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年時尚雜誌,可你知道它是怎麼誕生的嗎?

2021-02-12 吉良先生

前不久在好萊塢比弗利山莊,由《ELLE》雜誌舉辦的第25屆 ELLE WOMEN好萊塢慶典,諸如 Lady Gaga 、Sarah Paulson等女星都出席了現場。


 

ELLE WOMEN好萊塢慶典是《ELLE》為了表彰好萊塢女星對電影、電視事業的貢獻而設立,可以是一份對女性影視工作者的鼓勵。


 

《ELLE》雜誌最早由 Hélène Lazareff 創辦於1945年。作為一本女性期刊,《ELLE》一直推崇著一種只屬於女性的時尚哲學,展現女性的美和獨特。


 

而在上個月上海時裝周舉行期間,由上海時裝周與時裝雜誌《世界時裝之苑 ELLE》一同聯合舉辦的 「 ELLE CHINA 三十周年風尚展暨原創設計風格展」,也正是《ELLE》中國慶祝其創刊三十周年系列活動中的一環。


  

三十而立,於一個人而言,三十意味著人生進入到了另一個重要階段。 而三十對於一本雜誌而言,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


 

1988年,法國樺榭菲力柏契出版社與上海譯文出版社版權合作出版了《世界時裝之苑 ELLE》,這是第一本來自國際出版集團的時尚期刊登陸中國。30年後,這本秉持著「Stylish, Sexy and Spirited」原則的時尚雜誌在紙媒勢微的今日,以新的姿態依然堅挺著。


 

時尚雜誌的萌芽

那麼時裝雜誌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

時裝雜誌的歷史,可以往前追溯幾個世紀。

在路易十四統治下的17世紀法國,時尚行業得到急遽發展,巴黎成為歐洲無可爭議的時尚首都。現代時尚行業也由此根植於法國,鱗次節比的時裝屋和精品店如雨後春筍般淅淅瀝瀝地橫空出世。


 

1672年,行走於巴黎街頭的貴婦小姐們,可能會吩咐同行的隨從告訴她哪裡有最新款和最時髦的時裝可以購買。隨從們便隨手從兜裡掏出17世紀版「巴黎最佳時裝屋TOP10」清單,整個過程都如此行雲流水,宛如21世紀打開智慧型手機滑到微信公眾號頁面查看城市指南的我們。


 

當然,這得感謝一本叫做《Le Mercure Galant》的雜誌。


 

這本雜誌的封面大多是一些簡單的插畫。鋪滿整個封面的更多是文字,它似乎只想直截了當告訴讀者,這裡有最新的生活資訊。


 

雜誌的名字 「Mercure」 ,源於羅馬神話中一位名叫 Mercurius 的信使,而 Galant 在法語中有著「優雅」之意。這本《風雅信使》的創刊目的則是向讀者介紹宮廷生活、藝術、文學、時尚和生活方式。


 

它擁有足夠豐富的內容,比如花上大篇幅來告訴女人如何穿衣、去哪裡買衣和哪位名人正在穿什麼。

這樣的內容和今天的時尚雜誌並無很大的出入。


 

《Le Mercure Galant》雖然有涉及很多時尚內容,但它始終是一本文娛雜誌期刊,時尚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但它無疑成為了現代時尚雜誌的一個雛形,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

時裝雜誌的誕生與時尚插畫

到了18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了專門傳播時尚資訊和指南信息的雜誌期刊,其中最為有代表性的三本,便是1777年出版的《Galleries Des Modes》、1775年出版的《Le Monument du Costume》、1785年出版的《Cabinet Des Modes》。


 

這幾本雜誌的特點是,在封面和內容上將時尚插畫與布料相結合,放棄了此前《Le Mercure Galant》以文字為主的排版樣式。


 

而這種將時尚插畫與布料結合的手法,源於一位英國人 Barbara Johnson 的創舉。

Barbara Johnson是一名牧師的女兒,她有一個愛好是將她製作衣服的過程和購買的面料,都寫在了她的時裝日記裡。


 

