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戰地護士踩高跟、穿緊身衣的《雷霆戰將》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爾後下架了。
叫好的理由,這句概括最好:「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此路不通。」
但是,為什麼不通?除了屈辱的歷史不容魔改、先烈的事跡不容玷汙、艱苦奮鬥的精神不容腐化之外,我認為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美國人的歷史書裡,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美國獨立戰爭以及建國期間的歷史,是人類歷史的高光時刻,華盛頓、漢密爾頓、傑斐遜等國父是光輝的道德楷模。但其實在真正研究美國的人眼裡,情況卻沒有那麼簡單。有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在現代歷史中,被讚美為體現北美人民反抗精神的標誌性事件。但如今很少有人提及,當時華盛頓等人,對傾茶事件是持反對反感的態度的,認為那是不合法的侵犯權利的行為。不合什麼法?誰的法?英王的法。
為什麼華盛頓等人會這麼反感權利被侵犯呢?因為他們是大奴隸主大資本家。華盛頓的莊園裡有四百多名黑奴,他開宴會,賓客多達兩千多人。想想看,這是什麼樣的財力?
美國的歷史書很少會明白地告訴讀者,《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中,一大半是奴隸主。那句流傳至今的「人人生而平等」,在一個多世紀裡,明確的不包括女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約定俗成的不包括或者選擇性包括華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等。
「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的作者、第三任總統傑斐遜有另一本著作《維吉尼亞筆記》,裡面堂而皇之地宣稱黑人天生低等,長相、智商、品格都不如白人。
美國學者三緘其口的歷史,英國學者通常都很有興趣深入挖掘。以《劍橋美國史》為代表的一系列專著,會告訴我們,美國獨立戰爭只是當時發生在美洲的一系列殖民戰爭中的一小塊拼圖。對抗英軍的主力是加勒比地區和海上的法國和西班牙軍隊。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戰績實際上非常差勁,基本上屢戰屢敗。最後英軍是被幾個敵人拖垮,而非打敗的。
當英軍投降,勝利者做的第一件事是內部清算。當時十三個殖民地的人口總共也沒有多少,有6到10萬人被驅逐出家園,其中還有不少被處決。近來非常火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裡,講述了副總統阿倫·伯爾與漢密爾頓的愛恨情仇。它遵循美國人的傳統敘事,把伯爾打成反派,漢密爾頓是正確的一方。
真實的歷史中,伯爾是美國競選制度之父,也是國父之一。但因為與漢密爾頓互相討厭,政治鬥爭演變成相互間不擇手段地抹黑與人身攻擊,最終導致決鬥,伯爾開槍打死了漢密爾頓。打死了漢密爾頓的伯爾,被當上了總統的傑斐遜通緝,然而幾次審判,法官都宣判伯爾無罪。傑斐遜坐不住了,指使人偽造伯爾的書信,誣陷伯爾謀反,分裂國家。最後大法官馬歇爾以筆跡不對等理由,力排眾議,才使伯爾無罪。但伯爾在美國也待不住了,不得不去歐洲漂泊,直到晚年才回到美國。
因為漢密爾頓、傑斐遜都是美國歷史上的正面人物,所以伯爾就成了當然的反派,被開除出了國父的行列。
另一個很契合當下的美國故事關於《1793年美國專利法》與漢密爾頓指派心腹考克斯建立的「考克斯基金」。《1793年專利法》不承認外國人的專利權,在法律史上絕無僅有。而考克斯基金是指派商業間諜到歐洲大陸偷技術的政府機構。兩者配合,草創的美國偷到了大量寶貴的技術,其中就包括那個時代的5G——被英國列為國家秘密的紡織機技術。
講了這麼多,不是要黑美國,而是想說清楚一個事實:我們平常接觸到的美國歷史,跟真正的美國歷史,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現在美國人宣揚的歷史,是被大段刪減、篡改、美化後的歷史。
不要誤會,我是站在
現實主義政治觀的立場上這麼說的,雖然帶有一點諷刺的意味,但主要不是批判,而是感慨與佩服。我眼裡那個能稱得上「偉大」的美國,不是那個每天高喊意識形態的美國,而是曾經那個把現實主義政治觀貫徹進大大小小的政策裡的美國。美國是一個沒有歷史積澱的移民國家,它用什麼凝聚人民呢?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說法,用《憲法》。在美國《憲法》是神聖,所以產生了我們外人很難理解的憲法原旨主義者。而美國《憲法》的神聖性,很大程度上依靠對建國史的神化。
近來新當選的巴雷特大法官,就是一個原旨主義者。這派法官認為,美國憲法十分完美,不需要修改,只需要補充。解釋憲法時,也不必與時俱進,完全遵循18世紀末起草人的「立法者原意」就行了。
在我有限的遊歷與閱讀範圍內,中國可能是對自己的建國歷史看法最複雜、最不避諱爭議的國家。不像美國,將國家的誕生捧上神壇,新中國的誕生在我們這裡,是會引發許多反思的。
一方面,可能中國人天生就想得多,懷疑、思考也多,另一方面,這可能也是「辯證法」教育下必然的結果。我完全贊成反思的成果,懷疑與思考的價值,教育辯證法的必要,但我想表達的是,如果糾結於枝節,而忽略了主幹,只有否定,沒有肯定,局限於微觀,忘記了宏觀趨勢,會是淺薄的、意氣用事的。造成今天這種現象,不能怪普通人,我看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相關部門的引導不合格。許多年來,其實我們對自己的歷史,也有神化。可是
我們的神話走偏了,不是手撕鬼子,就是褲襠掏雷。
這類神話,不僅起不到美國神話那種凝聚意識、鼓舞人心的作用,反而會消解我們的歷史、破壞共同記憶、腐蝕國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工作是一環扣一環的,一個環節錯,就要拆東牆補西牆,各個環節都出問題。怎麼辦呢?先把那個錯的環節糾正過來,給所有環節一個回歸正軌的機會。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雷霆戰將》的整改,是一場遲到的整改。
這不是一場勝利,階段性勝利都談不上,這頂多算一個信號。希望信號之後,會有真正的實質性改變。
—END—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