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電影咖回流螢屏,鑄就了美劇的黃金時代,它在中國會結出什麼果子呢

2021-02-18 電視劇鷹眼

【來源:影藝獨舌;作者:鐵皮小鼓】

清明檔走進電影院,有一種看了幾場「大電視」的感覺:《非凡任務》裡有「國民初戀」黃軒臥底緝毒,《嫌疑犯X的獻身》中有國產「卷福」張魯一和「凱凱王」天才相鬥,《綁架者》則派出「小妞派」掌門人白百合持槍尋女。

面對骷髏島來的8億「金剛巨怪」,三部國產強片竟然齊刷刷地徵用電視劇明星圍剿,這種奇觀異象實在讓人撓頭。

在電視螢屏上,相反的景象似乎正在上演。從《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的趙又廷《如懿傳》落定的周迅,從《凰權·弈天下》籤下的陳坤、倪妮,到史劇《曹操》確認的男主姜文,重返電視劇壇的電影明星咖級越來越大。

類似的情況,近兩年也在美國電視劇界上演。

不說已經爛大街的《紙牌屋》《真探》,只今年春季檔就有《返生餐單》(德魯·巴裡摩爾)、《大小謊言》(妮可·基德曼、瑞茜·威瑟斯彭)、《國事家事》(凱薩琳·海格爾)等電影咖領銜的新劇開播,這還不算回歸的老劇《逍遙法外》第三季(維奧拉·戴維斯「新科奧斯卡最佳女配」)、《冰血暴》第三季(伊萬·麥克格雷格)。電影咖的小螢屏轉向成了當下這個美劇黃金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

對照反思,問題便也就來了。除了明眼可見的片酬導向,是否還有催生「跨屏」的深層原因?國產劇是否也會循著「矽谷碾壓好萊塢」的前轍走向黃金時代?

是明星資本化,也是「空間」和「時間」的競爭

普通觀眾可能難以想像,在好萊塢,有的電影明星尤其是藝術影星的收入,並沒有一個在某部平庸警匪劇中有固定回歸角色的電視劇演員高。

是的,曾經憑藉《男孩不哭》一片摘得奧斯卡小金人的女星希拉蕊·斯旺克就在採訪中提到過,她原本以為這個小金人能為她打開流光溢彩的電影之門,但事實上,獲獎後很久都沒有像樣的片約,生活依舊窘困潦倒,直到5年之後遇到了克林特•伊斯威特和《百萬美元寶貝》。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中國影視界。曾經的文藝片男神黃軒自己也曾說過,在2010年主演第一部電視劇《黎明前的暗戰》之前,他雖然也演過不少獲獎藝術電影,但三年下來卻還反欠了公司不少債務。後來,靠演電視劇的片酬,他不僅還了欠公司的十幾萬,還買了一輛小車。

說實話,在這樣一個流媒體拓土開疆,就連觀眾碎片時間都不放過的娛樂時代,有些人選擇堅守「格調」這固然高尚,但另外一些人選擇從電影小天地走出來,尋求資本化的最有效方式,這恐怕也無可厚非。

說來,還有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想預知哪個電影咖要「大張旗鼓」做電視劇,綜藝往往是塊風向標。

《奇妙的朋友》

2015年,黃軒、倪妮參加了《奇妙的朋友》的錄製。這檔以飼養動物為主題的節目不僅意外捧紅了長隆的熊貓飼養員「青姐」,也使兩位影星的關注度大增。此後黃軒劇約不斷,一直慎重的倪妮也於今年接拍了大古裝劇《凰權·弈天下》。

無獨有偶,在陳坤接拍《脫身者》《凰權·弈天下》前,就已有《二十四小時》的綜藝首秀打底。周迅在《紅高粱》之後也沒閒著,用自己的工作室和浙江衛視一起張羅了《西遊奇遇記》。更不用說張靜初《奔跑吧!兄弟》《熟悉的味道》《十二道鋒味》的客串,周冬雨《開學第一課》《真正男子漢》中的亮相了。

在目前社交媒體主導、講究人格傳播的輿論生態中,知名度不再等於關心度。如何獲得流媒體平臺及其核心用戶的關心度,也成了藝人經營中必須面對的新問題。於是,「電視劇掙片酬,綜藝賺人氣,電影提升格調」成了實現明星資本化的樸素方法論,這也是催生影星跨界的最直接原因。

