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武漢江夏,一個14歲的孩子,因為在教室打牌,老師叫來了家長,他的媽媽在走廊上對他又打又踢,還伴隨著責罵。
幾分鐘後,孩子一躍而下,送到醫院後,傷重不治。
我們痛心孩子失去的年輕生命,指責父母的粗暴教育。
尊重孩子,一直是現在倡導的教育方式。
但我卻認為,在倡導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之時,也應該教導孩子如何接受教育。
一些父母對孩子無端責罵,不論孩子對錯,只憑心情非打即罵,那不是教育,那是撒氣。
但教育不同。
孩子做錯了,是需要得到教育的。
就像這個14歲的孩子,他在教室打牌,這便是錯了。父母、老師教育他,理所應當。
父母的教育方式,確實不對。
可孩子用付出生命的極端方式來回應,是不認為自己有錯,受了委屈?
我相信他是知道自己有錯的,至少老師告訴了他,是他犯了錯,所以要罰站,所以要叫家長。
他犯錯了,父母才教育他。
那他是覺得父母這種教育方式讓他失去了尊嚴?
打人不打臉,當一個人被掌摑的時候,是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極端的侮辱的。
可如同孩子犯錯避免不了一樣,父母的教育出問題也是避免不了的。
以前總說一個事例。
孩子打碎了電視,是故意的,因為淘氣或者生氣,拿東西砸了電視。
打孩子、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被唾棄,聽孩子解釋、安慰孩子的教育方式被倡導。
後者的教育方式確實很好,可以說是一百分教育。但前者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啊,可以說是六十分教育。
不管不顧、聽之任之或者暴虐抽打的教育才是不及格教育方式。
父母的教育方式至少得及格,但不能苛求滿分教育。人們總說不要去要求孩子考試一百分,可為什麼對父母的要求就要一百分呢?
在父母朝一百分教育方式努力的時候,作為孩子,至少應該分得清父母是不是因為他犯錯了而教育他。
很多父母怕孩子以後承受不了,因為小時候走錯,成人後卻要付出的代價。
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找不到好工作,生活陷於困頓潦倒,那樣的代價,該怎麼承受呢?因為貧困潦倒而自殺的人也存在的。
不想被父母教育,就儘量少故意犯錯。
一味的指責父母的教育要如何如何,會讓很多父母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還可能在父母學會如何教育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教育孩子的機會。
在要求父母注重教育方式之餘,更要告訴孩子,做錯了事就要勇於承擔後果。
教室裡禁止打牌的規定,孩子肯定知道。
故意違反校規校紀後,再來講尊重,是不是有些晚了?
誠然,父母如果有更好的教育方式,那對孩子更好,但這不是讓母親為孩子的死擔責的理由,更不能口口聲聲說是母親逼死了孩子。
在這場悲劇裡,僅僅從父母教育孩子這一點上說,是沒有錯的,孩子犯錯,理應教育。但父母又是錯的,錯在選擇了不妥的教育方式。
孩子亦然有錯。
不要過多苛責孩子的母親。
當父母不敢教育孩子的時候,這社會,付出的代價將更大。
踢足球不小心打碎玻璃,道歉賠償足矣;但故意用足球去打破玻璃,該如何教育呢?
當一個孩子明知是錯,卻就要去做。
該怎麼教育呢?
深思:
現在的社會,家長為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
很多家長都想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給孩子美好的童年,就算做錯了事,走錯了路也沒有關係,父母的寬容會讓孩子被接納。
但這一切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在意孩子的未來如何。
能有一番成就那是孩子的本事,做個普通人那也是正常,若是被生活壓彎了腰,那還有父母為他鋪就的退路。
不逼迫孩子努力,就需要父母努力。
如果孩子未來沒有退路,他有什麼資格不努力呢?
BYE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我是珊言兩語,一起探討人世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