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讓人恐懼的是什麼?

2020-12-19 中國非遺之光


這是一個網絡暴力盛行的時代。


本以為辛巴的「假燕窩」事件隨著辛巴道歉,相關部門介入後,就告一段落了,可事情遠遠沒有就此為止。


辛巴團隊攤上的事情早已不只是賣假貨這麼簡單,而是硬生生導演了一出兇殘的網絡暴力。


據澎湃新聞報導,第一位舉報辛巴賣「假燕窩」的女孩張紅,自從在網上公開辛巴賣「假燕窩」的視頻後,目前正在遭受極為嚴重的網絡暴力。


本來,買到一個都是糖水的假燕窩,要一個說法,這是人之常情。


她在發出了質疑的視頻後,有自稱品牌方的人打電話給她,要她刪除視頻,並說給她賠償。


她以為事情就這麼簡單,結果在幾個小時之後,辛巴就直接在直播間大罵說這是黑粉在搞事,自己已經拿到了電話錄音,還很硬氣地辱罵張紅是「臭要飯的」,指責她是在誹謗、敲詐勒索。



而極為過分的是,辛巴在直播過程中展示了雙方的通話記錄,他只給燕窩品牌方的電話打了碼,舉報人的電話號碼卻毫無遮攔地暴露在了所有觀眾的面前。


這個舉動,直接把張紅拖進了無盡的深淵。


你敢敲詐我們最喜歡的主播?那我們就搞死你!


你敢舉報我們最疼愛的辛巴?那我們就詛咒你死全家!


他們編輯了各種惡毒的語言,用鋪天蓋地的謾罵與詛咒,去私信裡面辱罵張紅。


「垃圾,希望你全家出門被車撞死!」


「你這個找熱度的垃圾貨,不配買辛巴的東西」


「你這個垃圾,去死吧」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不僅僅是簡訊辱罵,還有數不盡的陌生電話湧進來恐嚇、威脅她。



更可怕的是,隨著手機號的曝光,張紅的家庭住址也被人肉了出來。


一群每天在網上罵你,詛咒羞辱你的暴徒,知道了你的家庭住址之後,會幹出什麼樣的事情?這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張紅從此陷入了整日擔驚受怕的恐懼情緒裡面,連續20多天,她都只敢躲在家裡,不敢出門上班,並且最終被逼辭職。


她每天要接受很多陌生電話的騷擾和辱罵,遭遇漫天的惡意,這些惡毒的言語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她被診斷出了抑鬱症,伴隨適應障礙和軀體化障礙。



最後,她不得不搬離了之前的住所,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正常生活。


她是一個單親媽媽,有孩子要讀書,還有父母要養,母親右眼看不見,家裡所有的經濟來源在她一個人身上,而她工作丟了,陷入了極度的困難裡面。


她說的一句話讓人很心酸:「他(辛巴)有7000多萬粉絲,粉絲遍布全國各地,對我來說,我心裡是恐懼的,如果有過激的粉絲對我造成傷害了,我該怎麼辦?」


一個是施暴者,一個是受害者;


一個是坐擁7000萬粉絲的博主,一個是在直播間購物的普通消費者;


一個混得風生水起,動輒消費幾千萬,一個經濟困難,丟掉工作後生活難以為繼;


雙方的差距實在是太大…..


寫到這裡,我只想問一句:一個買到假貨想維權的消費者,只不過是發布了一個質疑的視頻,她憑什麼要遭遇這一切?


如果不是辛巴在直播時暴露了她的電話號碼,她又怎麼會落得患上抑鬱焦慮,生活步履維艱的下場?


他辛巴又有什麼權利公然洩露別人的隱私?


現在,張紅遊走在「社會死亡」的邊緣,而辛巴卻過得 「風生水起」,想想真的是諷刺極了。


現在是一個全民上網的年代,網絡的影響力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坐擁七千萬粉絲的網紅在帶「節奏」。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普通人打出去一拳,就是普通的一拳,傷害很小,而在網絡中,打出去的一拳,有可能就是七千萬拳,傷害極大,足以把一個人打死,足以讓她:社會性死亡。


