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交代一下這次環島的出行背景:
我們一家四口,姐姐24歲,從事民宿和旅遊業,個性獨立常「救火」愛操心。弟弟22歲,大四學生手遊黨一枚,因為年紀最小沒什麼需要他做主的事。媽媽,性格開朗的家庭主婦,家裡的財務長。爸爸,做事一板一眼的處女座律師,對所有事有掌控欲和好奇心的拍照狂魔。
這次出行孵化成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春節前半個月,首先決定不回老家過年,一家人出去玩。目的地選項為東南亞、斯裡蘭卡和臺灣。爸爸投臺灣,因為他想要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情大於理,剩下三個人同意了這個選項。
我們一家人在工作時間上沒有太多限制,不是必須像白領上班族一樣初八初九必須到崗,弟弟的開學時間在月底。我們有較大空間避開春節出行的高峰期。
提醒,相當重要的一點:出行前調節好一家人的氛圍,這會讓旅行效果大大加分。
攻略看得我像是去了一趟臺灣!!
自由行,聽起來爽爽的,好像總能和玩得好拍的美這樣的體驗感聯繫在一起。在聽別人講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覺得。不用被旅行團坑,不用被強迫買東西,想去哪就去哪兒,簡直是逃離枯燥生活的首選。然鵝!然鵝!開始準備了才知道在享受這一切之前我得被鋪天蓋地的攻略虐上個幾十遍。我把馬蜂窩上關於臺灣自由行的攻略全都看了一遍,把微信公號裡有用的文章全都收藏,每天我的電腦網頁一打開就是百度地圖、馬蜂窩和大大小小的微信文章。有時還會搭配手機輔助,去嘗試攻略裡推薦的app,偶爾還得把vpn打開。
先說說我是如何看攻略的之行程篇
首先我會在搜尋引擎裡直接輸入「臺灣自由行」,出現搜索結果後,大致篩選一些網址,同時打開,多對比幾個網站的內容,結論是馬蜂窩的內容最全面,攻略最詳細。然後打開地圖,我常用的是百度(也是夠瞎的,用了之後才知道只能標記100個小紅星.),再新建一個word,我習慣用筆本梳理思路,所以我又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方便寫一些意外發現的內容。這就是我研究攻略的裝備。就這樣,一篇一篇的看。
第一步:先搞清楚環島的最佳路線,根據每個地方推薦玩兒幾天來確定我能去幾個城市,在這些城市裡面篩選出我非去不可的幾個點,在地圖上標記出來,能畫出大致路線圖。
第二步:選出人氣最高的必去的景點(景點二字說起來有點旅遊團的感覺了,其實包括了所有你想去的地方,屈臣氏也算),這時候可以儘量多選,選擇的唯一原則是你喜歡。然後把這些點按照你的行程一個一個的標記到城市中去,比如行程是從臺中到臺南再到臺東,那就先把臺中的點標記好,再標記臺南,以此類推。並且把推薦的內容複製粘貼到word裡面,可以不用管格式排版,僅僅是當備用材料。
第三步:每個城市適合玩的時長都不一樣,根據推薦和你自己的需求(之前做的工作能夠讓你大概知道你想在哪裡待幾天)精確的寫出你要在某個城市停留的時長,上午離開還是下午離開。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做沒有必要,因為旅程中會有不確定因素。沒錯,我們這樣計劃可能趕不上當時的變化,但是現在這樣計劃或許能幫助你應對變化不慌亂。
第四步:綜合你在每個城市停留的時間和標記的景點,淘汰不合適的景點;打開天氣預報,淘汰不適合當時天氣的景點;根據景點之間距離淘汰難以歸類又費時費力的景點。第五步:這時候你的旅程已經有清晰的輪廓了,打開word,和之前粘貼的景點材料隔開。開始寫日曆,日期寫好後把當天要去的每個景點按時間和先後順序填進去。
最後檢查一遍是否合情合理,結束。
再說說我是如何看攻略的之交通篇
這個做起來挺簡單,攻略上推薦的都還算靠譜。因為我有打算多嘗試幾種交通方式,所以在串聯起每個城市的時候儘量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我先確定臺灣有幾種常用的交通工具,即為客運、高鐵、臺鐵、摩託車、計程車、電動車、自行車、租賃車(自駕)。然後一項一項的按在城市之間,最後發現租賃車和摩託車不可行,因為攻略上說臺灣需要國際駕照才可以,但是大陸並不能夠辦理國際駕照。
