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憶童年而悟不朽

2021-02-07 龔鵬程大學堂

     我出生、成長於臺灣。

    祖籍江西吉安。但當地文風及祖上的事,均無所知,只能由父親那裡聽受而來。謂是遠祖龔遂嘗守渤海,治績甚好,被寫進了《漢書.循吏傳》。我們這一支則是愈公所傳。愈公於唐代任金紫光祿大夫、大傅上柱國越國公,所以我們總祠彞倫堂(寬五十六米,軒敞弘闊)前面的牌坊,榜書大字曰:「上柱國第」。

    到宋朝天禧年間,鍹公遷居金陵。傳十四世官德公任鳳陽指揮,遂由鳳陽遷江西吉安南街。其四世理公於明代正統年間又徙吉安值夏永樂村開基。村有永樂寺,故名。始建於天寶六年,永樂九年重建。該地有許多都是由北方遷來的,如旁邊渼陂村即自西安來,杜甫《秋興》之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即指其地。遷來後仍名渼陂,據說祠堂跟我們村用的是同一張圖紙,故格局建式相近(南遷宗族仍用舊地名是很常見的現象,如劉勰他們家由山東莒縣東莞遷到京口。《梁書》就仍說他是東莞莒人,其實當時東莞只是僑設之地,非山東原址)。

    至今我族前後八房。前三房是三畏堂傳的崇雅堂、懷德堂、五聚堂。後五房是徽猷堂傳的天恩堂、六和堂、思親堂、聚和堂、作述堂。懷德堂下則因人多,分為四支:景公、聘公、餘慶、貽德,各有祠堂。祠堂大大小小近二十座。我即屬於貽德堂。

    吉安在宋元明清時期,文風鼎盛,是出歐陽修、文天祥的地方,邦人頗以此自勵,自許為「文章節義之鄉」。書院以白鷺洲最著名,建於南宋淳祐元年,與廬山的白鹿洞、鉛山的鵝湖、南昌的豫章齊名。祀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朱熹六賢,乃程朱學脈。詩風則尤勝,江西最早的地域性集子,就是元代廬陵鳳林書院編的《名儒草堂詩餘》,在全國是領先的。

    至明朝,王陽明的學問主要也在吉安這一帶發展,稱為「江右王學」。當時我鄉青原山講會之盛,震動天下。山乃禪宗七祖青原行思的道場。禪門五家,曹洞、雲門、法眼皆出於此。溈仰、臨濟雖出於南嶽懷讓,而其實也在吉安宜春這一代發展起來,故為天下禪門宗源。陽明也在此建有書院(2008年我回鄉勘址,倡議重建,現已竣工)。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晚年出家為僧,稱藥地大師,亦住在這裡。

    儒家佛家的流風餘沫,到父親他們這一輩遺存不輟。宗族自辦的書塾,大小祠堂裡都有。總祠邊還有一座元升書院,後有一惜字亭。清末廢除科舉以後,原先的秀才舉人優貢拔貢雖無緣仕進,仍以教書為事,深受族人尊敬。祠祭燕享,都要先禮請這些「斯文前輩」。排序不尊尊、不親親,而重文重教。族中若有糾紛,也以斯文先生的意見為斷。

    後來族兄祖亮於民國十六年由北京大學畢業回來,配合時代新潮,便把宗塾改為學校了。他自己擔任校長,推行新式教育,名為新生小學,後來又辦了同盟中學。學生讀書都免費。開了國文、算術、史地等學科,我父即是開始接受新式教育的這一批。

    但新也離不開舊,仍由《三字經》、《百家姓》、《四書》讀起。許多經典,垂老仍能背誦,可見當時教育之效果,迥非今日所能比。其間詳情,他老人家寫的自傳《花甲憶舊集》可以參看,文筆活跳,遠勝於我。他還能書能畫,擅長拉二胡、唱京戲。武術方面,老家流行字門拳,他則尚有青幫的淵源(在臺中做生意時,有流氓來砸場,我便見他把來人打翻了)。

    但他後來輾轉於鄉保、軍旅、商賈、遊俠之間。浮海來臺後,時世已不容他治學了,僅存一點文化嚮往,只能在開的餐館,如「六一居」「斯為美」等名稱上表現出來(六一是歐陽修的號,先王之道斯為美,見於《論語》)。故轉而期望我能繩武門風。教我讀書、寫字、打拳,開蒙遂極早。以致我竟然也能如杜甫一般:「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他深知我性躁動、好嬉耍,所以寫了「勤有功,嬉無益」一張紙條貼我桌前,做為座右銘。

