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郭德綱,不是北京天津的電視觀眾都感到很疑惑,之前也沒在媒體電視上面聽到過郭德綱,到了05年郭德綱就像坐上火箭一樣火起來了。大家發現是媒體和網友把郭德綱給炒起來的,其實這隻看到了表面,郭德綱自己也說,如果媒體能把他炒起來,他讓媒體再炒一個郭德綱,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火起來能夠一直到2020年的今天還這麼火,說明他本身是很有實力的。
郭德綱的為什麼這麼火?是和郭德綱對相聲的深入理解是有很大關係的。郭德綱表演的相聲和其他的相聲不同,對傳統相聲進行了改造,中間加了很多包袱,與時俱進,還有很多自己創新的相聲,例如《我這一輩子》都是很優秀的作品。他的相聲之所以被大眾喜歡,因為他的 相聲素材來源於底層大眾,很接地氣,還有很多流行的元素加入進去,也是相聲創作人的經歷。我字系列的作品《我要幸福》、《我這一輩子》、《我要上春晚》是郭德綱前半生的辛酸史改編的。
郭德綱73年出生,到了1988年郭德綱15歲,當時就想天津這個地方沒人推薦他,不如去北京發展。他明白一個藝人如果想大紅大紫的話,一定要去北京發展。他報考了全國總工會文工團,高英培和範振鈺都是從全工團推薦到全國的,郭德綱考入了文工團,但是是打雜的,有了很大的生活體會。他每天去找出路,世上還是好人多,沒有一個人肯幫他,他的錢都花光了,他渴望掙錢改變物質生活,這在他的作品《我要幸福》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最終鎩羽而歸,回到了天津,他發現說相聲沒出路就去做生意了,但還別說他還真有做生意天賦,幹啥賠啥。最終郭德綱下了決定,這輩子都說相聲了,再也不換了,他第二次北上,準備好了打持久戰,在大興租了房子,但是沒錢交房租,被別人追債,正是有這樣的經歷,練就了無敵的心理。
又一次,郭德綱演出回來,很晚了,公交車都沒了,乾脆就走回去走到半道餓了,用身上僅有的兩塊錢買了包子,他回頭一看天已經亮了,好多車都開始上班了,他的眼淚譁譁譁的流。後來找到了張文順先生,到茶館裡邊說相聲,開始的時候要到門口叫把子,需要拉客,郭德綱也親自到門前拉客,最慘的是演出的時候臺下只有一個人,但是正是這個人給了郭德綱繼續說下去的勇氣。後來他就想找到這個觀眾,給他一張德雲社永久入場券,隨時就可以去看德雲社的相聲。
藝人要想成名,需要三分能耐,六分運氣,一分貴人扶持。郭德綱是有能耐的,他趕上了一個歷史關頭,我們大眾聽慣了乾淨標準的相聲,把一些男女之間,倫理之間的相聲包袱都給丟棄了,郭德綱由於在小劇場演出,也就沒了那麼多的禁忌,把觀眾沒聽過的都說了,跟著網絡出傳播開來。貴人的話,一個單位一個個人,單位是北京廣播電臺,個人是北京廣播開心茶館主持人叫康大鵬。一些瀕臨失傳的相聲在開心茶館播放,然後德雲社就在北京火了。
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都會經歷不為人知的辛酸,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