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原因,很多朋友閒在家中無事可做, 這個時候看看電影是不錯的選擇。下面推薦一部韓國電影《流感》(又名《戰疫》)。
被病毒入侵的城市
《流感》講述的是一群東南亞偷渡客躲在密閉貨櫃中冒險來到韓國,其中有人不幸染上變異後的豬流感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靠飛沫傳播傳染人類,導致貨櫃內的偷渡客們全部斃命,唯有一名男子僥倖逃出,他也成為病毒傳播的源頭。
因為沒有有效證件,這名男子只好在韓國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所到之處,無形中感染了市民,而市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病毒便蔓延了整座城市,引起官方的高度重視。
因為沒有解藥,城市陷入失序狀態,人們為求自保,超市遭到哄搶,警察紛紛被派來維持秩序。與此同時,為了杜絕傳染源,官方只好一一排查,對確診者實行隔離,為了儘快破除危機,被災難衝昏頭的高層竟殘忍命令將他們活活推入焚屍爐,導致大規模暴亂
影片將疫情的源頭指向人性之惡
《流感》格局宏大,以高度寫實的手法從偷渡者、醫生、普通人、官方等多個角度展現「戰疫」的過程,是一部頗為嚴謹的災難片。
更難得的是影片沒有激烈的控訴,也沒有嚴明的界定好人與壞人,但看過之後,靜下心來,卻細思極恐:引起瘟疫的絕不是病毒本身,而是人性之惡。
為一己私利打破秩序是導致疫情的源頭
看完電影,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疫情究竟因何而起。
電影中,韓國本沒有瘟疫,卻因外來者的偷渡行為帶來病毒,引起災難。不難發現罪魁禍首其實是這起「偷渡行為」——如果沒有偷渡行為,病毒便會在通關時被檢測出來,也就不會傳染給更多人。
那為什麼明知違法,卻仍要「偷渡」呢?
根源還是為了一己私利,想得到非分的東西,所以,才冒險打破秩序,最終,殃及他人與自己。
事實上,歷史中,絕大多數瘟疫的引子多半是人類因一己私利打破秩序導致。比如,歐洲著名的中世紀大瘟疫便是因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將瘟疫傳入之後,由亞歐商人傳到歐洲的,這場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堪稱悽慘。
自私自保導致疫情泛濫
其實,就算病毒入侵,能夠有效隔離病源,也能防止擴散與惡化,但為什麼沒能做到?
通過電影我們發現自私自保是主因:
那名首例病毒攜帶者如果不選擇自保而主動投案,或許能挽救整座城市的市民,至少能防止病毒傳播得那麼厲害,但是他沒有。結果呢,不僅害了別人,自己也沒好到哪兒去,不僅沒過上想要的生活,反而被因仇恨衝昏頭的市民所殺害。
韓國市民如能考慮他人利益,不去哄搶超市,會減少很多公共負擔,不至於釀成各種慘禍。
女主的行為也不值得讚揚,為了救自己被感染的女兒而故意讓她矇混過關——雖然,出於母愛,卻陷公眾於不義。
韓國官方為求自保,在美軍的唆使下對病人死活的不管不問則是導致暴亂的原因,凡此種種,都是自私自保的下場。
不放棄存活的希望,永保勇氣與愛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儘管如此,影片給了一個光明的結局:
男主不顧危險從死人堆裡找出那名被感染的小女孩(女主的女兒),而這名小女孩則是擁有抵抗病毒血清的獨苗,最終,靠她挽救了市民的生命。與此同時,官方也轉變策略,不放棄任何一名被感染的市民而獲得公眾的諒解與和平。
不過,影片也非十全十美,其要害在於:
女主讓自己被感染的女兒矇混過關這一行為本身存在爭議,可結局卻又讓這名小女孩成為解救韓國的希望,這樣就使故事傳輸了錯誤的觀念。
我們一定要理智地意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相信醫護人員,遵守秩序讓傳染者隔離,而不能因一己之私庇護,那才是對人對己最大的不負責。
饒是如此,這部《流感》仍不失是一部優質的災難片,看完後,我們也會為自己的祖國人民在本次疫情面前所表現出的愛、勇氣與秩序而感到驕傲自豪,最後,祝願疫情早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