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知多少】你注意到神父舉行彌撒時穿的衣服嗎?

2021-02-12 泰晤士聖神降臨堂
寫在前面:禮儀知多少系列的文字和音頻都由天主教溫州教區總堂區鮑思高黃超心神父授權提供,轉載請註明。希望各位兄弟姊妹們積極提問,發送到我們的公眾號,我們也會請神父修女給予解答,讓我們在信仰路上走的更好。

天主教信仰知識問答

——你注意到神父舉行彌撒時穿的衣服嗎?

教友:每次來教堂參與彌撒,都會看到神父穿著特別不一樣的衣服,怎麼稱呼這種衣服神父:這種衣服叫「祭衣」,解說為舉行祭司活動之主持人——司祭所穿的服裝,通常也有叫「祭披」。我們都知道,各項各業都有外在的服裝作為自己單位的標記,當我們在路上看到警察,首先會從服裝去辨認這些人的真實身份,是交警?是民警?是特警?是保安類等等。因此,在我們天主教會裡舉行禮儀時,神職人員是該有相稱的禮服,因職而異,也不是隨便穿的。

(神父領帶)

教友:原來是叫祭衣,肯定也有「祭衣」方面的淵源歷史吧?會是怎麼樣的呢

神父:假如追溯其歷史,最早的祭衣叫作「厄弗得」,隨司祭的產生一同出現於「出谷」的年代(出廿八)。到如今,這司祭的服裝已經歷了四五千年的演變與發展,可謂歷史久遠耶!可以說,這要源於在羅馬時代,人們在穿衣上往往在外面披上一件毛料大氅,從肩膀上一直蓋至腳面。直到公元4世紀後才形成了教會團體的專用品,那時候不論是神職人員還是平信徒,在參加禮儀活動時,都一律穿上這樣的衣服。11世紀到19世紀漫長歲月中,祭衣的款式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特色,但真正具備濃厚的宗教特色的是19世紀末葉,或許由於中西文化的不斷交流所起的作用和中國絲綢流入西方、受到教會人士喜愛的原因,羅馬教廷聖禮部於1882 年才作出有關規定:祭披當用絲綢製作,沒有其他特殊理由,不可採用原用的棉麻和毛料。由此可知,祭披與神職人員是終身相伴的。(執事斜披領帶)教友:這樣說來,祭衣只在神父舉行彌撒中可穿著,其他有什麼場合能穿嗎?神父:祭衣既然是禮儀中的特別禮服,那麼肯定是要在舉行神聖禮儀中穿著,而不是生活中的著裝。除了舉行彌撒外,主禮的神職人員也可穿上祭披比如舉行聖體遊行、婚姻祝福、聖枝遊行、殯葬等儀式。還有,祭衣是一個執事晉升神父時所領受的第一件「禮服」,這已經成了司鐸品位的特徵,即便在神職人員逝世後,同樣可以穿上一件祭披入殮。

(主教彌撒中的裝束)

教友:請問教會對祭衣的款式有什麼要求或規定嗎?

神父:教會對祭衣的裝飾原本並沒有什麼規定。現在有區別的是拉丁禮祭衣是上半身的著裝,前後一致擺垂的布從頭部套入,無扣無袖,猶如古代士兵護身的盔甲,而梵二後現代禮儀的祭衣猶如羅馬古時的大圓氅,大家可參照圖片看看,一般前後都有繡花圖案,而且圖案一定是與教會信仰有象徵意義的。

(拉丁禮彌撒祭衣)

教友:我發現神父做彌撒,祭衣顏色也是有變化的,這顏色有什麼意義嗎?

