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喪屍,魔鬼希特勒,這類電影多得很。推薦挪威人拍的《死亡之雪》,雖然二戰沒他們什麼事。
還有遊戲——
納粹在西方人人喊打,但作為中國人我對這類題材沒太大興趣。
《霸主》不是喪屍片,而是二戰題材生化恐怖片。
開頭的傘兵戲有點,不輸《拯救大兵瑞恩》。
「生化危機」部分有潛力,卻點到為止(為那些看著就不便宜的設計感到惋惜)。
《霸主》講完了。
回到並不遙遠的2018年。
2018超級碗的時候,Netfilx借著《科洛弗悖論》搞了個事情——在超級碗中場休息的時候投放了一支預告片。
超級碗廣告有什麼效果?——瞬間讓全世界知道你。
最有名的案例是1984年的超級碗,蘋果公司給它的家庭電腦打了一個廣告,講了一個《1984》的故事,把現場的十多萬人和電視機前的一億美國人嚇尿了。
▲1984蘋果,廣告經典
30多年後,超級碗播了《科洛弗悖論》的預告片,只有短短35秒。還有播出時間:當晚。
之前,這部科洛弗系列的續作沒有放出任何資料,預告片突然襲來,正片緊隨其後,這種意想不到營銷方式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從預告片到正片的超短間隔,看起來很是驚人,但也許這只是我們太過習慣現有的套路。每年這麼多電影,以後閃電戰也許就是一種常態,畢竟搶奪注意力比搶錢更厲害啊。
其實,吊高胃口是Netfilx孤注一擲,因為影片並不過硬,乾脆搏個營銷。這招對《科洛弗悖論》並非好事,但對Netfilx不是壞事。
因為期望太高,差評來的尤其猛烈。
《科洛弗悖論》有點乏善可陳。它是傳統的太空驚悚片,我稱之為太空鬼片,因為拍出來很像鬼片。
放在90年代,太空鬼片還是一個挺酷的類型,但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想看了,因為作為一部鬼片,它嚴重脫離人民群眾的生活。
▲會動的足球桌,亂爬的手臂,如果出現在辦公室裡是不是比太空艙裡恐怖很多?
整個故事也有一種「看上去攤上國際政治、人類命運的大事了,卻更像幾國球迷在酒吧裡互懟」的感覺。
所以,今天我們的重點不是《霸主》也不是《科洛弗悖論》,而是科洛弗宇宙(Cloverse)。
很多影迷已經快被JJ.艾伯拉姆斯搞瘋了,他們希望得到一個答案。
有一個美國哥們,把第一部《科洛弗檔案》和《科洛弗悖論》同時播放,發現《悖論》裡太空艙的爆炸和第一部裡怪物的第一聲嘶吼——共鳴了。
記者:這有何深意嗎?
艾伯拉姆斯:沒有呢,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巧合。
要怪只怪艾伯拉姆斯太愛挖坑。
科洛弗第一部和第二部都有大量的留白,很多事情沒有告訴你,有些影評稱之為反套路。
不,這不叫反套路。
電影有兩種拍法,一種是上帝視角,把客觀發生的事情告訴你。
還有一種,是近身視角(這個詞是我編的),就是你和主角知道的一樣多。
絕大多數恐怖片都是近身視角,這個視角讓你以無知面對未知,才夠可怕。
科洛弗系列的前兩部是驚悚片,近身視角。第三部是上帝視角,更像科幻片,而少了驚悚。這也是為什麼第三部看起來不太一樣,而且乏味了許多。
實際上,在第一部《科洛弗檔案》和第二部《科洛弗10號》的電影情節之下,還有一條故事暗線。電影只是冰山一角。
《科洛弗檔案》是2008年的電影,但暗線故事2007年就開始了。
首先,是一家叫Tagarato的日本公司。方便起見,我們稱之為櫻花石油。
這家公司的業務是深海鑽井,它在全球有14個鑽井平臺,其中一個在紐約附近的大西洋裡。
然後有個女孩,叫Jamie。她是《科洛弗檔案》裡的一個小角色,出現了大概……兩秒鐘。
▲喝醉的Jamie躺在沙發上,一晃而過
Jamie不僅在電影裡存在,在網上還有她的社交帳號,恍若隔世的myspace。從她的個人空間裡,有影迷破解了一個密碼。用這個密碼可以登入Jamie的個人網站,這個網站裡有一些私人日誌,一些視頻,是她錄給自己男朋友的。男朋友Teddy也可以登入這個網站看到這些視頻。(以前的網絡真麻煩,不想回到過去。)
Teddy在櫻花石油上班,這陣子被派往一個深海平臺。視頻錄到第11個,Teddy失聯了。他說自己被櫻花石油控制了,讓Jamie千萬不要報警。
Jamie認為他只是想分手,很生氣很沮喪。所以她在《科洛弗檔案》派對上一人我飲酒醉了。