不過,在明星資本化的表象之下,還藏有更深層的產業原因。

第一,是電影產業「空間」的有限性。雖然去年電影產業有457.12億的票房總量,但去掉進口片與合拍片,真正盈利的國產片類型非常有限,給演員提供的空間也越來越小。

就拿2016年電影票房前十來說,去掉進口片和無需中國演員出演的合拍片,就只剩《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盜墓筆記》《澳門風雲3》《湄公河行動》五部。其中前三部是動作特效大片,一部是類型賭片系列。只有《湄公河行動》以罪案題材取勝,還算有類型新鮮度,結果今年就有一批同類電影效仿上映,搶佔市場。

電影留給演員的經濟空間和角色空間本身就不充裕,還多了一批要提升格調的電視「流量明星」去擠佔份額。拘囿在小天地掙扎,還不如到演員供不應求的電視劇市場開拓空間。此為產業原因之一。

第二,是流媒體平臺在用戶「時間」佔有上的絕對優勢。當娛樂產業走向產權集中的融合時代,產值提升的關鍵在於對用戶時間的爭取。在這一方面,流媒體平臺遠勝於影院觀影和電視收看。

當電影產業還在影院票房上較勁的時候,流媒體平臺通過對用戶通勤、睡前、用餐……碎片時間的開發,撐大了用戶的娛樂胃口也提升了潛在的產值空間。

當用戶睡前不看點什麼就睡不著覺的時候,當六十多歲的大媽都會一邊用手機玩遊戲一邊用「盒子」看劇的時候,被空前放大的娛樂時間,需要有演員用內容來填補。

電視劇藝人不夠用,「造星」又需要周期,這種情況下影星「跨屏」自是雙贏之舉。此為產業原因之二。

序曲或終樂章:流媒體的「黃金時代」≠國產劇的「黃金時代」

上面談到的兩個產業原因,不僅對中國適用,放到美國市場也同樣合轍。但以下三方面卻是我們與好萊塢電視劇市場存在的本質區別。可以說,這三個問題處理不當,很可能會把苗頭剛現的國產電視劇黃金序曲——起碼是資本與產業上的黃金序曲——扼殺在萌芽階段,成了終樂章。

首先,是能不能讓渡出更高創作權的問題。這其實不僅僅針對電影演員而言,對轉戰劇集創作的電影導演、編劇等主創人才同樣適用。

當院線電影走向奇觀化,CG特效變得比表演和故事更重要的時候,電視劇有了在藝術上進擊的最好機會:用長篇幅講好或凡生起落或無間詭譎的複雜故事,編織出電影無法展現的人物性格的層次感和多變性。

只要資本願意把藝術創作的權力讓渡出來,像Netflix、Amazon那樣保留一部分以創作者為中心開發的劇集,留給演員以藝術再創作的足夠空間甚至部分項目的開發權,就不怕「急躁」、「斂財」成為電影咖轉戰小螢屏的主旋律。

其次,能不能擺脫又臭又長的電視劇習性。在美國電視劇界,跨界而來的電影咖一般都選擇出演篇幅不長的限定劇。

比如去年「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出演的《夜班經理》,今年Netflix預訂的「石頭姐」艾瑪·斯通的新劇《瘋子歷險記》,包括J·J·艾布拉姆斯與梅麗爾·斯特裡普聯手打造的《水妖》,都是不超過13集的限定劇或迷你劇。

這種選擇自然與電影咖的檔期安排有關——他們不可能像電視劇演員那樣一籤就是幾年的合同——但同時也跟新媒體環境下,觀眾對內容長度耐心的下降有關。

國產電視劇因為特殊的交易規律,導致了現在越拍越長,短了不回本的現狀。但是隨著付費觀看模式在流媒體平臺的推廣,「按集計費」的模式很可能向「按件計費」過渡。

觀眾的娛樂時間被各種娛樂內容撕扯,節奏緩慢、篇幅注水的電視劇很可能在用戶隨意的應用切換間,就已然失去了受眾。如果堅持慢而長的積習不改,就算有再多電影咖聚集,也很可能不如一條「黃鱔」向的惡趣味短視頻熱度高。

