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業績靠關聯交易和經銷商湊 曾外購基酒的國臺酒業尚難圓「二茅臺」夢 來源:投資者網
在追夢「二茅臺」的路上,國臺酒業的可想像空間似乎巨大。
近日,一份來自中泰證券的最新研報顯示,醬香龍頭茅臺市佔率約66%,貴州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臺酒業」)市佔率僅1.4%,隨著其上市募投產能的釋放,國臺基酒產能將提升到7000噸左右,市場份額提升潛力較大。
「這樣對比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任何一款酒不可能複製出茅臺的味道。」北京一位從事近二十年高檔白酒生意的經銷商表示,「雖然都是醬香酒,但是隨著茅臺旗下王子系列酒的品類完善,對不同價格的區間覆蓋,其他醬香型酒想填補茅臺之外的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難。」
事實上,國臺酒業銷售金額不斷攀升的關聯交易,更突顯其「二茅臺」之路不好走。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連續三年國臺酒業的第一大客戶均由關聯方把持,交易金額分別為5123.77萬元、6826.64萬元和8045.1萬元。
這意味著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下,國臺所追尋的「二茅臺」之路並非平坦。
關聯交易和經銷商入股湊業績
與茅臺的不可複製相比,國臺酒業在眾多醬香酒中殺出的1.4%的市佔率中,關聯交易和入股經銷商立下了汗馬功勞。
據了解,國臺酒業為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2017年還表現平平,實現營收5.73億元,淨利潤僅4744.74萬元。進入2018年,國臺酒業的業績呈現爆發式增長,當年實現營收11.76億元,同比增長105%;實現的淨利潤為2.4億元,同比大增逾450%。
營收和業績雙暴漲背後,是關聯交易和入股經銷商的鼎力拼湊。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間,國臺酒業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11億元、2億元以及2.42億元。其中,連續三年位居國臺酒業第一大客戶的,均為該公司實控人控制的關聯方。而近兩年衝刺進入到第二大客戶的,則是2017年直接入股國臺酒業的廣東粵強酒業有限公司(下稱「粵強酒業」)及其關聯方。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國臺酒業向關聯方銷售的金額分別為5123.77萬元、6826.64萬元和8045.1萬元,絕對金額不斷攀升。進一步拆分,天津帝泊洱生物茶連鎖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帝泊洱」)在國臺酒業關聯交易額中又穩居第一位。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天津帝泊洱的採購額分別為3641.08萬元、4816.56萬元以及4661.46萬元,佔同期關聯交易總額分別為71%、70.55%和57.9%。
企查查顯示,天津帝泊洱成立於2014年3月,註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國臺酒業實控人之一的吳?峰(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之妻),該公司由天津合力康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5%,天津帝泊洱銷售有限公司持有其餘5%股權,最終控股人為閆希軍家族。
不過,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家連續三年為國臺酒業貢獻巨大銷售額的茶葉連鎖企業,卻選擇在國臺酒業披露招股書後的第三天――5月25日申請註銷,企查查顯示,天津帝泊洱正進行簡易註銷程序公告,公告期為5月25日至8月31日,不出意外,在國臺酒業上市審核前,連續多年高達數千萬元的關聯交易數據,亦會隨著天津帝泊洱的註銷或成為難以核實的歷史數據。
「被註銷的企業往往是殼公司的比較多,所以或多或少在稅務和帳務都會存在一些瑕疵。」北京壹諾財務顧問董事長李衛表示,「特別是上市關鍵期財務審核嚴格,不註銷的可能會被審計出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家每年斥資高達三四千萬元的茶企跨界購酒,是向終端消費者銷售出去了還是被滯銷成庫存商品?目前依然是一個未知數。
「現在國臺系列市場單品也混亂,終端接受度不高,出貨量並不大,所以我沒有主推。」上述經銷商表示。
除了業績自己湊之外,國臺酒業擬IPO前的原始股份也成為吸引經銷商湊業績的手段。2018年至2019年均位居國臺酒業第二大客戶的粵強酒業亦是如此。