她從8歲開始寫她的「時尚日記」,那還是1746年。她將裁減下來的布料粘貼在日記簿裡,布料一旁是她自己手寫上去的詳細描述。

同時,她還記錄了當時的時裝趨勢和髮型等信息,那些零散分布的時尚插畫是她從雜誌上裁減下來的。


 

有意思的是,這本時尚日記影響了很多時尚雜誌的發展,甚至包括《Harper’s Bazaar》。

這是《Harper’s Bazaar》的第一期封面,那會的 Bazaar 還沒有在中間多加一個字母「a」。 這本雜誌提倡圖多字少的排版風格,而這種以圖為主的內容形式,也就開啟了時尚雜誌的視覺時代。


 

《Haper’s Bazar》創刊於1867年,這是一本來自美國紐約的時尚雜誌。在它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寫在刊名下面:

「一間有關時尚、娛樂和生活指南的儲藏室」( A repository of fashion, pleasure, and instruction)。


 

工業革命後,在美國興起了一批中產階級,他們奉行享樂主義,嚮往歐洲。 在《Haper’s Bazar》這張封面上,女人們則穿著維多利亞風格的服裝。

提出創辦《Harper’s Bazar》這個想法的人是 Harper 家族最年輕的成員,他叫Fletcher。

他有一次意外發現了一本德國生活雜誌《Der Bazar》,這是一本以藝術、文學和時尚為主的雜誌期刊。雜誌會用木刻畫來描繪維也納、巴黎和倫敦等地的潮流趨勢和生活方式,這種木刻畫形式也影響了當時的時裝雜誌。


Fletcher Harper 肖像

受《Der Bazar》影響,Fletcher 萌生了要創辦一本屬於美國的時尚雜誌的念頭,於是便有了這本《Harper’s Bazaar》。

而在內容的排版方面,則同 Barbara Johnson 的時尚日記類似。


 

此後在美國又出現了幾本時裝雜誌,他們都採用了時尚插畫和「時尚日記」的形式來進行內容排版。

像是1886年創辦的雜誌《Cosmopolitan》,但這本雜誌最初的定位其實是家庭期刊。

1905年,由出版業大亨赫斯特以四十萬美金將其收購。收購後的《Cosmopolitan》開始針對女性讀者,推出時尚內容。


 

還有一本重量級的時尚刊物,則是由美國作家 Arthur Baldwin Turnure 於1892年推出的《Vogue》雜誌。當時的《Vogue》並不完全只報導時尚, 它還介紹社會、時尚和生活禮儀,甚至還有許多針對男性的體育內容。


 

1892年出版的第一期《Vogue》雜誌封面上刊登了 「A Debutant」——意為「剛步入上流社會的女子」。 

這非常符合 Turnure 的目標,即吸引紐約最富有的社會階層和那些想要進入上流社會的人。

從此開始,時尚雜誌開始有了更明確的讀者定位和內容風格。

Carmel Snow與時尚攝影時代

1905年,在 Condé Nast 收購了《Vogue》雜誌之後,《Vogue》才真正開始蓬勃發展。

出版業大亨 Condé Nast 不斷開拓《Vogue》的海外市場,並於1916年推出了英國版《Vogue》,隨後,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版陸續於1920年推出。


 

在這期間,Vogue 進一步擴大了時尚媒體版圖,不僅成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時尚雜誌,而且為時尚攝影打開了一扇窗,發掘了諸如Steichen、Cecil beaton和 Horst P. Horst 等一眾成功的攝影師。


1932年7月刊,由 Edward Steichen 拍攝的這張封面是《Vogue》的第一張彩色封面照片

Steichen和《Vogue》使用現代攝影,共同帶來的是時裝廣告與雜誌視覺的革新,而 Steichen 更是改變了時尚攝影的面貌。


 