最後,是老生常談又不得不談的劇集質量問題。我們不從藝術追求的角度講,也不從引領情懷的角度談,僅從當下娛樂的內容生態來說,國產劇面臨的競爭已經不單單是行業內的競爭。

我們要從韓劇、美劇、英劇、日劇那裡搶觀眾,還要同手遊、端遊、頁遊、直播平臺、短視頻搶時間。流媒體的「黃金時代」≠國產劇的「黃金時代」,在用催肥、摳像毀了一代小花、鮮肉後,萬萬不能再讓觀眾對電影咖失去信心。

相關閱讀:

文章來源藝恩網

片酬高,電影咖回歸小熒幕 拓展事業,電視咖試水大銀幕 

近日,電視劇《凰權》公布,將由此前從來沒演過電視劇的倪妮擔任女主角,跟她搭檔的將是許久未在螢屏上露面的陳坤。這樣新鮮的組合出乎觀眾意料,也在業內激起了「電影咖回流小螢屏」的熱議。有趣的是,正當陳坤、周迅、黃曉明、倪妮等公認的電影咖接拍電視劇之際,在電視螢屏上火起來的楊洋、王凱、黃軒等卻紛紛試水大銀幕。當然,無論演員換了哪個陣地,對觀眾來說影響不大——有好劇、好片可以選擇,就是好事。

大咖回歸電視圈,新作未拍先熱

最近,從電影圈回流到電視螢屏的大咖們著實不少。九年沒演過電視劇的陳坤一口氣接下了兩部電視劇,包括古裝劇《凰權·奕天下》和諜戰題材大戲《脫身者》。在《凰權》中,跟陳坤合作的還是並未拍過電視劇的倪妮

倪妮通過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中「玉墨」一角進入大眾視野,之後又主演了《等風來》《匆匆那年》等多部熱賣電影,成為很多人眼中的「電影咖」。而從未涉足過螢屏的她,此次選擇了拍攝周期長達7個月的《凰權·弈天下》作為自己的電視劇首秀。《凰權·弈天下》由天下歸元知名小說《凰權》改編,當倪妮加盟的消息公布後,大多數書迷都表示滿意,認為倪妮很符合書中對鳳知微的描述。

除了《凰權·奕天下》外,正在熱拍的電視劇《如懿傳》因為周迅的加盟受到關注,而黃曉明參演的《琅琊榜2》也同樣吸引不少目光。《琅琊榜2》裡,黃曉明出演心懷家國忠義的長林王府世子,日前他的戲份剛剛殺青。

久違螢屏近日回歸的還有硬漢張涵予。張涵予主演的電視劇《天下長安》正在拍攝中,多年沒有出演過電視劇的張涵予此次為了角色特意留起鬍子,他將在《天下長安》中飾演一代名相魏徵。張涵予最近幾年來在電影圈表現亮眼,他主演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長城》等片都獲得出色的票房成績,此次他回流電視圈,也讓不少觀眾頗為期待。

此外,還有消息稱章子怡將出演電視劇《帝王業》。雖然隨後證實她僅投資了該劇而不是確認出演,但這個不置可否的態度也讓業內頗為興奮,甚至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好萊塢明星也扎堆玩轉美劇

有趣的是,除了國產劇出現大量電影演員的面孔外,美劇裡也有不少好萊塢明星「扎堆」。

在好萊塢,電影與美劇曾經明顯存在高下之分,兩個行業的高低和差別,曾經是金球獎頒獎禮上主持人拿來逗樂觀眾的話題。但這一狀況正在發生變化。今年,兩位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瑞茜·威瑟斯彭,聯手謝琳·伍德蕾、蘿拉·鄧、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主演的《大小謊言》,還有兩位老牌奧斯卡影后傑西卡·蘭格蘇珊·薩蘭登主演,找來諸如凱薩琳·澤塔·瓊斯、凱西·貝茨、史坦利·圖奇、朱迪·戴維斯等一眾奧斯卡獲得者或提名人當配角的電視劇《宿敵:貝蒂和瓊》,都讓觀眾感嘆「陣容強到令人難以置信」。有觀眾評論稱,妮可的角色「絕對是妮可在大銀幕中從沒塑造過的」,瑞茜「把這個角色處理得非常細緻,十分精彩」。

