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由張楊導演,趙本山主演,宋丹丹,郭德綱,午馬等參演的電影《落葉歸根》一經播出,引來熱烈反響,有超過12萬觀眾在豆瓣上打出7.8分的高分。該影片上映於2007年,並獲得了第44屆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和第57屆柏林電影節獨立影評人最佳電影獎,趙本山也因該影片的出色表演獲得44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落葉歸根》講述的是兩名工友老趙(趙本山飾演)和劉全有因擔心客死他鄉無法落葉歸根,便彼此立下承諾,不管誰先死都要帶對方回家。哪知劉全有突發意外死亡,於是老趙信守承諾,背著劉全有屍體回家的故事。
該片被譽為國產公路片的開山鼻祖,用喜劇的形式襯託了悲劇的基調,由此引發在路途中遇到的各種離奇荒誕的事情。接下來,我將從「表現手法」,『』視聽語言」,『』現實啟發『』三方面來為大家解讀這部《落葉歸根》的魅力以及所引發的社會思考。
一、表現手法:通過隱喻蒙太奇和對比蒙太奇表現手法,表現旅途路上的荒誕現象,突出底層人物的真實與心酸
1.隱喻蒙太奇:底層人物的情感共鳴
隱喻蒙太奇指的是將不同事物之間某種相似的特徵突顯出來,以引起觀眾聯想,領會導演的寓意和領略事件的情緒色彩。
在影片中有多處隱喻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目的在於突出老趙千裡運屍的艱辛,側面也反映出底層人民的心酸。
當老趙背著劉全有屍體路遇哭喪隊伍時,因為飢餓感強烈,於是混進哭喪隊伍裡混飯吃,卻被裝死的主人發現,在交流中得知老趙的故事後,主人被老趙感動,於是送了輛板車給他運屍。板車運屍代替人工背屍是減輕老趙運屍過程中的負擔,此時板車隱喻的是希望,是老趙帶劉全有回家的動力。
當老趙拉著的板車從山上滾下去後,板車也撞散了。老趙只能在路邊尋求其他車輛幫助,甚至給劉全有做心臟復甦避免讓人懷疑。可過往車輛並沒有停下來,只有當拖拉機路過時才停了下來幫助他們。此時拖拉機代替了板車,隱喻著老趙回家的希望更大了,也通過這一組鏡頭,傳達出了開拖拉機的農民工對老趙的處境更能感同身受,對處於同一階層的人群的理解。
兩處隱喻蒙太奇代表了底層生活的交通工具,是老趙運屍過程中所看到的希望,也反映了作為底層人物的心酸和無奈,只有感同身受之人才能體會到箇中滋味。這些並不起眼的物件經過導演的精心安排,成為恰當且深刻的隱喻。
2.對比蒙太奇:微型社會中的百態人生,旅途中的悲與樂
對比蒙太奇指把兩個內容迥異或相反的鏡頭組接在一起,通過鏡頭,場面,段落之間在內容上或形式上強烈對比,產生相互強調,相互衝突的作用,以此表現某種寓意或者強化所表現的內容,情緒,和思想。對比蒙太奇是影片作用最多的表現手法,通過對比蒙太奇,將旅途中的各種人生百態體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開頭老趙在車上遭遇搶劫,守著劉全有的撫恤金不肯給,劫匪急了準備動手,老趙就把緣由告知劫匪頭目,對方一聽想起了自己不仗義的往事心有愧疚,感嘆老趙仗義,並把車上搶來的錢都給了老趙,還恐嚇車上其他乘客誰都不能拿,說完便掉頭就走。劫匪走後,車上乘客開始拿回自己的錢財,並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老趙,沒有感激老趙的解圍反而嫌棄他帶著個死人,還要求他下車,無奈的老趙只能選擇下車。
攔車劫匪的仗義和車上乘客的冷漠形成強烈的反差,加深了老趙和劉全有這對夥計在面對非議時的辛酸和無奈,側面烘託了被拿回錢財的乘客非但不感激反而擠兌的社會眾生相。
在老趙跟司機談好了回家的價錢後,便走進一家野味店找吃的,哪知道吃完後才發現進了黑店,身上的錢原本就要拿來付車費,於是懇求老闆打個折,誰知老闆非但不肯反而威脅不補齊別想走,走投無路的老趙只好拿著劉全有的撫恤金補上;而另一邊,老趙擔心時間太久劉全有臉色變得更難看,於是進了一家髮廊店請求髮廊小妹幫忙化妝,髮廊小妹從一開始的驚嚇,到後來的緩和,再到最後幫助他們躲避了警察的追查,在臨走時老趙心懷感激並囑託髮廊小妹一個人要好好保重。
影片通過黑心的野味老闆和善良的髮廊小妹這兩處所遭遇的不同對待形成對比,說明人在底層生活,容易被陌生人的外表所欺騙,你既看不出來穿著得體的野店老闆是黑心,又沒辦法發現髮廊小妹雖然穿著暴露但是卻很善良。不同人群表現出來的人性更加深了老趙旅途中的坎坷和曲折。
