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脫貧致富的鄉親們怎樣慶國慶...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銀川10月1日消息(記者許新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9月2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全村全面脫貧。讓我們跟隨總臺央廣記者的腳步一起去看看脫貧致富的鄉親們是怎樣慶國慶、迎中秋的。

&nbsp&nbsp&nbsp&nbsp記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的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將一箱箱的枸杞、黃花菜等農副產品發運出去。聽大家說,因為國慶、中秋雙節到來,這幾天出貨量特別大,除了線上銷售,還有許多旅遊團隊來現場購買一些當地的特產,最多的時候一天會有300多人來到這裡。

&nbsp&nbsp&nbsp&nbsp這個車間還有一個別名叫「巧媳婦兒電商扶貧車間」,共有35位工人,只有1位男士,其他都是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農家婦女。這裡有一個由6人組成的「巧媳婦直播團隊」。記者探訪時,團隊成員海燕正在直播推介當地的農副產品。

&nbsp&nbsp&nbsp&nbsp看著她在鏡頭前自如地侃侃而談,很難想像她曾經是一位來自大山深處、見了生人都會臉紅的農村婦女。8年前,她從距離這裡300多公裡外的寧夏南部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海埫村搬遷而來。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她一直在外面打工,生活艱難。去年8月,村裡辦起了這個扶貧車間,專門幫助像她這樣的貧困婦女在家門口就業。現在她們每月固定收入兩千多到三千元不等,還能照顧上家人。

&nbsp&nbsp&nbsp&nbsp「以前在外面的時候感覺放不了假,心裡不開心,現在對於我自己來說,晚上下班,也可以和家人一起過節,一起吃飯,開開心心的。人自信了,心情好了,幹一切事都順利了。」海燕說。

&nbsp&nbsp&nbsp&nbsp記者看到,車間貨架上還有一些產自福建的海帶之類的特色產品。因為這個扶貧車間是閩寧協作扶持建設的扶貧車間,銷售的就是寧夏和福建兩地的產品。

&nbsp&nbsp&nbsp&nbsp原隆村所在的閩寧鎮是一個純移民鄉鎮,建於1997年,是由福建和寧夏兩省區共同建設的一個東西協作示範工程,它的誕生與發展是我國東西部協作、扶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閩寧鎮下轄6個村,原隆村是其中的1個。9月29日,原隆村迎來了一件大喜事:全村1992戶中的最後2戶建檔立卡戶通過村民大會評議退出了建檔立卡戶序列,這意味著全村全面脫貧。今年預計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1萬元。可以說,這是今年國慶和中秋雙節,原隆村人收到的一個特殊的禮物。

&nbsp&nbsp&nbsp&nbsp村黨支部書記馬曉平說:「這兩年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老百姓對假日的熱情比以前更高,原來我們可能每天都要為生活奔波,現在可能一家人會出去玩一下,或邀請朋友到他們家來玩兩天。」

