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爛片的差距,在於受眾觀影的角度。大家好,我是好片爛片都能看的尼奧。
想必小夥伴們對殺人直播、大逃殺之類的電影並不陌生,緊張、驚險、刺激,是我們觀眾渴求從電影中獲得的東西。
本期,尼奧帶來一部09年的電影《殺人錦標賽》。
該片描述了每七年在某一個毫無防備的小鎮上,就會有一場非常特殊的比賽。 這是由富豪們組織的七年一度的比賽,匯集了30個最好的世界級殺手,在居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城鎮的各個角落進行無情追逐和殺戮,勝利者可以得到1000萬美元的獎金。
殺人錦標賽是在小鎮中秘密進行的,所有選手在開始前都被植入一顆感應裝置,該感應裝置可以在各個選手的雷達上顯示相互的位置,同時比賽時間為24小時,一旦比賽時間結束而依然有2個或以上選手存在的話裝置將自動引爆。
尼奧從三個主要角色的視角描述。
倒黴蛋子神父約瑟夫,為啥說他是倒黴蛋子,咱們從頭說。
約瑟夫是小鎮的神父,每天酗酒,渾渾噩噩,所以不怎麼被人尊重。
參賽選手法國殺手,忍痛將感應裝置從腹部挖出來,然後扔進了別人的咖啡杯裡。
約瑟夫貪便宜,將本不屬於自己的咖啡喝掉,感應裝置自然喝進了肚子裡。這下子,本是個普通鎮民的約瑟夫,搖身一變,成了殺人錦標賽的參與者。說他是個倒黴蛋子,算是便宜他。
法國殺手注意到他,於是決定將約瑟夫當做魚餌,釣大魚。
約瑟夫不過是個神父,膽小懦弱,弱不禁風,頓時成為其他參賽殺手的目標。
沒有貴人相助,約瑟夫是定然活不下去的。
這時,中國女殺手鄭萊萊遇到約瑟夫。鄭萊萊雖然是個殺手,卻良心未泯,只殺該殺之人。鄭萊萊清楚約瑟夫並不是殺手,所以不但沒有殺他,反倒一路保護他,想讓他儘快脫離危險局面。
第三個主要角色,厲害了,是上一屆殺人錦標賽的冠軍哈洛。本來已經金盆洗手,卻在四個月前經歷變故。
四個月前,哈洛有身孕的妻子在家中被殺,有消息稱,兇手將會參加此次錦標賽,所以他才第二次參加,只為報仇。
接下來的劇情,便是殺人。血腥、刺激,尼奧不過多描述,反正,對殺手來說,拼命殺死別人就好。對約瑟夫來說,能夠保命就好。當然,如果小夥伴觀看這部電影,千萬不能跳過,參賽殺手們千方百計殺死對方的劇情,格外精彩。
直到最後,整個比賽剩下三人,也就是上面的三個角色。
他們聚在一處偏僻教堂中,這是方圓幾裡唯一沒有攝像頭的地方。此時的約瑟夫已沒有危險,因看到的太過血腥,喝下的感應裝置已經被嘔吐了出來。
哈洛的目標是鄭萊萊,通過殺戮,他得知殺死妻子的殺手就是鄭萊萊。
鄭萊萊對死亡並不在意,但約瑟夫不能看著這個始終保護自己的女殺手命喪他人,極力勸阻。
最終,鄭萊萊說出殺掉哈洛妻子的幕後黑手。
真正的幕後黑手,就是殺人錦標賽的組織者。他想要哈洛重回賽場,卻被拒絕,於是派鄭萊萊殺掉哈洛的妻子,然後以假消息誘騙哈洛參加。
哈洛得知真相,沒有殺掉鄭萊萊,而是將她的感應裝置從腹部挖出來。感應裝置離開肉體後,會顯示死亡,組織者對此並沒有懷疑。
此時,距離二十四個小時只剩下三秒。
哈洛帶著感應裝置見到組織者,暴力的掰開組織者的嘴,將感應裝置塞了進去。感應裝置重回人體,計時再次開始,三秒一過,兩人一起被炸成碎肉。
組織者死了,殺人錦標賽結束了。活下來的鄭萊萊似乎也沒有地方領取獎金,不過,她顯然已不在乎。
至於,殺人錦標賽還有沒有下一屆,不從得知。
約瑟夫脫下之前的頹廢,成為一名稱職的神職人員。
在影片最後,約瑟夫對教堂中坐著的受害鎮民說:「我們應該感謝悲痛,他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憐憫,痛苦教會了我們什麼叫勇氣,教會了我們探索一個又一個未知。」
影片中,最大的受害者,莫過於小鎮的普通居民。富人們為了追求刺激、組織者為了利潤、參賽殺手們為了獎金。但是,小鎮居民對此一無所知,更一無所求,卻因為他們的遊戲而家破人亡。
殺人錦標賽,富人的遊戲、組織者的商機、參賽殺手的貪婪,卻是小鎮居民的噩運。
這一切,都是對生命的蔑視。
各位親們有何見解?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