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是電影院復工37天以來票房最高的一天。當日總票房破5億。
新上映的愛情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單日票房達2.64億,創下復工後的單片單日最高紀錄,也擊敗《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七夕節當天的2.52億票房,創造七夕檔單片最高票房紀錄。
上映第五日的《八佰》依然後勁十足,收穫1.86億的票房。第六日累計票房已經達到了12億。貓眼預測票房30.5億。《八佰》也成為2020年首部票房破十億的電影,也是中國影史上第75部達成票房10億成績的電影。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因為七夕節上映的原因,七夕當天票房勝過了《八佰》,但是從今天開始票房已經回落,到8月26日12時,《八佰》以4739萬的票房勝過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1775萬票房,重新排名第一。七夕節當天是周二,不得不說愛情的力量真偉大。
七夕當天還有一個記錄誕生,就是演員張譯憑藉著《八佰》晉升為百億票房男星。成為第6位華語百億影人,中國電影市場上第12位百億票房影人。前五位華語百億影人分別是吳京、沈騰、黃渤、鄧超、杜江。
張譯主演作品包括《紅海行動》(36.50億元票房)、《我和我的祖國》(36.70億元票房)、《攀登者》(10.97億元)、《親愛的》(3.44億元票房)和《繡春刀Ⅱ:修羅戰場》(2.65億元票房)等。隨著《八佰》票房的不斷攀高,張譯主演電影的累計票房成績還將持續走高。
張譯靠著自己精湛的演技,敬業的精神,10年風雨跑龍套,終於成百億票房影帝。他也成功演繹了自己的夢想不死,光明在前。
所謂的拼盤電影就是幾個導演各自拍一部短片,湊到一起,不同的演員,各有的內容。例如:《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5個導演和5個不同單元內容,共同組成了一部電影。還有今年國慶節要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同樣也是5個不同單元拼湊的一部電影。
有網友說:拼盤電影計入個人總票房,不公平。確實如此,是有一定的不公平。但是票房並不能代表一切,它只是把演員的演出效果量化的一個數字。
吳京、沈騰、黃渤、鄧超、杜江,這5個人也都出演過拼接電影。
現在也沒有一個具體的統計百億票房影人的辦法,因為到現在為止,一共也就才6位。如果哪一天百億票房影人多的爛大街的時候,我想肯定會有一個更全面的統計辦法出現。比如在影片中的演出時長,時間佔比,角色重要性,甚至於臺詞數量等,都有可能成為一個評判標準。
票房是對於演員的一種肯定,卻不是唯一。衡量一個演員,除了票房,更重要的是演技,憑這一點張譯百億票房影人屬於實至名歸。
張譯的成功可以用「坎坷」來形容,從沒機會出場的B角到男主角,從沒戲可拍到拍個不停,一路走來靠的是對表演的熱愛。張譯跟現在的小鮮肉不一樣,出道就是巔峰,剛出道就是主演,在主演的道路上磨練演技。張譯的演技是在晚會演雙簧,兼職主持人,裝臺卸臺,寫會議紀要和報告,做場記等工作中一點一滴積累的。
「十年磨一劍」,1997年至2006年是張譯磨劍的十年,當兵十年,張譯跑了十年龍套。2000年,張譯所在的戰友文工團開始排演《士兵突擊》的話劇版《愛爾納·突擊》,他也做了長達三年的場記工作,讓他對《士兵突擊》的理解和感情已非一般人能比。「三年的場記加上三年的等待,總共六年,一直到2006年電視劇《士兵突擊》開拍。
他在《士兵突擊》成功塑造了班長史今的這一角色。在天安門前的那「經典一哭」,感動了千萬人,每每看到都會隨之落淚。十年堅持,十年等待,才換來了今天的張譯,劇中那句經典臺詞「不拋棄,不放棄」,也正是對張譯人生的最好詮釋。據說那一哭,也是他在北京戰友話劇團正式退役的日子。
電影《八佰》中張譯有一段戲演技炸裂,連導演管虎在拍攝時都控制不住偷偷抹淚。演員把導演弄哭,就說明這個演員特別厲害,演技特別好?答案當然不是。
但是如果一個演員能夠成功塑造有血有肉、富於鮮明性格、獨特靈魂、有藝術魅力的角色時,並且能夠把觀眾帶進場景中體會人物情緒,引起共鳴、共振、共情。這樣的演員就是好演員。
張譯成功的把《八佰》中飾演的老算盤演活了。老算盤逃跑被端午當場抓住時,顫抖的手,苦苦哀求時沙啞的聲音,絕望中一絲希望的眼神,把小人物對於求生的渴望成功詮釋了出來。讓人們感覺真實又具體。
《雞毛飛上天》中,陳江河(張譯)在火車上見到駱玉珠(殷桃)那個場景。同樣是張譯演技炸裂的一個表現。
一個人從失望中突然被巨大的驚喜擊中,同時摻雜著開心、激動、著急等情緒。張譯的眼神變化,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以及言語表達,都讓人感覺到了不同的情緒變化。尤其那個張著嘴巴,想喊「駱」,卻喊不出來的畫面,讓人深刻體會到那種手足無措的心態變化。
在拍攝《紅海行動》的時候,第12天張譯意外受傷腳踝全裂,已經達到了需要立即送醫的地步,但是張譯不想整個劇組人都要等他開工,他選擇了拒絕手術和打石膏,而是想辦法用鋼棍固定住自己的小腿。每天都是坐著輪椅來上班,拍攝時還是該跑就跑,該跳就跳。拍攝 4 個多月,&34;100 多天。
上面《紅海行動》經歷了風乾沙漠,這部《攀登者》張譯又徹底體驗了一把大雪山。
在拍攝《攀登者》時,其中一場登雪山搭人梯的戲份,由於張譯飾演的曲松林鞋上的冰太滑。為了更好的完成設計動作,張譯只能赤腳登雪山,拍攝完之後,張譯整個腳被凍僵,甚至不能正常走路。
張譯的敬業精神不僅體現在能吃苦,可以穿沙漠、登雪山,還體現在對自己表演的嚴格要求上。
《懸崖之上》是張譯和導演張藝謀合作的一部新戲,還沒有上映。短片中,張譯被電擊的那一場戲,讓人看的隔著屏幕都覺得疼。張譯演完之後問張藝謀:這個被電的感覺您覺得行嗎?張藝謀說:可以,可以。看著張藝謀的表情,除了感同身受,好像還若有所思。
導演希望碰到好的演員,我們觀眾更期待好的表演,張譯就是我們期待的好演員之一。他除了演技炸裂,敬業十足,還十分低調謙虛。
百億票房影人,張譯是實至名歸。特別想說一句,今年的影帝你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