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新融合·新勢力
中國網絡電影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十八大以來,伴隨網絡電影「減量提質」的不斷深入,中國網絡電影行業開始由初創期向成長期邁進。在新的發展階段中,網絡電影的商業模式如何進一步創新?金融與網絡電影的融合發展何以實現?網絡電影的創作趨勢又將走向哪裡?圍繞上述問題,中國網絡電影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於11月12日下午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隆重召開。作為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的重要環節,論壇以「新模式·新融合·新勢力」為主題,從商業模式創新、金融助力行業發展、青年創作三個方面探討了中國網絡電影創新發展的現實路徑。
論壇現場高朋滿座,專家雲集:成都市大邑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薛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導演尹力,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網絡工作委員會聯席會長吳曼芳教授等近兩百位嘉賓蒞臨現場。
吳曼芳教授在開場中談到,第一屆網絡電影周高峰論壇的主題是網絡電影的融合與破冰。一年以來,因為疫情,全球電影產業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電影發行模式的變革真正意義上地推動了「院網融合」進程,網絡電影開啟了破冰之旅。「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不僅要繼續重視網絡電影創作品質的提升,還要關注網絡電影產業生態的構建與完善。」她表示,本屆論壇正是按照這個初衷設計舉辦的。與其他活動不同,本屆論壇聚焦中國網絡電影產業生態,不僅持續關注網絡電影創作,更有金融支持網絡電影發展的主題演講以及網絡電影商業模式創新的圓桌討論。而現場的嘉賓中,既有網絡電影創作者、企業以及三大平臺代表,還有來自內容審查、金融資本、文化產業投資等領域方面的專家學者,將分別從政策制定、內容審查、產業融合、資本運作、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創作趨勢的角度探討網絡電影產業生態的構建,解鎖中國網絡電影發展的黃金年代。
近年來網際網路與院線的融合逐漸深入,從項目創作、電影宣發、網絡購票到評分機制的建立,一切都是為中國電影未來五年到十五年的發展構建基本盤。「未來網絡電影需要更多的年輕創作者把視角對準當下,記錄現實生活,創作出更多表現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的作品。用最好的內容來吸引更多資本進入網絡電影行業,助推行業的發展。」與會嘉賓尹力導演說。
在主題演講環節,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首先以「電影產業復甦與網際網路發行模式」為題進行主旨發言。他提到,由於疫情的緣故,院線電影市場遭遇嚴重影響,視頻平臺也並不能獨善其身。疫情後電影的發行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建議包括愛奇藝在內的三大視頻平臺,要更多思考平臺的價值和責任、平臺對於網絡電影的價值和責任以及中國電影的價值和責任。發言的最後,他與廣大網絡電影從業者發起「十年之約」的倡議:「五年之期,網絡電影可不可以做出中國最好的電影。十年之期,可不可以做出世界最好的電影。」
隨後,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以「金融助力網生內容發展」為題開展演講。他從網絡電影的觀眾端、供給端、平臺端三個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他認為網絡電影應該從供給端發力提前滿足受眾需求。作為網絡電影的創作者要提前進行預判,而不是被動做事情。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提升內容質量是網絡電影「破圈」的核心,資金投入是推動網絡電影質量提升的關鍵,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需要對網絡電影的發展提供積極的扶持作用。
新模式
後疫情時代網絡電影的商業模式創新
主題演講後,論壇進入到圓桌交流環節。第一場圓桌的主題是「後疫情時代網絡電影的商業模式創新」。現場嘉賓均來自不同的領域,既有行業主管部門領導,也有平臺以及相關企業代表。嘉賓們各抒己見,圍繞構建網絡電影產業生態為核心,從網絡電影內容審查、網絡電影工業化創作、網絡電影分帳模式、網絡電影渠道宣發、網絡電影與金融資本的融合發展等角度探討了未來網絡電影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方向與實現路徑。專家們紛紛表示,當前中國網絡電影還處於起步階段,商業模式的創新必須依靠多方共同的努力。同時,也只有找到觀眾方、平臺方、內容生產方都能實現共贏的商業模式,中國網絡電影行業才能獲得更加持久的發展。
新勢力
網絡電影·青年製作
伴隨網絡電影品質的提升,一批優秀的青年創作者成為行業發展的中流砥柱。第二場圓桌論壇以「網絡電影·青年製作」為主題。來自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電影創作者、知名電影企業家以及優秀的網絡電影公司代表參加討論。嘉賓圍繞網絡電影人才培養、院線電影與網絡電影創作差異、網絡電影創作能力提升以及網絡電影作品的價值觀傳遞等方面對當前中國網絡電影創作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專家一致認為:「青年製造」意味著網絡電影裡面有大量的新鮮血液和青年群體正在發揮積極作用,產生正能量推動行業發展。同時,「青年製造」也需要社會,需要資方的更多支持,共同來「製造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