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末
國內音樂市場正在被95後統治。
如果你是音樂從業者,你應該已經發現,95後音樂人正成為音樂市場的中流砥柱。甚至最早的一批00後,都已經是成名數年的當紅音樂人。在音樂平臺和短視頻平臺,隔壁老樊、解憂邵帥、謝春花、陳雪凝等都已經是長居排行榜前列的音樂人。這群年輕人快速成長的背後無疑也折射出音樂市場發展的最新趨勢。
不過,目前業內對這一群體的研究還較為缺乏。因此,我們選取了10位最為頭部的95後、00後音樂人進行分析,希望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以出身年份為序,他們分別是沈以誠、謝春花、王以太、焦邁奇、隔壁老樊、解憂邵帥、尚士達、徐秉龍、雙笙以及陳雪凝。下圖是這10位代表性音樂人的一些基本信息。
通過梳理,我們確實發現了當今音樂市場中不少值得留意的變化。其中有三組代表性的趨勢最值得關注。
作者:原創正崛起,女性漸可期
第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這些原創音樂人崛起這件事情本身。
20多年前,最受追捧的年輕歌手是「小虎隊」這樣的偶像藝人。10多年前,最受追捧的年輕歌手中出現了李宇春這樣的選秀明星。而今天,雖然綜藝節目仍然在不斷捧紅新的流量偶像,但在音樂市場上,最受追捧的卻是原創音樂人的作品。
前不久,吳亦凡新歌《大碗寬面》成為一次十分成功的口碑策劃。但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不管是網易雲音樂還是QQ音樂上,這首歌曲都超越他其它所有作品,成為吳亦凡熱度第一的歌曲。這反而從側面反映出,頭部偶像藝人的作品在音樂市場上的影響力正在減小。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沒有精心打造人設、甚至異常低調的年輕音樂人卻塑造了越來越多的全民爆款。
98年出生的隔壁老樊曾是一名散打教練,2018年以前默默無聞。2018年11月,他在網易雲音樂發布自己的首支單曲《姬和不如》,歌曲迅速成為爆款並攻佔抖音,老樊也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一線音樂人。
95年出生的沈以誠,則更幾乎是一個「音樂隱士」。他甚至沒有自己的百度百科,你也很少能看到關於他的文章報導。業內人士表示,他確實就是全身心埋頭創作的這樣一個人,除了會在雲村不時分享自己的動態,在網際網路上基本不發聲。但實際上,他在網易雲音樂已經擁有了125萬粉絲,代表作《白羊》《椿》的評論量都達到了10萬+,是個地地道道的頭部音樂人。
而還是學生身份的解憂邵帥、雙笙,還剛剛成年的陳雪凝……這些2000年前後出生的音樂人,同樣都因為自己的作品而迅速走紅。人紅帶動歌紅的路徑,在每個時代自然都更加容易。但歌紅帶動人紅,在這個時代卻越來越常見。靠作品說話這件事變得靠譜,對原創音樂人無疑是不小的利好。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女性音樂人的比例正在上升。
2016年,國內最大的原創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發布了一份《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報告數據顯示,當時的獨立音樂人以男性為主,女性的比例只有不到15%。而在我們分析的這10位95後音樂人中,就有3位是女性(謝春花、雙笙、陳雪凝),比例為30%。
這個樣本當然很小,反映的也只是頭部音樂人的情況。不過再想想90後的音樂人群體就會發現,女性音樂人確實是越來越多了。花粥、陳粒、房東的貓……這些在今天最為火爆的原創音樂人的迅速崛起,正是在這兩三年之間。
女性音樂人崛起這個現象,背後反映出怎樣的趨勢?在我們看來,最關鍵的同樣還是體現原創音樂的迅速發展。只有原創音樂整體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不管是音樂人還是作品的類型,才會更加豐富多彩。一般而言,女性更傾向選擇於能給自己提供穩定收入與平臺的工作。此前原創音樂生態還不夠完善,音樂人作為一份職業往往被認為「不靠譜」,有勇氣選擇它的女性自然也會相對較少。
作品:音樂分眾化,民謠流行化
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原創音樂的崛起,也進一步推動了音樂作品類型的豐富,加速了音樂分眾化的趨勢。
「音樂分眾化」這兩年被頻繁地提及。一方面是「天皇巨星」被「百花齊放」所替代,另一方面則是不同音樂類型都開始放出異彩。民謠、說唱、電音、國風、搖滾……音樂平臺上湧現出不少細分領域的頭部音樂人。95後謝春花、00後雙笙,都已經分別是民謠、國風領域的佼佼者。而從《這!就是原創》到《國風美少年》,從《即刻電音》到今年最新的《樂隊的夏天》……綜藝節目也成了不同類型音樂輪番登臺的平臺。
從95後音樂人身上同樣可以看到這一趨勢的凸顯。在10位音樂人中,除了焦邁奇、尚士達、徐秉龍的創作偏向流行風,其餘7位音樂人的作品都有較為明顯的分眾音樂特色。
但也必須指出,各種音樂類型在國內的發展遠遠不是同步的。值得關注的是,沈以誠、謝春花、隔壁老樊、解憂邵帥、陳雪凝這5位音樂人,都屬於偏民謠風格。民謠流行化,或者說流行民謠化,或許還是今天音樂市場最突出的一個現象。其他音樂類型的更大突破,還需要持續醞釀,等待契機。