    但他很快就後悔了,因為我嘗到了閱讀的樂趣,即再也捨不得離開書本子。到戚友家、書店、租書間找書看,或躲進防空洞裡、爬到樹上去看。我那時不過五六歲。怕我走失,他與我媽天天要去覓我,有時氣極了,不免把我痛打一頓。

    他又認為書固然要念,可是讀了書而禍國殃民者其實甚多,因此教育子女仍以忠厚傳家為要。

    我友周渝,臺北紫藤廬茶館主人,尊翁周德偉是華人圈中最早提倡並譯述海耶克等自由主義思想者。我見過他請趙恆惕先生隸書一幅對聯云:「豈有文章覺天下,忍將功業苦蒼生」。我想先父之體會大約類似。英雄回首,固多蒼涼也。

    我在大陸還有兩兄長,從事教育。在臺兄妹五人,也多從事教育,大妹臺紅且曾得過臺灣教育最高獎「師鐸獎」,三妹萍紅也自辦了思為美教育機構。其實父親他們那時渡海至臺者一十三人,也以教書為多,或參與宗教宏化之事。去年我去深圳演講,大伯乾升之孫來相認,雲正在大學任職,其父祖武則已由深大退休(曾任中文系主任、學校書記,著有深圳教育發展史、市志等),令我很感慨。一家人因戰亂分離,彼此甚或不通音問,而居然殊途同歸,都以教育為職事,難道家風傳承還真有冥冥中的聯繫嗎?

    乾升伯是南昌中正大學畢業的。1949年入臺後,在高中教了一陣書(後來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胡楚生等人就是他學生,對他的教導很懷念)。但因他早與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大真人義結金蘭,聯袂來臺。而政府令天師奉祀道法,如山東孔家之例,以昭「道統」。故他又協助天師建設「嗣漢天師府」,任秘書長,闡揚道化。後來入仕,洊升至考試院銓敘部司長,並以詩文、堪輿、推步、易學有聲於時,可說是能融我家與張氏兩世家之學於一手的人,對我也教誨深至。

    天師則是我義父。我小時不好養,或謂天緣太深,故寄在天師座下。

    乾升伯登仕之後,續由族兄龔群(期縈)繼續翊助天師。

    臺灣深受閩南文化濡染,傳統宗教氣氛濃厚,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幾乎全不受現代化進程斲傷。這種宗教態勢,是佛道不分、三教合一,而以道法行事為節日宜忌的,故宮廟壇祠遍地。雖皆可算是廣義的天師道,全真系統極為寥落,但內中非常複雜,因為還有許多明清以來流傳的會道門,如齋教、先天道、羅教、瑤池金母、萬國道德會、天德教、天帝教、真空教、三一教等。民間信仰如臨水夫人、三山國王、媽祖、保生大帝、開漳聖王、玄天上帝、關帝恩主公、中壇元帥哪吒、齊天大聖孫悟空、朱熹、諸葛亮、魯班、鬼谷子等,不可勝數。天師往來弘法,遂極辛勞。1966年他還整合各道脈,成立了「中華道教總會」,擔任理事長。另還要抽時間去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處開壇建醮,凝聚華人。

    期縈哥正是他得力的助手,教界尊稱「龔長老」而不名。他精熟道法,也曾任臺灣省佛教會秘書長甚久。天師羽化後,他傳授符籙、推動成立中華道教學院、奔走兩岸,終於鞠躬盡瘁。兩岸第一次道教文化研討會就是我們倆兄弟辦的,四川大學卿希泰先生還將之寫入其《道教史》,視為歷史性大事。中華道教學院也是他和張檉先生拉我去辦的,建立迄今三十年了。

     當然這許多方面以後還會談到,這裡只是稍敘家風而已。從前六朝隋唐世家,常以「累代官宦」和「經學禮法傳家」自詡。我們家,仕途並不顯達,文不過大學祭酒、宦不過司長侍郎之類,故我今生也絕了仕進之望,仍從經學上去努力吧。

    但治學也非易事,半人半天。須有絕大天資,還得痛加人巧。天資不僅是多少的問題,還有偏向與厚薄,《人物誌》所謂金木水火土,或畸於英、或鄰於雄,孔子所謂狂與狷。人巧則除了自己要功夫入密之外,還得藉助他人。他人,大的是時世因緣,小的是家風與師友。

    我的家學,略如上述,有儒道佛的淵源。只不過,長江黃河,源頭濫觴,水都只一點點,是後來百川匯流,才成大江大海的。所以後來自己的努力及機緣更是重要。

     再者,歷史那麼久長、活過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像我剛剛講 過的親友長輩和鄉賢名宦那樣,讓我們記得,並覺得應該效法?這不就是不朽的問題嗎?

