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出版於2011年的短篇小說以夏如星給青梅竹馬李浩山拉開序幕。
夏如星的父親離世後,她決定接管父親辛苦經營的傳統麻辣火鍋店,僅用紅湯、白湯煮麻辣火鍋,因為她明白那是父親的鄉愁。同時,她發現自己原來還有兩位素未謀面的姐姐,姐妹仨相認相惜,她的寄出的信件從此多了份溫馨。
數封信件以後,她終於收到了李浩山的回信,倆人互相傾訴,一封封信件承載了彼此最真摯的關懷。直到夏如星的最後一封信寄出,她選擇坦誠地面對自己與浩山,她懂得自己追尋的愛原來一直近在咫尺,可隨著她即將結束的生命故事沒了下文。
似乎是張小嫻的風格,她筆下的故事的篇幅總是不長,若不留神就沒察覺原來自己已把故事翻到終章。她的寫作手法帶著淡淡的悲傷,所以即便你看著夏如星詼諧幽默的信,也隱隱有些不明由來的哀傷,或許是因為唏噓她的結局吧。
我喜歡夏如星這個角色,這個直率女子寫起信來總帶著幾分不正經,可細細讀又發現她其實也是個細膩的女子,有她自己的堅持。直到看她的最後一封信,有片刻恍惚,這個曾經任性率真的女子似乎也變得成熟穩重。
在經歷種種生命的未知數,我們都變了,然而只要初心不改,那顆赤子之心就依舊可貴。我眼裡的夏如星就是這樣。我喜歡她的真實,也喜歡她的釋懷。我的愛猶如麻辣鍋,最原汁原味,最坦誠也最樸實。夏如星就是這樣一個麻辣女子啊。
書中領悟最深的是時間。所有最真摯的情感在時間的流逝醞釀,父親的鄉愁,夏如星和李浩山的愛,姐妹仨的親密無間,全都是時間的見證。
人容易被美好蒙蔽,當美好降臨,我們往往以為它會持續下去,可在這慢慢時間的流逝,總會有憂傷油然而生。這是生命不變的死循環。夏如星的最後一封信是那麼平靜,這位灑脫女子並不悲傷時間。也許生命就是遇見和告別,遇見一生所愛,用盡生命地去奔赴那場愛,所以即便要離別,也是雋永的愛。
如果領悟的是時間,那探索的便是愛。每個人都在尋找著愛,也收穫愛。夏如月與心愛的他執手海邊散步,夏如日和那個願意對她一輩子好的老實人度過餘生。夏如星說她的愛是如此麻辣。形容愛的詞彙這麼多,卻用了麻辣來形容她的愛。麻辣是她最熟悉、習慣的味道,所以她愛麻辣卻不自知。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是張小嫻說的。也許夏如星和李浩山之間差的從不是香港銅鑼灣和非洲馬拉威的距離。對愛與時間的探索總是茫然的,一年多往復於兩人之間的信件,我堅信著時間終將彰顯愛。這份愛沒有轟轟烈烈,她追求的是最平凡踏實的愛。可一直到最後才明白原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因為愛,所以深愛。我的愛猶如麻辣鍋,最原汁原味,最坦誠也最樸實。夏如星就是這樣一個麻辣女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