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國產劇漸漸地沒有了普通人的身影,主人公的標準變成了「三高」,高智商+高情商+高顏或者好背影、高學歷。
男主人公一般是霸道總裁或者是繼承人身份,而女主最低標準也是大公司的職員。近些年這些主角的身份大多都是律師,醫生或軍官,公關,或者合伙人。
每一個劇本塑造出來的人物履歷就像貼金一般。為了貼合大眾的口味,每個劇本中都會出現公司遇到問難,人生跌入低谷,遇到困境等劇情。
原本揮筆成金的公司總裁,生活開始變得「拮据」,但劇情所呈現出來的感覺,他們好似依然是不在乎錢,觀眾也看不出他們缺錢的表現。
接下來給大家舉個簡單例子,曾大火的家庭劇《小歡喜》,屬於現實題材但在普通人眼中一點都不現實。整部劇在談論女子的教育問題和家長對生活的焦慮。
整部劇中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基本沒有太大的偏差問題,但在家長焦慮這一主題上顯然站不住腳。劇中三對夫妻,主人公黃磊海清夫婦,飾演的都是公司職員失業後,即使是父母被騙為了還債賣房子候手中還有四百多萬,但他們的父母還有一套房子日後定會繼承,他們並不是窮人。
雖然過上租房的日子,但一家人月開銷花費在5萬左右,這樣的數字是窮人不敢想像的,有些普通人家一年才有5萬的收入,這樣的高消費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
還有另外兩對夫妻,都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一位是區級幹部,另一對雖離婚男方是公司老闆,女方是包租婆。普通人家的父母既要為了生活賺錢而焦慮,又要為了子女煞費苦心。而劇中人物的生活條件脫離了現實題材中普通人的身影。
除此之外,近些年熱播的電視劇《精英律師》,劇中的高級律師們只服務總裁,大老闆,一單服務費高得讓普通人不敢想像。
近些年國產電視劇故意美化劇中的人物,例如《談判官》中女主是一個家境貧寒,靠勤工儉學的生活,但租住的地方是上海徐家匯的精修房,身穿的服飾是一年的收入,而這些細節絲毫看不出女主是缺錢的樣子。
如今很多電視劇都禁不住推敲,因此只能博取一時的熱度,不能成為經典。如今隨著市場「爛片」的不斷輸出,很多觀眾表示「如今的電視劇沒眼看」,與其看這些電視劇不如回味一下老劇,有時一部老劇百刷不厭。
如今新劇看得是劇情,而老劇觀眾看得是演員在劇中靈動的表現。像之前比較接地氣《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電視劇不論是人設和劇情都是合理有據的,演員表演豐富有趣,因此才會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經典劇。
而如今很少有這種接地氣的電視劇,就拿今年熱播的《三十而已》這部劇來講,其中最窮的人設小鎮姑娘「王佳妮」,在上海不住合租房,每月給父母寄回去2千元,穿著名牌與好朋友經常聚餐吃飯,劇情只有將租住的房子搬遠之外,絲毫看不出缺錢的表現。
國產影視劇這種不接地氣的行為,極其容易走進死胡同。儘管有少部分觀眾喜歡看,但這並不是大部分人喜歡看到的。
近日由張嘉譯、閆妮、宋丹丹等人主演的《裝臺》因真實,有著城市煙火氣。一經播出時深受觀眾的喜愛。這部劇是從小人物出發,這才是一部符合大眾生活觀,消費觀的好劇。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請點個讚或者分享給朋友吧!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