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今年的主題為「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
悠揚的編鐘樂聲中,一場聚焦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的線上分享活動今天在北京頤和園拉開帷幕。
通過視頻直播,湖北、武漢的著名文化遺產,以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的部分項目,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主辦的這場活動中,與會嘉賓就如何更好地共享世界文化遺產價值進行了分享,並回答了網友關心的熱點話題。
故宮已經做好開放準備
故宮什麼時候開放?未來是否會開放更多的宮殿區域供大家參觀?
針對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回應稱,現在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故宮什麼時候開放,要根據中央總體部署和北京市總體防控要求來決定。目前疫情防控還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北京,請大家再等等。
儘管不能走進故宮,近距離感受故宮之美,但可以通過觀看直播形式「雲遊」故宮。王曉東介紹,4月5日至6日兩天,故宮和多家媒體平臺合作,推出了3場故宮直播活動,關注量達到2.4億。
「這真是不得了,數位技術使得向更多的人進行分享成為可能。我們一直秉持開放的心態,藉助和利用方方面面的資源,分享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王旭東表示。
關於故宮開放的範圍,王旭東認為,從理論上來講,應該百分百的開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空間比較狹小,首先要考慮文物保護,不適合向普通公眾開放,但這些空間會向相關的學者進行開放。
未來故宮如何實現百分百的開放?「我們通過數位化技術,使得未開放的空間也能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展示,通過網際網路和老百姓來分享。我相信,未來直播故宮會成為一個品牌和常態,從不同主題、季節、視角,來實現共同分享。」王旭東說道。
讓文化遺產價值活起來
數位化時代,使得文化傳播的速度和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擴展。與此同時,也對傳播內容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更好地共享文化遺產價值是此次活動主題之一。王旭東認為,要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不斷挖掘文化遺產的多元價值,再加以創造性地轉化和傳播。文化遺產的價值,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去進行挖掘。如果沒有對文化遺產價值的研究和發掘,它可能更多地是一個物的形態。
讓文物活起來,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在王旭東看來,讓文物活起來,關鍵是要讓文物的靈魂、文物的價值活起來。
「讓文物活起來,是不是指全面開放,然後做更多的展覽?不是這樣。我理解恰恰是要讓文物所蘊含的價值活起來,通過各種形式加以呈現。這也是時代賦予文博人的新使命,我們必須把它承擔起來。」王旭東說道。
共享文化、共享遺產的同時,還需要共擔責任。文化遺產保護和價值傳播,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融入。王旭東呼籲,要讓全社會來關注、關心文物事業的發展,在更多人的監督下,把文物保護好,把文物的價值挖掘好,然後還要傳播出去。要真正實現文化遺產活化,少不了保護,少不了學術研究,少不了數位技術和社會參與。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故宮博物院微博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