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早已身家過億的陳曉旭每逢重溫《紅樓夢》,總能想起自己被導演王扶林選中,飾演林黛玉的那個下午。
時間回到1983年初夏,當男友畢彥君得知中央電視臺籌拍《紅樓夢》的消息後,力勸陳曉旭嚮導演王扶林寫自薦信,出演林黛玉。
彼時,18歲的陳曉旭在鞍山話劇團擔任報幕員已滿三年,在此期間她雖演過兒童劇,也曾出演過《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但還遠遠談不上是一名「演員」。
所以初聞《紅樓夢》選角的消息,她雖心嚮往之,但卻不敢嘗試。
陳曉旭想起6歲那年,父親為了培養她的勇氣,讓她在眾人面前大喊10遍「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困難,爭取勝利!」
事與願違,她最後被逼得連連啜泣也不願張嘴,父親搖搖頭,只好作罷。
眼見陳曉旭打退堂鼓,深知其外柔內剛的畢彥君眼珠一轉,說道:
「你幹嗎這樣膽怯?你外形、氣質都接近要求,你喜愛《紅樓夢》,理解林黛玉,憑這些,為什麼不敢去拼一次?」
激將法奏效,就這樣,陳曉旭的自薦信搭配她14歲寫下的兩首詩和一張照片,從鞍山傳至北京。
自此,命運的齒輪緩緩向前,由不得她做一點掙扎。
六天後,陳曉旭收到導演王扶林的回信,請她立即到北京面試,但對方有言在先:此番行程食宿自理,如未入選,路費不予報銷。
饒是如此,見到一絲曙光的陳曉旭仍欣然前往。
兩天後,陳曉旭抵京。
回答完兩個老師提出的近百個關於《紅樓夢》的問題之後,她順利通過初選。
複試安排在第二天上午,天公不作美,在大雨滂沱中,陳曉旭撐一把碧綠色小傘,穿過一條條人行道,來到面試地點一一華僑大廈。
高高挽起的褲角,一條已被淋溼的長辮,這是陳曉旭留給導演王扶林的第一印象。
競爭「林黛玉」一角兒的演員頗多,王扶林需要看過演員錄像後再做決定,陳曉旭因為瞞著團裡偷跑出來,怕挨責罰,所以她沒能等到演員錄像就匆匆返回。
王扶林將她送至電梯口,在電梯即將關門的那一剎那,才對她說:
「把火車票保存好,下次來時好報銷。」
導演這番話意味著陳曉旭入選的機會很大,陳曉旭哪能不知?
面試歸來後的那個漫長的冬天,她又將《紅樓夢》重讀兩遍,筆記做了厚厚一本。
等待結果的時光是難熬的,但冬天既然來了,春天還會遠麼?
第二年初春,一個桃花盛開的下午,團長將陳曉旭找來,一個未曾謀面背影轉過身來,衝她說道:
「我已經代表中央電視臺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給你籤了半年的合同,四月一日,你去北京報到,參加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劇組演員培訓班。」
誰演林黛玉並未最終敲定,結果會在三個月的培訓期結束後揭曉,陳曉旭手裡拿著的只是一張入場券,她排在第三順位。
在她之前,有劇組公認,模樣最為精緻的張蕾以及擁有豐富表演經驗,青春洋溢的張靜林;
在她之後,是自幼學習小提琴,擁有一身藝術細胞的王曉潔,她們都為黛玉而來,但卻只有陳曉旭非黛玉不演。
從頭至尾,和陳曉旭一樣目標明確的還有另外一人,就是後來飾演王熙鳳的鄧婕。
「我不會演別的角色,因為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了別的角色,觀眾會說林黛玉去演別的角色了。」
本來想勸陳曉旭考慮一下其他角色的導演王扶林聽完這番話,也只好作罷。
陳曉旭和其他40多位、從全國各地千挑萬選出的演員在圓明園一待就是三個月,她將自己一頭秀髮編成辮子,高跟鞋被扔在角落裡落滿塵灰,幽雅的古典樂曲從耳畔傳來。
紅樓劇組在不經意間瀰漫著一種返古情緒,每個人都在有意使自己更接近書中的那個時代。
一個月後,演員們開始自主選角兒,陳曉旭問同屋一個女孩,自己適不適合林黛玉,對方毫不客氣:
「你不應該試小姐的戲,看上去沒有發育成熟。」
她跑到鏡子前看了半天,嘟囔道:「這不可能,是衣服太肥了,看不出線條。」
「也許我在長相、在表演,或其他單方面不如別人,但是在綜合素質上,我覺得我是最適合的,演黛玉是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種使命似的宿願,不是僅僅一個角色追求,除黛玉外無二人選。」
這是陳曉旭對自己的評價,也是她對林黛玉這一角色發自內心的精神訴求。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先是第一順位的張蕾因為年齡超過23歲,導演組認為她的皮膚質感與少女不符,於是她演了一多半的「秦可卿」後,選擇出國留學;
排在第二順位的張靜林則因為性格過於活潑,不符合黛玉憂鬱的氣質,最終退而求其次,出演「晴雯」一角兒;