影片通過對比蒙太奇和隱喻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相互依託,更加體現作為一個底層人民在社會生存的不易,人性的溫暖和醜惡也在一次次行走中相互疊加,也註定了老趙這趟回家之旅的艱辛。
二、視聽語言:遠景與近景相互呼應,彰顯環境與人物情緒變化的對照,背景音樂和荒誕喜劇效果的疊加呈現,突出主人公苦中作樂,樂極生悲的哀傷
1.遠景近景相互交替,體現主人公的心情變化。由遠景凸顯大環境下的氣氛,由近景烘託人物情緒的變化
遠景主要作用是展示故事發生的大環境,時代背景。遠景以環境為主,人的體貌特徵,肢體動作等在遠景中被弱化,人在畫面中,退居次要地位。遠景為了展示環境更應該體現故事發展所需要的氛圍和情緒。
影片中使用遠景鏡頭的拍攝,使得主人公在遠景鏡頭中感受到環境的氛圍,而遠景出現的光亮和陰暗處的反差,更加能體現主人公內心的變化。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老趙帶著劉全有住宿汽車旅館,第二天卻發現錢被偷了,想報警又不能報警的老趙氣憤無奈,隨後失落得走出旅館,此時遇到了跟他遇到了跟他住同間旅館的貨車司機,司機把貨車停到他旁邊。
此時鏡頭拉遠,貨車逐漸縮小,在他們身後出現了兩條分岔路,失去陽光照射的兩條分岔路呈現出來黯淡色的景象,此時映照了他們倆此刻的心情,也是黯淡無光。
然而當他們來到下一個分岔路口時,前方道路變得陽光明媚,老趙與貨車司機在這裡告別,此時敞亮開闊的分岔路也映照著他們的心情是充滿希望的。
近景主要以人物為表現對象,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拍攝景別。
老趙看著司機把車停過來,表示自己身無分文,司機打打了手勢示意他上來。上車後,貨車司機心事重重,只是瞥了一眼老趙和劉全有,便繼續開車。這裡表現出了老趙的心情由錢被偷後的失落到被邀請上車的疑惑再到對司機的不解,而司機卻一直愁眉苦臉,用近景的鏡頭突出了此時兩個人表情的無精打採,從而凸顯人物內心的憂鬱。
車行一半時,老趙因為唱歌引起了司機的失控行為,司機嚎啕大哭解釋自己因愛所困才鬱鬱寡歡,老趙開始安慰勸導,並不時拍打司機肩膀示意他要振作起來。直到分岔路口的到達,司機也終於釋懷並跟老趙道謝,老趙也感恩地跟司機道別。
這裡解釋了司機一開始愁眉苦臉的原因和老趙知道原因後心情的轉變,說明老趙比起自己的錢財更關心眼前這位載自己的好心人,從而說明兩人的心情由開始的黯淡無光再到現在的敞亮開朗。
影片兩處遠景和近景的前後反差印證了老趙在兩次環境中的情緒變化,從而側面表達出老趙自己即使身處困境,也依然不忘關心身邊周圍的人,烘託出了老趙的善良的品格和積極向上的品質。
2.背景音樂和荒誕喜劇的疊加效果,更加呈現主人公苦中作樂,樂極生悲的哀傷
影片背景音樂和荒誕喜劇效果的疊加也是本片一大亮點,突出了小人物悲喜交加的哀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逗趣的言行,藏著苦中作樂的辛酸
老趙在摔下山坡後,發現了廢棄的汽車輪胎,於是心生一計,把劉全有拖進了輪胎裡面,並用繩子捆綁起來,一路推著走。
老趙在推輪胎時還做著頂屁股,走著正步跟輪胎並排走,哼起了歡樂的小曲等荒誕又而充滿娛樂性的肢體語言。
此時背景音樂出現中國愛樂樂團演奏的樂曲,正是老趙口中哼的那一首。
這一幕推輪胎也成了影片的經典,通過荒誕喜劇的效果和背景音樂更顯主人公苦中作樂的心境。
第二方面:演喜劇唱傷感的歌,演繹樂極生悲的無奈
老趙想通過有償獻血獲取報酬,卻誤入黑作坊與拾荒女人相識,最後黑作坊被查處他們被救助站救助。在救助站晚會上,老趙和拾荒女人一起上臺表演雙簧的節目,兩人模仿了今天台上負責人講話時的神態,動作和語氣,逗得臺下觀眾哈哈大笑。
在節目的最後,老趙卻唱起了《我想有個家》的歌曲,唱得動情處,拾荒女人和臺下觀眾潸然淚下。
而在此時,背景音樂開始響起了潘美辰的原唱版本《我想有個家》,劇中的演唱和背景音樂的疊加,加重了每一個離家之人對家鄉的渴望,使得觀眾感同身受,在銀幕之外也能感受到辛酸。
而這一幕也正是本片的主題所在,通過荒誕喜劇的表演和引發共鳴的思鄉之情,更突顯了主人公的辛酸和樂極生悲。
魯迅曾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那些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
影片通過遠景近景的視覺表現,和背景音樂以及荒誕喜劇疊加的聽覺感受,更是意在表現每一個離鄉之子在外漂泊的辛酸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三、主題啟示:在荒誕喜劇的背後,是對人生的思考