而這才是我真正害怕的原因。


在網絡世界中,很多東西會放大很多倍,如果每一個人都不懂得謹言慎行,肆意妄為地把情緒、暴力、仇恨揮灑在網絡上面,那麼網絡世界將會變得極其恐怖。


網際網路從來都不是一座孤島,今天你去洩露隱私,網暴別人,明天遭遇報應的可能是你。


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被洩露隱私,被網絡暴力的人是不是自己。



這樣的事件,並不是一次兩次了。


比如那個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成都女孩。


只是因為確診了新冠病毒,她的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和詳細家庭住址這些與病毒無關的資料在網上被各種瘋轉。



只是因為一張行程圖,她就成了眾人口中的「毒王」、「會玩」,微博帳號、抖音帳號,自己的照片和視頻紛紛被扒了出來。



只是因為看到有酒吧的名字,就要被扣上「陪酒小姐」、「私生活不檢點」的帽子,被各種散發惡臭和陰陽怪氣的言論臆測和侮辱。



一個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新冠患者,與檢測部門積極配合反應了自己的行程,希望能幫到別人,憑什麼要被人公開洩露自己與疫情無關的信息?憑什麼要被人蕩婦羞辱?


感染新冠,原本已經是一種不幸,可新冠至少能被治癒,而在治療期間她所要承受的這些謾罵和侮辱,卻有可能一輩子都刻在她心中。


無獨有偶,「杭州被造謠出軌女子」在昨天也同時上了熱搜。


那位被造謠出軌的谷女士,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只是跟我們很多人一樣,在普普通通的一天去快遞站拿了一次包裹。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她就成了「有夫之婦出軌快遞小哥」偷情大戲裡面的女主角。



一傳十,十傳百,從杭州到全國,從國內到國外,數不清的網友圍觀,事情逐漸開始失去控制。


事情發生之後的五個月裡,谷女士莫名其妙地承受著來自小區鄰居的指指點點,同事和朋友也議論紛紛,許多無關的陌生人也紛紛跑出來謾罵她不檢點。


她剛剛升職,原本前途無量,可是卻被公司勸退;她也不敢出門,因為一旦出現在公共場合,就會被人認出,然後被拍攝。


如今被診斷為抑鬱狀態的她,就算在路上看到有人舉起手機,她都會下意識地偏過頭去。



谷女士什麼都沒有做,卻要面臨無端的謾罵和指責,丟了工作,患上抑鬱,原本幸福、向上的人生被撕開了一道道血淋淋的傷口。


這場本來從頭至尾都與她不相干的網絡暴力,卻對她造成了永恆的傷害,令人唏噓不已。


忽然想起德陽那個被網絡暴力的安醫生。


網絡暴力之下,她選擇了自殺,用最極端的方式來自證清白。



她今年才三十五歲,是一名兒科醫生,本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和乖巧可愛的女兒。


可是她卻義無反顧地拋下這一切,在車內自殺身亡。


那些在生前罵她「畜生」、「不配做醫生」的網民,就是一個個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這一個個事件,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憤怒,可是慢慢地,慢慢地,我越看越害怕,越看越恐怖。


在這個時代,想要一個人「社會性死亡」有多簡單?


只需要用一臺手機,配合幾段他人的隱私,加幾個地址和圖片,就能操控輿論「殺人」,就能徹底地摧毀一個人的社交圈、人脈和精神,而這一切的成本無限接近於零。


就像明明什麼都沒做錯,卻被誣衊吸毒、私生活混亂的崔雪莉,就像被誤會猥褻,被學姐揚言曝光隱私,「要讓他社會性死亡」的那個清華學弟,就像明明是自己被熊孩子猥褻,卻要用自殺來證明清白的安醫生。


網絡,原本作為監督者的輿論,卻成為了摧毀他人的武器,無數人拿著輿論曝光的大刀,不由分說地揮向自己不喜歡的人,傾瀉著暴力。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的隱私仿佛都無法握在自己的手中,身處於廣大的網際網路海洋之中,如同裸泳。


僅僅暴露了一個手機號,所有的信息便被盡數查出,僅僅是一張帶有信息的截圖,就能引發出無數無端的聯想、指責和網暴,就像無形之中有一雙大眼睛永遠懸在你的頭上,偵查著你的一切,議論你的一切。


如果你沒法感同身受,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生活:


今天你在網上說了一句話,第二天電話就被陌生人打爆。


你今天在網上留下一點線索或者聲音,第二天各種騷擾謾罵的簡訊塞滿了你的手機。


然後,你的家庭住址被人曝光在了網絡上,第二天你開門,發現門口放著與你素不相識的人寄來的帶著恐嚇性質的花圈。


可怕嗎?


