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黃啟團 婚姻與家庭雜誌
口述 | 黃啟團 文 | 賈方方 編輯 | 龍方媛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婚姻裡經常「對事不對人」,就會習慣目中無人,也就看不到對方的情緒、感受、需求,而這也成了很多婚姻走向分裂的重要原因。
——小婚家
黃啟團
心理學專家,專注於應用心理學領域20年,集導師與投資人於一身,將心理學理論成功運用於企業管理、經營、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等領域。投資創立壹心理、智慧行、心理嚴選、月亮種子等心理機構。
對事不對人,相信很多人對這句話都不陌生,甚至引以為豪,覺得這樣可以讓自己做事更客觀更理智,卻常常忽略了它的弊端:
對事不對人,所以就看不到人,目中無人,也就看不到對方的情緒、感受、需求,而這也成了很多婚姻走向分裂的重要原因。
01
目中無人的婚姻
那麼,目中無人的婚姻到底長什麼樣呢?我想,你肯定不陌生。
一、很容易看到對方的錯
婚姻不幸是對方的錯
妻子說:「我沒法和他生活下去了。」我問她:「為什麼?」「他很無趣。」「那你當年為什麼會嫁給他?」「他以前陽光帥氣,現在全變了,都是因為他,我過得一點兒也不幸福。」
決策失誤是對方的錯
錯過了一套房子,結果房價猛漲,妻子埋怨丈夫:「要不是因為你猶猶豫豫,咱們就買了,至於住這麼破的房子嗎?」
二、習慣把責任推給對方,卻忽略了自己的問題
其實,如果當初妻子特別堅持,房子也就買了。而如果結局反轉,房價降了,妻子會說:「多虧我果斷,不然就虧大發了。」
總之,出了事都是對方的錯,成功了都是自己的功勞。
三、很容易看到對方的缺點
妻子嫌丈夫事業沒有上進心,生活中不體貼,簡直一無是處;丈夫嫌妻子不夠包容,整天管這管那,已經無法呼吸了。
實際上,他們各自都有很多優點:丈夫做飯是把好手,帶孩子一級棒;妻子是收納高手,做事井井有條。只是,這些他們都看不到。
四、只看到對方的不足,卻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妻子抱怨丈夫掙錢少,可自己的收入並沒有比丈夫多;丈夫指責妻子不夠包容,可自己對妻子滿是抱怨,並沒有做到包容。
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對方做的,自己也做不到。
以上這些,我們都是把焦點放在了事情上,也就很容易忽略人,看不見人的情感和需求。而如果只對事,就一定會有對錯。有對錯,就一定會有爭執。但是,人沒有。
02
為什麼我們眼中沒有他人
為什麼我們會看不到伴侶的感受和需求?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來看下我們為什麼會走進婚姻。
本能的需求:就像初戀時,身體會分泌多巴胺,讓我們總是想著對方,想為對方做點事。就像生完孩子,身體會分泌本體胺,讓母親無條件地愛自己的孩子。
心理的需求:每個人渴望被看見、被肯定等。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這些心理營養,我們就會拼命去索取。
理性的需求:大腦的前額葉產生了理性的功能,人類衍生出一夫一妻制,承諾一生一世,彼此負有責任,超越了本能,也超越了心理。
正因為我們是帶著這樣那樣的需求和對方結合,所以常常會盯著對方是否滿足了我的需求。如果不能被滿足,就會挑毛病,就會認為是對方的錯。
既然雙方都有需求,為什麼我們卻只看到自己的需求,而看不到對方的呢?
