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十三五」教育成績單

2020-12-2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一組數據看「十三五」教育亮點成果

對於教育系統而言,2020年不僅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是重要的節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將在2020年收官。

為此,北京晚報《教育周刊》用一組數字總結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

4%以上

「十三五」期間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年均增長8.2%,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佔GDP比例為4.04%,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同時,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全國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均「只增不減」。2019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達到3.5萬億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長7.6%。

從教育經費使用情況看,體現了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義務教育的經費佔到52.7%,這四年期間義務教育經費佔比始終保持在53%左右,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教育經費的一半以上是用於保義務教育的。同時,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5.4%,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其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從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提高幅度在各級教育中也是最高的。

98.6%

目前基本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98.6%。

同時,通過大力推進「公民同招」改革,全面建立公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一視同仁、互不享有特權的招生入學機制,促進了公民辦學校公平發展,有效緩解了擇校熱和家長焦慮,推動民辦學校從「搶好生源」向「教好學生」的轉變,促進營造良好教育生態;並堅持「兩為主、兩納入」,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入學政策,切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全國85.3%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

通過出臺減負三十條規定,明確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政府四方責任,著力構建系統化減負體系;並積極推進學校建立課後服務制度,不斷提高課後服務水平,全國36個大中城市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後服務,有效解決「三點半」家長接孩子難問題;全面清理規範全國性競賽活動,更加注重體現素質教育導向。

99.7%

「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新階段,對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支撐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作用日益明顯,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贏得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為「十四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努力實現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信息化發展,離不開網絡基礎環境的支撐。「十三五」期間,教育部與工信部聯合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學校聯網和提速降費工作。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帶寬達到100M的學校比例從12.8%躍升到98.7%。

1732萬人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師隊伍規模不斷擴大,由「十三五」末期的1539萬人增至現今的1732萬人,增長了12.5%。

教育部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部署開展教師教育五項重點任務和十大行動任務,完善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在質量保障上,通過實施三級五類師範專業認證,全國4000餘個師範專業納入一級質量監測,221個師範專業通過第二、三級專業認證。改革實施「國培計劃」,聚焦鄉村教師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中央財政投入110億元,培訓近900萬人次。在提升層次上,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推動64所師範院校完善U-G-S協同育人機制。加大師範教育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範生和公費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3000元和5000元。在創新融合上,實施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實施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引導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

4002萬人

「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

研究生教育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介紹,我國已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其中,期末千人註冊研究生數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今年將達30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佔比目前已超過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學位33萬人,碩士學位339萬人。

追求數量增加更強調質量提升。五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2018年,我國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發布,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餘個專業點。一流課程「雙萬計劃」遴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118門,示範帶動高校本科課程建設。實施「六卓越一拔尖」2.0計劃,在17個基礎學科實施拔尖學生培養計劃,首批布局104個基地。

五年來,新工科全面深化、新醫科融合發展、新農科高位推進、新文科布局未來。「四新」建設交織融合、引領發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創新。

106411人

「十三五」時期,思政課改革創新發生格局性變化。在頂層設計上,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等多部門出臺部門規章和文件,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指導委員會,政策「組合拳」頻頻落地,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為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年均增長率達14.4%。

7820.8億元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2016至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

「十三五」期間,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和「關鍵領域自主創新五五行動」,立項建設了14個前沿科學中心和11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大力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完善高校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布局,推動建立「三縱一橫」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體系,有效支撐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開展。「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

此外,高校的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為產業升級以及高鐵、核電、光伏、數控、高壓輸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十三五」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至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籤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高校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1.15萬所

目前,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佔普通本專科的52.90%。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次。

這五年,職業學校體系結構更加合理、定位更加清晰,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大幅提升。在縱向貫通上,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特別是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在橫向融通上,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協調發展。

對於教育系統而言,2020年不僅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是重要的節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將在2020年收官。

為此,北京晚報《教育周刊》用一組數字總結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

4%以上

「十三五」期間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年均增長8.2%,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佔GDP比例為4.04%,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同時,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全國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均「只增不減」。2019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達到3.5萬億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長7.6%。

從教育經費使用情況看,體現了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義務教育的經費佔到52.7%,這四年期間義務教育經費佔比始終保持在53%左右,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教育經費的一半以上是用於保義務教育的。同時,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5.4%,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其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從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提高幅度在各級教育中也是最高的。

98.6%

目前基本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98.6%。

同時,通過大力推進「公民同招」改革,全面建立公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一視同仁、互不享有特權的招生入學機制,促進了公民辦學校公平發展,有效緩解了擇校熱和家長焦慮,推動民辦學校從「搶好生源」向「教好學生」的轉變,促進營造良好教育生態;並堅持「兩為主、兩納入」,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入學政策,切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全國85.3%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

