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影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2021-03-05 攝影與詩歌
     美籍華人趙羨藻用鏡頭記錄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風貌。他拍攝香港,主要是在九龍地區,也是香港貧窮市民比較集中的地區,是更能反映多數港人生活狀態的地區。而那一時期香港的攝影人耽迷於藝術性的沙龍攝影,很少利用攝影記錄香港的社會風貌。因此他的紀實風格的攝影更加顯得珍貴。

小販 深水涉 香港 1950

炸油條 上水 香港 1950

深水埗 九龍 香港 1950

龍城 香港 1950

調景嶺 香港 1950

調景嶺 香港 1950

調景嶺 香港 1950

調景嶺附近 香港 1950

購物者 香港 1950

大坑東 香港 1950

解開小腳 何文田 香港 1950

錦田 香港 1950

青山 香港 1951

小船 香港 1951

沙田 香港 1951

油麻地碼頭 香港 1951

旺角避風塘 香港 1951 

旺角 香港 1951

旺角 香港 1951

中秋節 又一村 香港 1951

石峽尾 香港 1951

石峽尾 香港 1951

深水埗 香港 1951

大埔 香港 1951

長沙灣道  1951年

大埔  1951年

黃大仙  1951年

又一村  1951年

大埔 香港 1951

代筆者,油麻地 香港 1951

古瓜灣 香港 1951

黃大仙 香港 1951

九龍 香港 1951

九龍新界錦田 香港 1951

賣水果的女人 香港 1951

佐敦道 香港 1951

佐敦道碼頭 香港 1952

香港法院 1952

維多利亞港 1957年

石峽尾 香港 1957

旺角 香港 1957

旺角 香港 1957

旺角 香港 1957

礸石山 香港 1957

避風塘 香港 1957

夜渡天星碼頭 香港 1966

青山  1966年

沙田  1966年

筲箕灣  1966年

石板街  1966年

灣仔  1966年

大埔 香港 1966

大嶼山 香港 1966

尖沙咀海運大廈 IBERIA 香港 1966

尖沙咀海運碼頭 香港 1966

羅湖附近 香港 1966

南生園 香港 1966

南生園 香港 1966

屏山 香港 1966

青山 香港 1966

沙田 香港 1966

沙田日出 香港 1966

筲箕灣 香港 1966

攝於面對太平山的渡海輪上 香港 1966

石板街附近 香港 1966

灣仔 香港 1966

灣仔 香港 1966

香港仔 1966

大嶼山 香港 1966

中環街市 香港 1966

元朗 香港 1966

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攝詩採編

相關焦點

  • 香港珍貴彩色老照片:60年代的香江風情!
    大家可還記得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還原的正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風景人情,瀰漫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卻又處處見浪漫。回看1950、60年代香港的老照片,由於其時彩色攝影尚未普及,大多數留低的也是黑白的影像。
  •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電影女演員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正處於民國時期變幻莫測的時期,正是因為大陸政局不穩,許多大陸人放棄了在大陸的生命,攜家帶口來到了香港,這導致香港的人口從數萬迅速增加到幾百萬,不光是商人魯人也有許多作家的後代,所以呢當時不僅是商業,而且香港非常繁榮。
  • 大量香港珍貴老照片流出:你從未見過的香港
    ▷香港,1953年在銅鑼灣附近,1940年代和1950年代一個相當有名的酒店;1960年代被拆除。大家可還記得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還原的正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風景人情,瀰漫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卻又處處見浪漫。
  • 珍貴 上世紀彩色中國影像首度公開 你能認得出幾處?
    △視頻:外交官鏡頭記錄上世紀中國 老北京珍貴影像曝光  在新中國成立66周年之際,一些中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珍貴無聲影像也得以首度公開
  • 珍貴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臺灣,七十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70年代末,上海南京路的抓拍照,從照片上看去當時的南京路已經是人來人往!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抓拍照,從照片中看去,當時的北京人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那時候的人生活簡單,人們也都十分樸實!
  • 夢露——她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好萊塢的性感化身
    她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好萊塢的性感化身金髮碧眼、卷翹的睫毛、迷人的紅唇和美人痣是她的標識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以她為原型創作的版畫激發出無限的商業價值。
  • 被遺忘的香港五六十年代女影星,林黛樂蒂丁皓紅顏薄命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在武俠片還未崛起時,是香港影壇的女星時代。在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裡,女性演員是真正的主角。林黛、尤敏、樂蒂、丁皓這四位都是這一時期的當紅女星,同時她們的電影生涯也都以出演國語片為主。小格電影這次特別介紹上述四位早年女影星,與你一起回顧那逝去的光影時代。