試想,如果一個人從小沒有被看到、被接納,他的焦點在哪裡呢?一定是誰來滿足我的需求,誰來看到我、接納我,而不是別人需要什麼或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所以,愛的前提是,要讓自我的需求得到滿足。
當內心豐盈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產生一種自然的愛。否則,我們就只會索取。就像如果你三天沒吃飯,手裡僅有一個饅頭,你會分享嗎?很難。但如果你剛吃了頓大餐,打包了幾個好吃的饅頭,見到同事,你會怎樣?毫無疑問,你會分享。
03
填補匱乏的心
既然問題出在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那麼,就要想辦法去滿足,填補內心的空洞。
怎麼辦?肯定不能指望伴侶來滿足,因為伴侶也在同樣指望你來滿足他。
如果雙方都在索取,婚姻就變成了戰場。那怎麼辦呢?必須自己解決自己的需求。
首先,我們要承認需求的存在,承認是治療的開始。
前面提到妻子嫌棄丈夫不上進,指責對方賺錢少。實際上想表達的是什麼呢?「老公,我是一個需要很多錢的人,否則我就會很擔心,擔心孩子不能上好學校,擔心未來沒有保障。」聽到妻子這樣表達的時候,丈夫會怎麼樣呢?「老婆,我會盡我的能力不讓你和孩子受苦。」
當妻子承認並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時,就不再是索取,對方感受到的也不再是指責,而是保護家人的欲望被激發。當丈夫積極回應後,妻子也會生出愛,看到他的不易。
其次,我們要看到心理匱乏的點在哪兒。
心理的匱乏通常源自我們的童年。父母可能由於工作忙、精力有限,或者本來也是一個匱乏的人,所以他們沒辦法滿足我們,也無法將我們養育成內心富足的人。
找到因,並不是要把責任推給因,你要相信,父母當年能給到你的已經是他們最好的了。
我們要做的是把責任落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負責任。
責任在英文裡是由兩個單詞構成的,一個叫回應,一個叫能力,即當你有回應的能力時就叫作負責任。
我常說,天打雷天下雨,你能怪老天嗎?你指著老天,會有什麼結果呢?沒什麼好結果,只能被天打雷劈。那麼,什麼叫負責任呢?天打雷天下雨,你能不能回家暫時躲一躲呢?
夫妻關係也一樣,婚姻出了問題,想辦法應對,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對方,如此,這個婚姻才有希望。
04
有時只需改變一個小小的觀念
有人會說,長了這麼大都沒能填滿自己匱乏的內心,想要滿足自己又談何容易。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有時候,可能只需要改變一個小小的觀念就可以了。
以前,我是一個安全感特別不足的人,為人很謹慎,做事很保守。
我反對太太買一切超過經濟實力的東西,尤其是買房,我一定要付全款,因為我擔心,萬一以後還不起怎麼辦?
太太就覺得,幹嗎不貸款呢?三成首付,我們完全付得起啊!
於是,我們就會產生一些摩擦。
我是從事心理學的,所以清楚地知道,這是受我媽媽的影響。她就是這樣一個謹小慎微的人,對我要求非常嚴,從來沒有肯定過我。為此,我對她一直心有抱怨。
有一次,我去做督導。我的治療師問我,你有幾個兄弟姐妹啊?我說,只有一個姐姐。他說,那個年代沒有計劃生育,怎麼你媽沒有多生幾個小孩呢?我如實回答,不是沒有,而是因為醫療條件比較落後,生的七八個孩子都沒活下來。
聽我講完後,治療師說,哎呀,你媽多不容易呀!生那麼多孩子都沒有養活,你是唯一養活的男孩子,可能她把對所有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你一個人的身上了。你知道嗎?你是替你的兄弟姐妹在活。這一句話讓我瞬間淚流滿面。
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媽媽的艱難和不易,對媽媽的怨恨頃刻間煙消雲散。原來,媽媽那樣對我是為了讓我能夠活下來,我在她眼裡是多麼重要啊!
我不再抱怨媽媽,也不再伸手索取,我的心安了。從那以後,我不再那麼沒有安全感了,做事的膽量變大了,也不再和妻子有類似的爭執了。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發生的事,但可以改變對過去發生事情的看法,這就是療愈。
當我們成長為內心豐滿、富足的人時,自然就會看見對方,看到他的需求,欣賞他的優點。而對方因為感覺到了被愛,也會重新分泌荷爾蒙,回饋愛。當兩個人重新找回愛的感覺時,挑剔的嘴自然就會閉上,指責的手也會自動放下。
因為有愛,我們願意為這段婚姻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是我們的榮耀。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中國情感幫助全媒體平臺,關注女性自我成長、親密關係維護。(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誌)
編輯、排版:王雲峰
審核:李津
原標題:《不幸福的婚姻都是因為「目中無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