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又有一部清宮大戲火了——《延禧攻略》!
因為此劇一改往日「深沉厚重的美學」,換以素雅宮廷風。「莫蘭迪色系」,不僅聽起來高大上還帶著一點藝術的質感!沒有什麼浮誇、張揚,著實帶著濃厚的東方古韻。當然吸引我的並不是「名偵探柯南式的劇情」和「莫蘭迪色系服飾」,而是劇中那些「華麗的宮廷家具」。
很多人提起清宮家具,就會想到厚重、雕刻繁複的中式紅木家具,加上宮廷內深沉的顏色搭配,滿滿當當一片暗,用深沉的顏色來進行家居搭配,讓其顯得嚴肅、端莊。但《延禧攻略》卻讓我們一改以往的認知!
《延禧攻略》中宮廷器具、桌椅板凳,用度十分高貴。
清式宮廷家具大多使用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和大紅酸枝(交趾黃檀)製成,並融合高級灰背景裝飾,不僅展現了皇宮嚴苛的等級秩序應有的莊嚴,也將藝術化的中式美學發揮了出來,算是清式宮廷家具的典範。
在清代國力最盛的時期,由帝王親自授意,由御用畫師設計,並徵調全國最優秀的匠師反覆試製,最後再由皇帝親自審定,並調用國庫物資生產,可以說是傾國力而為之了,此種現象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鮮有的。正是因為諸多因素的和合,才創造出了使世界矚目的清代宮廷家具這一光輝的藝術成就。即:型——威而不兇、韻——文而不弱、質——細而不滯、色——沉而不苶的清代宮廷紫檀家具,成為中國古典家具史上最後一個藝術高峰。
富察皇后的宮殿配色和她本人一樣,端莊大方,溫柔淡雅。
深棕褐色的紅木家具,點綴以無彩色淺金色,彰顯了一份貴氣;整體的牆面是灰調的橘粉色,柔和又不失明朗。
延禧攻略中佘詩曼飾演的嫻妃在黑化之前悠閒溫柔,日常喝茶書畫氣質令人無比感嘆。
松石綠的牆面,搭配褐色的紅木家具,加以香爐點綴,端莊穩重中,還有一點小清新。
藝盟百勝 寮國大紅酸枝靈芝條案
深棕褐色的大紅酸枝木,施以精美鏤空雕刻,無時無刻透露著四個字「高端大氣」牆面無一例外也搭配了莫蘭迪色調,柔和得體。
紫檀龍紋寶座,這大概是整部劇中最正宗的一套:清式家具,以華麗奢靡著稱。雕刻採用透雕浮雕圓雕結合,面子上做足了把戲。木色也是清代流行的小葉紫檀木。
「寶座」,源自佛家語,一般稱諸佛所坐為花座,雙多以七寶裝飾,故稱「寶蓮花座」,或稱「寶座」。佛語的「寶座」也有「高座」的意思,如「金剛寶座」指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道時之高座。
諸佛的「寶座」,在十五世紀前期即被人間天子借用,在舉行重大儀典時,以「寶座」之稱獨尊皇帝,象徵其為人間的至高至尊,也進一步拉抬了君權的地位。晚明時有書記道,弘治十八年春,奉天門寶座上的石忽然裂開,不久,天子升遐。以寶座石忽然崩裂預告人間天子的皇帝即將駕鶴西歸,不但把寶座與皇帝緊密聯繫在一起,更將原屬佛家的寶座視同皇帝或是皇帝的化身。
據乾隆三十六年《進單》記載:
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十七日
兩廣總督李侍堯進單:
紫檀雕花寶座一尊,紫檀雕花御案一張,紫檀鑲玻璃三屏風一座,紫檀雕花炕幾一對,紫檀雕花寶椅十二張,紫檀雕雲龍大櫃一對,紫檀鑲玻璃衣鏡一對,紫檀雕花大案一對,紫檀雕花天香幾一對。
但通過劇中人物表情,可以看出來這種奢華的寶座使用起來,極度不舒服,你想啊,後背又靠不到,左右扶手又離得有半米多遠,古代皇帝坐的寶座可能還沒有七品芝麻官的圈椅、靠背椅來得舒適自然。
這款清式寶座,配腳踏,雖然雕工馬馬虎虎,湊合著看吧,畢竟人家拍攝經費有限。雕花多,雖然不好看,但架不住夠土豪啊!也不知道有沒有哪個大清皇帝會不會有密集恐懼症,有也要忍。因為,雕花不多都是不夠氣場的。清式家具,土豪就是身份!
