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武俠片的朋友不會對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陌生。七劍最早出場的是名叫傅青主的俠士。無論是在書中還是在徐克導演的電影裡,開場都是傅青主救人,充滿了俠士風範。
在《七劍下天山》裡傅青主使用的是當年置於天山上的長劍鍛造成「莫問」劍,代表著「智慧」,而現實中他的原型,明末清初的的書法家、畫家、俠醫、詩人傅山,正是這樣一位學貫古今的大家。
正值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的「我來添爾一峰青——傅山書畫展」,我們請來了從事書畫鑑定多年,同時也在國家博物館擔任義務講解工作多年的馮海嘯老師來跟大家聊聊這位明末清初的傳奇人物傅山。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清史稿傅山傳》中說他「六歲,啖黃精,不穀食,強之,乃飯。讀書過目成誦。明季天下將亂,諸號為搢紳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少媕冘。」大概意思是他6歲的時候不吃飯只吃一種叫「黃精」的中草藥,身體變得很強壯了才開始正常吃飯。讀書也是過目不忘。明朝的時候天下大亂,那些平日裡有名望的做官的人,大多迂腐不堪。傅山對他們不屑,仍堅持自己的氣節,從不阿諛奉承也不左右搖擺。
釋文
雨餘見歸鳥,山紫知暮光。
驢背危一客,雲根吐眾芒。
柳疏綠香苦,楓靜紅意涼。
蘿月徵詩上,遙巒孤靚妝。
傅山15歲補博士弟子員,20歲試高等廩餼。後就讀於三立書院,受到山西提學袁繼鹹的指導和教誨,是他頗為青睞的弟子之一。後來袁繼鹹被人誣陷入獄,傅山率領100多名山西學子步行赴京,聯名上疏,為他的老師鳴冤。經過長達七八個月的鬥爭,袁繼鹹的冤案得以昭雪。這次抗爭的勝利驚動朝野上下,也使得傅山名揚京師。袁繼鹹的案子結束後,傅山也無意於官場,返回太原,待在自己的書齋,以研究學問為樂。
釋文:
「破書餘古香
薰人勝旃檀
供養識妙心
芳杜抽靈山
今君無學問
雲煙籠糞丸」
(傅山罵人帶髒字哦,小朋友,不要學呀!)
明亡,傅山開始積極的參與各種反清復明的運動,甚至因為反清舉義被捕,在牢中傅山絕食了九天,後來雖在門生故舊的百般營救下出獄,做了一首《不死》詩以示羞愧。眼看復明無望使傅山十分傷心絕望,返回了太原隱居,繼續研究學問。
康熙十七年,康熙帝令三品以上官員推薦「學行兼優、文詞卓越的人」,強召傅山進京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年已古稀的傅山多次稱老病拒絕入仕清廷。陽曲知縣戴夢熊奉命促駕,強行將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後,傅山繼續稱病,臥床不起。陽曲知縣戴夢熊強行抬床將傅山送往北京。在距離北京還有呢20裡時,傅山誓死不入城。清廷宰相馮溥並一幹滿漢大員多次拜望誘勸,傅山靠坐床頭淡然處之。康熙拿他也沒辦法,就頒了個內閣中書的名,放他回鄉了。
釋文:
忠孝節義,人之大根,不可不厚;
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
樂與季主論道,不願漁父同舟
他工書善畫, 博極群籍, 在經史子集、 文學詩詞、 書法繪畫、 鐘鼎文字、 醫學醫術諸領域都有精深研究 , 所提倡的 「經子不分」 , 「經子平等」 思想更是開一代風氣之先, 其研究、 批點諸子著作之多、 內容之廣泛,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是少見的。
先看看他的書法作品吧。
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的書法追求先秦漢魏古風,針砭時弊,指點迷津,成為碑學興起的關鍵人物。
傅山在晚年書風以「二王」為依託更加揮灑淋漓,圓熟地達到變化萬端、無窮無盡的化境,調和碑學的「陽剛之美」及帖學的柔美,開創了一代新的強烈的書風書體形式,是書壇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和轉折點。
傅山提出的著名的四寧四毋」,即「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難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不僅道出了傅山先生自然即是美的思想,同時,也是傅山做人的準則,是他精神和人格的最佳註解。
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徵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在思想上精通儒釋道,有「學海」之稱,僅就自學研究著作而言, 山西省博物館現藏著作目錄有:《老子注》、《莊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鬼谷子注》、《公孫龍子注》、《淮南子注》等。
傅山在醫學上,也有著驚人的成就。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其醫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訣》,至今流傳於世,造福於人。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
身為名醫,最痛苦的事也許是不能解救家人於病魔手中。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愛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進入風燭殘年的傅山悲痛異常,再也經受不得如此打擊,不久則撒手人寰,與世長辭,時年77歲,留給世間一段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