工商資料顯示,2018年2月和4月,國臺酒業兩度增資之時,粵強酒業合計出資3600萬元入股,其中360萬元作為新增註冊資本,其餘3240萬元計入資本公積,換得國臺酒業1.19%股權。2019年7月,國臺酒業對整體股東轉增股本,股本變更後,粵強酒業持有435.74萬股,持股比例保持1.19%不變。
實際上,像粵強酒業這樣實力雄厚每年能採購七八千萬元國臺酒的經銷商並不多,他們大部分是通過有限合夥平臺入股國臺酒業。
工商信息顯示,2018年2月至4月,國臺酒業進行第五次增資,新增註冊資本7029.3萬元,由新股東金創合夥、共創合夥和合創合夥以貨幣方式出資。
這三家新股東,由國臺酒業102家經銷商入股成為合伙人,間接持股國臺酒業。據招股書解釋,持股名單為102家經銷商的實際控制人、主要經營管理人員或親屬。
利益捆綁之下,主要參股經銷商的採購額節節攀升。數據顯示,上述102家不負期望,貢獻的銷售額由2017年的2.72億元,飆升至2018年的5.46億元,同比增長100.74%;到了2019年,銷售額則繼續增至6.05億元。
正是有了上述關聯方和入股經銷商的鼎力拼湊,國臺酒業上市募資25億元追夢「二茅臺」的底氣才更足了――擬投入20億用於年產6500噸醬香型白酒技改擴建工程項目,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基酒曾外購難圓「二茅臺」夢
據了解,國臺酒業最初並不叫「國臺」,原名為「貴州仁懷茅臺鎮金士力酒業有限公司」。2001年,天士力(600535,SH)創始人閆希軍通過醫藥行業賺到第一桶金後,決定在茅臺鎮投資500萬元,進入白酒行業。
「(國臺酒業)要堅持做好一瓶酒。要對標茅臺,既要學得像,更要達標,這是剛性要求。」2020年工作部署大會上,閆希軍表示。
據悉,「對標茅臺」,國臺酒業主打商標「國臺」二字,與「國酒茅臺」有著共同的「國」字與「臺」字。實際上,這些做法都只是國臺追夢「二茅臺」的表面功夫,而白酒行業歷史品牌沉澱出的味道和文化底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對標的,其中,光基酒一項就讓國臺難以逾越。
據裁判文書網,一起2017年國臺酒莊與貴州傑之喜酒業銷售公司(以下簡稱「貴州傑之喜」)的訴訟糾紛,揭示了國臺酒業基酒並非全部源自茅臺鎮中國醬酒核心產區的事實。
據招股書,公司基酒由國臺酒業和國臺酒莊2個基地負責組織生產。而貴州仁懷市人民法院的判決文書顯示,2015年7月11日,貴州傑之喜與國臺酒莊籤訂《基酒購銷合同》,由貴州傑之喜向國臺酒莊供應醬香型白酒,合同約定結算方式為「貨到驗收合格之後,按實際入庫數量開具17%的增值稅發票入帳,15天內結清貨款」。
其後,國臺酒莊拖欠貴州傑之喜50萬元貨款未結清,被後者告上法院,並獲得勝訴。貴州傑之喜的地址為仁懷市國酒大道酒都新區。
由此揭開了國臺向茅臺鎮之外的地區購買基酒的事實,與其「源自茅臺鎮中國醬酒核心產區」以「二茅臺」自居的宣傳噱頭嚴重不符。
通常來說,白酒是由不同年份基酒勾兌而成,比如茅臺的基酒就一直受到6萬噸的極限產能限制,五糧液的基酒來自明代窖池,瀘州老窖的基酒來自於其歷史傳承的國窖。
招股書披露,2019年產季,公司基酒產能已達到5300萬噸,隨著系列基礎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未來公司的生產規模和銷售規模還將持續穩步擴張。要知道,這一超5000噸的基酒產能,是國臺用了近二十年的發展和併購才現實。
「茅臺鎮最核心產區就只有茅臺廠區周邊,現在茅臺的產能瓶頸就是5-6萬噸。」據一位接近貴州茅臺的人士介紹,「也許有人說再建廠房擴產即可提升產能,但是由於釀酒行業講究的微生物發酵,茅臺廠房酒窖怎麼蓋以及朝向都有從空氣流動學上講究的,要保證從赤水河谷到茅臺廠房間的空氣流通,將空氣中的微生物帶到茅臺廠房的儲酒室和發酵室,所以說廠房和酒窖的稀缺亦是茅臺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茅臺的車間廠房通常是一樓為灌裝車間,二樓儲酒排滿了一噸一個的大儲酒缸。加之,茅臺鎮的醬酒有一個大的特點,出廠時要用不同年份儲藏的基酒勾兌。
「因為直接釀出的醬香酒口感特別不好,至少需要經過五年左右的時間儲藏陳釀。這期間因度數高的原因,五年下來基酒通常還會有20%的揮發。」上述接近貴州茅臺人士稱,「國臺當時在鎮裡建廠出酒銷售,開始也是按五年儲藏陳釀準備,後來由於燒錢太多,資金緊張,只扛住了四年。」招股書披露,國臺的基酒一般要求貯存到三年以上。
在他看來,國臺雖然是茅臺鎮裡僅次於茅臺的第二大酒廠,但是在陳釀年限、廠房和酒窖的位置以及釀酒技術方面都是沒法與茅臺相提並論的。茅臺酒廠的位置也是經過空氣流動學精準測算的,能最大限度的保證來自赤水河谷空氣中的微生物數量;其次在釀酒技藝上,茅臺一直保持傳統的一個大師帶一個徒弟的「傳幫帶」模式,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調酒師至少要跟大師學藝二三十年以上,到真正成為獨立的調酒師年紀差不多也60旬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茅臺酒的品質。
顯然,這種百年傳承下來的釀酒工藝,是茅臺獨特醬香品質的保證,更是其他醬香酒無法複製出茅臺味道的根本原因。從這個角度看,欲當「二茅臺」的國臺還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