神父:要知道祭衣的顏色不只一種,卻也是有分類的,並非隨便的。一般顏色分為白色、綠色、紅色、紫色、金色,其各有不同的意義:白色代表祥和與喜樂,也是純潔之意,通常在復活節、聖誕節、婚禮儀式等喜慶節日,神職人員都會穿上白色的祭衣;紅色象徵聖神的德能,更包含著殉道者的鮮血,很大程度上與基督被釘在十字架的流血犧牲有關;紫色象徵悔改補贖,教會在四旬期(復活節前45天)和將臨期(聖誕節前25天)中都用紫色祭衣,同時是教會提醒教友多做祈禱,行善工、守齋、刻苦、聖化心身,迎接基督的降生和耶穌的復活。綠色則展示了希望,常年期都用綠色祭衣,它是生命之色,有象徵生命與希望的意思,主要提醒教友應滿懷希望紀念基督完成的救贖工程,以得救恩與新生。以前還有黑色,只表示追思,就是在追悼亡者的禮儀時均用黑色祭衣,但如今梵蒂岡第二次會議後不再推行使用黑色祭衣,而改為紫色替代,從顏色調理講,黑色中加紅色就變紫色。又因為教會本有觀念認為,死亡並非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開始,所以對於亡者禮儀用紫色的意思是存有新生希望之時刻的象徵。金色則是除了不能替代紫色以外,均可替代其他顏色。另外還有種是黃色,比較適合中國人,因我們華夏民族以黃色為尊,例如,皇上的服裝均以黃色著身,這也被教宗比約十二世特準過,成為華人專用的顏色。最後還有叫玫瑰色,其實是粉紅色,基本上一年只用於將臨期第三主日和四旬期第四主日,表示喜樂的意思。

教友:我明白了神父解說的這麼多,但還不懂的是有時候看到神父做彌撒為什麼只有掛領帶的?

神父:你說的也是,神父穿上一件長白衣和領帶也是種「禮服」,那是1962年第二屆梵蒂岡公會議之後,彌撒祭衣已簡化到只穿長白衣,戴領帶亦可。長白衣是純潔心靈的象徵。這種所說的「領帶」不是西裝革履的領帶,是神職人員舉行禮儀專用佩帶的領帶,是教會神品級的標記。不過,神父與執事領帶有區別,神父是將領帶放在頸上,兩端垂直於胸前;執事是斜批掛左肩膀。不管是神父或執事有不一樣領帶,總之領帶就是象徵司祭或執事的職權。通常情況,舉行彌撒主禮的主教或神父一定都會穿祭衣,若有其他共祭一起彌撒的神父就是長白衣領帶即可。當然也有特殊慶節所有一起彌撒的主教或神父都穿統一的祭衣。教會在這方面沒有硬性規定,只是為了更突顯出禮儀的隆重與神聖。

(共祭神父領帶)