    不朽,古雲立功、立德、立言。而其實一時功烈,都是過眼雲煙;道德標準,也隨時變易,唯有言說聊可傳世。像王陽明,在江西福建廣西到處打仗,蠻煙瘴雨,徒然累死。還不如幾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話頭,被人論議至今。

    然而,正因如此,立言傳世,顯然也不牢靠。你說東,別人理解為西。郢書既不妨燕說,冒名遂竟來頂替,周秦行記牛僧孺,滿村聽唱蔡中郎,教你哭笑不得。

    因此,歲華流水,沒有什麼可以留得住;唯從前曾有人在此臨水濯足、戲浴、流觴、鼓枻等等的情境想像,可供憶念。

    憶念生於情感的牽繫。靠著這種牽連,才能讓過往之人與事繼續鮮活著。某些人某些事,不是因它有功有言有德,讓它被人記得。而可能是某個情境,甚或只是某個手勢,我對之特有觸動、別有會心,以致念念不去。

    人也因如此,才會思往日、憶童年。惜此流光,思接千載,以此保住了不朽,也保住了童年。

    我,希望我能一直這樣想,也一直這樣感動著。

    少年啊,如六十年以後的春天!

 

                   龔鵬程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現為世界漢學中心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主任。擅詩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備。

                          -長按關注-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添加小編微信號:yyssss315,可加入「龔鵬程與我們的時代」群。

