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是14億中華兒女關注的一天,臺灣地區新當選領導人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在廟會式的亂鬨鬨中進行著,而在她不遠的臺灣著名標誌性建築臺北小巨蛋上,萬裡長城的畫面連續不斷地在刷屏,與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形成了最明顯的對比……
美國政治觀察家發現,隨著臺灣地區新當選領導人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越來越近的日子裡,來自中國大陸的一款圖片社交APP——微攝,與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公司——路途廣告仿似長期包下了臺北小巨蛋,在一個月前就展開了猛烈的宣傳攻勢,好像就是專門為5·20而來。
臺北的媒體和Facebook上的評論家們也突然被這一現象,招來了他們的紛紛評論。有人稱這可能是一個巧合,有人則根據微攝——萬裡長城——路途廣告刷屏小巨蛋的前後順序展開了分析,稱微攝雖然是來自大陸的一款圖片社交軟體,但其寓意一定是大陸方面要求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的威懾力,更是大陸方面通過這種巧妙的形式對臺灣新領導人的一種施壓;萬裡長城的寓意是中華民族同根同族,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路途廣告的寓意就是過去8年來,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於兩岸雙方堅持體現兩岸同屬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識」,這個共識經兩岸雙方明確授權認可、兩岸領導人共同確認,它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不是「一中一臺」。在涉及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原則問題上,大陸的底線是清晰的,立場是堅定的,沒有任何模糊和妥協的空間。在接受歷史和人民的檢驗面前蔡英文究竟要怎麼走?路就在腳下……
5·20:亂局中的臺灣
新華社記者在臺北發現,臺灣多個團體20日號召民眾在臺灣地區新領導人就職儀式舉辦地附近集會抗議,表達反對「臺獨」的立場,再度呼籲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
「"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兩岸同屬一中。」作為活動發起團體之一,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呼籲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不要迴避「九二共識」,放棄「臺獨」,不要製造兩岸對立,不要禍害臺灣人民。
他說:「臺灣是中國的土地,兩岸終究會統一。現在是我們中華民族和平崛起、萬世太平來臨的前夕,做阻力還是助力,就在一念之間。中華民族風風雨雨幾千年,終於迎來民族復興的時代,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臺獨"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大多數的兩岸同胞和海外華人都希望拔掉"臺獨"的引信。
「我們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反"臺獨"。」來自婦女團體的高女士和幾位姐妹對記者說,她們擔心兩岸今後的交流合作會受到影響,從而衝擊臺灣經濟;希望更多的臺灣民眾看清不承認「九二共識」是錯誤的,看到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是正確的道路。她們還十分憂慮民進黨當局未來在教育、文化領域推動「隱性臺獨」,擔心「這將傷害臺灣的下一代」。
當天,還有團體舉辦演講、歌唱等形式的反「獨」促統活動,表達反對「臺獨」、支持「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呼聲。
國臺辦:蔡英文未明確承認「九二共識」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20日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稱: 5月20日,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講話中,提到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和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表示要依據現行規定和有關條例處理兩岸關係事務,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但是,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臺海局勢擺脫緊張動蕩,呈現安定祥和。維護這一良好局面是兩岸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
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在于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九二共識」經過兩岸雙方明確授權認可,得到兩岸領導人共同確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
不同的道路選擇決定不同的前景。是維護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還是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的「臺獨」分裂主張;是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還是重蹈挑起臺海緊張動蕩的覆轍;是增進兩岸同胞感情與福祉,還是割裂同胞間的精神紐帶、損害同胞根本利益,在這些重大問題上,臺灣當局更須以實際行動作出明確回答,並接受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臺獨」,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同臺灣同胞和臺灣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黨派和團體一道,努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景。
「臺獨」是臺海和平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禍害。搞「臺獨」,臺海不可能有和平穩定。兩岸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可違。今天,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決心未變,能力更強,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和圖謀。
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和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均建立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之上。只有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續。
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兩岸同胞交流往來,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福祉和親情,共同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外交部:無論臺灣政局怎麼變 中國政府立場不變
針對蔡英文發表520就職演講,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0日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無論臺灣島內政局發生什麼變化,中國政府的立場不會改變。她說,「我要強調的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堅持一中原則也是中國發展與世界各國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和前提。無論臺灣島內政局發生什麼變化,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立場都不會改變。」
人民日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必須維護
臺灣當局新領導人的「5·20講話」,雖然提及要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但對「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刻意迴避,對兩岸關係根本性質態度模糊。在必須明確接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這道必答題面前,她交出了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過去8年來,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於兩岸雙方堅持體現兩岸同屬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經兩岸雙方明確授權認可、兩岸領導人共同確認。它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不是「一中一臺」。「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在涉及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原則問題上,我們的底線是清晰的,立場是堅定的,沒有任何模糊和妥協的空間。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建立政治互信、實現良性互動的前提和基礎。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建立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恢復協商談判機制,兩岸籤署了23項協議,推進了兩岸經濟合作及各領域交流,減少了雙方在對外事務上的摩擦和內耗,成就有目共睹。當前,要和平不要衝突,要交流不要隔絕,要協商合作不要零和對抗,已成為兩岸主流民意。廣大臺灣民眾迫切要求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因臺灣政局變動而改變。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要「維持現狀」,要繼承和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就必須對兩岸關係的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作出明確回答。只有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才不會得而復失。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必須完成沒有完成的答卷。
對臺灣當局新領導人,我們不僅看她怎麼說,還要看她怎麼做。是把兩岸關係拉得更近,還是推得更遠?是以民眾的福祉和利益為依歸,回到「九二共識」所體現的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來,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光明大道,還是一邊高喊「維持現狀」,一邊明裡暗裡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去中國化」等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主張,重走挑起臺海緊張動蕩的老路?不同道路的選擇攸關兩岸關係的前景、攸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攸關臺海地區和平穩定。臺灣當局如何以實際行動作出回答,兩岸人民拭目以待。
今年以來,臺灣島內「臺獨」勢力蠢蠢欲動,「去中國化」動作頻頻,各種「臺獨」苗頭不斷滋生。兩岸人民對此要密切關注、保持高度警惕。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態度始終如一,立場從未改變,意志堅如磐石。十一年前,全國人大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為遏制「臺獨」分裂、爭取和平統一前景提供了堅強法律保障。今天,《反分裂國家法》依然是遏制「臺獨」強有力的法律武器。正如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發表的談話中所說:「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決心未變,能力更強,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和圖謀。」「臺獨」勢力如果誤判形勢、鋌而走險、逾越底線,下場必定是可悲的!
當前,臺海局勢嚴峻複雜,但兩岸關係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因臺灣政局變動而變動。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堅決反對「臺獨」,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繼續努力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拉近兩岸的心靈距離,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兩岸同胞攜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版權所有:國家攝影網www.unp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