▲圖:古代漢語語料庫檢索系統
在檢索系統中輸入「寶座」,一共出現了96條記錄。最早出現「寶座」是在《北涼譯經》當中。
剔紅夔龍捧壽紋寶座,明末 清宮舊藏
明代末年,剔紅夔龍捧壽紋寶座,通體剔紅花紋,捲曲紋搭腦,靠背透雕夔龍捧壽紋,兩側扶手亦透雕夔紋,座面邊框雕回紋,座面下束腰上雕刻連回紋,有託腮,直牙條,鼓腿膨牙,內翻卷珠式足,下承託泥。此寶座無論靠背、扶手還是座面、腿牙之上均雕刻纏枝花紋,枝葉滿布,密不露地,從雕刻風格看,應為明末清初的作品,也是明式宮廷家具向清代宮廷家具的轉型期。
紫檀席心寶座,清乾隆 清宮舊藏
乾隆在位前期的紫檀席心寶座,紫檀木製,藤心座面,面下不用四足,而用長短不一的小材料格角攢成拐子紋支架,以帶屜底座固定。三面座圍,亦以同樣手法攢成對稱的拐子紋,以達到充分利用材料的目的,同時也收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此寶座還延續著明代寶座的製作工序和藝術審美,但是雕飾的紋路相對於明式來說明顯加多。
紫檀嵌琺瑯寶座,清乾隆 清宮舊藏
乾隆在位後期的一款寶座,紫檀木製,通體嵌琺瑯裝飾。七屏式座圍,攢框鑲掐絲琺瑯板心,並飾以山水風景圖。硬板座面,座面四沿鑲藍地拐子紋琺瑯條。束腰下有雕蓮瓣紋託腮,直牙條,正中垂窪堂肚,足下帶託泥。四面牙條及腿滿飾藍地拐子紋及蝠紋掐絲琺瑯片。此寶座為琺瑯工藝與傳統家具相結合的典型代表作品。此時宮廷家具開始將琺瑯工藝以與傳統家具相結合,整體造型更加厚樸莊重。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期,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繁縟雕琢的風氣。這時正值"廣式家具"盛行,加上清官內院的追隨和提倡,清代中葉以後,家具以造型厚重、形體龐大、裝飾繁瑣而風靡一時。
尤其在乾隆當政年代,是宮廷家具最為輝煌的時期,清宮造辦處集全國能工巧匠之力,留下了不少經典之作,例如在2009年11月,北京翰海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上,一把成交價358萬的清代宮廷御用家具紅木太師椅,就是和《乾隆觀孔雀開屏貼落》中乾隆在畫中坐的太師椅異曲同工,如出一轍。
乾隆觀孔雀開屏貼落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
從故宮流傳下來的不少宮廷畫作中,都能看到皇帝坐在紅木椅上的休閒場景,現在到故宮博物院參觀,在不少寢殿內也仍能見到皇宮椅、交椅的身影。由此可見,皇帝除了在正規場合要坐寶座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很喜歡這樣的坐具。
1.清帝王追求政權穩定的心理需要
滿清王室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在建立和鞏固遼闊疆域上的多民族國家政權的過程中,產生了極強的追求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心理需要。自清室入關後,在清代家具形成的朝代中,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每一個朝代都有為鞏固各個民族團結、疆域完整的重大戰事,無一朝例外。因此,皇家王室對紫檀沉穆穩重的色澤給人以視覺上的安定感必有著極強的心理認同。
2.宮廷室內光照條件的改善