Steichen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用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提煉出經典的文藝復興時期形象,創造出新鮮刺激的視覺效果。 


 

作為當時《Vogue》最大的競爭對手,《Harper’s Bazaar》則正在尋求一個轉型機會。

他們急需要一位有著足夠經驗、審美能力和有膽識的編輯來一次破釜沉舟般的革新。於是,在《Vogue》擔任多年時裝編輯的 Carmel Snow 成了最佳人選。


 

1933年12月刊的《Harper’s Bazaar》迎來了改變——新的主編 Carmel Snow 帶領著攝影記者 Martin Munkacsi 和模特來到沙灘上,拍攝了一組泳裝專題。

Martin用鏡頭記錄了在戶外奔跑的模特,這是第一次有時尚雜誌在戶外取景。此前,時尚雜誌們都離不開室內攝影棚,模特們也都像是假人模型一般缺乏表現力。


 

在與 Carmel 的合作下,Martin在時尚攝影版圖翻開了重要篇章。

他的作品影響了後續好幾位成功的時尚攝影師,包括 Richard Avedon 和Henri Cartier-Bresson 等人。

Alexey Brodovitch與時裝雜誌新風貌

翻開今天任意一本時裝雜誌,都會有大量的留白設計,大篇幅的時尚攝影版面,和印刷藝術與平面設計相結合的文字排版。


 

而這樣的排版得益於平面設計師 Alexey Brodovitch 的創舉。他是平面設計的先鋒人物,開創了現代時尚雜誌版面的視覺設計。


 

他出生於俄羅斯,在巴黎生活了一陣子後來到了紐約。在一次由他策劃的藝術展覽上,Carmel Snow十分欣賞他的藝術才能,並決定聘請他擔任《Harper’s Bazaar》的藝術總監。


 

他雖深受 Art Deco 風格、達達主義、構成主義、包浩斯和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影響,但他喜歡不斷重塑藝術風格和視覺形式。


 

從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Brodovitch 通過超現實主義的手法為雜誌帶來了一種逃避現實的感覺。


 

Diana Vreeland與模特偶像時代

50年代後,模特的地位開始有了微妙變化。

她們當中許多人從模特開始,一步一步成為了時代偶像。

第一位登上《Harper’s Bazaar》的非白人模特China Machado ,是許多設計師的繆斯女神,她甚至還成為了《Harper’s Bazaar》的時裝編輯。


 

在攝影師 Richard Avedon 和時裝編輯 Diana Vreeland 的合作下,時尚雜誌進入到了另外一個階段——模特偶像時代。


 

Diana Vreeland是繼 Carmel Snow 後一位具備明星影響力的時裝編輯,在八九十年代的「Supermodel」概念誕生之前,Diana Vreeland就懂得如何利用模特和製造明星模特,來帶動雜誌的影響力。


 

Vreeland可能是第一個了解到時尚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僅僅是服裝風格的美國人。她善於發掘人才,一手發掘了模特Lauren Bacall,、Lauren Hutton, 、Anjelica Huston和Twiggy,以及諸如David Bailey、Richard Avedon等攝影師。


《Vogue》1966年11月刊,一位初出茅廬的新生模特 Lauren Hutton 被 Diana Vreeland 發掘並登上 Vogue 封面。

Richard Avedon 則一手發掘了模特 Dorian Leigh 和 Suzy Parker ,Leigh 被譽為「時尚界的Anna Magnani」。


  

Parker和瑪麗蓮夢露一起成為了20世紀50年代的標誌之一。


 

Twiggy則成了60年代青年文化潮流中的一個代表人物,作為一種流行現象,她已經遠遠超出了模特這個名詞所指範疇。

她是一代Fashion Icon,是演員,也是締造經典的先鋒。


 

她標誌性的短髮、瘦扁的身材和中性化外形,都打破了當時的「瑪麗蓮夢露」式主流審美。


 