將於4月8日開播的新劇《德州長子》則是前任「007」皮爾斯·布魯斯南時隔30多年再次以男主角身份登陸螢屏;而將於4月19日開播《冰血暴》第三季中,英國男星伊萬·麥克格雷格將挑起大梁。此外,新科奧斯卡影后艾瑪·斯通、「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都將出演美劇……梅麗爾·斯特裡普、羅伯特·德尼羅、朱麗安·摩爾等電影大咖也全都敲定了電視劇項目,讓美劇看起來星光熠熠。對於接拍電視劇的原因,皮爾斯·布魯斯南表示:「我確實是很久沒有真正拍過電視劇了,不過最近四五年都在尋找這樣的題材。《德州長子》劇本非常有創造性,這對於現今的一些編劇、導演和演員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強大特性。現在的電視圈和上世紀80年代我剛剛入行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是一種不同的世界了。對於觀眾來說,當然是令人振奮的。」

大咖提高作品水準,拉升製作費用?

如今,這些躋身電影圈的大咖為何湧向電視劇行業呢?片酬高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真人秀《二十四小時》發布會上接受群訪時,陳坤耿直地表示,之所以接拍電視劇,是因為電視劇片酬給得高。並且,這部劇中的角色陳坤也非常喜歡。他同時稱,自己更加在意角色,如果電影有很好的角色,就算錢少,也會去拍。此外,有消息稱《如懿傳》的兩位主演周迅、霍建華片酬高達1.5億元。

對好萊塢大腕來說,接拍電視劇同樣有片酬的因素。《大小謊言》為妮可·基德曼、瑞茜·威瑟斯彭開出了35萬美元一集的片酬;德魯·巴裡摩爾出演《返生餐單》每集的片酬高達35萬美元;每集半小時的《瘋子》給艾瑪·斯通與喬納·希爾每集的片酬也高達35萬美元;娜奧米·沃茨出演《吉普賽人》每集27.5萬美元的片酬。

為什麼願意出高額片酬邀請電影咖們拍電視劇?業內普遍認為,這些演員頂著電影咖的名號出演電視劇,既能夠保證收視率、人氣,而且可以用自身演技提升作品水準,演員和製作方自然容易一拍即合。

而且,除了可觀的片酬,好的電視劇也可以成為吸粉利器,像之前專注大銀幕的趙又廷憑藉《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成為「新晉國民老公」。

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電影咖身價不菲,大大拉升了電視劇製作費用,長此以往或讓其他環節製作費用捉襟見肘。

還有觀眾擔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觀眾認為,大咖明星承載著觀眾更大期望,「前期營銷做得特別好,但看到劇的時候期待的感覺突然就落空了,那種感覺特別難受」。

拓展事業版圖,電影「新人」作品將比拼

在影視行業觀察者看來,拍電影的巨大風險,使得明星們在面對電影時,不得不更加審慎。也有不少演員選擇了電影電視劇雙管齊下,來規避風險。因此,電影大咖們回流螢屏之餘,在電視螢屏上火起來的明星們也紛紛試水大銀幕,不少新作即將跟觀眾見面。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檔,趙麗穎主演的《乘風破浪》口碑不錯,此外她還將在《女兒國》中飾演女兒國國王,《新永不消逝的電波》也很快跟觀眾見面。有評論認為,趙麗穎轉戰電影界勇氣可嘉,「畢竟在電影《乘風破浪》之前,她一部像樣的代表作都拿不出來,相信這部電影的高票房能夠讓觀眾看到她的努力。」

去年因為《親愛的翻譯官》《女醫明妃傳》《獵人》等劇「霸屏」電視圈的黃軒,今年忙於電影拍攝。近日,馮小剛通過微博曝光了新片《芳華》的劇照,許多網友表示被打動:「黃軒的眼神好有故事」、「想帶父母一起到影院觀看,重溫屬於他們的青春。」此外黃軒還是陳凱歌新作《妖貓傳》的男主角,還將在《非凡任務》裡化身孤膽英雄。

王凱加盟的《嫌疑人X的獻身》也很快上映。原著的熱度加上懸疑片近年來在中國大熱,影片市場前景普遍看好,王凱很可能成為這部電影的受益者。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裡有過不錯演出的楊洋擔任男主角的電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也很快跟觀眾見面,被拿來和趙又廷扮演的夜華對比時,楊洋回應稱,自己用很大力度完成了戲中角色,沒有任何遺憾,其他則留待觀眾評判。