據載,清代康熙年間,宮中就已使用西洋玻璃鏡和玻璃窗,並於康熙五十二年在宮中設立了專燒玻璃製品的工廠。乾隆時期,宮廷建築上已漸次普及了玻璃窗,這使宮廷居室內光照條件有了本質上的改觀。新的明亮的室內環境,使得紫檀細膩優美、微妙多姿的奇特質感得以顯現,深重的材色也不再顯得壓抑沉悶了,這就極大地增加了紫檀家具的審美層次和耐看度。這也無疑是清代紫檀家具在宮中盛行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皇宮內的欞花門窗
3.昂貴的成本符合清代皇家「唯我獨尊」的政治需要
在發展的前段,供材尚充裕,給製作用料提供了有利條件,木材本身的木紋和硬度已是最佳的觀賞元素,所以明式家具一直給人素淨典雅的感覺。而到明代後期,名貴紅木已不敷使用。據載在乾隆期,紫檀就是細料,工匠也得經得乾隆同意才能使用。
清乾隆 紫檀龍紋御案
在雍正三年六月十一日
「為造寶座屏風行取紫檀木事,怡親王奏問。奉旨:不必用紫檀,做漆的。欽此。」(見《養心殿造辨處史料輯覽·雍正朝》第一輯)
正所謂一旦材料匱乏,花樣也就多了,便開始形成了「以巧取勝」的繁瑣雕飾、拼湊嵌接的審美觀念。
乾隆像
中國古代家具的發展歷史久遠,隨著起居方式的改變,家具由低矮型逐步向高型發展,並在明清時代達到中國古代家具製作的鼎盛時期。
明代宮廷家具來源途徑:
明代初期,為滿足龐大的統治集團的生活需要,陸續設置了管理宮內事物和為宮廷服務的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其中御用監專職造辦宮廷生活用器。設掌印太監1名,裡外監把總2名,掌司、典簿、寫字、監工等無定數。宮廷所需圍屏、床榻等木器,材質為紫檀、象牙、烏木、螺鈿等,皆由此監造辦。工匠來自全國各地,以江浙一帶居多。另外,為宮廷製作各類漆木家具的機構還有司禮監所屬的御前作。設掌作官太監1名,散官太監1 O餘名,從監工太監中,年老資深者選充。由司禮監掌印或秉筆太監提督,專管制造龍床、龍桌、箱櫃之類家具。所用漆布、桐油、銀硃等物料,奏準於甲字等庫領取。宮廷中相當數量的家具出於這兩個機構。
清代宮廷家具來源的二大途徑:
1、清宮造辦處修造;
2、官府採買與外地官員進貢。
藝盟百勝 王世襄款有束腰帶拖泥雕花獨板圈椅明式家具:
線條簡練,風格典雅,造型優美,樸實大方,無繁瑣冗贅之弊;結構科學,比例適度,使用舒適,榫卯精巧,堅固牢實,選材精良,重視紋理和色澤。明式家具的造型藝術和工藝藝術,是當時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成為一代驕傲。
清式宮廷家具:
注重體量,提倡繁紋重飾。宮廷用的家具出現了雕漆、填漆、描金的漆家具,同時木雕和玉石、象牙、琺瑯、瓷片、文竹、椰殼、黃楊、貝殼等鑲嵌工藝大量使用,富麗堂皇,獨樹一幟,但有繁瑣堆砌、華而不實之弊。但清代的民間家具,還是以實用經濟為原則,保持了簡樸大方、堅固、適用的特點。
內容參考:
1.紅木品鑑:從清代古畫看乾隆帝喜歡的家具風格
2.文山書院:明清寶座,承載皇權的那把椅子
< end >
藝盟百勝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蘇州市相城區澄波路458號
星星雲家居電商商城1棟6樓
Tel:400-928-1016
www.yimengbaisheng.com
本期互動: 你還想了解哪些明清家具的故事?
歡迎與我們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