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賣包子」的故事
街道的兩邊,開著兩家買包子的店鋪,多年來兩家你爭我搶,競爭激烈。
一次,街尾新開了一家包子鋪,因為口味獨特,味美價廉,搶走了一大半的生意。兩家包子店就決定先放下「恩怨」,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第一招,兩家採取降價打折的方式,雖然吸引了一批回頭客,但時間一久,店內獲得的利潤大於成本,不賺反而虧了。
第二招,他們乾脆來招「狠」的,派夥計到新開的店鋪門口搶客人,還偷偷找人到店內鬧事,結果被人告了,還賠了人家一大筆錢。
兩家店鋪實在沒轍了,閒著也沒事幹,就玩起來一個遊戲。
第一天,甲包子鋪花1元錢到乙包子鋪家買一個包子,乙花1元錢到甲買一個包子。
第二天,甲花2元錢買一個包子,乙用同樣的價錢買一個包子。
第三天,甲花3元買包子,乙同樣如此……
幾天後,路過的客人再來賣包子時,發現價格已經漲到10元一個,擔心價格還會上漲,他趕緊買了一個。
因為當時的市場交易都是自發形成的,沒有專門的物價調控機構,包子上漲的速度飛快,連帶著整條街的包子鋪都在價格上漲,人們不買就沒得吃,只好心疼地買了「天價包子」。
這樣,兩家包子鋪的生意回來了,還賺得比之前高出千百倍的收益,而市場上的包子價格還在上漲……
「賣包子」思維
故事中的「賣包子」故事和現在的「炒房」類似,先是囤積貨源,再人為向外宣揚炒作,最後借著高價售出,賺取大量的利潤。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投資行為。
這個在猶太民族流傳很久的「買包子」思維,告誡我們:兩個包子鋪中哪家的包子少,哪家佔有的資產少,最後就是哪家賺錢。概括來說,佔有資產最少的人,就是最賺錢,得到高收益的人。
這個現在的證券市場中的原理一樣,淨資產收益率高的企業,資產在高價下注入,最後的收益絕不會少。
但是故事中的兩家包子鋪敢這麼做,是與當時寬鬆的市場環境有關,兩家都有一定的資金敢於玩這場「追逐遊戲」,在沒有第三者介入時,兩家是不賺不賠,處於平衡狀態下的。
若放在當下,環境和規則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在個人投資時,我們也應該保持頭腦清醒,理性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綜合衡量多種方式,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潛力股,你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賺得盆滿缽滿地包子店老闆。
猶太人的「賣包子」思維不局限於投資領域,如果你不想越忙越窮,想實現小錢賺大錢,不妨仔細思考這個故事,從中找到新的解讀。
或者你想學習有關猶太人的經商、投資理財智慧,《塔木德》這本書適合一看。
《塔木德》集結了上千名猶太學者,翻閱各種歷史資料,總結出幾千年來猶太人的思維方式、致富策略和處世智慧等,是一本有關猶太人的百科全書。
而《猶太人智慧全書》則更富有趣味,書中從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出發,引出深刻的經商、處世、教育、口才等四個方面的智慧,幫你開拓思維,人生路上少走彎路錯路!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