相關焦點

  • 龔鵬程|雪霽開春帖
    (龔鵬程作品:雪霽開春帖) 與雷家驥王明蓀等在南投山中聚飲,則專往食狗。主人雅潔善書,乃隨軍入臺而隱於山樵者,與花為鄰。故酒闌即宿花房中,使雖食狗而負一身花氣以歸。但舉此以為憶事懷人之端由耳。浮世茫茫,若問意義何在,則總曰「酌以大鬥,以介景福」而已。辛丑開春,漫為誕語,知音見之,或以為吉言也。龔鵬程,時客倫敦,雪則霽矣。
  • 龔鵬程|玄之又玄之月
    內丹講身體內部的升華變化,禪家講心性上的進悟,洞山良價、石頭希遷等都大力發展此法。《周易參同契》與其他講義經的書不同,關鍵在於引進月亮的概念。月亮有陰面有陽面,盈虛變化,每天不一樣,煉丹的人便可依據月象,講火候的升沈進退:
  • 龔鵬程書法示例:天孫織錦
    (龔鵬程作品:《蘩錦集序》)序文寫得堂皇,把雜俎合起來了,雖然還是「戲為塗鴉」。其中有玩得比較野的,如《悲迴風》《長相思》和這兩件。悲迴風,原是屈原《九章》中之一章,感秋風傷萬物,而君子遭亂世不變其志。長相思,則不用解釋了。合在一起,就是時間流逝雖然可悲,思念卻不會改變。
  • 龔鵬程|丹訣直指,月照西江
    雍正帝還把《悟真篇》收入《大藏經》跟《御選語錄》中,並封南宗祖師張伯端為禪仙。西派論性命雙修,也頗有這一面。如銀道源《合宗明道錄》即說伏心伏氣,可參考禪家工夫;又說丹道通佛道者,《楞嚴經》也。徐頌堯則著有《通明禪與天台止觀》《洞宗參同契副墨》《玄禪合參》等。
  • 龔鵬程 | 我玩過《西遊記》,留神
    >龔鵬程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現為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
  • 龔鵬程丨天公造酒又造愛
    天公造酒又造愛龔鵬程酒,這種能溝通人我、協暢眾神的好東西,傳說是杜康或儀狄所造
  • 龔鵬程|我玩過《西遊記》,留神!
    龔鵬程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並在北京、上海、杭州、臺北、巴黎、澳門等地舉辦過書法展。
  • 鳳凰網專訪龔鵬程:奇葩速記法太無聊 但記憶有術可循
    可是,真有一目十行的讀書人或讀書法嗎?龔鵬程:一目十行,是對記憶力好的人之形容,如《梁書》說簡文帝「讀書十行俱下。」其他記憶力好的人,是不是一目十行不好說,但記憶力驚人者確實不少。 鳳凰網國學:記得快,記得牢,有方法嗎?龔鵬程:是的,自古以來,大家就希望記憶力好。所以古希臘人非常崇拜記憶力,認為它是女神妮莫辛的化身。
  • 龔鵬程丨衣冠楚楚
    衣冠楚楚龔鵬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是唐代詩人王維描寫當時早朝大明言時的景象
  • 鍋塌菠菜憶童年,水仙菜心驚豔全場
    「草根」食材重現兒時溫暖家味還能成為各方名菜普通食材也能驚豔飯桌 魯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今天的兩位嘉賓就是地道山東人:廚房達人任博七歲開始學廚,用鍋塌菠菜憶童年一道鍋塌菠菜,充滿了童年的回憶。憶童年,品美味做鍋塌菠菜有竅門 1、 菠菜焯水後迅速過涼,可以保持菠菜外表的翠綠。2、 五花肉切薄片裹上雞蛋液和調味料,用少許油煎到七成熟,隨後加入菠菜中和高湯一起燉煮味道極美!
  • 龔鵬程|《紅樓夢》原本一身香豔
    不但如此,本文還批判說《紅樓》可讓人體悟浮生若夢者是「耳食」,認為許多讀者看過這本書都會覺得它像《北裡志》。這樣的序,跟劍舞山人的題詞說《紅樓》「砭頑如見悼紅情,不是齊諧專志怪,籲嗟乎,金陵自昔多金釵,而今花月荒秦淮」,都明顯地是把《紅樓》關聯到那個女性傳統去,讓人對該書有香豔的想像。而經過這樣處理後,王希廉的評本,意義也就不同了。
  • 龔鵬程|為《文心雕龍》慶祝新生
    龔鵬程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並在北京、上海、杭州、臺北、巴黎、日本、澳門等地舉辦過書法展。現為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
  • 龔鵬程|那時的國學唱著歌
    龔鵬程龔鵬程現為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擅詩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備。✬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添加助理小編微信號:yyssss315,可加入「龔鵬程與我們的時代
  • 長徵精神不朽——觀「傳承長徵精神陶印作品展」有感
    此次「不忘初心憶徵程」陶印展即是這樣的展覽。正如我們所見,陶印上刻畫的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中最為關鍵的最為重要的紅色印記,這些印記匯成了一幅無比壯闊的歷史景觀。四渡赤水河、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次戰鬥的勝利,都無不體現出中國紅軍將士的「大無畏」。在人類歷史上,兩萬五千裡的長徵前所未有,它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詩篇,早已成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詩。
  • 龔鵬程|《紅樓夢》與滿人 (二)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現為世界漢學中心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主任。
  • 紫陽真人及悟真篇贊
    《滿山紅葉誦經聲》(益生文化淘寶店陳全林禪畫第201403-26號作品)全林按語:《紫陽真人及悟真篇贊》,乃我訪道江南後所作,本收錄於《江南訪道記》(三)中,因獨立成篇,故單獨刊發。傳聖賢大道,述不易真理;成不朽文章,宣曠古法門;證無死金身,煉不滅陽神。窮究身心性命之理,洩露三元一炁之密。在儒得聖心,在道通玄脈,在禪契心傳,在仙合真訣。嗟夫,紫陽境界,真人胸懷。論神仙之命脈,識老莊之精微,悟六祖之上乘,成南宗之真言。《悟真》出,三教括為一統;《秘文》成,大道總乎一源。道濟天下之心不泯,德化人間之懷昭然。故著述傳道,留訣惠人。
  • 《奧特曼》憶童年
    我是88年的,估計我們那一代的人都看過奧特曼,其實主要是意義大於它電影的本身,透過它,我看到了自己的快樂童年。。。現在回想起來,總是固定的套路:一開始奧特曼跟怪獸打佔點優勢,然後怪獸用些小絕招,隨後,奧特曼的能量不足,胸前就開始亮燈,然後把怪獸解決掉了。我無數次的希望怪獸把奧特曼解決鳥,唉,給我的總是失望,哈哈,玩笑。。
  • 龔鵬程丨江湖俠骨已無多
    江湖俠骨已無多龔鵬程劇烈變遷社會中,知識分子常表現為俠。
  • 憶外婆的澎湖灣
    憶外婆的澎湖灣 昨晚在騰訊看一條消息,原唱《外婆的澎湖灣》的潘安邦離世了,今天網上新聞得到證實。 《外婆的澎湖灣》是我上小學二年級時聽到一首歌,也是人生中印象至深的第二個歌。歌聲輕快悠揚,歌詞思遠綿長,如山間的溪水清純,無一點雜塵,讓人至真至純,感覺到童年的美好時光。特別外婆拐著杖,留 下腳印二對半,讓人倍感親情的至,這愛融入大海,隨歌聲經久不息。年少時也曾幻想去澎湖灣看看,雖然不知道在哪裡!這首歌的歌詞不知道怎麼記住了,從年少時至現在一直未曾忘記,女兒從小到現在,我教她的歌的就有這個,她現在也能唱,在去年六一的時候,我們還共同表演過。
  • 龔鵬程丨不是為了要思索存在,而是要去生活我們的存在
    不是為了要思索存在,而是要去生活我們的存在龔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