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易被替代

2020-12-24 觀察者網

【演講/施展,整理/盧思葉】

2020年,全球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疫情和國際關係影響下,中國的貿易情況發生了新的變化。

10月28日,在阿里巴巴國際站舉行的「外貿新勢力」大會上,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外交學院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發表了主旨演講《中國製造的未來——信息經濟時代,數據與供應鏈》,解析了數字經濟時代的中國製造前景。

施展在「外貿新勢力」大會發表演講

施展認為,疫情和貿易戰衝擊之下,中國製造的前景更多是「溢出」而不是「轉移」。

對此,施展解釋道,過去有不少產業將工廠遷往越南、印度等國家,但能夠帶走的只有一級供應商,因為越往下級別的供應商,生產越專門化,必須依賴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網絡才能生存。在今天,只有中國存在這種龐大的供應鏈網絡。

在他看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彈性與效率兼備的供應鏈網絡,網絡規模突破一定門檻後,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在綜合成本中的佔比大幅下降,因此,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容易被替代。

施展判斷,目前世界經貿的格局是以「美國創新,中國生產,全球銷售」為特點的全球「雙層循環」結構,中國是「8」字型結構中至關重要的節點和樞紐,這將是中國製造未來在全球的結構性位置。

以下為觀察者網整理的演講主要內容。

全球「雙層循環」結構示意圖

施展: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外貿新勢力」,作為外貿人,咱們最關注的是兩個事:第一是貿易戰的狀況。貿易戰以來,中國的外貿條件惡化,對於外貿會有很大衝擊。第二是中國的經濟到底怎麼樣,如果中國經濟因為貿易戰或者疫情等原因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那麼作為外貿人,咱們的發展肯定要後繼乏力了。

所以今天這個話題,我就要探討一下中國製造、中國經濟,以及更進一步,中國外貿,究竟是怎樣的走向,究竟可能有怎樣的未來,究竟是樂觀還是悲觀的?背後的機理是什麼?

第一部分,中國製造的前景究竟是「溢出」還是「轉移」

在2018年、2019年的時候,網上流傳過一些帖子說,中國有一系列牛氣沖天的小鎮,此前你可能根本沒有聽過。比如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鄌郚鎮,生產了全球超過1/3的吉他;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生產了全球超過1/3的小提琴;比如河南省虞城縣稍崗鎮,生產了全國超過85%、全球超過一半以上的鋼捲尺。這些東西,大家會覺得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生產這些算什麼本事,遲早被人替代」,但結論不能下這麼早。

山東鄌郚鎮(圖源:志縣新)

仔細看一下會發現,比如河南省虞城縣稍崗鎮生產的鋼捲尺,鋼捲尺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但一把5米以上的鋼捲尺,不到3塊錢就能買到,網上最便宜的甚至只要7毛9。這個價格極其令人匪夷所思,這裡居然能夠把成本控制到這個程度!確實任何地方都能生產鋼捲尺,但是有幾個地方能以不到1塊錢成本生產出一把鋼捲尺呢?這種綜合成本的控制能力,絕對不是用一句「低技術」就能夠否定掉,因為其背後有另外一套龐大的系統在支撐。

咱們再來看一個高技術的例子,2019年10月初,三星手機關閉了在中國大陸最後一家手機工廠,工廠全部從廣東惠州遷到越南,那時國內一片哀鴻遍野:「看來中國製造確實不行了。」但是,我們要探究三星手機遷走的工廠到底帶走了什麼。2019年,我到越南做了比較深入的調研,其中就訪談到了三星在越南的手機工廠。每天下午4點,有大量貨櫃卡車會在三星手機工廠門口卸貨,卸的貨品主要是手機零配件,而零配件從哪兒來的?它們都是頭一天下午4點在廣東珠三角裝車,當天一早被運到中越邊界的廣西智能化通關口岸,下午到達三星在越南的工廠。每一天都是如此,而且貨量非常之大。

中國也有很多其他手機工廠,有的遷往越南,有的遷往印度,有人認為,遷工廠是把供應鏈都帶走了。對於這些工廠,超過一半我都訪談過:究竟遷走了什麼?以手機工廠為例,手機工廠的遷移就是把生產手機時最終的組裝環節遷走了。在手機生產的供應鏈中,採購光學系統、聲學系統、屏幕等組件的廠家屬於一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也需要線下採購,所以還有二級、三級供應商,線下可能有幾十級供應商。

在這些供應商中,遷移工廠能夠帶走的只有一級供應商,二級及以下的供應商不會被帶走。為什麼二級往下的供應商就帶不走?因為越往下級別的供應商,生產的東西越專門化,這些供應商的生存必須得依賴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網絡。

三星越南工廠(圖源: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網站)

打個比方,在一個龐大的汽水生產供應鏈網絡中,只生產瓶蓋就能活得下去,但如果周邊沒有這樣的網絡,僅僅生產瓶蓋的廠家是無法活不去的。所以,越往下的供應商生產越專門化,越需要依賴一個龐大的網絡,在今天,只有中國存在這種龐大的供應鏈網絡。