影片圍繞老趙運屍途中遭遇到的各種荒誕事情和打擊開始展開,傳達出了底層人民對於生活的無力感和對歸屬感的渴望。在看似荒誕喜劇的外殼下,其內核卻是對現實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底層人民的心路寫照。在影片圍繞底層人民的困境和辛酸展開時,也帶給我們很多關於現實意義的思考。
1.對尋找目標感的歌頌:目標感就是你的方向
影片中通過各種人物的生存狀態向我們透露著,人生有目標感到底有多重要,老趙追求的目標感就是把劉全有帶回家,所以他才能一路堅持下來,貨車司機的目標感就是想與愛人過上安定生活,所以他才不辭萬裡開著貨車尋找她,而拾荒女人的目標感就是能得到孩子的認可,所以她才能不斷改變自我。
稻盛和夫曾說過:「人生的道路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身處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拍出國漫之光《哪吒》的導演餃子,一開始卻並不如意,啃老,沒有經濟來源,被親戚朋友瞧不起。然而餃子並不在意,他朝著自己的目標感去努力,終於在熬過三年後,做出來自己第一部作品《打,打個大西瓜》,被人所熟知,也就有了接下來拍《哪吒》機會。正是因為他堅持著自己的目標感,才造就了如今他的輝煌。如果他當初沒有堅持下來,受到別人非議排擠就放棄,那還有後面的故事麼?
沒有目標感的人,就會漸漸失去方向,對生活和未來產生迷茫,甚至對周遭環境開始抗拒和牴觸。而只有當我們堅持自己的目標感,才能不為外界所影響,才能加快我們追尋方向的腳步。
2.對身處逆境的鬥爭:哪怕身處泥濘,也要掙扎向前
影片向我們展示了老趙一路走來遇到的各種坎坷和曲折,道盡了辛酸,哪怕被人冷眼相看,被偷現金,被黑店老闆暴打,被路人嘲笑,也都沒有就此妥協,他調整自己心態,不斷克服阻礙,最終走出困境迎來了希望,通過老趙這一形象,也向我們傳達了即使身處逆境,也要樂觀向上,敢於與生命中的困境反抗。
王爾德曾說過,「即使身處陰溝,也要仰望星空」,這正是電影向我們傳達的價值觀,哪怕我們身處困境,也不要輕易放棄。
董明珠在她剛入職格力時,就遇到各種困境:36歲還入職被人嘲笑,面臨前業務員留下的貨款問題要她處理,討債卻被對方嘲諷驅趕。然而董明珠不懼困難,憑藉自己不服輸的韌勁和努力,最後終於把這筆貨款追了回來。此後,無論身處何種逆境,董明珠也都能迎難而上,突破逆境。也正是因為這種力量,才讓她一步一步地從底層職工走到董事長的位置上,最終實現自己的精彩人生。
像老趙和董明珠這樣的人,之所以到最後都能成功,源於身處逆境中的不妥協和對命運的反抗。如果我們都能保持這種精神,遇到問題不逃避不畏懼,身處困境不屈服不服從,那我們終將能夠不斷向前,迎來更美好的生活。
3.對現實的批判: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
在影片中,因為老趙農民工的身份,一路上也受到不少的歧視:衣著光鮮的司機答應老趙幫他推車就載他們,結果車子一啟動開車就跑。答應老趙有償獻血的夾包男子,卻把老趙帶到黑作坊。圍觀群眾在堵車路上看老趙就像看怪物一樣,卻只有校車上的孩子遞給他一瓶水。
而這些飽含冷暖的人生故事,正是導演要傳遞的信息,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尊重,不管他是農民工還是底層人員或者是外來人員。
不管是對目標感的追求,還是在逆境中成長,或者學會尊重每一個人,都是導演從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我們都能從這部影片中找到現實對應的思考,這也正是一部之所以電影優秀的原因,讓觀眾觀影之後有所思考。
四、結語
《落葉歸根》是一部出色的真實改編劇,也是一部優秀的公路片,不論其表現手法,視聽語言,主題呈現還是帶給我們現實意義的思考,都將引領我們對底層人民這個生活群體的關注和他們展示出了對生活的強大生命力。
導演通過其荒誕喜劇的故事,是向生活在困境的人們傳達出一種境界,無論你生活有多麼艱難,面臨多大挑戰,只有你堅持下去,堅持自己追尋的歸屬感,並不斷力排眾議克服困難,終將能到達充滿希望的彼岸。同時,也在傳達出我們要對生活在底層的人民給予尊重和理解,因為他們身上特有的堅韌和毅力,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要學習接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