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尹英華在節目中突然接到一通神秘來電,對方聲稱要炸掉首爾麻浦大橋。本想以此獨家新聞作為翻身機會的尹英華,捲入了一場自己都沒有料到的陰謀.
電影《恐怖直播》的內容與框架其實並不複雜,電影大約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聚焦在一個普通的新聞直播室,討論著炸與不炸的話題。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時間與空間都十分局限的場所裡,主人公的人生發生了三次重大的轉變。
第一次轉變是影片沒有明確提及但暗示過的:主人公由一名充滿理想的進步青年,變成了一個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失意大叔。影片一開始便向我們描述了主人公鹹魚般的生活。他不僅失去了金牌節目主持人的身份,還遭遇家庭變故,與妻子離婚。
在發現自己即將依靠恐怖襲擊這個重大新聞獲得升遷後,男主角果斷的打電話給自己的記者前妻,提出希望複合的要求。然而他的前妻直接掛斷了電話,沒有給他任何機會。
隨後,他的前妻出現在了恐怖襲擊的調查現場,不顧危險進行新聞報導。在接到前夫的電話時,她知道曾經那個正直勇敢的他已經不復存在,所以毅然決然地斷絕了關係。在這裡,前妻其實是主人公曾經的化身。他在她身上看到了從前正直的自己。所以儘管被現實磨光了稜角,他卻依舊無法割捨曾經的自己。
另外,從恐怖分子的講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主人公以前擁有過的情懷。「我的父親只看你的節目,所以我找到了你。」一個電視節目要能打動別人,那麼它一定是一個有溫度的節目。一個節目要有溫度,那麼它的主持人一定是一個充滿情懷的人。所以,主人公的第一次轉變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第二次轉變發生在恐怖直播中。主人公由一個承受巨大生存壓力,鬱郁不得志的中年大叔重新變回了一個擁有人性,捍衛平等的人。
在剛剛接到電話的時候,他的確只是關注自己的利益,漠視他人的生死。與恐怖分子不斷交涉也只是因為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不得不屈服。
但是,在直播的過程中,他的原則一次次被挑戰,他的底線一次次被逾越,他的尊嚴一次次被無情的踐踏。周圍形形色色的領導官員輪番上陣,他像提線木偶一樣被肆意擺弄。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本以為自己已經墮落,淪為行屍走肉的主人公,在看清了殘酷的現實後,終於將自己的人性重新喚醒。他選擇站在恐怖分子與無辜民眾的中間,企圖拯救即將崩潰的局面。縱使自己身敗名裂,他依舊沒有念出那段喪心病狂的文字。相反地,他不斷和恐怖分子周旋,安撫他的情緒,希望能夠喚醒他的靈魂。
然而,他以卵擊石的勇氣終究還是敵不過早已腐壞的世界。剛剛燃起的火焰轉瞬之間又消逝在了無垠的黑暗之中。前妻在大橋坍塌後遇難,政府在危機面前選擇逃避。無辜的生命仍在凋謝,光明卻遲遲未來。
更令人悲憤的是,政府官員為了推卸責任,竟恬不知恥的將他當作替罪羊,企圖粉飾太平。倘若說這所有的一切已經將他逼到崩潰的極限,那麼最後對恐怖分子的射擊則直接擊碎了他生活下去的全部希望。
面對著十惡不赦的恐怖分子,望著他那還略顯稚嫩的臉龐,他陷入了無盡地掙扎。當他伸出雙手,拉住即將墜落的恐怖分子時,他選擇了原諒過去,選擇了和這個世界和解。
然而,劇情總是反轉的令人措手不及。最後的槍聲響起,伴隨的是兩個生命的結束:一個肉體上的,一個精神上的。他的世界,不再有光明。黑暗的社會是不會允許恐怖分子和他苟活下去的。按下引爆器的同時,他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次的轉變。
在恐怖分子拿著引爆器說:「除了它,我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我就已經猜測到了故事的最後結局。當世界已經逼迫一個人找不到任何理由活下去的時候,那麼它就應該被摧毀。
影片的最後,一個弱小的身軀依靠在破碎的牆邊,緩慢的墜向深淵。我想,他的痛苦終於可以結束了。對於他而言,死亡一定比生存更幸運。主人公的生命就是一個悲劇的存在,他最後的世界,沒有一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