公布最終結果的那個下午,大概是陳曉旭一生中最難忘的瞬間。她不知道的是,從那天起,自己的命運因《紅樓夢》而被徹底改寫,而《紅樓夢》也變作圍城,將她困在當中。
三年的拍戲生涯,足以改變一個人。其中最令陳曉旭難忘的,還是「黛玉葬花」那場戲。
「黛玉葬花」作為《紅樓夢》中的經典片段一直為人所熟知,紅樓劇組當時選擇在蘇州著名景點「香雪海」進行拍攝。
拍攝前夜,大雨突至,泥濘之中,梅花紅白相間落了一地。
第二天陳曉旭趕至現場,見此衰敗景象,觸景生情:
「我從沒想到,美麗的生命竟是如此脆弱。我木然而立,心裡有些酸酸的。落花猶人呵,誰又能知道自己的命運不會象這落花一樣呢?」
拍攝順利完成,導演喊停,陳曉旭入戲太深,情不能自已,哭成淚人。
1987年,走出《紅樓夢》劇組的陳曉旭做了兩件事:先是跟畢彥君結婚,然後再跟這個男人離婚。
和婚姻一起陷入迷茫的,還有她的事業。
《紅樓夢》之後,林黛玉仿佛成為橫亙在她眼前的一座高山,陳曉旭被掩蓋在陰影之下,難以逃脫。
三年時間,幾乎沒有導演找她拍戲,陳曉旭無事可做。這裡不是錦衣玉食的大觀園,她和眾多北漂青年一樣,飽嘗生活的苦澀,直到遇到後來的丈夫郝彤。
1991年,陳曉旭和剛從北影畢業的郝彤結婚,三年社會的磨礪讓曾經這個嬌弱的女孩明白:
要想立住腳,就得先賺錢。
那一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長城廣告公司徵集加盟承包經營,加盟商具有很高的自主權,自負盈虧。陳曉旭壯著膽子,在合同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創業資金是她買股票賺來的,她在一家酒店租了一間客房當辦公室,手下除了幾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一無所有。
20世紀90年代,廣告業正值蓬勃發展之際,名人效應在行業內的作用舉足輕重。
陳曉旭的第一單生意是公司成立後的一個月,那是一家慕名而來的藥廠,客戶只對她說了一句話:「我知道林黛玉不會騙我。」
但「林黛玉」的名頭終究只是個噱頭,一家公司如果沒有競爭力,倒閉是早晚的事,好在陳曉旭在廣告領域確實有著自己的天賦。
1995年,她拓展了一批新客戶,其中就有五糧液集團。
那句人們耳熟能詳的「名門之秀五糧春」,就出自陳曉旭的手筆,雙方因此合作長達11年之久,這足以證實客戶對她的認可。
手握五糧液這樣的大客戶,陳曉旭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1996年,她創辦世邦廣告公司,在十幾平米的辦公室內,立著一張林黛玉的劇照,陳曉旭一抬頭就能看到。
在她心中,林黛玉始終是另外一個自己。
錢越掙越多,但物質生活的滿足並沒有讓陳曉旭的精神世界得到豐盈,她在不停的奔波和應酬中漸顯疲態,並暗暗留意著自己的歸宿。
1999年,陳曉旭偶然在朋友的車上聽到一段佛經:
「那個世界仿佛印證了我從小到大對清淨仁愛世界的無限嚮往。我對經中所描述的一切沒有絲毫懷疑,就像有人將你心中多年描繪的藍圖突然呈現在你面前那樣驚喜、感激。」
自此之後,遁入空門的念頭好似一顆火星在她的心頭點燃。
我猛然想起《紅樓夢》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 椿齡畫薔痴及局外》中,寶黛二人鬥嘴的片段:
寶玉聽了,笑道:「你往那裡去呢?」黛玉道:「我回家去。」寶玉笑道:「我跟了去。」黛玉道:「我死了呢?」寶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聯想陳曉旭此後的境遇,當真是:初見不識愁滋味,再看已是書中人。
2007年2月23日,長春百國興隆寺內,晨鐘初作,經鼓悠揚,一片梵唄聲中,陳曉旭剃度出家,遁入空門,法名「妙真」。
曾飾演王熙鳳的演員鄧婕聽聞消息,不忍好友削髮為尼,本欲前往阻止,但經陳曉旭本人解勸,也只好作罷。
此時,一年前就被診斷患上乳腺癌的陳曉旭,為了保留體膚的完整而拒絕化療,並任由病情發展。
出家後的三個月,陳曉旭在深圳去世,終年42歲。
對於陳曉旭生前拒絕化療,寧可玉碎的舉動,很多人稱之為「愚蠢」。在病魔面前,人類本就處於弱勢的一方,積極地治療本是理所應當,陳曉旭此舉確實不應效仿。
但從她這番舉動的側面我們仿佛也能看出,陳曉旭身上,那林黛玉的影子。
飾演賈寶玉的演員歐陽奮強曾說:《紅樓夢》就是個魔咒,把演員的一生都困在裡面。
筆者記起林黛玉曾在《葬花吟》中唱道: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陳曉旭最終,還是活成了書中人。
一一END一一
(關於我,每天和你分享一些不一樣的成長乾貨,期待您的關注、轉發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