彭代雷茨基特意為她創作了《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這一作品也讓穆特一舉摘獲兩個格萊美大獎。此後,作為一位小提琴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穆特頻繁地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巡迴演出,從巴洛克時期到前衛音樂時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藝術才華。這位被卡拉楊稱為「自梅紐因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在全世界各大音樂廳都取得了巨大勝利。

穆特的莫扎特情節

如果說卡拉揚是穆特的「精神教父」,那麼作曲家莫扎特則是她的「心靈伴侶」。

當穆特9歲時第一次演奏莫扎特的作品,當她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首次成功地演奏莫扎特的《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莫扎特便逐漸成為了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莫扎特的每個音符都珍貴,需要仔細思量,不僅需要呈現其中的『優美』,還需要注重運弓,以及音符之間的留空。」穆特對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有自己獨特的詮釋風格,她並不特別在意作品的古典主義風格和結構,相反,在穆特的表達裡,莫扎特恰恰是以一種純粹浪漫主義的方式被呈現出來。

用穆特自己的話來說,「莫扎特是我內心深處的作曲家,伴隨我成長的作曲家,他總是在我事業的緊要關頭等待著我。」與那些注重華麗技巧的演奏家相比,穆特更注重表達莫扎特音樂中純粹和質樸的情感,對她來說,莫扎特的音樂是一種超凡的存在,像X光可以穿透人身一樣,穿透人的靈魂。

穆特的藝術,正是這樣的藝術

穆特的琴聲在當代小提琴演奏大師中富於個人特色,其宏大和飽滿的音樂表現甚至令帕爾曼、克雷默、溫格洛夫、祖克曼、敏茨這些男性巨匠相形見絀,同時又具有一種獨特的集中和凝練的質感,以及一種德國式的分量感。

穆特的藝術代表了德國古典音樂的偉大傳統——不只為娛樂聽覺,而是以其深刻嚴肅的內在美緩慢而持久地打動那些有足夠熱情、耐心和修養的聽眾。德奧血統、個人性格、年少時便深陷完美主義價值觀的影響、成長於歐洲古典音樂的文化氛圍,諸多因素令穆特深刻地感受到古典音樂作為嚴肅深沉的藝術的力量。所以,每當看到為了賺錢而讓古典音樂過多地出現在媒體中時,穆特就會很難過。或許,音樂有時難以擺脫作為生命的娛樂和裝飾的地位,但即便如此,藝術也應當是堅持藝術尊嚴的人們所珍視的存在,而穆特的藝術,正是這樣的藝術。

除了演奏重要的古典作品外,穆特也持續帶給觀眾創新的曲目。她積極致力於當代作曲家小提琴作品的推廣,包括塞巴斯蒂安·柯裡爾、亨利·迪蒂耶、索菲亞·古拜杜琳娜、維託爾德·盧託斯拉夫斯基、安德烈·普列文爵士和沃爾夫岡·裡姆等作曲家的作品。在2007年8月的琉森音樂節上,穆特與柏林愛樂樂團和西蒙·拉特爾合作,為索菲亞·古拜杜琳娜創作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舉行了世界首演。

穆特對現代音樂的熱愛是從與著名波蘭作曲家柳多斯拉夫斯基的合作開始的,這位作曲家為她寫了大量作品。雖然穆特並不認為現代音樂能永遠有一大群欣賞者,但她堅信如果一個或一組音樂家在演奏一首曲子時有著執著的信念,並且這首曲子能夠傳遞強烈的情感信息,就像莫萊特或柳多斯拉夫斯基的作品一樣充滿感情,那麼大眾終究會欣賞這些作品,因為他們獲得了全新的視聽享受。

作為古典音樂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穆特的演奏充滿了鮮活的激情,而在演奏之外,她的時尚也讓人過目難忘。一頭飄逸的金髮,一襲靚麗燕尾裙,再加上婀娜多姿的身材,時尚性感的同時又落落大方,「性感並古典著」,不同於旁人。