今天有關祭衣以及顏色方面的講解,讓我們更好的參照教會官方資料《救贖聖事訓令》121號所說的:「在禮儀年的過程中,採用不同顏色的禮服,一方面是為更有效地表達所慶祝的信德奧跡之特色,另一方面也是為表達在禮儀年度過程中,基督徒生活進展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禮儀知多少之廿四 ——眾位神父一起彌撒有意思嗎?
    問、平日彌撒中經常會看到有好幾個神父一起彌撒,這麼多神父舉行彌撒有什麼意義嗎?而是多個神父在一起彌撒總得要有一個人是「主唱」,但要注意的是,並非除了主祭一個神父外,其他神父就是「陪祭」,甚至以為是「跑龍套」的,這種認識就錯誤了。所有神父都是主祭,是共同參與祭獻,一起念成聖體聖血經文「你們大家拿去吃……你們大家拿去喝……」一起念聖三頌「全能的天主聖父,一切崇敬和榮耀,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並聯合聖神,都歸於你,直到永遠」。毫無折扣地施行自己的司祭職權。
  • 禮儀知多少之廿 二——你知道主教彌撒有什麼特點嗎?
    在舉行神聖禮儀中,不同角色的人當然是有不同的服飾,輔祭有輔祭的衣服,讀經員也有專門服裝,亦區別於輔祭。而神父與主教肯定不是一個樣的,你所說的主教是有帽子,那是主教冠;手持的不是叫棒子,是叫「權杖」;同時主教還有戴戒指,那不是普通人稱謂的戒指,而是叫「權戒」。這些外在的服飾就是主教身份的標誌,作為神父是不可能,也是不允許如此穿著的。就像你明明不是警察,卻穿警察服裝是不允許的,是犯法的。
  • 彌撒中唱《天主經》時,可以手牽手嗎?
    ,神父對教會禮儀的不規範,造成許多彌撒禮儀中的亂象,甚至是褻瀆聖體聖血的行為,其中亂象之一就是:在詠唱《天主經》時教友伸開雙手模仿主祭或者手牽手的動作。事實上,教廷聖事禮儀部早於一九七五年的《公告》(Notitiae), 亦曾論及在彌撒天主經時的「手牽手」行為,乃一種「私自引入、而禮規所沒有指定的禮儀舉止」。 這種禮規所未有指定而擅自添加的「禮儀舉止」,驟眼看似充滿意義的「禮儀」,但客觀而言仍屬違反禮儀原則及教會紀律的行為,應被視為將禮儀「私人」及「熱心敬禮化」的偏差現象。
  • 天主教彌撒簡史
    在第四,五世紀,羅馬沒有那麼多的聖堂;所以,彌撒是在被指定的教堂舉行。直到現在,羅馬還有四十五個這樣的教堂;所有教堂都以聖若望拉特蘭教堂為主教座堂。主領彌撒的神父開始使用 Libelli 或是「小書」;它包括彌撒禱文,這些都是慶祝彌撒的手繪本。維羅納 (Verona) 的聖儀書是現存最古老的羅馬禮儀書。
  • 【博文】吳叔平神父的布農族樂園
    而在臺灣有兩位以這族語舉行彌撒的神父,一位是在臺中教區的美國瑪利諾會吳叔平神父,另一位是在高雄教區的白冷外方傳教會賈斯德(Karl Stähli)神父。我有幸認識這兩位神父,是因大專青年會的副總輔導康念慈老師,她天天都開著四輪傳動車,上山下海給教會送物資幫忙神父修女,特別是在九二一大地震和八八風災之後。我負責寫報導,所以有這機會跟著康老師南來北往做服務。
  • 每個教友都應該知道的天主教彌撒禮儀
    天主教彌撒禮儀裡的音樂分為「經曲」和「套曲」兩類音樂。
  • 今日臺灣教會彌撒中的歌唱
    詢問一位神長的意見,答覆是:「你已不是十七歲。」二十七歲才重頭開始,待學成已晚。然而有幾個十七歲的教友會意識到教會在這方面的貧窮呢?因此,本文願意就梵二禮儀憲章的精神及禮儀聖部對聖禮中的音樂所作的指示,基於個人的經驗、反省臺灣教會在彌撒中歌唱的情況,幷試著提出可行之道。
  • 彌撒中的這些姿勢有什麼意義呢?
    彌撒來源於《聖經·新約》的最後晚餐。聖公會及大部分的路德會高派教會的禮儀跟彌撒大同少異。在東方教會(東正教)中,是指與羅馬教廷完全共融的聖餐禮。「彌撒」的拉丁文原文「missa」(解散之意),是由彌撒中的最後一句話:「Ite, missa est」(拉丁文),即「儀式結束,你們離開吧」而來。
  • 關於神父,你所不知道的事
    可是在光環和榮耀後,他們也有很多的喜怒哀樂,也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做為基督的我們,能夠理解多少?又有沒有去幫助,去關懷呢?今天我們來聊聊神父的酸甜苦辣。希望大家看過此文後能夠重新去審視一下自己的看法,用一顆理解,關愛的心來重視我們的神父們。請在WIFI狀態下觀看「神父」這個神聖的稱呼,讓人敬畏。
  • 什麼叫望彌撒,什麼叫參與彌撒