Teddy其實是個臥底,他的真實身份是藍色和平的成員。藍色和平在調查櫻花石油的鑽井平臺是否破壞了海洋生態。
Teddy失聯後不久,大西洋上的鑽井平臺發生了坍塌事故。
▲平臺坍塌後,工作人員坐船逃離。
櫻花石油指責藍色和平搞破壞,藍色和平說櫻花石油在掩蓋什麼秘密。
又過了一段時間,一隻海底的怪物鑽出海面,襲擊了紐約。
一個小夥子用DV拍下了一些令人震驚的畫面,然後他死了。美國軍方找到了他拍攝的影像,封存起來,命名為「科洛弗檔案」。
這個小夥子叫Rob,那晚他要調往東京,去一家公司做副總。那個公司叫Slusho,是櫻花石油的子公司。
Slusho是一種飲料。哪裡都有它——
▲超能英雄
▲星際迷航
科洛弗系列裡每一部都有這種飲料——
▲三部科洛弗裡的飲料
這種飲料的配方,來自於深海的某種物質,人喝了之後會異常開心,海之甘露啊。
《科洛弗檔案》裡,一個派對女孩喝了之後,又被大怪物身上掉下來的小怪物咬傷了。
軍方帶走她的時候,她的肚子爆了。
櫻花石油還有一家子公司,叫Bold Futura,生產維修衛星零部件。
這家公司參與製造了《科洛弗悖論》裡的太空站。 Bold Futura每月評選優秀員工,獲獎者會出現在櫻花石油的網站上。
2016年的優秀員工裡有一個胖子,叫Howard(左下角)。
搜索HowardT恤上的Radioman70,你會找到一個網站,上面都是花花粉粉的美圖。
這些都是Howard的女兒Megan喜歡的東西。點擊其中一張圖片,輸入密碼,密碼來自於Megan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然後你就進入了Howard的隱秘通信空間。
Howard曾在美國海軍服役,執行任務時似乎發現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隱秘空間裡有各種郵件通信,寫給他妻子和女兒Megan的比較多。他向妻子反覆闡述自己的陰謀論——地球即將覆滅,我們要躲藏起來。
溝通效果顯著:妻子帶著女兒離開了Howard。
Howard自造了一個掩體,並綁架了一個鄰家少女藏於其中,讓她穿成Megan的樣子,直到有一天殺了她。然後,Howard製造車禍,又綁架了《科洛弗10號》的女主角。
女主還在昏迷中,末日就真的來了。
她走出掩體發現,Howard是個變態,但不是瘋子。
此時是2016年。
《科洛弗悖論》跳過《科洛弗10號》,又回到了2008年,和《科洛弗檔案》接上了。
《悖論》的海報上寫的是:The future unleashes everything(未來釋放一切)。
新聞裡採訪的學者,以及片尾的鏡頭,已經非常直白地說出了真相。
所以很多影迷看了之後是怒其難看的同時,心中的大石也落地了。不論如何,有了一個答案。
那科洛弗宇宙觀呢?我覺得有三種科洛弗宇宙。
首先是艾伯拉姆斯精心設計的宇宙:櫻花石油,Slusho,怪物,暗線與電影中的故事。可惜他挖的坑比腦洞還要大,很多。所以這個宇宙觀不結實,經不起推敲。
第二種宇宙是影迷構造的宇宙。比如有人斷言,《科洛弗悖論》裡的粒子加速器炸出了所有其他的宇宙。比如有人根據櫻花石油的網站信息,以及一本科洛弗怪物的漫畫,推斷出:數千年前,《科洛弗10號》裡的外星人在海底放置了巨蛋,其中一枚被吵醒,襲擊紐約,被幹掉。外星人發動侵略,滅掉人類文明……影迷朋友們,你們辛苦了!
第三種是創作中實際上發生了什麼。
分析種種線索,我們可知《科洛弗檔案》一開始只是一部海底怪物襲擊城市的電影,美國版哥斯拉。櫻花石油公司那些,是用故事在營銷電影。
2500萬美元的成本,票房1.7億美元,開創性的大製作科幻偽紀錄片,有機會拍續集了。但艾伯拉姆斯不滿足於重複這個故事。
他在暗線裡繼續挖坑,又買入了一個叫《地下室》的劇本,把它改成了科洛弗系列的故事。後來他又買了一個太空站的故事,這次直到開拍,還沒有把科洛弗宇宙塞進劇本,一邊拍一邊改,最後終於塞進去了。
科洛弗宇宙,遠遠觀測還像那麼回事,越近越不存在,就像一個悖論。
艾伯拉姆斯給自己打了一個圓場,他說:「你可以想像,科洛弗系列是一個遊樂場,單部電影是遊樂項目。」
反正這個遊樂場蠻好玩的,哪怕只是營銷也很棒,但怎麼不見更多的電影也這麼玩呢?
因為不是所有故事都有這麼玩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