究其原因,可能有兩點最為重要:第一,民謠的內容形式本身最符合大眾審美。2019年最火的黑馬隔壁老樊,其最熱門的4首作品《我曾》《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你的姑娘》《關於孤獨我想說的話》,無一不是在用朗朗上口的旋律,講述成長、愛情、孤獨這些每個普通人心中都有的故事與情感。
相比之下,對普通大眾而言,要很好地理解國風、電音、說唱等音樂形式,勢必還是需要一定的基礎積累,或者說你需要「入圈」才行。而民謠大概是唯一一個「出圈」最沒有障礙的音樂形式。今天大眾的音樂審美水平雖然有所提升,但整體水平仍然還有不少上升的空間。分眾音樂的真正爆發,還有待於時間。
而民謠火爆的第二個原因,則可能和傳播渠道本身的特點有關係。目前對原創音樂傳播最有價值的兩個平臺抖音和網易雲音樂中(下文會展開談),抖音的15秒「洗腦」形式,很適合發揮民謠作品朗朗上口的優勢;而網易雲音樂同樣擁有濃厚的民謠氛圍,被稱為「民謠聚集地」。這對於民謠音樂人的成長無疑是不小的加成。
傳播:爆款何處尋,抖音網易雲
頭部音樂人、爆款音樂作品所發生的變化,背後映射出的其實也是音樂宣發傳播渠道的重構。從這些95後音樂人所活躍的平臺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確的信號:抖音和網易雲音樂已經成為爆款音樂作品的孕育地。當然,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定位。
具體來說,在這10位音樂人中,王以太和焦邁奇屬於通過綜藝節目收穫不少關注的音樂人。前者因《中國新說唱》成名,後者同樣參加了《快樂男聲》等不少節目。
而代表作在抖音獲得較為廣泛使用則有5位,分別是沈以誠、王以太、隔壁老樊、徐秉龍、陳雪凝。他們的原創作品在抖音上被使用的人次超過或接近百萬。
在數位音樂平臺中,網易雲音樂則體現出其在塑造爆款歌曲方面的優勢。無論是成名較早的謝春花、徐秉龍,還是去年來異軍突起的隔壁老樊、解憂邵帥……這10位音樂人的走紅,也幾乎都打上了雲村的烙印。
從這一代音樂人的數據來看,我們可以明確地宣布:傳統電視廣播為主導的宣發傳播渠道瓦解後,全新的網際網路音樂宣發體系已經有了雛形。其中綜藝節目對推人推歌依然很有價值,但抖音和網易雲音樂則成為音樂宣發最關鍵的兩個陣地。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說,未免有些籠統。仔細分析的話,我們可以對這些平臺的定位有個更清晰的把握。
頭部綜藝節目的優勢,體現在短時間內讓音樂人和作品都獲得「一夜成名」的可能性。王以太和焦邁奇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受益者。藉助電視+網絡的立體化渠道傳播,少數優秀的原創音樂人有可能快速獲得全民性的關注。綜藝節目也越來越關注到原創音樂人的價值,今年的《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就是代表。
抖音的優勢,則在於中短時期內,讓「洗腦」旋律的神曲較快地獲得普及。15秒短視頻形式有兩個特點:第一,音頻作為BGM與視頻配合,音視頻結合能讓人留下更深的印象。第二,用戶能通過使用片段,與作品有更強的互動。當然,這些歌曲在抖音上也有自己的「半衰期」,一般在一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網易雲音樂的優勢,則體現在中長時期,其能夠較為持續地助推歌紅人紅;對於分眾音樂、長尾音樂也有更重要的價值。一方面,音樂平臺是音樂作品的發布地,是宣發第一平臺;也是音樂人和粉絲交流互動的第一陣地;雲村的社區氛圍為音樂人持續培育粉絲、建立長久黏性提供了基礎。畢竟這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的「一夜成名」。趙雷《成都》在《我是歌手》爆火之前,在網易雲音樂已經收穫了大量的粉絲。
另一方面,綜藝節目的時長和資源畢竟有限,能冒頭的音樂人永遠是少數。但理論上來說,網際網路平臺擁有無限的資源位。網易雲音樂一直較受矚目的個性化推薦系統和歌單樂評這樣的UGC功能,為用戶發現個性化音樂提供了舞臺。平臺一直以來推出的「石頭計劃」「雲梯計劃」等扶持計劃,也給了獨立音樂人群體更好的成長機會。
(網易雲音樂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石頭計劃」進入第三季)
目前來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音樂傳播渠道已經有了輪廓。當然,這些傳播渠道本身必將繼續嬗變;渠道之間也會互通融合。如王以太在《中國新說唱》演繹《目不轉睛》後,這首作品便繼續在抖音和網易雲音樂持續引發更大的關注。而徐秉龍、沈以誠的《白羊》在網易雲音樂持續走熱之後,也攻佔了抖音,通過多平臺的同時推動,成為全民性的爆款。
結語
2019年,94年出生的吳佩嶺和王心怡所組成的「房東的貓」,已是「國內第一民謠女組合」。同在94年出生的顏人中和木小雅,則成為音樂人中最耀眼的兩匹黑馬。95年出生的沈以誠、謝春花、王以太,剛剛迎來第二個本命年。而00後的徐秉龍、雙笙、陳雪凝,才剛剛趕上自己的成年禮。對於這一代音樂人來說,這5-10年或許將是他們音樂生涯的黃金期。而對於五年一大變的網際網路來說,音樂市場也已經在今天埋下了很多有待揭開的伏筆。
目前來看,中國原創音樂市場趨勢向好,未來可期。而接下來的市場將會呈現怎樣的格局,還要交給95後的年輕人們來書寫。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