可怕得脊背發涼。


在網絡上,有太多的烏合之眾,有太多「無腦」之人,他們還未弄清事件全貌便拿起鍵盤直接開噴,便採取實際行為,而大數據時代隱私的暴露給了他們可乘之機,也成了作惡的泛濫之地。


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因為哪一句話,哪一個行為,成為鋪天蓋地、如海嘯般網絡暴力的中心。



剛進入社會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應該是一個人人都懂得的道理。


但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這個世界上就是有沒等事情真相水落石出就跳出來發聲的人存在。


前天,有一位叫做卡夫卡鬆餅的B站UP主去世了。


她原本是一個前途一片光明的女孩,卻不幸在最美好的年華被診斷出了肺癌晚期。


儘管如此,她並沒有因此選擇消極沉淪,而是選擇用堅強樂觀的方式對抗病魔,她把自己的抗癌經歷和日常生活拍成了Vlog放到網上,鼓舞那些同樣與癌症做著鬥爭的病友,感動了許多人。



然而,卻有一群網民,他們揪住卡夫卡鬆餅視頻中健身、跑步的內容,覺得卡夫卡鬆餅不像他們印象中的癌症晚期病人的樣子,所以就覺得她是騙子,是在裝病、騙錢,網暴她,對她群起而攻之。



更有甚者,有網暴者P她的遺照,巴不得她早點去世。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使是不治之症肺癌晚期的患者,同樣可以有良好的生存質量,健身和跑步同樣也可以,比如在今年6月去世的跑馬抗癌鬥士賀明,就是最好的佐證。



而對於「證明你是真的癌症患者」、「曬出你的病曆本」這類質疑,儘管涉及隱私,卡夫卡鬆餅君還是努力作了回應,她真的曬出了自己的病曆本,還請來了自己的醫生好友為自己證明。



可無論她怎麼自證,那群人依舊不願相信她,甚至說這個醫生是假的,收了她的錢,繼續對她進行網暴。



如今鬆餅已經去世,用最令人心痛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可網上依然有人在網暴她,甚至說出「之所以有這麼多人質疑你,是因為你自己的不對」。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電影《讓子彈飛》中,六子被冤枉吃了兩碗粉,眾人對他議論不止,為了自證清白,他只能把肚子剖開,然後讓大家看看裡面到底有幾碗粉。



可是當他把肚子剖開,血流一地,讓大家看有幾碗粉的時候,眾人卻一鬨而散。



他們根本不關心真相,不關心六子的肚子裡究竟有幾碗粉,他們就是想找個樂子,想看他切開自己,甚至就是想讓他死。


這是一種何等的諷刺和心酸?


被網絡暴力的人,直到死去,他們都沒有停止對他的非議。


對別人網絡暴力,對別人議論紛紛的人,其實他們根本不在意真相是什麼,也不在意你到底「吃了幾碗粉」,他們在意的,只是自己的情緒有沒有發洩,自己的獵奇心有沒有被滿足。


作惡者不覺自己在作惡, 聽風是雨,見到大家扔石頭,就也跟著扔石頭,最後洶湧而來的石頭,把一個清白的人給活活砸死。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所說的話、所打的字,存一份敬畏之心。


不要妄自評價他人,也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被刻意引導,你永遠想像不到,你的一句話對別人有多大的影響力。


網絡暴力之所以能殺人,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喪失獨立思考的結果,自以為是的正義,恰恰是無知的暴力與不道德。


