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藍城兄弟BlueCity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後表現良好。
Decode the Week≠音視頻技術周刊
News Briefing
1.蘋果公測iOS 14,谷歌發布Android 11 Beta 2
上周四,備受期待的iOS行動作業系統新版本iOS 14開啟公測。參加公開測試版的用戶將可試用App庫、智能堆棧和Translate等全新的應用程式,還包括Apple Maps中的騎行路線,升級的Siri等。
同時,最終發布的iOS 14可能還包括Apple Pay對QR碼支付的支持。
除公開測試版外,開發人員還獲得了針對iOS 14,iPad OS 14和其他蘋果軟體的第二輪測試版。
Google上周也發布了Android 11 Beta 2,這是即將發布的Android OS版本的最新預覽。Google指出,此版本將是Android 11平臺穩定性的又一個裡程碑。
對於開發人員而言,這意味著是時候開始進行最終的兼容性更新了。Android 11確切的發布日期尚未公布,但在Google此前發布的視頻裡,有顯示9月8日的發布日期。視頻被發現後又被谷歌迅速刪除。
3.約會軟體Tinder上線視頻交友功能
Tinder宣布自己將開始在全球特定市場上線視頻聊天功能。目前這項功能適用於美國、巴西、澳大利亞、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越南、印度尼西亞、韓國、臺灣、泰國、秘魯和智利。
Tinder的母公司Match最初在其2020第一季度收益報告中承諾,將在Tinder中引入視頻聊天功能。當時該報告還詳細說明了疫情對其旗艦應用程式的影響。
第一季度結束時,Tinder擁有600萬訂閱用戶(即付費用戶),而2019年12月該數字為590萬。但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它增加了近40萬個付費用戶。所以實際上,Tinder的情況並沒有想像中樂觀。
同時,Tinder還聲稱自己有辦法阻止不法分子對視頻功能的濫用,該功能禁止裸露、色情內容、仇恨言論以及未成年人使用。但Tinder並沒有提供相關細節,只表示「它將測試不同的技術來檢測那些不符合準則的行為」。
4. TikTok或面臨用戶流失
根據美國國務卿Mike Pompeo的聲明,有報導稱,美國正在考慮禁止TikTok和其他來自中國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出於類似原因,TikTok和其他58種中國應用程式已經在印度被禁止。
迄今為止,TikTok的全球下載量已超過20億次。截至第一季度,其中有1.65億次來自美國,僅次於印度和中國。如今,TikTok已成為美國應用程式商店中排名第六的iOS應用程式和Android排名第二的應用程式。
上周五,《華爾街日報》報導,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的高管正在考慮改變公司結構,甚至考慮在中國境外建立總部。
路透社稱,亞馬遜已經禁止員工使用TikTok。
儘管一切都還沒有下定論,但TikTok的一些美國年輕用戶已經開始轉移陣地,包括Likee,Byte和Dubsmash,並使得這幾個應用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Facebook也趁機在印度上架了Reels,與TikTok相似,Reels允許用戶創建和發布15秒的音/視頻,並提供一系列編輯工具以便用戶錄製創意內容。
圖為Reels
5. 蘋果開放更多免費編程學習課程
上周,蘋果公司宣布了一項旨在幫助教育者同時掌握Swift和Xcode教學能力的免費學習計劃,希望以此鼓勵更多的學生學習(基於蘋果系統的)應用程式的開發。
蘋果將於今日開始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免費的在線培訓,介紹其「在Swift中開發」的系列課程。
該課程將包括:「在Swift上進行開發」,「在Swift AP CS原理下進行開發」和「在Swift基礎知識上進行開發」,現在所有內容都可以在Apple Books中找到。新書「在Swift數據集合中進行開發」將在今年秋天晚些時候上市
該課程針對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學生,並且側重於由Apple設計並在Mac上使用Xcode的開源程式語言Swift。
5. MIT下架億級數據集TinyImage
圖為TinyImage設計的歧視類別標籤統計
因被發現含有種族及性別歧視等類別標籤,MIT永久刪除了包含8000萬張圖像的數據集TinyImage,而採用同一資料庫的數據集ImageNet或許也存在相同問題。
MIT還在敦促研發人員刪除數據集的副本,但作為評估計算機視覺算法的基準之一,TinyImage的副本很可能已經散落在茫茫網際網路。
在龐大的數據集中,有問題的圖像和標籤所佔的比例很小,但這部分數據在AI訓練過程中通常不能得到均衡的分配。這就是面部識別算法難以識別女性和膚色較深的人的原因,此前歐美掀起的BlackLivesMatter運動最初的起因也和人臉識別罪犯的失誤有關。
科技的進步值得慶祝,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又必須合乎倫理,要兼顧這兩點並不容易。
|「無代碼(No Code)」將定義下一代軟體?(上)
圖為亞馬遜不久前推出的無代碼應用程式開發軟體HoneyCode
如今,似乎每一個軟體投資和產品公告都要提及「無代碼」平臺或功能,那麼我們是否正在進入一個新的「No Code」軟體時代?
