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哪可休
回頭多少個秋
尋遍了卻偏失去
未盼卻在手
我得到沒有
沒法解釋得失錯漏
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
不知哪裡追究
一生何求
常判決放棄與擁有
耗盡我這一生
觸不到已跑開
一生何求
迷惘裡永遠看不透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冷暖哪可休
回頭多少個秋
尋遍了卻偏失去
未盼卻在手
我得到沒有
沒法解釋得失錯漏
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
不知哪裡追究
一生何求
常判決放棄與擁有
耗盡我這一生
觸不到已跑開
一生何求
迷惘裡永遠看不透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一生何求
曾妥協也試過苦鬥
夢內每點繽紛
一消散哪可收
一生何求
誰計較讚美與詛咒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一生何求
常判決放棄與擁有
耗盡我這一生
觸不到已跑開
一生何求
迷惘裡永遠看不透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一生何求》潘偉源作詞,王文清作曲,收錄於1989年8月由華納唱片發行的同名專輯《一生何求》中。1989年,該曲獲得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和最佳填詞獎。
王文清
《一生何求》這首歌的原版是由王文清作詞和作曲、由王傑演唱的《惦記這一些》,陳百強一次在計程車上聽見這首王傑演唱的國語版的《惦記這一些》,便被深深吸引,遂萌生演唱該歌曲的粵語版的念頭。最後由潘偉源作詞完成的《一生何求》。
1989年,音樂人陳百強用上天給他的一雙慧耳,在臺灣「發現」國語歌曲《惦記這一些》,這本是王傑《一場遊戲一場夢》專輯中一首很尋常的歌,回港後的陳百強弄到版權,和其他音樂人一起把它改編成粵語歌曲《一生何求》,使此歌變得不尋常。
在陳百強的音樂生命裡,《一生何求》是重要的歌曲之一,此歌從誕生到現在,被傳唱至經久不衰,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對於喜歡這首歌的人,大概是因為此歌代表他的人生經歷和感悟,不斷的得到,又不斷的失去。2010年《一生何求》獲得「華語金曲30年30歌」的榮譽。《一生何求》是香港樂壇黃金年代的勵志之作,凝聚人生哲理,隨電視劇《義不容情》紅遍大江南北,這首改編歌的韻味、意義遠遠超越了原唱。
潘偉源
《一生何求》是一首憂鬱空靈的歌。在1989年,這首歌可謂是各大香港排行榜的常客,從歌詞對照出來的那份對於人生匆匆的無奈慨嘆,相信也是這首作品一直以來讓人百聽不厭的原因。就連《金雞》都將這首歌來用作電影片尾曲,由此也不難看出這首《一生何求》在20世紀的80年代的影響力有多大。
潘偉源 (Poon Wai Yuen),香港知名填詞人。潘偉源早年在一所私立學校當老師,於1988-1991年為東華三院鄧肇堅小學的老師。1978年《星島日報》剛創辦「星島全音」,登報徵求填詞人。潘偉源把他之前曾和學生玩音樂時自己創作的一首歌曲以及應徵信寄給報社。不久報社就回音他被錄用。潘偉源自此踏入詞壇,他同時亦是首位靠寫應徵信而得到機會替唱片公司填詞的填詞人,其中葉倩文的《祝福》《珍重》、陳百強的《一生何求》、溫兆倫的《從未試過擁有》和呂方的華納時期日文改編歌曲《不捨得你》,以及徐小鳳《雙城記》成為他之萬古迴響作品。
他的作品數量眾多,題材亦多樣化,並配合不同歌手形象做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不少作品相當出彩,成為80-90年代的經典流行歌曲,如《一生何求》《祝福》《幾分傷心幾分痴》《烈焰紅唇》等。
潘偉源的歌詞創作精於遣情造境,水準穩定也不乏驚喜。人們說潘偉源是把文藝與社會相結合的填詞人,獎盃上的金光不過是螢火一點轉瞬熄滅,只有真正的藝術作品才不會輕易被吞沒。
他的詞作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情詞類,二是非情詞類。
情詞類
早期的作品多數是以詞中人的感情自白為主,較少比喻及場面設計,多以平鋪直敘事方式來寫作。而且,時常不停地圍繞著一個話題翻來覆去,未能有更深的意境。其後,他努力地作多嘗試,在有限的情歌空間中作多變化加以包裝,並把現代人的生活小節加入詞中,施以比喻手法加以描寫。
