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是上世紀蘇聯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歷史上任何一位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師相媲美,在世界音樂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一位法國小提琴家曾說:「奧伊斯特拉赫是我一生聽過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這種完美不僅由於他的技術足以和海菲茨匹敵的緣故,尤其難得可貴的是這種技術已經完全溶化在音樂之中。"
克萊斯勒《科萊利主題與變奏曲》
1908年9月30日,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生於黑海邊上的港口城市敖德薩。他的父親業餘喜歡拉小提琴,彈曼陀林,母親是敖德薩歌劇院合唱隊隊員,奧伊斯特拉赫從小就喜歡音樂,他的音樂天份引起了小提琴教育家斯託利亞爾斯基的注意。這位奧爾的弟子把他帶到自己的班上學琴,這一年奧伊斯特拉赫才滿5歲。
1928年,奧伊斯特拉赫移居莫斯科,30年代開始,他頻繁到全蘇各地巡迴演出。1935年,他榮獲全蘇音樂演奏家比賽第一名,幾個月後,他在波蘭華沙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上榮獲第二名,1937年,他在布魯塞爾伊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中榮登冠軍寶座,評委之一的蒂博寫道:"奧伊斯特拉赫的名字從今天起開始傳遍全世界。世界各國都在盼望能夠聽到他的表演。"
舒伯特《華爾茲隨想曲第六首》
1946-1947年演出季來到了,他按照小提琴協奏曲的發展順序安排了5場規模宏大的音樂會。第一場:巴赫(E大調)、貝多芬、勃拉姆斯;第二場:莫扎特(A大調)、孟德爾頌、埃爾加;第三場:肖松《音詩》、沃爾頓、西貝柳斯;第四場:塔涅耶夫《音樂會組曲》、格拉祖諾夫、柴科夫斯基;第五場:米亞斯科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D大調)、哈恰圖良。從曲目安排上可以看出他有把各個時代、各個民族所有重要的小提琴曲目統統掌握到手的雄心。
1954年2月,他和德雷斯頓交響樂團合作錄製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在當時曾經引起巨大的轟動。評論家哈特納克在所著《我們時代的小提琴大師》一書中讚揚這個版本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唱片。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給予這部作品的寬廣的幅度是別人難以想像的,他的揉指和滑音運用得如此細緻小心,給這部剛健的作品增添了許多細膩的感情色彩變化。他的曲式結構交代得十分清楚,把美和力量完美地統一在一體。這個版本對當代小提琴家如何演好這部巨著也是一個有益的啟示。
大約在20年代末,奧伊斯特拉赫第一次在唱片上聽到克萊斯勒,立刻在小提琴表演藝術上看到了一個新天地。他演奏許多克萊斯勒創作的小品,模仿那位非凡的維也納人的某些獨特的演奏手法:揉指、表情滑音和嘆息似的朗誦調,最重要的是,這些練習幫助他掌握了細膩的色彩變化和講述作品內容的非凡技巧。奧伊斯特拉赫後來在大型作品中能夠表達出層次豐富細膩的思想感情,與他此時的錘鍊密切相關。另一個對奧伊斯特拉赫產生深遠影響是西蓋蒂,他倡導的演奏非個性化傾向,要求演奏者以體現作曲家的意圖為最高目的,反對演奏者以過於強烈的個性特點詮釋作品。這一觀點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奠定了當今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審美出發點,奧伊斯特拉赫在這一潮流的推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普羅科菲耶夫《五首旋律》
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具有深不可測的情感內涵,那種熱情、博愛的精神,使他的琴音具有無限的打動人心的力量。他的演奏經常表現出宏偉壯觀的氣魄,那雄渾的力度會打開每一個聽者心靈的大門,他的音色時常流露出柔和和溫暖,如同深情的陽光一般。他的演奏氣質中具有一種悲劇的力量,將蘊含在俄羅斯民族心中無的獨特的心靈感受傳達了出來。他的演奏中那種「悲天憫人」的巨大同情心使他的琴音挖掘音樂本身最深處的深刻的人性善的信念,這是非具備最博大的人性的人所有能及的。
1954年獲」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1960年獲列寧勳章。奧伊斯特拉赫的健康狀況在60年代後期趨於惡化,經常住院養病。1974年10月24日,他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旅行演出期間,心臟病突發而去世。整個音樂界為此感到深深的悲痛。斯特恩說:"我感到不僅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同行,而且失去了一位親兄弟。"
小提琴視頻教學
如何持琴?
如何握弓?
怎麼學揉弦?
我的空弦教學
我的音階教學
裡丁b小調 / 塞茨第五 / 維瓦爾第a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