所以記住哦,所有說大陸駕照只要辦一個翻譯件就能在臺灣自駕的人或機構都是對你不負責任的!!!(向臺灣某車隊領隊求證過)即使你用翻譯件成功拿到車了,你的安全是完全沒有保障的,而且臺灣的摩託車大軍比我們的電動車大軍猛得多,飛馳而過的摩託車常和機動車一個車道,帶著家人出行,還是穩妥些吧。如果真是特別特別想自駕,可以在香港辦理國際駕照,畢竟自駕最舒適性價比最高。
臺灣的高鐵只有西海岸有,東海岸沒有,臺鐵倒是都有,但是高鐵和臺鐵的站不在一個地方,這個因城市而異。關於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方式不多贅述,各種攻略比較詳細了。只是提醒一下,高鐵早鳥票還是可以拿小本本記下來,淘寶上挺多,大部分是提前一天在淘寶訂票就可以享受8折優惠。
再再說說我是如何看攻略的之美食篇。
早就聽說臺灣好吃的特別多,再加上做行程攻略已經累吐血,美食上面就沒太下功夫,讓我的確還是留了一點遺憾就是沒有吃夠水果。攻略上提到的各大夜市我在看攻略的時候就隱約感覺到大同小異,所以我每個城市只選擇一個最推薦的夜市,比如逢甲夜市是一定要去的,在介紹上就說是臺灣最大的夜市。大家推薦的夜市的美食並不是當地人愛吃的,可能是我們跟當地人的口味和流行趨勢不一樣,到了之後發現攻略上推薦的夜市店家要麼是難找要麼是人不多。所以我建議做攻略的時候不用在夜市上大費周章,只要確定去哪幾個夜市就行,至於到哪裡該吃什麼,你看哪裡排隊最長年輕人最多,就對了。
臺灣的水果真的是特別值得多吃,這一點在攻略裡幾乎都沒看到,也沒有人推薦釋迦蓮霧這些,挺奇怪的,講真,臺灣水果比北方水果好吃太多。
另外我想說說在大陸非常有名的臺灣美食,重點是在大陸非常有名。比如公正包子、鼎泰豐、101星巴克、鬍鬚長滷肉飯巴拉巴拉,這些在攻略和點評裡都很火。但是在當地人眼裡這些就是給觀光客吃的,他們常去的是鬍鬚長隔壁的那家餐廳。攻略和點評上的評分之所以高,是因為大家只看到這些推薦,習慣性的去打卡點評,認為去了這些火爆的店就做了一件很令人羨慕的事情。於是又一批一批人湧向那裡。
如果真的想吃當地人愛吃的美食,就不用看馬蜂窩和大眾點評了,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告訴你怎麼找到臺灣真正的美食。
最後說說我是如何看攻略的之當地使用指南篇
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行程計劃的再好,手機一下飛機就無服務,上不了網絡一切都白瞎;你都不知道你要乘坐的公車今天休假,你是要坐在站牌等到地老天荒麼;打當地電話不知道必須長按「0」變成「+」才能再撥數字打通.
諸如此類,都是我體會過記下來的,各種使用指南如果不靈通,行程很容易減分和拖沓,別忘了,爹媽看到手忙腳亂的你是會給你這個小嚮導差評的。
關於銀行卡取款手續費的問題,最好自己去那家銀行的官網上查詢,大一點的銀行都會在官網首頁明顯位置放上本年度各種收費的明細,這樣的信息是最準確的。然鵝我發現越是地方銀行越是境外取款優惠多,但是小銀行的網站和客服比較爛。比如我百度出平頂山銀行境外每天前三筆取款不收手續費,然後上官網查詢,網站信息有但人設看起來有點崩,不放心就打客服,然鵝客服是空號打不通.還好我媽當時在鄭州,憑著我的印象找到一家平頂山銀行,大堂經理電話裡只承諾香港使用沒問題,臺灣不確定。最後還是辦了一張儲蓄卡,只存了6000rmb,又辦了一張南京銀行的卡(每月前三筆免手續費)配合使用。儘量多存一點!!!說在臺灣很少用到現金的盆友可能都不怎麼去夜市和商店。如果你不想只待在大陸觀光客集中營,就儘量多存點錢,臺灣人非常習慣用現金。帶cny在機場直接兌換twd的以及信用卡使用的各種,會在下一篇具體行程裡寫啦~~
因為我們確定了逆時針行程,所以到桃園機場後想要乘坐客運(就是大巴)直奔臺中,攻略上推薦國光客運,我就翻牆上了國光客運的網站,很可愛的說。但是我無法定票,因為訂票需要輸入臺灣身份證號,所以我們自己操作是無法提前在網上買到票的,在淘寶上也沒有找到代理幫買的,淘寶只有高鐵早鳥票。攻略上一致認為從桃園機場到臺中最方便的是客運,後來民宿老闆也這樣說,三人成虎,果斷認準客運。
還有通行證入臺證/上網/電話卡/悠遊卡/機票/住宿/習俗等都會寫在行程裡。
本篇over了耶~
ps:吐槽一下攻略中的不靠譜!版本太舊了,華夏銀行已經不能免那麼多次手續費了。/鼓吹大家騎摩託和電動車裝小清新的都是不負責任的/沒有專業的美食攻略/銀行卡和各種當地使用指南攻略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