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不用 VPN,畢竟它是本書——設計師-唐雅怡,以古代佛經的「折頁」形式,呈現攝影師宛超凡的 Instagram 主頁,不僅是內容,還順便模擬了 App 的交互體驗。
折頁經書 x Instagram,她這麼做的原因是?
Δ 攝影集《觀物》 攝影師:宛超凡
把 App 做成書
半透明黑色亞克力盒子象徵鎖屏的手機,唐女士以攝影師的拍攝器材 iPhone 和作品發表平臺 Instagram 為靈感——藍色的封面是 App 裡「關注」鍵的顏色。
翻開,攝影集內頁就是活脫脫的 Instagram 個人首頁,三張照片的排列也是 Ins 裡照片的排列。👇
Δ Ins 首頁 = 攝影師簡介
Δ 往下刷新,這就是 Instagram。
Δ 免翻牆,免流量,想看就看。
原本可不是這樣子
攝影師最初想以「線裝本」同時呈現文字和照片。但與設計師溝通後,折頁的方式恰好再現了使用手機瀏覽 Instagram 的體驗,宛超凡(無聊但有趣)的文字則印在背面,圖文一一呼應,如同單詞卡般。
這位說出「手機適合自拍,但我做不到」的攝影師,更是將內容的編輯完全交給設計師唐雅怡。
•
「雨傘魔人」唐雅怡
要概括唐雅怡,我不會提她橫跨計算機互動裝置與平面紙本的創作(雖然我也很想),而是她的 Ins 主頁——此刻還在東京藝術大學攻讀「空間・演出」研究生的唐女士,拍了很多的傘,很多很多的雨傘。
Δ 她的 Ins 空間截圖
閒聊結束,我們繼續。雖然書的設計思路由作者與設計師共同探討,但編輯卻是由設計師獨立完成,因此照片的排列構成並不同於傳統攝影集,而是設計師按照顏色和形狀的和諧進行排列。
Δ 攝影集內頁
Δ 背面的攝影師留言
Δ 符合 Ins 的特性,內容反映攝影師的生活。
雖說「無法自拍」,但影集內仍然充滿了攝影師本人 or 友人的身體局部——「用身邊之物拍攝身邊之物。因此,以食物、小物件、身體局部等身邊的東西作為被攝體,使用同為身邊之物的手機對其進行拍照。探尋對個人而言,最適合手機拍攝的內容。」
哦,宛超凡(攝影師)還特意拍攝了《觀物》的翻書視頻,不知道唐雅怡(設計師&雨傘魔人)看到後,會有什麼表情,Love & Peace。
👇
完
INFO:
宛超凡的攝影,其實以黑白居多,
揉和了他在日本與中國的視線:
https://wanchaofan.com
設計師唐雅怡,看過她的多媒體作品集,
我真心想把她招入我們工作室:
http://taaang.com
攝影集的購買,在線上書店 Moom 有
少量:https://bit.ly/2JFSokC
CREDIT:
Photographer:宛超凡;
Designer:唐雅怡;
Images from https://moom.cat
往期精選,點擊圖片查閱
☟
Malt 麥芽是一個關於想像、美學及創造的在線內容分享平臺。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