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近幾年「喪屍題材」有點上癮,雖然有古裝題材的《王國》系列還在NETFILX平臺預定了第三季,在堅挺的為整體局勢發光發熱,但是現代題材的《釜山行》就因為續集《釜山行2:半島》製作理念和成片效果過於商業化和缺乏內涵,造成口碑大面積下滑。
這種過度商業化拋棄韓國電影自身特色的迎合之舉,其實已經在預示著一種製作理念的下滑。警告著一直模仿和借鑑為主的韓國影視劇需要重新找題材持續發揮,而不是一味拿著既有題材變著花樣兒的折騰。
這不,雖然拿著青龍影帝劉亞仁和國民級別美女樸信惠來當絕對主演,《活著》的票房雖然保持住了,但是口碑相對的還是處於一個剛剛及格的水平。這整體水平,對於劉亞仁和樸信惠的真實實力,相當於是打臉!
劇情分析
《活著》的整體劇情很簡單,劉亞仁飾演的宅男吳俊宇,因為家裡人外出度假而一個人留在家裡。雖然父母留下信息讓姐姐照顧他的生活,但是,首爾突發大規模的疫病,犯病之人在有限的時間裡極速喪屍化,喪失自主意識和變得嗜血殘暴,極具攻擊性。
吳俊宇被窗外洶湧的災情封閉在家裡,而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返回救援他的父母被喪屍攻擊過世,整個區域完全陷落在喪屍圍攻裡。吳俊宇多次試探著出門逃生,都被逼了回去,只能暫時守住家門,用各種社交軟體和電子工具試探著探查外邊的局勢,上傳自己的藏匿地址,在家裡面等待救援。
可是隨著水電和網路信號的切斷,吳俊宇家裡的飲食逐漸消耗殆盡。在彈盡糧絕,沒人作伴,瀕臨絕望的時候,吳俊宇想到了自盡來求得解脫,結果被對面樓裡孤身躲藏的女子金宥彬激發了求生意識。
發覺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的吳俊宇終於有了生存下去的勇氣,和金宥彬兩個人在絕望的環境裡,分享食物,用無人機交換各自保存的信息。甚至在危急時刻,吳俊宇犧牲了探查外界的無人機,救了金宥彬的性命。
可問題是,一直得不到外界回應的兩個人,面臨喪屍逼近,以及更切實的食物短缺的問題,需要往外探查尋找生路。尤其是金宥彬的房間密閉性差,三番四次被喪屍突破。
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強行突破,兩個人匯合向外尋找出路。可是兩個勢單力孤的人,面對無休無止的喪屍群,沒有外界支援只能是以卵擊石。
明星撐起來的電影,沒有了劉亞仁和樸信惠,《活著》就塌了!
可能觀眾自己都會問,《活著》如果剝離了男一號劉亞仁和女一號樸信惠,會剩下些什麼。
答案其實也很明顯,缺了男女主角,這部電影就連那些張牙舞爪的喪屍都挽留不住觀眾。
因為這部電影,觀眾看的就是在喪屍的圍攻下,劉亞仁的發揮和樸信惠的反應!
不同於以往那些劇情片裡人物需要進行深度挖掘的情況,這次劉亞仁的任務相對簡單——
他飾演的男主並非「大英雄」,而是一個略帶叛逆屬性的頹廢青年。他需要用自己的青澀來展現這樣一個在屋子裡困居的人,面對災難,家庭,和自身困局的所有情緒遞進。
所以,從災難開始,他從不知事態嚴重的懵懂,到親眼看見小區裡喪屍肆虐的驚駭,再到家人遇害的傷痛,而後糧食斷絕,消息隔絕,那種絕望感的慢慢蔓延,這些,劇情給了他一個人半個小時的時間,慢慢而細密地展現他青龍影帝的情緒感染力。
這樣的角色設定對於劉亞仁來說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挑戰,比起以往在《燃燒》和《思悼》等電影中飾演的人物,劉亞仁出演《活著》似乎就是在給自己「放假」,玩兒著玩兒著就把任務完成了。
相比之下女主金宥彬的設定則相對積極正面一些,算是青年人的「典範」,樂觀正直並且很勇敢,甚至勇敢得缺一點腦子。在末日中可以存活下來的女性玩家本身就不是一般人,她冷靜沉著,堅韌的躲在自己家裡,情緒鎮定,並沒有出現宅男吳俊宇那些過多的情緒起伏。而在情況逼迫之下,也敢於直接拿著登山繩從高樓跳下,用一把小斧子在喪屍中闖出一條路來。
《活著》完成了樸信惠一直想在劇情裡拿著手槍開槍的夙願,可惜,劇本裡面給她發揮的空間不大,要不然,她也可以沉穩地展現一把當代女青年面對危險臨危不懼,勇於闖出去的信念。
作為觀眾緣很好的偶像型女演員,樸信惠的特色就是溫婉大氣,所以,這種氣質在三十歲以前發展都偏向於四平八穩,要出彩,需要經過歲月洗禮,能夠在三十五歲左右還保持那種淡雅和溫潤的感覺,以後的路子會越走越寬!
