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啖鹽說蜜
——說天地美食,談家鄉風味
一、七月普渡的回憶
先來說說七月鬼節,有一年比較調皮,想要嚇唬嚇唬大家,於是寫了一篇文章《來,鬼節,我講幾個鬼故事給你聽》。
寫著寫著,卻把自己給感動了.....
泉州人過鬼節,要做普渡,按照以前的風俗,普渡有三個月之長,農曆六月「豎旗」、七月「正普」、八月「重普」,泉州城三十六鋪境,各個鋪境按日輪流舉行普度,各家分別在自己門口設宴祭祀。
祭誰?
明末清初的時候,有八名反清復明的壯士,被清兵殘忍殺害,化為無主冤魂,夜夜啼哭!
悲憤的泉州人民借鬼節祭祀的由頭,家家戶戶輪流在門口遙祭,以表達對清朝暴行的憤怒。
這習俗流傳了下來,引申出對所有孤魂野鬼的祭祀。
老泉州人都跟我來念叨一下被遺忘的普渡時間表吧,據說舊社會的乞丐瞭然於胸,「初一百源、忠義、龍宮,初二後城,初三南嶽,初四廣靈,初五水仙,初六妙因......」
普渡原本是泉州人善心的表現,但慢慢地有了鋪張浪費、攀比逞富、喝酒鬥毆等陋習,於是漸漸地遠離了泉州人的生活,但依然保留七月半做節的習俗。
二、七月半做節
七月半做節,做什麼節?
中元節!
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目連救母的故事,孝子的故事,勸人以「孝」為本,以「善」為先。
這一日裡,大寺廟都會舉行盂蘭盆會,超度亡魂,普度眾生,泉州人相信「行善必有後福」,所以泉州的寺廟香火都很旺盛。
而在家,則遵從道教的教誨,崇尚先祖,中元節要祭祀列祖列宗。
祭祀的供品少不了炸物,於是每到七月半,泉州很多女子都秒變炸物高手。
三、炸物高手
泉州阿姨個頂個都會炸物,因為祭祀少不了,這也衍生出很多泉州阿姨成為街邊的炸物高手,比如橋仔頭阿姨:
比如聖湖阿姨:
還有很多阿姨:
以及她們給我們帶來的美味炸物,炸棗、醋肉、炸紫菜丸、炸肉丸、炸香芋、炸醋排、炸鰻魚、炸帶魚、炸雞腿、炸菜粿、炸雞卷等等等等......
有了她們的存在,上班一族到了過節的時候就輕鬆了很多。
但是,還有很多泉州女子,願意在這一天來臨,親自下廚去做炸物,來看看我朋友們的曬圖。
醋肉:
炸醋排:
炸翅中:
還有號稱九宮格都排不下的供品:
以及忙裡偷閒,據說還有一大堆海鮮炸物沒擺出來的供品:
祭祀祖宗,不忘祖訓,中元節讓我們知道的是血脈根源。
而做節,你想起曾經的普渡了嗎?
你是否也秒變炸物高手?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
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
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
原創文章,部分圖源網絡,拒絕不良自媒體盜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