每一個音符從她的琴弦上飄下來,像一個個靈動而瘋狂的精靈,琴聲是她一切的情緒,舉手投足間的變化都傳遞著不同的訊息。正如小時候推翻父母的命令,讓自己成為自己音樂的主宰一樣,如今的穆特,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對音樂的理解與創造,成為自己藝術人生的主宰。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臺,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小提琴琴弦的選擇建議
    DominantDominant 持久耐用、聲音亮、音色平均,是Thomastik 出的弦中最多人選購的琴弦之一。Peter InfeldPeter Infeld 兀 Dominant 進階版本,張力強、聲音亮、持久耐用,也是演奏家在比賽及演奏會常用的指定小提琴琴弦。
  • 小提琴琴弦你選的是哪種?各品牌琴弦聲音特質對比...
    小提琴琴弦是小提琴非常重要的部分,小提琴的音質發的優劣琴弦佔一部分重要地位
  • 小提琴琴弦的選擇建議(完整視頻資料版)
    ,今天就來介紹幾個小提琴琴弦品牌,以及小提琴琴弦挑選建議!Evah PirazziEvah Pirazzi 別名「綠美人」又被稱「綠魔鬼」,是Pirastro 出的弦中最多人選購的小提琴琴弦之一,也是很多演奏家獨奏或樂團比賽必換的弦,聲音亮、張力強,但是不耐用
  • 關於小提琴的琴弦
    關於小提琴的琴弦 G弦往往接不上D弦 甚至有時候很難發出聲音 在低音域中只有嗚嗚嗚的聲音 像一張沒有色彩的黑白紙 等待為它塗抹上顏色的蠟筆
  • 「金色琴弦大學生篇」第一卷發售,金色琴弦15周年聯動活動開始
    「金色琴弦大學生篇」第一卷發售,金色琴弦15周年聯動活動開始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2018-09-06 10:55:18
  • 【二手拍賣會上的小提琴】
    拍賣商走到一把小提琴旁,一把看起來非常舊、非常破、樣子磨損得非常厲害的小提琴。拍賣商拿起小提琴,播了一下琴弦,結果發出的聲音跑調了,難聽得一旁的雞鴨都嚇飛了他看著這把又舊又髒的小提琴,皺著眉頭、毫無熱情地開始出價,10美元,沒人接手。他把價格降到5元,還是沒有反應。 他繼續降價,一直降到0.5元。他說:「0.5元,只有0.5元。
  • 曹可凡:琴弦上的詠嘆
    所以,那天晚上演奏《G弦上的詠嘆調》時,穆特執弓在琴弦上詠嘆,那低徊深沉的旋律裡流洩出一種哀而不傷的隱忍和宗教般的恬靜,仿佛詩人在吟唱,思想家在冥想,意境開闊、深沉,猶如羅馬萬神殿上照下的那一束光,激勵人們從苦難中站立起來!穆特與帕爾曼是古典小提琴領域的雙子星座。
  • 純音品鑑︱川井鬱子新古典小提琴《曙光女神》
    吸引我認識日本小提琴女神川井鬱子的音樂,是這張《オーロラ》,中文稱為《曙光女神》。
  • 舞臺音樂劇「金色琴弦 Blue♪Sky Prelude of 至誠館 」角色公開
    舞臺音樂劇「金色琴弦 Blue♪Sky Prelude of 至誠館 」角色公開 2016-07-27 16:51
  • 【新藝術工坊•第二十八期】金色琴弦——張牧吟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你是否想在冬日感受一絲音樂的溫暖?你是否想逃離喧雜的生活享受片刻的安心?一場滌蕩聆聽的音樂之旅,感受一次金色琴弦帶來的震撼。優秀小提琴手張牧吟帶你走進音樂的世界,感受琴弦的顫動。 嘉賓介紹張牧吟,復旦大學12級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學生,現任復旦大學管弦樂團第一小提琴聲部成員。在初高中階段多次參加江蘇省和全國比賽,多次獲得比賽金獎。在奧地利維也納、韓國、澳門、上海等地多次參與比賽和演出,參演過近百場交響樂演出或弦樂演出。
  • 三位小提琴女神,金秋都在上海!
    據統計,美國樂團女性演奏家的比例,已經從1990年代前的24%躍升至35%,女性小提琴家的數量佔總體的59%;今年在倫敦舉行的梅紐因小提琴大賽上,22位進入決賽的選手中,只有一名男性;《留聲機雜誌》在「十張必收小提琴協奏曲專輯」評選中,7張是女性小提琴家的作品……維多利亞·穆洛娃、安妮-索菲·穆特、茱莉亞·費舍爾、莎拉·張、珍妮·楊森等女性小提琴家,用一場場音樂會、一張張唱片
  • 小惠·動漫 | 除了《交響情人夢》,這些關於「古典音樂」的動畫也很好看!