非情詞類
非情詞作品也不少,多都是因材所需而寫,其中以《一生何求》一詞,給很多聽者留下深刻印象,亦或是演繹者陳百強的關係,這首詞作體現出他的詞風因不同演繹者而不同。其次,他也以社會問題為創作題材並流露出對香港前途的憂慮感。
他的常用手法是以疊字、詞、句的結構,以及平行句式,這能加深讀者印象,增加壓迫感,且能符合流行曲的容易背誦原則,另一方面又會使人感到驚喜。
整體來說,他的詞作十分工整,也曾嘗試把文藝與社會結合,獲得相當大的成功。大多數詞作的意境深遠,而且用字嚴謹,押韻非常到家。
他是以一個圈外人身份闖進詞壇的,「我是第一位靠寫信應徵而得到機會替唱片公司填詞的!」潘偉源曾這樣說。
據潘偉源回憶,大約是1978年左右,那時他在一所私立學校當老師,為上學方便,遷到學校居住,因而空閒時間增多了,無聊時很想寫點東西,遂每日看報希望可以寫個專欄寫,偶然看到剛成立的「星島全音」登報請填詞人,他覺得填詞也頗好玩,且之前他也曾和學生玩音樂時自己創作一首歌曲,因此便寫了應徵信連同這首作品一起寄去。不久,「星島全音」便有回音,錄用了他。在「星島全音」發表的第一首作品是為方伊琪寫的《沙鷗》,潘偉源有點惋惜的說:"可惜這首歌詞和曲都較深,不易上口,加上沒有甚麼大宣傳,知道的人不多。"之後「星島全音」再也沒有叫他寫歌詞了。
再獲得其它唱片公司找他寫歌詞,說起來,全都是朋友間接推薦的,潘偉源說:"並沒有唱片公司主動找我,這就好像一種連鎖反應似的… …"事緣當年著名的樂評人羅鏘鳴很欣賞他的《沙鷗》,後來「大華」和「金音符」都找羅鏘鳴填詞,羅不想埋沒人才,便向這兩間公司推薦他,恰巧這時方伊琪也轉了去「大華」,於是潘偉源又替她寫歌詞,唱片名為《綠水青山》,事隔《沙鷗》已近兩年了。隨後,他替方伊琪寫的《臺前幕後》、《歸航》得到不錯的反應。潘偉源寫的《歸航》是自己包辦詞曲的,其歌唱老師也很喜歡,又向娛樂唱片公司引薦了他。能替EMI寫詞就更傳奇,是潘偉源的家庭女醫生穿針引線的。因為女醫生的哥哥梁漢銘替EMI寫曲,而女醫生得知潘偉源會填詞,便向哥哥推薦了他。在EMI第一首發表的作品是羅文主唱的《迷惘》。"就是因為全都是朋友間接引薦的,所以至今我認識的唱片公司職員並不多,很多時候為某歌星寫了詞,那歌星也不知道我是怎個模樣"潘偉源說。能獲替無線(TVB)劇集主題曲填詞的機會,則是在鍾肇峰的引薦下,為柳影虹寫了一首《樓梯轉角》,寶麗金方面頗為喜歡便多給一些機會,湊巧蔣麗萍要唱《為人師表》的主題曲,他們知道潘偉源也是當老師的便交由他試填。
王文清,臺灣著名詞曲作家,臺灣虹樂隊第二代鍵盤手。主要作品有《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惦記這一些》、《故事的角色》、《一生何求》等歌曲。
他為許多歌手創作歌曲,如王傑、巫啟賢、趙傳、高明瀚、潘協慶、成龍、王力宏、彭羚、李翊君、王馨平、葉歡、鄺美雲。此外,香港歌手陳百強、呂方、葉倩文也演唱過他的作品,他為王傑創作的《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故事的角色》、《惦記這一些》、《讓我永遠愛你》等歌曲打開王傑的知名度,並奠定王傑在華語樂壇的地位。他創作的《惦記這一些》(原唱:王傑)經陳百強翻唱成粵語《一生何求》後,風靡全國,成為粵語歌曲的經典之作。
但是說到自己的這些經典老歌,王傑卻透露:都是別人不要的歌。當年到臺灣發展的王傑籤約在著名音樂人李壽全的公司,當時李壽全給了他一批歌,都是「沒有人要」的作品。「那些歌都是被人家挑選之後剩下的,都是王文清當時寫的歌,我們公司的歌手黃大煒不唱,娃娃也不唱,我在這中間找出《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之後重新編曲,才有了後來大家聽到的經典。」
雖然演繹王文清如此之多的好歌,但是王傑卻爆料:「其實我根本沒有見過王文清,這也算是我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吧。」
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人,大致上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就「銷聲匿跡」,和劉文正、陳淑樺等歌手一樣,成為華語流行樂壇的「失蹤者」。而網上大致認為,王文清曾經是齊秦「虹樂隊」的貝斯手,事實上,王文清是「虹樂隊」的鍵盤手。
江建民在微博中透露,王文清早已離開音樂行業,如今在臺中的一個管理委員會任職,並表示希望他遠離音樂後能健康快樂的享受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