所以,平時在作品裡面,她的表現都顯得有些過於追求中規中矩,所謂的角色突破其實都在大前提可允許的範圍以內。這次《活著》也是,金宥彬的角色,就是一個遇見突發災難的女孩子,憑著心中的善良和勇猛,積極向外拓展生存空間的例行性發揮。
金宥彬的心理狀態是淡化的,畢竟全長的三分之一時間已經給劉亞仁發揮了,剩下沒有那麼多時間再給樸信惠,金宥彬的情緒就淡化了。
倉促就位的《活著》,完全就是出急就章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活著》創作過程應該很短。感覺編導演製作都很趕,編劇導演急匆匆的確定了劇情和製作其他方面、其他東西都顯得很節約和侷促。
首先角色設定上和劇情的開展上面,很中規中矩,沒有啥經過深思熟慮的加工,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劇本框架拿過來,用很套路化的進展來推動一下,就形成了整體劇情安排。
其次,或許是資金問題吧,《活著》整個劇情裡都比較收斂,沒有啥實質性的大場面,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區,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一群殭屍圍困下的兩棟樓的陌生男女如何在事態逼迫下磨合,然後聯手對抗喪屍,艱難求存的小故事。
而且劇情發展方面也很分配不均,主要部分給了劉亞仁發揮,作為青龍影帝,年紀輕輕的他把一個宅男在災難來臨過程裡,最初的震驚,後來家破人亡的傷痛,被困在家裡的戰戰兢兢和困頓瘋狂都展現出來了。但是確實節奏沒有控制好,劉亞仁的情緒表現得儘可能自然還是不能避免劇本單薄造成角色情緒不連貫的問題。
而樸信惠的角色更加潦草。金宥彬的設計是勇敢直爽,敢於上手拿小斧頭砍的性格。但是,劇情為了製造矛盾,把她設計得勇猛而無腦,她不主動關窗戶,雖然熱心助人但細節處會給自己留一些潛在的威脅——和吳俊宇交換食物,卻把之前的連接線留在了地上,結果被消防員喪屍發覺,直接通過這根線爬到了她窗口,逼得吳俊宇犧牲了無人機拖延時間,要不然金宥彬的小屋就提前被突破了。
這該死的主角光環!
而且,從頭到尾,有一個問題很明顯,《活著》前面對於劉亞仁完全是一種情緒的書寫,而樸信惠出現以後,就變成了事件的疊加,展現方式被偷換了概念。
這樣的轉變,使得編劇只顧著給男女主角製造危機和麻煩,潛意識裡,其實編劇已經放棄了對人物內心的刻畫,準備轉入用事件推進劇情發展的例行划水過程。
在完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男女主角要迅速成長並且抵禦一波接一波的攻擊,甚至很多情況下他們的「對手」就在眼前卻絲毫奈何不了他們,這樣強行施加的「主角光環」也是影迷們感到不滿的源頭之一。
於是,事件裡,主角不再內省,而開始外放的行為模式,就需要大量的追逐戲來凸顯兩個人的勇猛無畏,而太多追逐戲會造成節奏的加快,為了避免太過於急迫的劇情發展,編劇拍著腦袋,加了一個同樣是逃亡者的大叔。
然後,節奏徹底毀了!
大叔的戲份很突兀。編劇原意可能是用這個侵佔他人生存資源的大叔來刻畫人性之惡。畢竟,吳俊宇和金宥彬兩個人的協作進行得太過於順利,兩個人在互幫互助,團結一心的過程裡完全沒有展現出任何遲疑和猶豫,這不符合人類在絕境裡自我保護的下意識心理。
所以,大叔的出現,就是編劇在劇情還有十分鐘沒法結尾的情況下,強行冒出來深化人性主題的一出敗筆。
大叔的出現,劇情節奏徹底崩塌,還給金宥彬增添了一層更加牢不可破的「主角光環」——被大叔關在狹小的育兒室裡,和大叔已經喪屍化的妻子對峙,最後毫髮無損的脫身。以前是金宥彬有點莽撞,這裡,就完全是主角屬性護身,金剛不破了!
所以,編劇在開始撰寫劇情的時候忘記的東西,在最後臨時撿起來,結果把結構徹底搞崩塌了。
感覺,《活著》就是為了半路狙擊《釜山行2:半島》的一家獨秀而刻意趕工出來的作品!要不是劉亞仁和樸信惠這樣具有國民度和號召力的主演陣容,整體就完全無法成立。
所以,《活著》看著過過眼癮還可以,但是你要深究《釜山行》的那些深度,還是算了。
不過好處是,沒有大場面,大構架的《活著》比《釜山行2:半島》,看起來緊湊而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