    那麼動漫與古典音樂結合的典範之作還有哪些呢?今天小惠就把那些超好看的關於「古典音樂」的動畫分享給大家。《金色琴弦》改編自光榮公司的女性向遊戲《金色のコルダ》。女主日野香穗子是一位愛樂者,偶然的機遇讓她被精靈選中,獲得了一把擁有金色琴弦的小提琴,並具備了演奏小提琴的能力。
  • 藝人「上封面」指南
    從我的角度,並不關心為什麼15年之後李冰冰與ELLE「永久失聯」了,趙薇又為何與BAZAAR「此生不見」了——當然,作為八卦,關心的人一定不少。我想聊的還是——生涯KPI也好,混圈資本也罷,既然打破腦袋上封面早已是明星的日常標配。那麼,怎麼把「上封面」這件事兒,做得漂亮點、再漂亮點呢?
  • 【靚碟試聽】喇叭名廠的自我挑戰:「Dali CD Vol.5」
    他們找上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著名錄音室Medley Studio,這間錄音室提供音樂人錄製專輯或單曲,也提供母帶製作、混音工程的服務。Dali請Medley Studios幫他們錄製音樂,延攬丹麥當地的樂手,在錄音室留下單曲錄音,也搜集幾首Medley Studios先前製作的傑出錄音,集合成這張「Dali CD 5」。這幾乎可視為是一張獨立製作的專輯。
  • 英國小提琴家接受「清醒開腦術」切除腦瘤,一邊開刀一邊拉小提琴
    「誰會想過,病人在腦部開刀時還能演奏小提琴呢?」這幅極具戲劇化的場景,並不是什麼科幻電影的橋段,而是真實發生在英國小提琴家特納人生中,最為特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場演奏。罹患腦瘤的透納,由於擔心手術傷及腦部神經,斷送音樂生命,於是在醫生團隊的建議下,接受「清醒開顱手術」,於是就發生了一邊切除腦瘤,一邊拉著小提琴的奇妙場景,而這段視頻近日也在網絡上引發網友的驚嘆。
  • 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的「樂觀美食哲學」
    大師的生平事跡,早已為人所知,在音樂上的成就也不需要我們來贅述,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這位小提琴大師的不同面向。帕爾曼是一位美食主義者,對於美食非常難以抗拒,最近一次讓人大聲驚呼的,就是他藉由到日本東京演出的機會,造訪了「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餐廳,獲得一趟不可思議的美食經驗,並特別在貼文中稱小野二郎為「He is truly an artist.」。
  • 如何給小提琴調音
    最細到最粗的琴弦的音準分別是E,A,D,G,使用調音器,依次調好音準,當調音器上的指針指到正確的音準時,即可。一般每周都應給小提琴調一次音,因為在練習的過程中,琴弦的鬆緊都會發生變化。一般小提琴大師每天都會給自己的琴調音。1. 按電源鍵開機2.
  • 小提琴天后慕特同臺獻藝《約翰˙威廉斯在維也納》
    歷史性時刻小提琴天后慕特X 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X 世紀天團維也納愛樂德國音樂廠牌DG向來是古典音樂發行重鎮,一百多年來培育出無數古典音樂巨星,並製作無數經典唱片。隨著近年來傳統古典音樂大廠把版圖拓展到「影視配樂」(Original Motion Picture)上,DG也陸續發行了諸如《異星入境》(Arrival, 2016)、《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 2017)、《革命前夕的摩託車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 2018)、《星際救援》(Ad Astra, 2020)、以及影集配樂《車諾比》(Chernobyl
  • 【人物系列傳記】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尼科羅·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 何佔豪 講述國粹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與經典背後的故事/講座實況
    《梁祝》是陳鋼與何佔豪等音樂家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仿佛祝英臺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複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