對於電視圈演員進軍大銀幕,粉絲叫好之餘,觀眾也在觀望中。電影和電視的觀眾群不一樣,想要在兩個圈子都玩得轉,必須在選戲、演戲上下功夫。

頭評:驚喜或在「轉場」中

對演員來說,常常在大銀幕上出現,就會被歸類為「電影咖」,接拍電視劇多了,自然就被稱作「電視咖」。但在普通觀眾看來,或許差別不大——都是那個名字那張臉,追劇、看電影之時也不會主動區分他們身上的影視咖位標籤。

但是,電影和電視受眾並不同,拍攝手法也有差異,演員本人要是在電影和電視之間「轉場」,除了要適應工作方式上的不同以外,或許還要考慮觀眾的因素。當他們在兩個圈子間流動時,能不能帶動觀眾隨之流動?從目前來看是有難度的。畢竟,從電視裡積累的觀眾緣不一定能演變成票房號召力,劉詩詩的幾部電影作品並未替她打開市場;而電影圈中的「最佳男女主角」光環也不是螢屏收視和口碑的萬能靈藥——周冬雨的《麻雀》和王千源的《黎明決戰》就引來吐槽一片。

不過,演員們能有「轉場」的嘗試,這一點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首先,他們肯定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冠以「爛片」「爛劇」之名,因此挑選作品過程必定相當謹慎,而且為了自己的口碑著想,在表演上也不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因此,觀眾對他們的新嘗試還是可以多一點放心。再者,他們的嘗試也給影視作品的搭配增添了不少可能。比如陳坤搭檔倪妮,黃曉明跟佟麗婭合作,周迅跟霍建華組CP,這些搭檔,說不定驚喜就在其中。

電視劇鷹眼多崗位正在火熱招聘

詳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一、進入「電視劇鷹眼」微信公眾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圖標