追隨人潮湧動,盲目落井下石,自己卻腦袋空空,這是網絡世界的悲劇,也是每一個人的悲劇。

相關焦點

  • 「假燕窩」舉報者、成都「確診女孩」這個時代讓人恐懼的是什麼?
    但當她在發出了質疑的視頻後,自稱有品牌方的人打電話給她,要求她刪除視頻,並說給她賠償。在她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麼簡單的解決了,在幾個小時之後,辛巴就直接在直播間大罵說這是黑粉在搞事,自己已經拿到了電話錄音,還很硬氣德辱罵張紅是「臭要飯的」,指責她是在誹謗、敲詐勒索。這個舉動,無疑將張紅拖進了無盡的深淵。
  • 「假燕窩」舉報者、杭州「偷情少婦」……這個時代,讓人恐懼的是什麼?
    需要你們這些人去議論、去評判甚至去審判嗎?這些事情很讓人惱火,刀子沒有捅到你身上,你是永遠不知道痛。你不是當事人永遠也不知道有多麼痛苦。知道什麼人最可怕嗎?最可怕的人就是那種舉著正義的旗幟,高喊正義的口號。腦袋裡不知道裝的什麼東西,從不思考,隨波逐流,火上澆油。
  • 人為什麼會恐懼?大多是因為這個!
    《隱藏的寶藏》中,王彩雲教授說過一句拉丁文:「Timendi causa est nescire.」這是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為:無知創造恐懼。古羅馬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恐懼所以能統治億萬眾生,只是因為人們看見大地寰宇,有無數他們不懂其原因的現象。」
  • 生命教育‖不是恐懼什麼,而是恐懼本身!
    我們恐懼這個,恐懼那個,總認為是外面的人事物讓我們有著各種的恐懼,但事實上,我們真的恐懼那些我們所恐懼的嗎?我們恐懼分離,但真的分開了,我們不一樣還是要接受分離的這個事實嗎?我們恐懼被挨罵,但真的被罵了,我們不一樣還是要承受著被罵的狗血淋頭嗎?我們恐懼被人背叛,但真的被背叛了,我們不一樣傷心欲絕的接受嗎?我們恐懼付出得不到回報,但真的沒有回報了,我們不一樣要接受就是沒有回報嗎?
  • 《來自新世界》,人越恐懼什麼,就越容易產生什麼
    《來自新世界》,人越恐懼什麼,就越容易產生什麼我第一遍的時候也是看的懵懵懂懂,可能因為想要表達的內涵和精神層次太深而在表達(動畫畫面)上有心無力,但類比一下,一本非常優秀的小說像世界名著之類的,不也是讓人讀起來晦澀難懂嗎?
  • 弋舟:我們這個時代的劉曉東
    批評家張豔梅曾這樣點評:《所有路的盡頭》寫到了弱陽性的邢志平,酗酒的劉曉東。當中年漸近,方覺1980年代的經歷,給一代人的生活道路、生命感覺以及心靈世界,帶來了深刻影響。出走和逃亡,都是失蹤的不同方式而已,尹彧、周又堅,包括劉曉東本人,在亡命天涯的背影上,慢慢浮現出反抗和妥協兩種表情。邢志平的自殺和徐果的意外死亡,則是失蹤的另一種形式,幾乎都可以看成是一種主動告別,從人世間更決絕的出走。伴隨失蹤的,是尋找和求證。
  • 社交恐懼症:內心恐懼探測儀,測測你內心最恐懼的是什麼?
    1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黑洞說起恐懼,我想起了去年北美最賣座的恐怖電影《小丑回魂》,它講述的正是一個關於戰勝恐懼的故事。在被詛咒的小鎮裡,每隔27年就會出現神秘的非正常死亡案件,而且受害者都是青少年。
  • 密集恐懼症,到底在恐懼什麼?
    原創 譯言讚賞 譯言我們經常聽到密集恐懼症這個詞,身邊也或多或少有朋友說自己就是這種恐懼症患者,那這種疾病到底是什麼回事呢?為什麼會有人對「孔」天然恐懼呢?如果你是成千上萬受密集恐懼症折磨的人之一,那麼這三個畫面可能會讓你發瘋。密集恐懼症是一種對擁擠的孔/洞穴的恐懼或厭惡。患有這些恐懼症的人可能會在看到蓮蓬密集的頭部時感到噁心,或者在看到充滿泡泡的浴缸時感到噁心、出汗或恐慌。
  • 加藤嘉一等:中國到底什麼地方讓日本人恐懼
    共識網8月28日文章 原題:加藤嘉一等:中國到底什麼地方讓日本人恐懼邱震海:各位觀眾大家好,現在您正在收看的是《寰宇大戰略》節目,組織的有關中日青年之間的一個對話,經常中國人有句話說,這個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想一想中日來過未來到底在何方,到底是在誰的手中,我記得整整30
  • 恐懼犯錯、恐懼困難,姜囡囡:除了喊「奧利給」,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們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微笑著面對他,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 以下為姜囡囡演講節選: 關於恐懼,我想講一個案例,就是今年席捲全球的疫情。 一場疫情打亂了很多東西,整個的疫情發生期間,全國人都被恐懼籠罩著。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克服恐懼,勇敢前行。
