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物為主角的影視劇是業內公認的難題,國內成功案例鮮見,「神犬小七」是個例外。在IP劇、古裝劇、流量小生當道的大市中,這隻拉布拉多犬的故事卻拍了100多集,連續三年在中國收視率名列前茅的省級衛視暑期黃金檔播出,不僅在劇中當得起「神犬」名號,在市場上也堪稱不折不扣的現象級「神犬」。
一手培育了「小七」的著名製作人何靜,這些年因為與「神犬」結緣,不僅「旺」了事業,也潛移默化讓生活和心態變得感性,得到溫暖和滋養。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新春專題採訪時,她愉快地透露,中國的狗年是「神犬小七」的大年:在這一年,《神犬小七》第三季將播出、中美合拍的院線大電影《當小七遇上加菲》也將進入拍攝、兒童音樂劇《神犬小七之理想國》將完成百場巡迴演出、綜藝節目《小七和小七們》和漫畫《七葉神犬》等也將上線;在這一年,她還將繼續投入軍旅作品的製作:《神犬奇兵》第二季和《麻辣女兵》第二季,另外準軍旅題材的《烈火神盾》春節後會在國外開機。
做「神犬小七」 紀念陪伴了11年的「樂樂」
何靜製作的第一部「神犬」作品是楊爍主演的《神犬奇兵》。這部作品讓一直致力於軍旅系列的何靜完成了繼《我是特種兵》《麻辣女兵》後的「軍旅三部曲」。《神犬奇兵》的名字是何靜起的,「之所以把『神犬』放在『奇兵』的前面,是有我的長遠考慮的,我期望從塑造軍犬形象開始,開創一個『中國神犬』的品牌。於是,後邊連續拍攝了三部《神犬小七》。加上《神犬奇兵》,四部『神犬』作品近150集、6300分鐘的長度。其中三部分別在2014年暑期、2015年暑期、2016年暑期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第四部即將在狗年播出。此外,我們還用紀錄片形式完成了《狗狗在中國》,同時還公演了兒童音樂劇《神犬小七之理想國》。」
回顧當初打算拍攝以狗為主題作品的靈感和初衷,何靜依然歷歷在目。她說自己很喜歡小動物,特別是狗狗,也非常喜歡看動物題材的影視作品,包括電影、紀錄片等。「和我生活了11年的狗狗『樂樂』離世的那一刻,我就想創造機會拍攝一部關於狗狗的影視作品,紀念這個曾經給我帶來無限樂趣的小生命。當時也沒有理性地考慮製作難度,除了內心的衝動,還有看過的那些動物題材影視作品給我的信心,我執著地認為別的國家可以製作出來,我們也一定可以……」後來幾部「神犬」作品的製作難度超出了何靜的想像。除了這些感性的契機,何靜還看到發展中的中國,寵物規模的日益壯大和深入人心,「當時我無意中看到了國外一家數據公司對寵物在中國的市場分析,狗狗在中國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
播「神犬小七」 反響超出預期
在做「神犬」第一部作品《神犬奇兵》時,何靜的團隊與《狼圖騰》《忠犬八公的故事》《導盲犬小Q》 等中外創作人員多次交流,從他們拍攝動物的成功與失敗中獲取經驗和教訓。在之後的「神犬」系列中,仍不斷更新創作突破點,與動物合作的經驗不斷增加,對動物題材影視創作的信心也不斷加大。隨著「神犬」系列作品的不斷推出,那隻叫「小七」的狗狗,在廣大觀眾中的反響,還是超過了何靜的預期。「很多家庭,甚至一些明星的狗狗都起名叫『小七』。在一二三四線城市以及廣大鄉鎮,提起『神犬小七』,都會有人說他們看過並非常喜歡。」
團隊通過監播數據發現,「神犬小七」的推及觀眾已經突破十億。播出期間,「神犬小七」一直是百度風雲榜「民生熱點」的第一名,遠超第二名的「上證指數」。「這說明當下中國,養狗的家庭和人群非常壯大,從側面反映了狗狗在當下中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存在。」這些反饋更讓何靜堅定地知難而上、將這個系列深挖下去。
養「神犬小七」 管理團隊多達上百人
動物難拍,談到具體拍攝過程中的「攻關」秘籍,何靜如數家珍。她透露,「神犬」系列的幾部作品從劇本設置到「演員」選擇以及拍攝過程的難點都是在不斷升級的——從劇中場景單一化和人物動物角色相對集中,到劇中場景多元化和人物動物角色的多層次化。這也是他們給自己不斷樹立的挑戰目標。例如在即將播出的《神犬小七》第三季裡,貫穿全劇有60多個救援事件、幾百個場景,貫穿人物和階段性人物眾多,搜救犬品種多達九種,扮演狗狗角色的有幾十隻,它們的管理團隊多達上百人——包括不限於訓導員、醫生、廚師、造型師、服裝師、保鏢等。劇中地震、雪崩、火災、海嘯等都是大場面,其中為雪崩戲份,對標好萊塢場景標準搭建了八座雪山。何靜總結說,其實「累計150餘集、6300分鐘播出畫面的製作,沒有『秘笈』,有的就是不放棄任何一處事關作品品質的細節的把握」。
何靜還透露了一個有趣的幕後:隨著「神犬」系列作品的持續開發和對「神犬」的塑造不斷升級,扮演「小七」的狗狗數量也不斷增加——截止到第三季,扮演「小七」的拉布拉多犬有七隻,它們的毛髮、五官以及肢體都有差別,特別是它們的性格迥異,在體能和劇情訓練、造型以及心理疏導等方面的難度也不斷加大。七隻狗狗中有擅長文戲的,有擅長動作戲的,分別承擔「小七」的顏值(特寫)、情感、高空、水下、搏鬥、奔跑、搜索等戲份。它們都是從很小就被選中,六七個月大就開始訓練,它們都叫「小七」。為了區別,何靜的團隊用小七一號、小七二號……來稱呼它們。「幾部『神犬』作品的劇本創作總是有『意到筆沒到』的,但小七們都會在拍攝現場給我們驚喜,我們把這稱為:小七又送我們一場戲。每一部『神犬』作品,『小七』的戲份都是大過男女一號角色的,它們是『神犬』作品絕對的男主角。」
拍「神犬小七」 最難的是平衡檔期和狗狗的天性
這些年一直在跟狗狗打交道,何靜最大的快樂是因為它們的存在,讓創作過程相比其他題材要有活力和生機。「面對拍攝難度不斷加大的挑戰,會令我們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當找到一個非常棒的方法時,成就感會倍增。」然而何靜也不得不承認「困擾」依舊多多,比如愛玩是動物的天性,要最大化地尊重和保護這一天性,就需在拍攝過程中平衡動物演員的工作時間和娛樂休息時間。與此同時,還得把握演員檔期和控制製作成本、製作周期等,「這樣的博弈和必須面對的現實,經常會讓我們陷入痛苦」。
《神犬小七》第三季已於2017年底製作完成,在這一季裡,小七和小七的動物夥伴們成為搜救犬,各種天災和人禍貫穿全劇集,小七以及其他狗狗角色在這一季裡將面對更大的考驗……何靜感慨,狗狗們的生命非常神奇,是與人類最親近的物種,它們聽得懂人類語言,能與人類互動情感。每一部「神犬」作品的創作,都讓他們更加深入狗狗們的內心,「無論是劇中的角色還是扮演這些角色的狗狗們,它們的忠誠和善良,以及它們對人類的關愛和守護,都讓我們感到敬畏,值得我們校正自己並向它們學習。」
文/本報記者 楊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