二、開啟置頂公眾號選項

三、如果以上步驟沒有成功,請確認下微信是不是更新到了最新版哦

視揚傳媒

專注於電視劇內容及收視研究

提供最準確、最及時的行業信息

商業合作:①18701886537

timmy920113

18502798600

Nancy-n18 

聯繫轉載:licaipingping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相關焦點

  • 頭條丨電影咖回流小螢屏 電視咖試水大銀幕
    近日,電視劇《凰權》公布,將由此前從來沒演過電視劇的倪妮擔任女主角,跟她搭檔的將是許久未在螢屏上露面的陳坤。這樣新鮮的組合出乎觀眾意料,也在業內激起了「電影咖回流小螢屏」的熱議。有趣的是,正當陳坤、周迅、黃曉明、倪妮等公認的電影咖接拍電視劇之際,在電視螢屏上火起來的楊洋、王凱、黃軒等卻紛紛試水大銀幕。
  • 電影咖為何加速回流電視劇?這裡有最全解析
    第二階段:2014至2015年進入了回流生長期,電影咖孫紅雷、劉燁、姚晨和電影大花——周迅、範冰冰、趙薇也先後組團回歸,吸引了圈內的注意力,並引起較大反響;第三階段:2016年至今可謂是回流的爆發期,除了周迅、範冰冰二度回歸之外,電視螢屏也迎來以陳坤、張涵予為代表的久違的面孔,以及以景甜、白百合、竇驍、周冬雨為代表的新鮮面孔
  • 黃聖依張栢芝湯唯等電影咖「回流」電視螢屏
    從今年參展的作品看,IP依然風頭正勁,並且不少電影咖都「回流」電視劇市場。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大明皇妃》,據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大明皇妃》的主演陣容目前已經確定是湯唯和朱亞文,但具體消息仍待官方宣布。1 出現近十部 電影人主演的劇集電影咖回歸電視熒幕並非新聞。
  • 從大銀幕走向小螢屏,電影大咖回流電視劇, 是為名還是利?
    而這種增長趨勢會吸引電影大咖回流到電視圈。過去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的上漲,主要體現在網絡版權費用上,而電視臺的版權採購價格僅為小幅度上漲。相比於視頻網站,電視臺在內容變現模式上受到了更多限制,主要表現在既無法「開源」也難以「節流」。電視臺購劇費用的天花板被視頻網站不斷打破。
  • 求證|章子怡加盟《帝王業》基本屬實,電視圈引燃「爆發式大咖回流」
    如果傳言屬實,章子怡不僅打破了只接電影不接電視劇的歷史,更進一步打破了電影圈和電視圈之間的屏障,姜文、陳坤、張涵予、倪妮等一大波電影咖紛紛轉戰小螢屏。事實上,隨著周迅、範冰冰、趙薇率先吹響進軍電視圈的號角,電影咖轉戰螢屏一直是趨勢所在,只不過在今年呈現「爆發式回流」。經捕娛記求證,《帝王業》陣容基本屬實。此前也有知情人士爆料,本劇版權也是不久前引發騰訊和優酷大打出手的導火索。
  • 電影咖回流電視圈,這是電視圈的勝利?
    演藝圈有項約定俗成的「等級觀」——電影咖比電視咖高一級,電影咖跑去演電視劇,往往被打上「自降身價」的標籤。然而有意思的是,近兩年一眾「電影咖」紛紛回流電視圈,無論是久違的影帝姜文、張涵予,還是二度回巢的周迅、範冰冰,抑或是周冬雨等新鮮面孔,這是否意味著電視劇的勝利?還是影劇的合流?1.
  • 影視"大咖"交換場地比拼啥? 眼光演技人氣
    這樣新鮮的組合出乎觀眾意料,也在業內激起了「電影咖回流小螢屏」的熱議。有趣的是,正當陳坤、周迅、黃曉明、倪妮等公認的電影咖接拍電視劇之際,在電視螢屏上火起來的楊洋、王凱、黃軒等卻紛紛試水大銀幕。當然,無論演員換了哪個陣地,對觀眾來說影響不大——有好劇、好片可以選擇,就是好事。
  • 電影咖瞧不上電視咖的時代結束了!姜文、章子怡、張栢芝都來了,周星馳也快了
    近日,網絡驚爆《帝王業》逆天陣容,入行20年從未演過電視劇的章子怡,為《帝王業》獻出螢屏第一次,接下來,你會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一大波電影大咖飈戲,每一部都是大投資、大製作、大明星,堪稱活久見。這麼多年來,演藝圈一直存在一條鄙視鏈:演話劇的看不上拍電影的,拍電影的瞧不起拍電視劇的,拍電視劇的又覺得自己比拍廣告的高級一點。
  • 《天盛長歌》倪妮螢屏首秀,電影咖齊齊下沉國劇倒逼電視劇進入「美劇時代」!
    從2017年開始,電影和電視劇之間的演員壁壘已經不像之前那麼明顯,一大波電影咖紛紛下沉進入電視圈,姜文、陳坤、倪妮、章子怡、周迅、湯唯、劉嘉玲等電影大咖的名字赫然在列,這對國劇的發展和觀眾來說,無疑是個好現象。電影咖之所以紛紛試水電視劇,究其原因,和近年來電視圈大環境不無關係。當下的電視劇製作體量越來越大,水準明顯得到提升,甚至大有媲美電影規格的勢頭。
  • 1種樹高大,被稱為「喜樹」,結出的果子像「香蕉」,珍貴、特別
    比較高大的植物一般會生長在山坡下,比如櫟樹就會在山坡下生長了,植株還是比較高大的,高度能夠達到20米,不過這樣的櫟樹需要生長很多年,它的莖幹奇特蒼勁,枝繁葉茂,在山坡下還是很顯眼的,植株還可以結出來一種果子,它的果子叫做橡子,果子有點像「陀螺」,可能有不少的花友是見過的。
  • 結出聖靈九果的生命 系列2