  • 為什麼說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然而,這個看似土味的短視頻為何能夠戳中大眾的敏感神經,獲得如此大的成功?或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正被各樣的恐懼所困擾—— 對疾病的恐懼、對升學的恐懼、對婚姻的恐懼、對工作的恐懼…..
  • 《蝙蝠俠:俠影之謎》帶來恐懼的稻草人
    ,他用報復心來推動自己的學術研究,很順利的就進入了哥譚大學,擔任心理教授,這個時候的喬納森已經是功成名就了,但他渴望別人害怕他的感覺,於是他私下偷偷進行了恐怖的人體試驗,在被學校開除後,喬納森就越來越偏激,不過專屬於稻草人的武器,卻研究成功了。
  • 恐懼是一種什麼感覺?
    你經歷過「恐懼」嗎?這裡說的是一種深度恐懼,和看恐怖片不是一種概念。既然這樣,我就給大家強化一下「恐懼」的概念。內心恐懼也就是說,「恐懼」是具有延時性的。百度百科描寫「恐懼」是一種面對危險處境,企圖擺脫有無能為力的強烈壓抑情緒。就像你每次走過那路口都不想那惡犬會出現,可你有無法阻止它的出現。「恐懼」在我們身邊很常見,比如恐高、恐水和怕黑之類的。也有人說「恐懼」是對未知的一種畏懼和對以前經歷的一些陰影的情緒表達。
  • 莫言:真正對我造成傷害、讓我感到恐懼的是人
    ——莫言我們的恐懼與希望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飢餓和孤獨外,那就是恐懼了。然而我們恐懼的到底是什麼,我們的恐懼從何處來,一直像是一個怪圈問題。我出生在一個閉塞落後的鄉村,在那裡一直長到二十一歲才離開。
  • 因他們對電動車時代的恐懼
    第一個層面是環保問題,也是電動車普及過程中主要的動力和最大爭議所在,這個論點也是許多人相信的。這個說法在某些條件下是成立的,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依據能源轉換效率推算,在電力來源中使用煤炭超過70%的國家,如果全面改用電動車,確實會導致更多的碳排放。
  • 「克蘇魯神話」如何使人恐懼知識?
    本文我想以情感哲學和知識論出發,談談克蘇魯故事裡的一種特殊恐懼——以知識為恐懼對象的「洛式恐懼」(Lovecraftian Fear)。2洛式恐懼是什麼?…終有一天,各不相關的知識彼此碰撞,會揭開那駭人的真相,…我們若不想失心而瘋,就必須遠遠逃開,躲進一個新的黑暗時代去尋找平和與安寧。洛式恐懼與知識有關,也與逃遁有關,而知識與逃遁兩者共同刻劃出洛氏恐懼與一般恐懼的差別。要闡明這一點,我們需要一些理論資源幫忙。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物,在很多情況中都會生出恐懼的心理,雖然恐懼的對象不同,但是恐懼是所有人類都會有的情緒。恐懼的情緒通常是人們深陷於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擔驚受怕的情緒體驗。
  • 周杰倫為這個時代創造了什麼?
    「作為一個歌手,周杰倫的音樂和過去的時代代言人相比顯得輕浮了一些,但至少現在他可以做到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讓未來的人去了解這個時代年輕人曾經追逐的時髦文化。「周杰倫的粉絲在成功「登頂」後,對現在的流量明星和粉絲表達了類似的感受和勸告。
  • 劉瑜:在恐懼與熱愛之間
    (劉瑜)關於什麼是好的政治、什麼是壞的政治,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個看法,不同陣營之間甚至常常為此爭得你死我活。然而,對於什麼是好的人性、什麼是壞的人性,卻一定程度上存在 「普世價值」—一般來說,人們都珍視誠實、友愛、善良、勇敢與忠誠等等品質,同時鄙棄謊言、冷漠、殘忍、怯懦與背叛等等。
  • 戀愛恐懼是一種什麼體驗?
    什麼是戀愛恐懼症?所謂的戀愛恐懼症,其實指的是曾經遇到或者因環境影響,所看到某些事情之後,對戀愛產生一種害怕,不信任的感覺。害怕兩人關係的確立,害怕確立關係之後,以往的感情一去不復返。其實,這何嘗不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判定戀愛恐懼的4中表現:喜歡獨來獨往、切斷一切戀愛機會、害怕開始一段新的戀情、害怕被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