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信仰知識問答
——你注意到神父舉行彌撒時穿的衣服嗎?
教友:每次來教堂參與彌撒,都會看到神父穿著特別不一樣的衣服,怎麼稱呼這種衣服?神父:這種衣服叫「祭衣」,解說為舉行祭司活動之主持人——司祭所穿的服裝,通常也有叫「祭披」。我們都知道,各項各業都有外在的服裝作為自己單位的標記,當我們在路上看到警察,首先會從服裝去辨認這些人的真實身份,是交警?是民警?是特警?是保安類等等。因此,在我們天主教會裡舉行禮儀時,神職人員是該有相稱的禮服,因職而異,也不是隨便穿的。(神父領帶)
教友:原來是叫祭衣,肯定也有「祭衣」方面的淵源歷史吧?會是怎麼樣的呢?
神父:假如追溯其歷史,最早的祭衣叫作「厄弗得」,隨司祭的產生一同出現於「出谷」的年代(出廿八)。到如今,這司祭的服裝已經歷了四五千年的演變與發展,可謂歷史久遠耶!可以說,這要源於在羅馬時代,人們在穿衣上往往在外面披上一件毛料大氅,從肩膀上一直蓋至腳面。直到公元4世紀後才形成了教會團體的專用品,那時候不論是神職人員還是平信徒,在參加禮儀活動時,都一律穿上這樣的衣服。11世紀到19世紀漫長歲月中,祭衣的款式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特色,但真正具備濃厚的宗教特色的是19世紀末葉,或許由於中西文化的不斷交流所起的作用和中國絲綢流入西方、受到教會人士喜愛的原因,羅馬教廷聖禮部於1882 年才作出有關規定:祭披當用絲綢製作,沒有其他特殊理由,不可採用原用的棉麻和毛料。由此可知,祭披與神職人員是終身相伴的。(主教彌撒中的裝束)
教友:請問教會對祭衣的款式有什麼要求或規定嗎?
神父:教會對祭衣的裝飾原本並沒有什麼規定。現在有區別的是拉丁禮祭衣是上半身的著裝,前後一致擺垂的布從頭部套入,無扣無袖,猶如古代士兵護身的盔甲,而梵二後現代禮儀的祭衣猶如羅馬古時的大圓氅,大家可參照圖片看看,一般前後都有繡花圖案,而且圖案一定是與教會信仰有象徵意義的。(拉丁禮彌撒祭衣)
教友:我發現神父做彌撒,祭衣顏色也是有變化的,這顏色有什麼意義嗎?
教友:我明白了神父解說的這麼多,但還不懂的是有時候看到神父做彌撒為什麼只有掛領帶的?
神父:你說的也是,神父穿上一件長白衣和領帶也是種「禮服」,那是1962年第二屆梵蒂岡公會議之後,彌撒祭衣已簡化到只穿長白衣,戴領帶亦可。長白衣是純潔心靈的象徵。這種所說的「領帶」不是西裝革履的領帶,是神職人員舉行禮儀專用佩帶的領帶,是教會神品級的標記。不過,神父與執事領帶有區別,神父是將領帶放在頸上,兩端垂直於胸前;執事是斜批掛左肩膀。不管是神父或執事有不一樣領帶,總之領帶就是象徵司祭或執事的職權。通常情況,舉行彌撒主禮的主教或神父一定都會穿祭衣,若有其他共祭一起彌撒的神父就是長白衣領帶即可。當然也有特殊慶節所有一起彌撒的主教或神父都穿統一的祭衣。教會在這方面沒有硬性規定,只是為了更突顯出禮儀的隆重與神聖。(共祭神父領帶)
今天有關祭衣以及顏色方面的講解,讓我們更好的參照教會官方資料《救贖聖事訓令》121號所說的:「在禮儀年的過程中,採用不同顏色的禮服,一方面是為更有效地表達所慶祝的信德奧跡之特色,另一方面也是為表達在禮儀年度過程中,基督徒生活進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