    雖然我們沒有聽見過亞倫用這根杖行了什麼奇事,但在民數記十七章裡頭,我們卻看見亞倫這根杖,被放在約櫃前過了一夜,這枯乾的杖,竟能發芽、開花而且結果。這正是代表復活的生命。到了後來,摩西這根杖不知去向了,惟獨亞倫的杖卻長久藏在約櫃中。足見恩賜會過去,而生命卻永遠長存。     再者恩賜是可假冒的,聖靈生命的果子卻不能被假冒。
  • 《龍虎武師》亮相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鑄就動作電影黃金時代
    紀錄片《龍虎武師》講述的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最特別的群體——龍虎武師。主創團隊梳理了浩如煙海的影像資料,並實地採訪百餘名龍虎武師,全景式展示了幾代動作特技演員用無數血淚和斷骨打出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一拳一腳將中國電影打到好萊塢、震驚全世界的輝煌歷史。在放映現場,全球第一批觀眾反響非常熱烈,他們表示:「從未看過如此親切和充滿疼痛感的紀錄片!」
  • 範冰冰姚晨都有新劇 電影咖演電視能否所向披靡?
    導語:2018年螢屏上的重頭戲,滿眼都是電影咖,他們回流螢屏,就一定能所向披靡?
  • 一邊電影咖回流電視圈,另一邊電視咖卻往電影圈發力,他們都是怎麼想的?
    演藝圈有條不成文的「鄙視鏈」——電影地位高於電視劇,三年前周迅主演電視劇《紅高粱》就屢遭質疑:「為什麼要自降身價?」但如今面對高薪攬角的電視劇市場,沒人再用「自降身價」形容電影咖集體拍回電視劇——要知道,想請一線大咖演出劇集,千萬元片酬只是「起步價」。
  • 歐洲「回流」老蠟,它是中國曾經流落出去的蜜蠟嗎?
    它也是最輕盈、最絢爛的寶石,因此受到了廣泛蜜蠟愛好者的青睞。那麼蜜蠟顏色眾多,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都有很多種,像白蠟,白花蠟,檸檬黃,雞油黃等等,但是今天玉君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有焦糖色的歐洲回流老蜜蠟。想必大多數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沒聽說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說到歐洲回流蜜蠟,其實這個說法不太對,什麼叫回流?
  •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暴露人性,怎樣結出良善的果子----董倫賢牧師專訪三
    >最近新冠狀病毒在中國蔓延,甚至侵襲至全世界。在這場與新冠狀病毒的鬥爭中,我們看到了人的良善也看到醜惡的本性,在今天的節目中,董倫賢牧師告訴我們如何結出良善的好果子。董牧師說到信仰會影響一個人的品格和價值觀,所以信如果自己沒有改變,信就是假的。我們都有人性的軟弱,所以要達到有愛心,也是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努力。
  • 2018年的美劇 這八部將會是神劇的種子選手
    美劇迷都知道,一般每年的春節期間會是比較「劇荒」的時節。尤其是在13集短篇劇成為主流的近兩年,無論臺網,大多都會選擇在集中上新的春季檔前,喘息一陣。
  • 美劇夏季檔科幻劇搶眼 電影大咖繼續搞電視
    今夏螢屏上,史匹柏、沃卓斯基姐弟這樣的電影界大咖操刀的劇集接連登場,一眾手握奧斯卡小金人的影帝影后繼續進軍電視圈搶地盤,而根據流行小說與經典電影改編的新劇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  陣容硬:電影大咖繼續搞電視  史匹柏各種亂入  史蒂芬-史匹柏與「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聯手打造了末日科幻題材劇集《穹頂之下》,今年6月26日,該劇第三季即將回歸。
  • 這花結出紅果子,摘幾個丟土裡,收穫100盆花!
    作為年宵花裡的主力軍,花花發現不少花友家裡都買了仙客來,等仙客來開敗後,大家觀察一下花莖上,會冒出小小的種子。播種步驟:1、君子蘭的果子成熟後,會從綠色變成了紅色,用剪刀將它剪下來。花花之前養月季,都不是在花市買的,趁著秋天在路邊溜達溜達,那些開敗的月季,會結出一個個小果子,這些小果子就是月季的種子,剪回家,趁著春天正好能種!
  • 什麼風把電影大咖紛紛吹回「小螢屏」?
    但在不知不覺中,這種情況卻反轉了,電影大咖紛紛選擇回歸小屏幕。粉絲經濟帶來的流量明星進入大銀幕;單一化、同質化的電影粗製濫造;人人當起導演造成的電影質量良莠不齊等等,都成了如今國產電影遭受詬病的地方。2016年,一直虛高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遭遇了滑鐵盧。600億總票房目標,最終定格了在574億,全年票房的增速卻僅僅為3%。中國電影票房告別了連續10多年的30%增長速度,回到平緩的個位數增長時代。而國產片總票房下跌7億,數量佔比80%,卻僅貢獻了58%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