通過出臺減負三十條規定,明確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政府四方責任,著力構建系統化減負體系;並積極推進學校建立課後服務制度,不斷提高課後服務水平,全國36個大中城市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後服務,有效解決「三點半」家長接孩子難問題;全面清理規範全國性競賽活動,更加注重體現素質教育導向。

99.7%

「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新階段,對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支撐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作用日益明顯,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贏得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為「十四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努力實現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信息化發展,離不開網絡基礎環境的支撐。「十三五」期間,教育部與工信部聯合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學校聯網和提速降費工作。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帶寬達到100M的學校比例從12.8%躍升到98.7%。

1732萬人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師隊伍規模不斷擴大,由「十三五」末期的1539萬人增至現今的1732萬人,增長了12.5%。

教育部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部署開展教師教育五項重點任務和十大行動任務,完善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在質量保障上,通過實施三級五類師範專業認證,全國4000餘個師範專業納入一級質量監測,221個師範專業通過第二、三級專業認證。改革實施「國培計劃」,聚焦鄉村教師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中央財政投入110億元,培訓近900萬人次。在提升層次上,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推動64所師範院校完善U-G-S協同育人機制。加大師範教育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範生和公費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3000元和5000元。在創新融合上,實施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實施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引導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

4002萬人

「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

研究生教育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介紹,我國已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其中,期末千人註冊研究生數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今年將達30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佔比目前已超過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學位33萬人,碩士學位339萬人。

追求數量增加更強調質量提升。五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2018年,我國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發布,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餘個專業點。一流課程「雙萬計劃」遴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118門,示範帶動高校本科課程建設。實施「六卓越一拔尖」2.0計劃,在17個基礎學科實施拔尖學生培養計劃,首批布局104個基地。

五年來,新工科全面深化、新醫科融合發展、新農科高位推進、新文科布局未來。「四新」建設交織融合、引領發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創新。

106411人

「十三五」時期,思政課改革創新發生格局性變化。在頂層設計上,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等多部門出臺部門規章和文件,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指導委員會,政策「組合拳」頻頻落地,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為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年均增長率達14.4%。

7820.8億元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2016至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

「十三五」期間,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和「關鍵領域自主創新五五行動」,立項建設了14個前沿科學中心和11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大力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完善高校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布局,推動建立「三縱一橫」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體系,有效支撐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開展。「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

此外,高校的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為產業升級以及高鐵、核電、光伏、數控、高壓輸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十三五」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至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籤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高校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1.15萬所

目前,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佔普通本專科的52.90%。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次。

這五年,職業學校體系結構更加合理、定位更加清晰,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大幅提升。在縱向貫通上,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特別是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在橫向融通上,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協調發展。