與雲計算類似,無代碼本身也不是一個類別,而是用戶與軟體工具交互方式的轉變。就像PC普及了軟體的使用、API普及了軟體連接、雲普及了軟體的購買和部署一樣,無代碼或許能夠通過普及特定的技術技能來引領下一波企業創新。
無代碼應用通過圍繞可視化工作流來授權業務,用戶因此得以接管以前由專門的技術崗負責的功能。這種深刻的代際變化將影響到軟體市場的每一個企業以及企業的每一個用戶。
在一個完美的世界中,所有企業應用程式都將被恰當地集成,每個前端都將是閃亮和得體的,內部流程將是高效和自動化的。但在現實世界中,工程和IT團隊花了不成比例的時間來應對安全問題、修復內部產品bug和運行供應商審計,企業技術堆棧從未像現在這樣複雜。
企業團隊往往需要花費30%的資源來構建和維護內部工具,這樣既破壞生產力,又加重了技術債務。
現在,有72%的IT領導認為,項目積壓使他們無法從事戰略性規劃,而且單靠招聘解決不了問題,技術人才的需求遠遠超過了供給,10個首席信息官中有6個認為技能短缺會阻礙組織跟上變革的步伐。
在IT和工程團隊努力維護內部應用程式的同時,業務團隊不斷添加分散的第三方工具來提高自己的敏捷性。事實上,平均每個企業在任何時候都支持1200個基於雲的應用程式。由於缺乏內部支持,常常需要引入外部IT顧問。雲計算曾承諾通過無縫集成輕鬆採用軟體,但業務需求快速變化的現實導致昂貴的定製軟體捲土重來。
根據Forrester Research的數據,企業在定製軟體上的支出將從2015年的250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5000億美元。這樣做的代價不僅是高昂的諮詢費,而且還損害了企業的敏捷性和效率低下以及孤立的工作流。對自定義應用程式的需求激增意味著「無代碼」可以捕獲流向服務的支出
無代碼功能使非技術用戶能夠構建、配置和維護軟體,同時使技術用戶更加高效。作為一種新的用戶界面類別,無代碼可以讓用戶運用可視化的工作流來設計或配置軟體,從而消除了對編程知識的需求,並抽象(我們會在以後幾期拓展開來講網際網路世界具體的抽象化)了其他複雜的技術。
「低代碼(Low Code)」和「無代碼(No Code)」經常被互換地提到,但它們的概念卻是截然不同的。低代碼和無代碼都抽象了底層代碼和技術性,低代碼旨在通過有限的抽象提高開發人員的效率,而無代碼旨在通過更強大的抽象來增強開發人員和非技術人員的能力。雖然每一種當前可解決的用例略有不同,但是這其中的驅動力和趨勢都是一致的。
無代碼的概念並不新鮮。Excel就是現存最早、使用最廣泛的無代碼工具之一。但新概念裡的無代碼特指可以在企業中廣泛採用的「無代碼」程序。
根據Forrester Research, 84%的企業已經開始使用低代碼/無代碼技術,Gartner預測,到2024年,低代碼/無代碼將佔到所有應用程式開發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