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每日君
來源|每日經濟資訊(Netguancha)
如果你最近關注娛樂新聞,應該能看到郭敬明又上了頭條,拋開充滿桃色性的性侵事件不談,郭敬明總被口誅筆伐的「原罪」恐怕就如同標題所寫的那樣,身高與財富的巨大差距。
儘管大家對郭敬明的作品爭議很大,但不得不承認郭敬明是個成功的商人。
聽說郭敬明很早的時候就有賺錢的頭腦,在初中時期便發表了處女作《孤獨》掙得10元稿費。而18歲時更是以一舉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此後,郭敬明便一發不可收拾的開啟了寫作發家致富的道路。
2003年《幻城》一舉成名後,緊接著《小時代》,《悲傷逆流成河》,《夢裡花落知多少》,《爵跡》等多部為人熟知的作品問世,吸引著眾多少男少女粉絲的關注。
在2008年的一次訪談中,當被問到出書賺了多少錢時,郭敬明回答說,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出書掙了多少錢。也是,你要問馬雲、王健林今年賺了多少錢,總共有多少資產,估計他們也回答不上來,因為太有錢了,自己算不清楚。
郭敬明曾被《紐約時報》評論為「最成功的中國作家」,連續8年登上中國福布斯名人榜,持續10年不斷刷新內地出版銷售紀錄,並以2450萬元的版稅再次榮登2011年度中國作家富豪榜冠軍。
2011年12月末,他的《小時代》三部曲終結篇以首印200萬冊的傲人之姿上市;2012年年初,他以《臨界·爵跡》系列包攬2011年度暢銷書虛構類前五名中包括冠軍在內的三個席位。
到了2012年,郭敬明又從作家搖身一變成了導演,開始把自己的作品《小時代》系列搬上大熒幕。2013年6月27日,《小時代1》上映首日,排片率便達到了為43.31%,收穫了7300萬元人民幣的票房,刷新2D國產片最高首日票房紀錄。
到2015年《小時代》系列4部總票房超過20億,雖然每部都被罵作爛片,但票房從未低過,郭敬明的身價也在一片爭議終中身價持續高漲。
在商業運作方面,郭敬明顯然成了同期競爭對手韓寒的老師。因為隨後,韓寒也自導自編自己的作品《後會無期》。
郭敬明是個十分精明的商人,他在商業上的頭腦超出了他在文學上的造詣,而他的野心更是超越了他的弱小身軀。
目前,有數據可查,郭敬明手上擁有或參股了8家企業,其中自己作為法人創建的企業達5家(原6家,註銷了1家)。
不難發現,從參股到從開設公司,從文學作品到籤約藝人再到影視作品,郭敬明已然有了一個初步的娛樂王國。在各公司嘗試走文學IP到電影產業以及相關衍生品的這條路時,郭敬明在這條路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其實郭敬明這麼努力賺錢是源於內心的自卑。郭敬明出生在四川自貢的一個普通家庭,其實在出生這一點上,他跟我們大多人普通家庭的人一樣,如此說來我們都會有自卑的一面,事實上也確是如此。
我們可能很多來自普通家庭的青年在飽受殘酷社會霸凌之後,都曾鞭策過自己,將要一定要賺很多錢,讓看不起的人刮目相看。郭敬明也是如此。
據說,剛成名一次出席活動時,因為買不起太貴的西裝,他受盡了白眼。所以後來他的目的性就很明顯,並且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意圖——賺大錢。
而微博上流傳的另外一個事件則更能喚起所有人的共鳴。
那一年小四(郭敬明的小名)剛上大學不久,他媽媽去上海看他,母子倆第一次坐地鐵,由於母親因不會刷卡過旋杆,先進去了的他站在裡面發急,這時一個工作人員走了過來,幫了他們。他剛想開口說「謝謝」,卻聽見對方低聲地說了句,「冊na,戇色特了」(上海一句罵人的話)。
這事兒之後,郭敬明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後來他創辦最世文化,連取名都彰顯著野心———最,最大、最好,極致。
去年郭敬明在《最強大腦》上和北大北大心理學系教授魏坤琳爭論時,後者直接說:「自己好像跟一個女人吵架一樣」,結果郭敬明憤然離席。
自卑的郭敬明對所以的負面評論都很敏感,總想證明自己,改變被人對自己的看法,但結局卻是悲劇。
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副社長黎波是郭敬明的貴人,幫著他上福布斯排行榜,進作協,賣書,一手打造了郭敬明的人設。但多年後黎波接受採訪時說,「他趕上這麼一個時代,其實他自己什麼都不是。」
某著名媒體人士這樣說:其實不管是吃瓜群眾,合作夥伴還是主流文化精英,沒有一個人看得起郭敬明,但是郭敬明又介意地要死,拼命想要在所有人面前證明自己,甚至不擇手段,這就是他悲劇的來源。
前面我們談過,我們很多跟郭敬明一樣來自普通家庭的青年飽受社會白眼後都曾自我鞭策過要努力賺大錢,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卻是多數。原因就在於我們大多數人身體健全。
郭敬明幾乎在所有時間內,都介意別人嘲笑他的身高,只有偶爾在心情極佳的情況下自嘲一下。這種先天帶來的缺陷,猶如一條鞭子始終在抽打著郭敬明。
要論段子裡面黑的最慘,黑的次數最多的人,那肯定非郭敬明莫屬。相比之下,我們大多數人還可以靠偉岸的身軀,帥氣的外表獲得自信,從殘酷社會霸凌從掙脫出來。
這種不正常的社會輿論之下,郭敬明的行為走向極端也是非常有可能。
缺什麼,就越想證明什麼,甚至如前面某媒體人所說的,不擇手段來獲得成功。但最後,大家的焦點還是「身高」。
如果看過《權力的遊戲》的朋友應該知道,其中的一個主角叫提利昂·蘭尼斯特。他天生侏儒,儘管十分聰慧,卻爹不疼姐不愛,遭所有家族人的嫌棄。
郭敬明就如同提利昂一樣,儘管有才能(不說抄襲的事,單憑商業才能),但依舊在大家眼裡是個侏儒。身高不足成了被嘲笑謾罵的「原罪」。
「我的罪過是生來就是侏儒,我的一生都因此受審」。在《權力的遊戲》中,小侏儒提利昂·蘭尼斯特在面對長期以來的偏見終於吶喊出自己的心聲。
電影《爵跡》的失敗後,郭敬明遭受到的謾罵達到頂峰。郭敬明徹底情緒失控,在發布會上大哭。
「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他發現,真到了讓觀眾無休止掏錢的時候,自己的原罪又出現了:抄襲、炒作、電影爛的不止我一個,只因為我是個子矮的郭敬明,你們就要罵《爵跡》嘛?
郭敬明越是想通過財富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大家越是歡興鼓舞的去諷刺和嘲笑,除了可能存在的嫉妒心之外,恐怕還在時刻提醒郭敬明,你的財富和你的身高真的不匹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