相關焦點

  • 【動畫】數說「十三五」脫貧成績單
    【動畫】數說「十三五」脫貧成績單光明網  作者:  2020-12-22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新增學位10150個、三橋開工……數讀三水「十三五」成績單!
    報告總結了「十三五」全區發展情況,五年來,三水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8萬元。「十三五」成績顯著五年來,三水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實體經濟立區、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8萬元。
  • 南通教育「曬出」成績單 綜合得分穩居前列
    原標題:南通教育「曬出」成績單,綜合得分保持全省前列12月10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通市教育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南通教育進一步促進各級各類教育持續發展,使南通教育更加優質、更加均衡。在2019年度全省教育現代化監測中,南通綜合得分92.12分,較上年度增加2.19分,保持全省前列。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南通市圍繞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目標,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義務教育服務滿意度位居全市八大行業首位。基本公共教育體系水平指數、發展指數、滿意度均列全省第一。
  • 輝煌「十三五」青島交出閃亮「教育答卷」
    「十三五」期間,青島始終把教育當成最大的民生事業,打響了一場聚焦教育痛點、難點、堵點、盲點問題的攻堅戰:整治配套幼兒園,逐個攻克研究措施;破解「三點半難題」,全面推進小學課後服務;回應家長關切,普職比不斷提高……為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交出了一份閃亮的「行動答卷」。
  • 【AI數說「十三五」】這五年,文化讓生活更美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讓我們透過這份文化成績單,全面感受人民生活日益增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落實和完善文化財稅政策,把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作為財政支出的保障重點,切實保障人民文化權益。
  • 數說中國會展業「十三五」
    「十三五」期間,中國會展穩步發展,規模、質量不斷提升,開放性會展體系日臻完善,行業、區域結構漸趨合理,展會單體規模擴大,規模經濟效益顯現,中國會展轉型升級初見成效。 一是總體規模穩步增長,綜合貢獻相對穩定。
  • 「十三五」教育國際影響力邁上新臺階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籤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已超過30萬人,我國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合作方;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發展成就。
  • 閃電深1度|數讀山東「十三五」⑥:3場發布會「意猶未盡」?山東這樣...
    「十三五」時期,眾多和「王進」一樣的拔尖人才感受到了山東對於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重視。從今年10月底至12月初,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系列發布會,有3場都和人才的培養、引進、就業等密切相關。從重視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山東對人才的重視不斷加碼。
  • 「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這樣邁上新臺階 | 教育2020...
    「十三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大場合多次對外宣示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飽含深情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和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並提出殷切希望,這些都給我們以極大激勵和鼓舞。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在新時代中奮進、在大變局中前行,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邁上了一個大臺階。
  • 「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這樣邁上新臺階|教育2020「收官...
    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第六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十三五」期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深入參與全球教育治理邁出新步伐,密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合作,服務國內教育改革發展取得新進展。
  • 數說「十三五」:安徽建成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 森林覆蓋率超30%
    原標題:數說「十三五」:安徽建成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森林覆蓋率超30%     「以林長制改革為總牽引,全面提升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全面加強林業資源管理,全面加強林業生態保護,全面深化林業重點領域改革,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全省林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
  • 江津「母城」煥新顏,交出「十三五」亮眼成績單!
    「十三五」期間,幾江街道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在繪就民生底色中砥礪奮進,在鍛造城市品質中脫胎換骨。五年過去,幾江街道經濟規模迅速壯大、基礎設施大幅提升、城鄉面貌改變巨大、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江津「母城」正展露新顏,煥發出勃勃生機。萬丈高樓從「基」起。
  • 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談⑤ 李家成:提升終身教育品質,建設可持續...
    「十三五」期間,上海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強化市級統籌,深化教育綜改,在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成就,育人探索實現新突破,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教育質量得到新提升,綜合改革釋放新活力,服務貢獻開闢新格局,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 裡面藏著一份「十三五」成績單
    一年過去,《我和我的家鄉》帶著另「半壁江山」前來,奉上的不只是一部笑中帶淚的喜劇電影,五個分布在中國東西南北中的單元裡,更是藏著一份「十三五」成績單。「十三五」期間,我國逐步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參保率在99.9%以上,惠及2億人次,幫助418萬因病致貧人口精準脫貧,其中跨省異地就醫結算272萬人次。像老舅甲狀腺瘤切除的手術費,本就在醫保報銷範圍之內。
  • 「「十三五」成就巡禮」教育扶貧 鋪平鄉村孩子求學路
    「十三五」以來,高坪區全面落實教育扶貧各項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工作,通過開展精準資助、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育基礎設施等一系列舉措, 鋪平鄉村孩子求學路。在高坪區會龍鎮打鐵坳村,駐村工作隊員楊文武經常入戶走訪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向他們宣傳孩子能享受到的教育扶貧政策。「我家有兩個娃娃,享受了『 三免一補』,學雜費、教科書都是免了的,減輕了家裡的負擔,楊老師有時候也來了解情況,感謝現在這麼好的政策。」打鐵坳村4組村民楊方雄感激地說。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
    內容: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今天我們要舉行的是第六場「收官」新聞發布會,要向各位介紹「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的有關情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國際影響力邁上了新的臺階。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了相關單位的負責人聯袂為大家進行介紹。
  • 回顧十三五|「家門口的優質教育」,航空基地這樣辦~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十三五」期間,航空基地 「十三五」期間,航空基地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四個精準」為工作導向,以「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教育強市」為目標,將教育作為「三生融合航空新城」建設的重要板塊,科學規劃
  • ...擬入選「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數量排行榜;教育部...
    【教育資訊】擬入選「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數量排行榜;教育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將來也要考籃球、足球教練證 2020-12-23 | 來源:綜合
  • 「十三五」之「集體舞」:效率與公平「伴奏」下共享「獲得感」
    (十三五回眸)「十三五」之「集體舞」:效率與公平「伴奏」下共享「獲得感」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王恩博)「『十三五』,那是什麼舞?」2015年,一首《十三五之歌》令人印象深刻。時至如今,其答案已逐漸清晰。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
    歡迎大家參加教育2020「收官」系列的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要向各位介紹「十三五」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有關情況。「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確定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構建起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