  • 被遺忘的香港五六十年代女影星,林黛樂蒂丁皓紅顏薄命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在武俠片還未崛起時,是香港影壇的女星時代。在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裡,女性演員是真正的主角。林黛、尤敏、樂蒂、丁皓這四位都是這一時期的當紅女星,同時她們的電影生涯也都以出演國語片為主。小格電影這次特別介紹上述四位早年女影星,與你一起回顧那逝去的光影時代。
  • 五六十年的香港老照片,回憶撲面而來!
    商務聯絡QQ:168380449美籍華人趙羨藻用鏡頭記錄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風貌。他拍攝香港,主要是在九龍地區,也是香港貧窮市民比較集中的地區,是更能反映多數港人生活狀態的地區。小販 深水涉 香港 1950
  • 【歷史圖片】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元朗
    這幾天,香港元朗又突然就被全國人民聽說了……今天,如果你在深圳灣公園或者紅樹林一帶遛彎,抬眼看到海對面的地方就是元朗。清朝初年,清政府曾強令沿海居民「遷界」,就是把沿海居民內遷五十裡來對付鄭成功,香港無疑在遷界之列。到公元1668年「復界」,清政府為了邊境防禦,在新安設置了墩臺二十一座,其中至少有五座在今香港地區。
  • 1980年代中國各地都吃什麼好料?附珍貴影像
    Contents① 這些菜,現在都找不到了② 珍貴影像《中國的食文化》全集現在,熊是國家保護動物。在上世紀80年代,許多動物還未被立法保護,販賣和食用野味,被認為是進補身體的良方。在廣東,當時的菜市場販賣著各種野生動物,對於當時的人是習以為常的,但卻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這些畫面也被記錄下來。
  • 80年代初珍貴的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訪問
    不久前在臉書上看到影友分享一部80年代初在英國電視紀錄片,叫《HongKong cinema:Film as a way of life》。影片在1983年英國電視臺channel 4播出。影片記錄了80年代初繁榮的香港影市,鬧市戲院林立,充滿香港特色的宣傳海報,火爆的午夜場。
  • 百年歷史影像中的徐匯濱江典藏!《徐匯濱江百年掠影》珍貴鏡頭首發
    瑞士記者沃爾特·博斯哈德曾在20世紀40年代後半期拍攝了一段影像,記錄下龍華塔、龍華寺的建築風貌以及龍華寺內景、寺內的和尚生活與周邊的擺攤小販等商業活動等,這些彌足珍貴的鏡頭是迄今關於徐匯龍華地區最早的彩色影像。
  • 六十年代的香港記憶 珍貴的太平山街影像
    ☆樓梯街位於香港上環,顧名思義,是一條全條都是樓梯的街道。 除了荷李活道以南,文武廟旁邊一小段可供車輛駛進四方街外,其餘各段皆為石級,是上環一帶最長的階梯。它早於香港開埠初期的1841年至1850年間建成,有超過160年歷史,所以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 經典時髦的五六十年代,真美!
    《濃情巧克力》中的女主人公,是一個生活在五六十年代、懷著自由浪漫主義理念的女性,她的裝束素雅大方,多採用小翻領的襯衫裙,顏色也很清淡。紙畫中的5、60年代時尚是一種輪迴,當我們欣賞來自五六十年代的照片時,依然符合現在這個時代的審美,美麗永遠值得流傳。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本期話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在娛樂圈中,最不缺的從來就是各種來型的美女,環肥燕瘦,或嫵媚,或清純,或性感,或靈氣,怎一個美字了得。但是真正讓觀眾感到驚豔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那個時候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現在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都有誰吧?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本期話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在娛樂圈中,最不缺的從來就是各種來型的美女,環肥燕瘦,或嫵媚,或清純,或性感,或靈氣,怎一個美字了得。但是真正讓觀眾感到驚豔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那個時候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 上世紀許冠傑在香港樂壇的地位無人能及,是有原因的
    1948年9月6日許冠傑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畢業於香港大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主流歌曲是性英國的爵士歌,其次是老上海灘的國語歌,最底層的是香港本土的粵語歌曲。1967年許冠傑擔任蓮花樂隊主唱,隨後1970年個人單飛發展,1971年發行粵語歌曲「鐵塔凌雲」倍受大家喜愛,從此不受歡迎的香港本土粵語歌曲開始興起,後來被譽為香港樂壇開山鼻祖、廣東歌鼻祖,從這點在香港樂壇無人能及,後來居上的譚詠麟也是其粉絲。同時代的羅文、林子祥…也是不能和許冠傑相比。
  • 香港五六十年代著名電影女演員,年僅30歲的去世丈夫孤單終身!
    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到五十年代,正是民國時期風雲變化莫測的時候,正是因為大陸的政局十分不穩定,所以許多大陸人放棄內地的生活,攜家帶口的來到了香港,這也就導致了香港的人口從原來幾萬人迅速的增加到了幾百萬人,而不僅僅是商人,這些來到香港的內陸人還有許多文人墨客的後代,所以不只是商業,文化領域香港在當時也十分繁榮
  • 鴛鴦六七四(六十年代的香港江湖傳奇)
    文章一開頭,香港新興社大佬哨牙炳在自己金盆洗手的壽宴上連拿三把「鴛鴦六七四」,基本預示整部書主人公命運的走向。本書是香港作者馬家輝上一部作品《龍頭鳳尾》的續集,講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黑社會上風起雲湧的故事。那時的香港,龍蛇混雜,在九龍城寨除了哨牙炳所在的新興社,還有蜀聯社、東北幫,寶安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