相關焦點

  • 永寧縣原隆村:村民攢積分 致富加動力
    說起家裡的一張特殊「積分卡」,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村民蒙小寧讚不絕口,「平日俺們攢的積分,可以兌換很多生活用品,對生活幫助挺大的。」 蒙小寧所說的積分卡,就是「貧困戶內生動力積分卡」。這一張卡的發放,讓這個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激發了勤勞致富的動力。「現在俺丈夫外出打工,二女兒畢業後也找到了工作,收入增加還獲得了EP值的獎勵。」
  • 【愛心】一個村都不能少!林永健、邢佳棟、許諾帶你走進寧夏原隆村
    本周六晚由林永健、邢佳棟和女籃國手許諾組成的明星放映隊將帶我們走進寧夏銀川原隆村開啟新的光影篇章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貧困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而這次放映隊走訪的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下轄的原隆村就是永寧縣最大的生態移民村
  • 喜訊捎給總書記 |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謝興昌一家: 人人都在謀...
    劉麗君 記者 張園園初秋時節,謝興昌家小院裡的沙棗已經熟透。2016年7月19日,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和謝興昌在當地一戶村民家裡面對面地聊起了閩寧鎮20多年的發展情況。如今,4年又過去了,閩寧鎮的發展更上一層樓,謝興昌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 一個村都不能少!林永健、邢佳棟、許諾今晚帶你走進閩寧鎮原隆村
    今晚,一場閩寧鎮原隆村的百村露天電影大聚會將在總臺央視電影頻道上演由寧夏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影頻道聯合出品的公益紀實節目《溫暖有光放映隊》將於今晚(8月29日)19:26在CCTV-6電影頻道播出《一個村都不能少
  • 一個村都不能少!林永健、邢佳棟、許諾今晚帶你走進閩寧鎮原隆村
    露天電影應該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承載夏天的晚上,早早吃好飯搬個小板凳,到露天電影的放映點去佔座隨著電視的普及,露天電影放得少了但是那份記憶是生命中的難忘回憶今晚,一場閩寧鎮原隆村的百村露天電影大聚會將在總臺央視電影頻道上演
  • 2019年寧夏銀川市各縣市區全體居民人均收入排名:永寧縣最低!
    據寧夏區銀川市各縣(市、區)統計部門統一核算的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及相關數據信息,小編整理出該市各縣(市、區)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及其各自排位情況,詳細數據如下圖表1所示。
  • 永寧縣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本報記者孫楠攝 本報訊(記者 孫楠)12月22日,記者從永寧縣政府獲悉,「十三五」時期,永寧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採取產業培育、金融支撐、政策惠及、兜底保障等措施,確保了全縣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目前全縣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退出。
  • 中共銀川市委、銀川市人民政府表彰決定!
    孔 娟 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曼新回民希望小學田玉龍 銀川市金鳳區良田回民中學文寧娟 銀川市西夏區第十六小學妥建明 永寧縣閩寧中學李進勇 永寧縣閩寧鎮西灘小學楊曉麗 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中石油希望小學永寧縣:(46人)馮玉琴 永寧縣永寧中學陳吉文 永寧縣永寧中學徐玉琴 永寧縣永寧中學王
  • 郝金民:始終牢記軍人本色 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長城網記者 吳志榮 孫學工 張曉鵬 實習記者 張謝雅郝金民是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大峪鎮北澗溝西村的一名退伍軍人,他在創業致富過程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事跡,在當地村民中廣為傳揚。1989年在江西南昌當了5年的兵的郝金民結束了軍旅生涯,回到了家鄉。
  • 黃門鎮隆重舉辦慶國慶迎中秋 雙節系列活動
    在小河社區,黃門鎮舉辦了慶國慶迎中秋雙節系列活動。黃門鎮抗疫先進人員代表、光榮脫貧戶代表、小河村、臺子村、後坡村3村環衛工、3村幹部、老黨員、留守老人、五保老人等共計120餘人參加了活動。黃門鎮慶國慶迎中秋雙節系列活動—鎮村齊掛國旗
  • 護鳥人楊金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鳥」事
    如今,布朗山寨村民的經濟收入除了茶葉、咖啡等作物,鄉親們還利用當地生態優勢,主動進山保護常年生活在這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紫胸鸚鵡等鳥類,通過當起護鳥人,著力打造觀鳥經濟,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在他的帶動下,周邊村民們也開始一起發展「觀鳥經濟」,拓寬了增收的渠道,如今共帶動6戶建檔立卡戶20人脫貧致富。  楊金偉說: 「現在習總書記都在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愛護生態環境要像愛護自己生命一樣。
  • 【巾幗共建美麗家園清潔衛生集中整治月行動】展播•永寧縣楊和鎮
    【巾幗共建美麗家園清潔衛生集中整治月行動】展播•永寧縣楊和鎮 2020-05-10 0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丨護鳥人楊金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鳥」事
    如今,布朗山寨村民的經濟收入除了茶葉、咖啡等作物,鄉親們還利用當地生態優勢,主動進山保護常年生活在這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紫胸鸚鵡等鳥類,通過當起護鳥人,著力打造觀鳥經濟,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在他的帶動下,周邊村民們也開始一起發展「觀鳥經濟」,拓寬了增收的渠道,如今共帶動6戶建檔立卡戶20人脫貧致富。
  • 寧夏永寧縣「人才+」工程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永寧縣大力實施人才驅動發展戰略,以「1+X」工程為重點,實施「人才+黨建、人才+項目、人才+基地、人才+培訓」等工程,助力脫貧攻堅。「人才+黨建」方面,永寧縣著力發揮1185名幫扶幹部,尤其是18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尖兵作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 三亞育才那受村致富帶頭人蘇江宏:養豬致富不忘帶鄉親
    養豬致富不忘鄉親鄰裡 蘇江宏是土生土長的育才生態區那受村人,2006年從海南農業學校畢業後,放棄在城市裡光明的就業前景,毅然回家鄉,到村委會任文職工作。家裡有600株芒果和十幾頭豬,他的日子過得還算愜意。
  • 【巾幗共建美麗家園清潔衛生集中整治月行動】展播•永寧縣望洪鎮
    【巾幗共建美麗家園清潔衛生集中整治月行動】展播•永寧縣望洪鎮 2020-05-21 0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擼起袖子養牛養鵝,舒城勵志漢子紀道明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13個中央媒體,以及多個省級主流媒體組成採訪團,分赴合肥、六安、滁州等地,拿起筆頭、端起鏡頭,對江淮兒女在脫貧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取得的輝煌成就予以宣傳報導。一人,一城,一故事。在為期一周的採訪中,採訪團的記者們頭頂烈日、腳踩泥土,深入基層,將鏡頭對準一群閃耀著光芒的普通人,通過文字、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安徽百姓豐富多彩的小康生活。
  •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帶頭富、帶領富,成為陽新縣脫貧致富的模範和標杆。1996年在隨師傅從武漢回家的途中,不慎與一輛大卡車相撞,右腳粉碎性骨折。20多年過去了,那十幾釐米長的正骨鋼板仍然留在他腳杆裡,走路極不方便,基本做不了重活。    2003年元月,經人介紹,他認識了寶塔村姑娘石偉慧。石偉慧在不滿周歲時左手不慎燒傷,家人沒有重視,只留下三分之一的手掌,因為家庭貧困,她小學只讀三年級就輟學了,只能在早點攤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