基於這個龐大的網絡,我們看到,在疫情和貿易戰的衝擊之下,中國製造業更多的不是「轉移」,而是「溢出」。就像我剛才所說的,手機生產的最終組裝環節以及一級供應商有可能遷走了,但是二級往下的供應商仍然都在中國,仍然整合在中國的供應鏈網絡裡。所以這種轉移不是我們通常所想像的「一轉走就沒有關係了」,實際上,這種轉移相當於供應鏈網絡的溢出效應。

工廠遷出是供應鏈網絡的溢出效應,而不是實質上的轉移,這個判斷與數位化外貿有關。數位化的科技能夠讓貿易,甚至讓製造、生產都消除地域和時空的差距。為什麼說數位化科技能夠做到這些?這就是我要談的第二個話題。

第二部分,中國經濟成長的機理

過去我們經常簡單地說中國經濟的成長機理是「中國模式」:「因為中國模式很了不起,所以我們發展了起來」,實際上問題沒有那麼簡單。我們把這個問題往深了去看會發現,中國經濟的成長過程與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啟的最新一輪「創新經濟」有關。

相關焦點

  • 專訪施展:中國的世界性供給能力,也是中國對世界的責任
    這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一些分析曾擔憂,疫情對中國產業鏈的影響,可能會導致企業加速將工廠遷移到海外。但在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外交學院教授施展看來,全球經濟要實現脫鉤的成本相當高,僅僅是疫情,甚至再加上貿易戰,也並不足以帶來經濟全球化實質性的大倒退。
  • 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終結?富士康緊急闢謠!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一數據...
    從當地時間8月12日彭博社的一篇報導來看,鴻海(也即富士康)董事長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並且計劃分割中美兩大市場的供應鏈。但富士康表示,並未這樣說。那麼,事情的經過究竟是怎樣的?來看報導!
  • 印專家:將替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印媒:中國具有印度所沒有優勢
    印專家:將替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印媒:中國具有印度所沒有優勢。印度同樣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印度對於發展工業其實一直都很有信心,所以這個印度專家才覺得印度也同樣能走和中國相似的路子,發展成世界工廠。    但是真的那麼容易嗎?
  • 中國「世界玩具工廠」的地位,會被搶走嗎?【付費閱讀】
    在中國內地成為「世界玩具工廠」之前,日本、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以及香港地區、臺灣地區也都曾經擔任過同樣的角色,當玩具製造業重心轉移至中國內地之後,它們也努力尋求出路,走出了各自的一方天地。在探討中國代工企業出路時,一方面可以借鑑這些「前輩」們的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了解虎視眈眈的後來競爭者,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
  • 專訪外交學院教授施展:「越南無法成為下一個中國」
    越南,這一擁有9000多萬人口的東南亞國家無疑被視為承接中國外遷製造業的重要目的地,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有可能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施展進行了專訪。《中國經濟周刊》:您如何看待在疫情背景下,美國白宮官員、日本政府此前有關支持企業將生產線遷回本國的表態?
  • 【專訪】施展:未來20年之內,中國依然是製造業的中心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受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另一方面,許多製造業工廠紛紛向東南亞轉移,中國的「樞紐」位置似乎岌岌可危,施展對當代中國與世界關係的分析框架也有坍塌的危險。他決定前往越南與珠三角實地考察,驗證自己的論點是否依然正確。這正是他的新書《溢出:中國製造未來史》的起源。在施展看來,《溢出》是《樞紐》下篇中關於中國經濟的解釋框架的迭代升級。
  • 專訪| 施展:是溢出不是轉移
    書中給出的結論是:所謂的「中國製造業向東南亞的轉移」,實際上是中國經濟向東南亞的「溢出」。中國製造業的完整供應鏈、隱形知識是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根基。2020年初突然席捲而來的疫情,為中國製造業的走向插入了新的變量。對此,施展也有自己的觀點。「從短期來看,疫情對中國的製造業不會有太大衝擊。
  • 「世界工廠」地位不保?外資企業紛紛「逃離」中國,現在卻後悔了
    文:子建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中國經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國發達的手工製造業,而大部分勞動力實際上是為外國企業服務的。吸引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是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土地政策,以及國內廉價的勞動力。
  • 施展:政治與經濟、商業之間的邊界正在模糊
    原作者丨施展摘編及導語撰寫|董牧孜一些分析曾指出,疫情對中國產業鏈的影響,可能會導致企業加速將工廠遷移到海外。如今,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在逐漸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復工復產逐步推進。當下,全球供應鏈能否穩定,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歷史學家施展在新書《溢出》之中,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透視了中國、整個東亞乃至東亞製造業集聚區與全球經濟秩序之間的共生演化邏輯。為我們理解中國與世界製造業過去、現在與未來提供了參照。
