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感覺跟《小王子》的文字氛圍很相似,直白毫無晦澀感,就像一杯溫熱的牛奶,極好入口。
主人公聖地牙哥是個普通的牧羊少年,連續兩個夢境,打破了他平淡的生活。
他夢見自己來到埃及金字塔下,找到了埋藏著的寶藏。夢醒之後,聖地牙哥的心緒再也無法平靜,在撒冷王的指引下,他決定賣掉終日為伴的羊群,去尋找夢中的那座埃及金字塔。
自西班牙的最南端渡海,聖地牙哥來到了北非大陸。這一路曲折艱辛,在摩洛哥的丹吉爾,他被小偷偷走了錢財,這使他不得不駐留在當地,先工作攢夠了路費再啟程。
十一個月又九天的時間裡,聖地牙哥為一個水晶商人打工,並學會了阿拉伯語。水晶商人是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將聖地麥加深藏心中,無數次想像在麥加朝拜的情景,卻不打算親身前往,只想保留一個夢想。
重新出發,聖地牙哥橫穿「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他碰到了一位鍊金術士,還邂逅了少女法諦瑪,得到了一個成為綠洲參事的機會,但他還是選擇繼續尋找夢中的金字塔。最終他來到了金字塔下,眼前的金字塔比夢中更加壯美,可那裡並沒有寶藏,這讓他大失所望。
埃及部落的難民告訴聖地牙哥,自己曾夢見一個牧羊少年在廢棄的教堂裡挖到了寶藏。聖地牙哥領悟到,那個牧羊少年就是他自己,而寶藏正埋在他做夢的那個教堂裡。他重返故地,最終果真尋得了寶藏,與法諦瑪終成眷屬。
去金字塔的路上,他執著地相信,「找到金字塔下的寶藏」就是他的「天命」。
但故事戲劇性的反轉,金字塔下並沒有寶藏,他夢中所見的金銀珠寶,就埋藏在他往日休息的破舊教堂之下。就像一個圓規,從起點畫了一圈,又重回起點,可誰也不能說這是無用功,因為它從一個點,成了一個面。
真正的寶藏並不是金銀珠寶,而是聖地牙哥這一路「追夢」跌宕起伏的經歷,是他被拓寬了的視野,是他被夢想和信念推動前行的人生。
每個人的尋夢過程都是以「新手的運氣」為開端,又總是以「對遠徵者的考驗」收尾
恰恰是實現夢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變得有趣。
只有一樣東西令夢想無法成真,那就是擔心失敗。
你選擇如何安置「夢想」呢?
像水晶商人那樣嗎?將麥加永藏心中,像水晶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呵護著,不染塵埃。朝朝暮暮想像著朝聖的情景,即使永遠無法親眼見到麥加,親手觸碰聖地,親身行禮朝拜,釋放心中的憧憬與景仰,也不願動身前往。他害怕,害怕現實與夢想不同,他可以忍受平庸的現實,卻無力承受夢想被現實打破的可能性。
像牧羊少年那樣嗎?他其實不是很確定是否能找到寶藏,但卻願意為了這個可能性打破現實的安穩。牧羊對他而言駕輕就熟,無需勞心費力,但沙漠尋寶之旅卻充滿了未知的考驗。他願意將命運的籌碼押注到「也許能夠成真」的可能性上,成為一個堅定的遠徵者。
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都安於現狀,把今天複製一份,粘貼到明日的時光中。並且,循環往復的時間越長,越難鼓起打破現狀的勇氣。
年關將至,公司有兩位同事要離職,一個是95年的,一個是83年的,年紀恰好相隔一輪。
95年的同事入職半年多,風風火火地來,風風火火地離開,一點兒不拖泥帶水。辭職原因很簡單,她認為目前的工作內容過於單一,工資雖不低,但難以找到工作的熱情和樂趣,局限了她個人才能的發揮和發展。她不想在這個崗位上成為「熟練的新手」,於是果斷離開,尋找新的工作激情。
83年的同事任職8年有餘,是我們HR部門的老員工。對於辭職,他做了太多的個人思想建設,有許多掙扎——無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怎麼辦?我處理不好新的人際關係怎麼辦?我是否能夠應對激烈的求職競爭?我具備的工作能力應付得了新公司的需求嗎?工作的變動,會不會造成我無法負擔現有的家庭開銷?如若不是由於一些不得已的原因,他並不想離職。
年輕時的我們,很多決定很可能是因為一時興起或一時衝動。我們也許會因為看到了某個感興趣的招聘啟事而放棄即將到手的年終獎,也可能因為忍受不了上級的不當職責而憤然辭職。打破現狀的的後果,我們願意承擔,大不了從頭再來,畢竟夢想還是要追尋的。
當我們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父母年事漸高,肩膀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任何一個抉擇都變得小心翼翼。並非不覺日復一日的工作困頓無趣,並非不想拓展自己的技能和眼界,世界這麼大,大家都想去看看。但是,萬一呢?萬一新工作不盡人意,萬一形勢不利呢?肩膀上是不能放下的責任,我們只能丟棄果敢的勇氣和衝動的任性。夢想,就讓它留存心中吧,現實,還是要繼續。
我並不想說一些心靈雞湯,追求夢想隨時都不晚之類的話,有些事情就是到了一定年紀,縱使有心也無力達成。
我只想說,趁著年輕,還能輕裝上陣之時,多去嘗試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大膽地去探索規劃之外的路徑,看到生活為你呈現的千百種可能。
憑直覺也好,憑興趣也罷,重要的是踏出遠徵者的第一步,到不同的角落收集不同的種子,種在自己的花園中,待花開滿園,你可以講述每一朵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