    聖教會過去舉行彌撒統一用拉丁語,平信徒不懂,參加彌撒時只能瞻望禮節,所以稱參加彌撒為「望彌撒」,也叫「聽彌撒」,但卻聽不明白。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改革,教會提倡用本地語言舉行彌撒,對參加彌撒多強調參與感,要求信友有意識地、主動地、虔誠地、完善地參與彌撒。
  • 不要在教堂後邊望彌撒了!
    問問大家:在教堂前邊、離祭臺近的地方,和在教堂後邊,離堂門口近的地方參與彌撒能一樣嗎? 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吧。先說一樣的地方吧:無論你在前邊還是後邊,參與一臺彌撒都是同樣的時間。無論你的心在與不在,這段時間總算是在教堂裡度過的——或是熬過的也罷。既然你能來,我想:應該就是來參與祈禱、禮儀的……本想多寫幾點一樣的地方,可是編不出來了。
  • 本篤會神父到訪·臺灣臺北
    2019年10月26日,本篤會神父到訪臺灣臺北,舉行彌撒聖祭。
  • 這7首拉丁彌撒聖樂,你一定要收藏!
    祭臺前是神父做彌撒站立的地方,被設計成拾級而上的微型月臺形,聖體櫃門前,根據教會禮儀年不同節期掛不同顏色的門帘,同時,也根據不同的彌撒種類而隨時更換聖體櫃門帘。比如,常年期應掛綠色,但今天彌撒中紀念一位致命聖人,則聖體櫃門帘就應換成紅色;紀念亡者,換成黑色等等。神父做彌撒時是背對著教友,只有在「轉經」時才轉一下身。彌撒最後,神父面向教友念或唱「Ite Missa est」彌撒結束了。
  • 7月11日聖本篤 彌撒聖祭及聖道禮儀
    我暗地裡告訴你們的話,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下講出來;你們聽到的耳語,要到屋頂上大聲宣講出來。對那殺害身體卻沒有能力殺害靈魂的,你們不要害怕他們;卻要害怕那能夠把身體和靈魂都投下地獄的那一位。 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個銅錢嗎?若沒有你們天父的許可,牠們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至於你們,甚至每根頭髮都數過了。
  • 靈修 ▏你會望彌撒嗎?你真的會望彌撒嗎?
    我們每周都去教堂參與彌撒。望彌撒是我們基督徒信仰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可是,你真的會望彌撒嗎?你望彌撒時是隨口一答、漫不經心,還是全身心投入?1.首先,每次我們參與彌撒時,最好提前幾分鐘趕到聖堂或祭臺前有收心的時間。2.在念或唱進堂詠時,我們要起立歡迎主禮,同時我們要收斂心神。
  • 彌撒是什麼意思?
    彌撒是什麼意思?
  • 聖誕節的禮儀,原來如此
    前夕彌撤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間(晚禱時間前後,即午後五時左右)可舉行前夕彌撒,這也是屬於本節日的禮儀。依照新訂禮儀年準則,有一些重要節日擁有專用的前夕彌撒經文,在節日前一天晚間舉行彌撒時應採用此經文。如五旬主日(聖神降臨日)、聖若翰誕辰、聖伯鐸及聖保祿節、以及聖母升天節。中世紀的習慣,這節日前一天是應做刻苦、補贖的一天。前夕彌撒是在早晨舉行,用紫色祭衣。新禮對這些均予以革新。二十四日早晨的彌撒仍予以保留,但視之為將臨期彌撒。
  • 現在的彌撒中,還應該使用拉丁文嗎?聽聽權威人士怎麼說
    事實上,自從羅馬教宗聖達馬蘇一世(384年卒)完善了從希臘文過渡到拉丁文的進進程,迄今教會已沿用了拉丁文超過十六個世紀之久。時至今日,羅馬禮的官方禮儀書都是用拉丁文出版的(標準版editio typica)。《天主教法典》第928條規定:「得是用拉丁文或其他語文舉行彌撒,惟禮儀書應為已依法批准者」。這條法典考慮到現今的情況,簡要地演繹了梵二《禮儀憲章》的教導。
  • 《禮儀知識知多少》之壽禮和葬禮禮儀
    因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下面來說下注意事項吧。1.做壽要遵循年齡規定(30不做49不發 50開始607080稱為大壽,60大壽要在59歲做。)2.贈送壽禮要輕重得宜3.贈送壽聯要符合對方的情況4.壽宴的規模要根據年齡而定5.飲壽酒、吃壽麵要注意規矩6.以守喪的方式悼念至親好友7.對死訊謹慎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