  • 「專訪」施展:對《樞紐》的批評很多,但只有極少部分是真正有價值...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受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另一方面,許多製造業工廠紛紛向東南亞轉移,中國的「樞紐」位置似乎岌岌可危,施展對當代中國的分析框架也有坍塌的危險。他決定前往越南與珠三角實地考察,驗證自己的論點是否依然正確。這正是他的新書《溢出:中國製造未來史》的起源。在施展看來,《溢出》是《樞紐》的衍生品。
  • 大量外企在華工廠關閉,我國的「世界工廠」名號要被取代了?
    而近年來,我國的工廠成本的上升,尤其是在土地方面,我國的土地租金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是越來越貴,而在人力上,很多年輕人不樂意去工廠上班,有的工廠都已經是「用工荒」的狀態,人力的成本直線上升,越來越多人要求的工資高,很多工廠你哪怕開到高工資可能都沒人去,導致很多外企都有了撤離中國的念頭了。
  • 施展設想的未來,也許在火星上能實現
    這個比喻是歷史學家施展在他的新書《破繭》中提出來的。對於這本書,我也做個類比,如果說兩年前那本《樞紐》類似於赫拉利的那本《人類簡史》。那麼如今這本《破繭》則類似於赫拉利的《今日簡史》,旨在回答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種種困境。這本書的大半部分,比如中美關係,比如中國製造的前景,還包括更根本的海洋秩序與大陸秩序、普通法與成文法的比較分析,我都曾在他的前作《溢出》和他的公開課上看到過。
  • 勝通打造智慧工廠與世界同步
    勝通鋼簾線自2003年發展至今,總生產能力達40萬噸,是全球鋼簾線行業三巨頭之一,卓越的產品質量和一流的服務體系使得勝通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贏得世界知名品牌的青睞,站在了全球同行業的最前沿。鋼簾線智慧工廠項目總投資26000萬元,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主要建設無線網絡覆蓋、中央控制室、三維展示系統、二維碼系統MES製造執行系統、自動發貨系統等信息化項目;項目一期已於2016年6月配套完成,運行良好,已成為鋼簾線行業的標杆,是全球發展工業4.0的雛形;二期進行各分廠的全面推廣,計劃2017年完成全部建設。
  • 中國「世界玩具工廠」地位依然穩固
    期間,8月6日舉辦「2020天貓玩具行業商家對接交流會」、8月7日舉辦「2020中國(深圳)跨境電商東協合作發展論壇——暨玩具及母嬰童產業選品峰會」,將為業界交流合作創造新的商機。 跨境電商助力「穩外貿」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產和出口國,世界玩具市場上超過70%的產品由中國製造。
  • 中國工廠正在為世界夜以繼日生產呼吸機
    中國一家工廠的生產情況,圖源:彭博社新聞網彭博社3月23日報導原題:中國工廠正夜以繼日為米蘭和紐約生產呼吸機 隨著疫情令全球死亡人數不斷升高隨著幾十個國家的訂單紛至沓來,中國生產商的業務量急劇飆升。誼安醫療並非唯一爭分奪秒生產呼吸機的中國企業。「中國的所有呼吸機工廠都已達到產能極限,全力滿足國際需求」,某醫療器械電商平臺的供應鏈主管吳傳普(音)說,該平臺每天都收到六七十個新訂單,其中許多來自各國政府。由於需求居高不下,美國已允許車企改產呼吸機。
  • 楊佑寧得女,妥妥的女兒奴,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楊佑寧得女,妥妥的女兒奴,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楊佑寧得女,妥妥的女兒奴,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8月23日,楊佑寧發文「是女孩。楊佑寧得女,妥妥的女兒奴,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一家三口幸福滿滿
  • 施展:美國這麼做,是想要越南命
    如今,美國對越南發出警告,意在進一步封鎖中國對外出口渠道,打壓中國發展。 但越南的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GDP)已經接近200%,美國此舉對越南經濟的發展,可謂是釜底抽薪精準打擊,而越南對中國發展的依賴,也遠超美國預料。 本文摘自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所著《溢出——中國製造未來史》,中信出版社2020年出版。
  • 應對脫歐 福特生產工作或將遷出英國正尋替代工廠
    網易汽車2月13日報導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周二福特汽車向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表示,公司正著手準備在其他國家尋找替代工廠,並將生產從英國轉移出來,以應對英國脫歐的諸多不確定性。《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稱,期間,福特汽車向德蕾莎·梅伊發出警示,福特汽車正準備在其他國家尋找替代工廠,以將生產工作從英國轉移出來。對於上述報導,截止到發稿時,福特未能及時做出回應。目前,福特在英國有兩座發動機工廠,上個月,福特汽車表示,如果英國無協議脫歐,那麼福特將面臨額外10億美元的帳單。
  • 專訪施展:在信息繭房時代,如何《破繭》躍遷?
    施展(澎湃新聞 蔣立冬 繪)繼《樞紐:三千年的中國》《溢出:中國製造未來史》之後,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在2020年末又推出了他的新著《破繭:隔離、信任與未來》。近年來的全球社會撕裂與信息繭房有什麼關係?如何突破信息繭房,看清世界真相?如何在大洗牌的時代構想未來?施展給出了他的解釋。
  • 探訪超級工廠
    中國鱗次櫛比的超級工廠和密集的產業集群,生產出了現代生活,也創造了真正的財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各個超級工廠的出現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化和改革開放積累的產物,也源於中國工業土壤的獨特優勢。中國是世界上兼具全產業鏈和豐富勞動力的國家,並且有巨大的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