Anna Wintour與名人娛樂時代

1988年,20世紀最後一位明星編輯 Anna Wintour 正式成為《Vogue》美國版雜誌的主編。

在她操刀的第一張《Vogue》封面上,明星模特 Michaela Bercu 破天荒穿了一條牛仔褲,這是以往時尚雜誌從未有過的嘗試。


 

80年代,美國電視娛樂行業蓬勃發展,MTV音樂電視誕生,麥可·傑克遜和麥當娜等人都成為了風靡全球的明星。


 

那個年代是歌手、演員、模特和設計師,都有機會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的時代。流行文化的大肆發展,讓 Anna Wintour 看到了新的方向,她牢牢抓住了這個埠。


 

在這之後,她利用明星、電影演員、歌手來拍攝時尚雜誌封面和大片,調整了模特與名人的封面比例,開始了她的 Celebrity 時代。


 

她還開創了 Met Gala 盛會,讓這場慈善晚會成為了時尚界一年一度的狂歡。


 

Grace Coddington這樣評價她的遠見卓識:「Anna最先看到崛起的名人效應。」 

在她之後,名人明星開始漸漸取代模特在時裝雜誌上的版面。


 

甚至於今天,我們熟悉的」流量網紅」都出現在了時裝雜誌的封面上。


 

從最初的一本 《Le Mercure Galant》到如今的「百家爭鳴」,時裝雜誌的歷史不過才兩三百年。但它卻記錄下了這數百年間的生活方式與美學的變遷,通過一張張封面和內頁,我們也看到了時裝雜誌的一個變化過程。

「紙媒勢微」似乎已是無需爭辯的事實,但時裝雜誌們依然有著不可撼動的價值與影響力。

在今天,它們有的與時俱進地與新媒體形式結合,有的以「獨立」的姿態來取悅特定的人群,但毫無疑問的是,時裝雜誌依然牢牢抓住了我們的目光——從封面、大片到晚會、電影,時裝雜誌依然在社交媒體上「刷屏」。

它們的存在感,無可取代。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為博主原創。

本期文字助理:Patrick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 微信公眾帳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裡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臺,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臺。

三種關注方式請任選:

1.直接點擊文章最上方作者名,即可一鍵關注(強烈推薦)

2.請搜索帳號:mr_kira_xoxo

3.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添加:

相關焦點

  • 用了這麼多年的化妝品,你知道它怎麼分類嗎?
    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化妝品讓人眼花繚亂,那麼化妝品怎麼分類的呢?它有相關的標準嗎?你知道它們的標準嗎?化妝品種類繁多,很難系統地、科學地進行分類!通常按其使用部位和使用目的可以分為基礎化妝品、美容化妝品、身用化妝品、頭髮用化妝品、口腔衛生用品和芳香類化妝品等!
  • 男性時尚雜誌做給誰看的
    在大方向上,我們借鑑了成功的美國男性雜誌《Esquire》,向男士提供一種經典而優質的生活風格指南英國男性時尚雜誌《For Him Magazine》英國男性時尚雜誌《For Him Magazine》B=《外灘畫報》 E.M=Eric Musgrave B:1985年,英國男性時尚雜誌《For Him Magazine》(簡稱《
  • 你一定要知道的全球五大時尚雜誌排名
    如果這些雜誌你還不了解,那就趕緊收藏起來吧!NO.1 《VOGUE》創刊於1892年,由美國康泰納仕集團出版發行。NO.2《時尚芭莎》全球著名的時裝雜誌《HARPER』S BAZAAR》,創刊於1867年,是全美第一本時裝雜誌,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全球擁有多個國際版本。一本風格內斂自省,歷史年代悠久的老牌雜誌。
  • 看完臺灣時尚雜誌的封面 你就知道我們內地的是何等洋氣了.
    今天推薦好友Chrison公眾微信「作勢」的一篇文章(搜索:zoomchic),看完臺灣時尚雜誌才知道我們內地時尚雜誌是何等洋氣,它們真是神一樣的存在
  • 全球九大男性時尚雜誌
    《MEN』S UNO》(風度)是由子時集團1997年在臺灣創立的雜誌,於臺灣、香港、中國內地以及馬來西亞四地發行,連續多年佔據銷售排行榜首,目前已經成為當今亞洲最權威最受歡迎的男性時尚雜誌。《Esquire》是一本接近80年歷史的老牌男人雜誌,1933年創刊於美國, 該雜誌從誕生之日起就堅持決不辦給男孩而是辦給男人看,堅持決不在封面上比基尼女郎,堪稱是全球思維最正統的男人雜誌,開始多半以發表幽默但不失嚴肅的文藝評論
  • 有一種毒藥叫臺灣時尚雜誌
    你說這麼激動幹嘛?要知道曾經的臺灣時尚雜誌是出了名的的毀明星,以一地區之力承包了時尚出版圈大部分的經典車禍現場。沒想到幾年沒聲響,已經出落得美輪美奐了。背著空水桶回母校看老師。好了好了你最時尚,看完趕緊走吧。
  • 國歌唱了這麼多年,你知道它是哪部電影的插曲嗎?
    唱了這麼多年的國歌,你是否知道它原來是一部電影的插曲?國歌的誕生有什麼樣的精彩幕後?今天開始,咱們就講一講國歌的故事。 1935年,距離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已經數年,一首為電影《風雲兒女》所創作的一首插曲《義勇軍進行曲》,隨著電影的熱映,火遍了大江南北。
  • 別只知道Vogue、ELLE!這十大女性時尚雜誌你得了解下
    法國版《Vogue》 在它一百多年的歷史中,VOGUE培養和發掘了大量的時尚人才,包括知名的設計師、模特、攝影師和編輯等等。如今,VOGUE美國版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時尚雜誌。 VOGUE的讀者主要是中產階級以上的都市時尚人士,以女性為主,內容涉及時裝、化妝、美容、健康、娛樂和藝術等各個方面,是一本綜合性時尚生活雜誌。
  • 看了這麼多年的島國小電影,你見過拍片現場嗎?
    看了這麼多年艾薇,你見過拍片現場嗎——《A片現場不NG》該片由導演森川圭製作,他也確實是一位拍攝艾薇的資深導演,已經有200多部作品了,有三十多年的拍片經驗。然而,這部影片的重點並不是展示女演員間的撕逼,女演員的上位,也沒告訴你女優們是因何下海,更沒你想看的直擊鏡頭。反而,它給你煲了一碗香而不膩的雞湯。
  • 來全球頂級時尚雜誌裡面找!
    好的「雜誌」致力於雜誌內在的深度,絕非只有好看的皮囊。今天推薦的5大時尚雜誌都有背後著重關注的「重點」,正是每一個點的突出,才使得每一本雜誌美麗與靈魂共存。走~帶你去看看雜誌世界的世界觀,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schon!
  • 初代主編漸次退場,寫雞湯文、賣電子刊的時尚雜誌還時尚嗎?
    原創: 葉春池 娛樂硬糖作者|葉春池編輯|李春暉2006年上映的電影《穿Prada的女王》裡,斯坦利·圖齊飾演的設計師指著一本時尚雜誌說,「你知道嗎?你工作在一個負責出版近百年來頂尖藝術家作品的地方。
