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光是美國好萊塢電影中女明星拍攝寫真時慣用的布光法,也叫派拉蒙布光。
蝴蝶光
蝴蝶光的由來與三角光一樣,都是根據陰影的形狀來命名的。使用蝴蝶光對被攝人物打光,被攝人鼻翼下方與人中之間會產生陰影,陰影形狀與蝴蝶外觀較為相似,因此被稱為"蝴蝶光"。
在有些教材中,有些作者將蝴蝶光寫成眼窩下方的陰影或瞳孔內燈罩排列的形態像蝴蝶,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從專業的教材中可以查詢到,蝴蝶光所強調的是鼻子下方人中位置的陰影,陰影的長短效果會影響立體感的表現,幾乎都沒有提到其他地方的陰影細節。
因此,若遇到關於蝴蝶光的另類解釋,不可完全相信,另類解釋幾乎都是個人杜撰或受到其他另類教材影響。
在打光時,主光為順光,無論人物的角度是正面朝向鏡頭還是側面朝向鏡頭,燈光都要在人物面部的正面或稍側一點。
光質可以選擇柔光,也可以考慮硬光。若使用硬光,光線方向性強,臉頰兩側與人中位置陰影重、影像反差大。反之,使用柔光,照明範圍面積大,兩側臉頰與鼻子下方的陰影教淡,整體上表現較柔和且皮膚細膩、影像反差小。
一般來說,為了加強五官的立體感且不失皮膚的細膩感,會使用中性光線作為主光源,再以輔光衝淡陰影,這樣做既能讓人物看起來的更立體,又能增強皮膚的質感且不會讓皮膚看起來粗糙。
此外,蝴蝶光可以與背景光、輪廓光一起使用,尤其是在黑色背景或較暗的環境下拍攝時,能更好地將主體從背景中突出。
注意事項
蝴蝶光的光型效果與燈位、燈光高度人物距離有關係,其中任何一項因素發生變化,均會導致被攝人物鼻子下方的投影產生變化。
若燈光過高且距模特太近,則會令被攝人鼻子下方的陰影過長、過重,會容易破環被攝人的面部結構。理論上來說,適合胖人使用,有瘦臉的效果,能解決面部太平的問題。
但如果瘦人的臉頰兩側陰影太過於濃重,看起來有一種病態感。反之, 若光位過低且距被攝者過遠,照明範圍大,導致面部的鼻影消失,就沒有蝴蝶光特徵,這就成了另一種鱷魚光。
通常情況下,蝴蝶光會讓陰影佔據人中的二分之一,在許多好萊塢經典海報中有實例。
因此,在打光時根據人物面部特點來控制鼻子下方陰影長短。臉頰兩側的陰影則根據臉型來補光,胖人的陰影可以重一些,瘦人的陰影可以淡一些,它的作用類似於美妝中的高光與陰影,通過陰影來減少視覺上的胖。
鱷魚光
在對被攝體打蝴蝶光時,若距離太遠,被攝人鼻子下方的陰影則會被大範圍照明消除,這時就變為鱷魚光。
鱷魚光又叫美女光,也是人像攝影中最常用的打光方式。
鱷魚光與蝴蝶光的打光方法幾乎一致,將被攝人面前的主光源拉遠,保證被攝人鼻子下方沒有陰影即可,所以通常會使用兩隻較大柔性光源拍攝,以突出皮膚細膩感,臉頰兩側還有淡淡的陰影,眼睛內也有一明一暗的兩個眼神光。
這種打光方法適合拍攝女性,能表現出細膩的皮膚、炯炯有神的眼睛和立體清瘦的面部,相比左右兩盞的平光,這種燈光可以突出面部的立體感,但仍要考慮臉頰兩側與正面的光比,非特殊情況,考慮小光比。
拍攝時注意事項
一是被攝人物的臉頰兩側建議增加上輔光或使用反光設備衝淡陰影,使臉頰與面部的陰影過渡更加自然;
二是被攝人物要與主光源保持垂直或在垂直線附近,若主光源偏離太遠,鼻梁的陰影會投射在面頰處,形成陰影或出現三角光。
鱷魚光相當於是上下的平光,但不同於平光的是鱷魚光要考慮左右光比,要稍微拉開一些反差,讓兩頰和腮幫稍稍暗些,才會讓被攝人的面部與脖子分開,突出層次感與空間感。
此外,鱷魚光是證件照常用的打光法,尤其是遇到戴眼鏡的客人,一般技術不精半路出家的攝影師,仍會使用左右布光(大平光),被攝人的眼鏡上就會有明顯的反光,若要消除眼鏡上的反光,用鱷魚光就能解決,拍出眼鏡不反光的證件照。
現在有許多完美證件照常用鱷魚光,有以下4個優點
1、能突出被攝者的五官,在平面照片上有更立體的表現。
2、對於較胖的人有瘦臉效果,而較瘦的人,控制光比衝淡臉頰兩側陰影即可。
3、可消除眼鏡鏡片上的反光,讓被攝人看起來更真實。
4、可在狹窄的環境內使用,打光時佔空間少。
以上為大家講解了蝴蝶光與鱷魚光的打光技巧,要說的是沒有固定的打光方式,一切效果都要根據被攝人的特點來布置,因此,多實踐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打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