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曾在《斷頭女王》這部傳記說過一句經典的句子:「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贈送給她的禮物,早已在暗中都標明了價格。」
這個她就是英國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有著跌宕起伏的悲情一生,美貌絕倫又才華橫溢,卻一步又一步把一手好牌打爛。
過年放假期間回臺北,無奈劇荒一口氣追完美劇《風中的女王》,萬千心緒交織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整整四季,劇情雖然略微誇張,敘事脈絡依然清晰,最後結局基本上還是與歷史相吻合的。
瑪麗這樣一個極具魅力的女人,如同上帝的寵兒般窺視著這個風雲變幻的世界,像極了滿身散發藝術氣息的女詩人。
可是命運的劫數卻是早早註定了的,作為女王的角色,她肆意地追求心目中完美的愛情,最終把自己送上斷頭臺。
從小富養,站在權力的巔峰
降臨人世僅僅六天時間,無盡的榮耀、財富、富貴、至高無上權力便一下子傾瀉在了這個只會啼哭的嬰孩身上。
瑪麗成了無數人豔羨風華絕代的女王,也從此成了歐洲各國皇室和男人追逐的對象。似乎從未曾懵懂的歲月開始,她的命運便掌握在別人手中。
而浪漫的法國,這個牽扯了無數記憶和情感的寄居之所,對瑪麗意味著太多太多。流年輾轉中,悄悄地承載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初來乍到,瑪麗便很快適應了法國的宮廷生活,學習熟練地駕馭幾語言和各種樂器。一路被富養的她,花開尤憐,收到了命運慷慨的饋贈。
與弗蘭西斯的相知相守,這對青梅竹馬的初戀情人終於守得花好月圓。站在權利巔峰的她,盡享著英格蘭、蘇格蘭、法蘭西三國的旖旎風光。
情路坎坷,江山風雨飄搖
如果時光就此停駐,瑪麗的人生或許將被改寫。可不曾知曉,上帝早已把所有的禮物都在暗中標明了價格,任何人都擺脫不了宿命的安排。
甜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隨著丈夫弗蘭西斯的英年早逝,瑪麗原本風光無限春風得意的日子終將是一去不復返了。
權力鬥爭的血雨腥風每天都在如期上演著,失婚的她面對法國王后凱薩琳的冷漠,只能承受著周圍的一切壓力和煎熬。
這個如火般富有激情和野心的女子,從來沒有忘記做為蘇格蘭女王的使命,她還是眾望所歸地回到了蘇格蘭。
那個時候的瑪麗女王,雖然江山風雨飄搖中,卻依舊光彩奪目,愛情還是會在某個節點又一次眷顧她。
迷戀上英格蘭世爵達雷恩,與其是說政治上的利益權衡,倒不如說是來自為愛痴狂的勇氣。可但凡是政治聯姻,能夠幸福的畢竟是少數的幸運兒罷了。
只是「欲帶王冠,必承其重」,即使發現丈夫婚後露出廬山真面目,她還是為了大局,掩蓋不和的謠言。
愛情至上,最後上斷頭臺
有人說,錯誤的時間遇上錯誤的人,或許是一場災難。
或許身處圍城深處的人,也會偶爾貪戀圍城外面的世界和自由。可是,這對於一個女王而言,不顧一切地去追求浪漫的愛情,那就是一場徹底和瘋狂的冒險。
為了和情人博斯威爾長廂廝守,一起謀害親夫,這讓蘇格蘭的貴族不再信任和支持瑪麗。她頃刻之間輸掉了所有,這場不理智的賭博透支了後半生的安穩。
最後的最後,她託著高傲的頭顱平靜地站在斷頭臺上,等待著命運之神無情的裁決。一襲火紅的長裙,恰如她內心波濤洶湧的情感。
刀起刀落之間,美人香消玉損。「我的終結,就是我的開始!」這句誓言卻久久迴蕩,像極了一場浴火重生。
正如茨威格所言:「伊莉莎白,一個現實主義者,在歷史與政治上取得了成功;瑪麗·斯圖亞特,一個浪漫主義者,在詩歌與傳奇中取得了成功。」
或許,瑪麗·斯圖亞特的一生註定是跌宕起伏的悲劇,但她卻敢愛敢恨,也是一個性情女子。
如果說是女王的角色,讓她無法區別對待理智和情感,把手裡的一手好牌打爛。可她做為女人,卻有自己的信仰敢於追求,雖然為愛痴狂次次作出錯誤的選擇。
即使透過幾百年的歷史煙雲,在重溫《風中的女王》這部美劇的時候,我也會再一次感受到瑪麗女王攝人心魄的美麗。
而那些濃縮的極致的美啊,就像一朵永不凋謝的蘇格蘭玫瑰,在不朽的詩歌靜靜地綻放著,在字裡行間的傳奇裡散發著芬芳。
愛美劇tv推薦風中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