  • 範冰冰登越南時尚雜誌,網友:混得這麼差?
    但是卻有網友在底下稱,難道範冰冰這是沒有資源了嗎,居然近期頻頻上外國的雜誌?那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件事情。而在網友們看了範冰冰的圖片之後,都紛紛稱呼範冰冰的顏實在是太高了。畢竟自從她出了事之後,她已經沉寂了好久。而如今她復出後,顏值依舊是不改當年。但是,雖然範冰冰登上越南雜誌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還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 穿了這麼多年的羊絨製品,你真正懂它嗎?
    那麼穿了這麼多年的羊絨羊毛製品,你真正懂它嗎?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羊毛羊絨製品:什麼叫羊絨?它與羊毛的區別?怎麼區分市場上的羊絨羊毛製品?羊絨單品的時尚穿搭羊絨製品的日常養護什麼是羊絨?羊絨屬於稀有的特種動物纖維。由於產量稀少(僅佔世界動物纖維總產量的0.2%),需求量大,十分珍貴。更重要的是它的品質優良,交易中以克論價,被人們稱為「纖維寶石」、「軟黃金」。
  • 大媽,你搞這麼時尚的髮型,大爺知道嗎,我怎麼覺得有味兒呢
    ,相信你以後一定可以發大財!3、丈母娘說結婚給陪送個車,到了現場看到這情況,這明擺著是不想讓我開走啊4、大媽,你搞這麼時尚的髮型,大叔知道嗎,我怎麼覺得有味兒呢5、你以為重點是那艘大船?錯了,仔細看看吧6、我剛才沒看錯吧?
  • 細說霓虹國《時尚雜誌》的風格與定位
    日本的時尚雜誌產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風格分類特別豐富和仔細,種類超過100多種。更讓人驚訝的是,每本雜誌都有特定的族群,互不幹擾,又環環相扣。日本時尚雜誌互相競爭了100多年,這麼多本紛繁複雜的時尚雜誌竟然大部分都存活了下來。雜誌種類這麼多,競爭可以用慘烈形容,常常會發現喜歡的雜誌突然停刊了。
  • 這本雜誌,記錄了香港時尚的黃金年代
    在香港經濟、文化、娛樂和時尚產業各方面百花齊放的歲月,有這麼一本雜誌,它誕生於70年代,見證了香港文化生活的變遷;當中那些設計前衛的明星封面形成了一種美學風格,記錄了一代又一代難忘的共同記憶。1970年代,香港人民生活水平開始逐步改善。這個時期,受過西方教育和文化洗禮的大批海外留學生,將他們的國際化視野帶回香港,給整個社會帶來更多元化的文化環境。
  • 時尚雜誌哪裡好,網際網路公司老闆為何搶著上?
    「你自己看XX,最滿意的和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麼?」「XX在做事的風格上有變化嗎?」「創業做XX以來,你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在哪裡?」你能通過這幾個問題,猜到「是誰在接受採訪」嗎?大概不能——因為用「馬雲」、「李彥宏」……這些國內大牌CEO代替「XX」都可以。
  • 日本時尚雜誌編輯在想什麼!「如何利用球鞋穿搭搶走別人男友」竟然成了雜誌選題?
    和速報醬一樣頭禿寫什麼內容的還有日本時尚雜誌的編輯們大家都知道,日本時尚雜誌最實用的就是它不僅會介紹當季的新品和新流行還會教不太會穿搭的人如何穿的好看對於時尚雜誌的編輯們來說最頭痛的不是考慮怎麼搭才好看而是怎麼讓這個專題更有趣、更吸引人於是越來越多的時尚編輯開始絞盡腦汁地編。
  • 星女郎徐嬌拍時尚雜誌,慘無戲可接
    ,相貌幾乎讓人不敢認近日,徐嬌為某雜誌拍攝了一組時尚大片,《長江七號》中的男孩子周小狄聯繫在一起,女大十八變,雖然五官沒有變化,但是徐嬌如今也越來越讓人不敢認了,不過她的時尚感還是有的。徐嬌撞臉張雪迎,網友吐槽其骨相不行在看了徐嬌最新的雜誌圖片之後
  • 網絡時代,時尚雜誌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編者按:曾經,時尚雜誌在讀者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它設計精美,價格昂貴,它請得起當紅明星拍封面,引導著全世界的穿搭潮流,也為讀者提供美妝建議和花邊新聞。但在網際網路席捲全球的今天,時尚雜誌從神壇轟然跌落。如今一場疫情,更是讓本來就岌岌可危的時尚雜誌行業再受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