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存在之倍增,或反射的深淵?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Lyle Rexer 影藝家 收錄於話題#影藝家深度譯文160個

© Roy Lichtenstein

鏡子:存在之倍增,或反射的深淵?

文 | 萊爾·雷克塞爾

譯 | 李鑫

我將效法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選用能引發共鳴的隱喻,比如,一座圖書館、一個迷宮、一張地圖、一面鏡子。其中,鏡子最重要,亦最先出現,因為在代達羅斯建造迷宮或者發明喪命的翅膀之前,那喀索斯就已凝視水面。我理所當然地以為,面對鏡子時,觀者很難在意指系統中分清原始版本與鏡像版本,即便我能辨出一二。鏡子不好寫,讀者當留意。

我仿佛身陷鏡子,徘徊於兩幅圖像之間。第一幅是攝影藝術家傑裡·斯帕尼奧利(Jerry Spagnoli)的銀版照片,他也與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一起製作銀版照片。150多年前,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稱此媒介為「一面有記憶的鏡子」。銀版照相法是一塊鍍銀的金屬薄版,遇光則成正片。鏡子有記憶嗎?它會遺忘嗎?

© Jerry Spagnoli

我腦海中的畫面是一場災難,斯帕尼奧利站在屋頂匆忙地拍下世界貿易中心傾塌之一瞬。場景逼真,如夢似幻,因為反射表面上曝光的銀鹽顆粒可以反射光線。我發現了事件的特殊動態性,一切在重新上演,圖像的檔案被銷毀。我還看見了其他事物。由於銀版照片須呈一定的角度,以便底片反射光線、顯現畫面,故而,我必須反覆翻轉。災難場面消失之際,它會被我凝視的目光及身後的一切所替代:書籍,敞開的窗戶,更充足的光線,世界。世界仍在彼處,卻因被捕捉的圖像而改變,不復存在。

另一類影像(即孿生影像)尚不存在。這是義大利藝術家西爾維奧·沃爾夫(Silvio Wolf)構想的裝置的一部分。此裝置包括一組沿走廊水平排列的黑色照片,空無一物的方塊懸掛在明亮的牆面上。黑色方塊正在發光,但仍是一片黑暗。如若觀者走近作品,(不妨想像一下,)他們會被直接奪走視覺。世界好似戴上了墨鏡。如若我想瞥見黑色表面的任一東西,只會是我轉瞬即逝的影像。

© Silvio Wolf

此乃鏡子之兩極:前者藉由豐富的表象而實現存在之倍增,後者則在表象的空間、反射的深淵中創造本不存在的空間來否定此力量。每類鏡子均有其歷史、支持者與受害者。我們對具有生成性、繁殖性的鏡子及其身份、幻覺、自戀等問題耳熟能詳。在柏拉圖的眼中,此類視覺是巖壁上的影子,它是複製品的複製品,其原初的、單一的、非物質的、非視覺的形式乃知識的終極目標。不過,我們無法離開幻覺式再現的領域。

因此,西方藝術史在其基本理論框架中暗示鏡子是模仿與仿製,並帶有規範、甚至輕蔑的色彩。從弗洛伊德、勒內·基拉爾(René Girard)到雅克·拉康等理論家認為,模仿與鏡子起到更基本的作用:對弗洛伊德而言,它是自戀型人格;對拉康而言,它是自我成長過程中的鏡像階段。拉康在一次講座中說道,孩童破碎、原始的意識經過迷戀般地長久凝視統一秩序的「鏡子」而變完整了。此迷戀中既有恐懼,又含欲望。對基拉爾而言,模仿或擬態行為是文化本身之來源,其暴力誕生於祭祀儀式與替罪羊的行為之中。

© Jan van Eyck

在中世紀晚期的西方基督教國家,鏡子具有雙重特徵。它仍代表虛榮,卻也標誌著西方觀察世界的機會逐漸增多,蓬勃發展的商業活動促進了再現領域的擴張。藝術家是販賣此類符號之人。比如,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的一幅15世紀畫作,他描繪了阿爾諾芬尼(Arnolfini)的婚姻,凸面鏡是其中的焦點。他們走過房間的門檻時,兩個微小的身影映射在鏡子中。鏡中的二人或許是畫家本人和一位年輕人(可能是證婚人)。凸面鏡能在單一畫面中吸收並反射地板、天花板、天空與屋外的花園,否則無法在側窗看見。

因此,某些評論家認為,鏡子是某種洞,它吞噬整個視覺世界,並將之變成表象。更確切地說,鏡子(一門隱喻的藝術)拓寬了可見物的領域,突破了個體直接感受的範圍。視覺的擴張與複雜化是從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到委拉斯開茲(Velázquez)等矯飾主義、巴洛克藝術家反覆運用的一個主題,最著名者是《宮娥》(Las Meninas,1656—1657年)。

© Velázquez

我們不難發現,此類主題如何先在19世紀被政治化、後在20世紀被戲仿。在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著名的文化全景畫《女神遊樂場的吧檯》(A Bar at the Folies-Bergère,1882年)中,藝術家的固定視角及其假定的視覺透明為觀者提供了更模糊、更妥協的位置。酒吧侍女端正地站著,心不在焉,眼神遊離。她身後的巨大鏡子映射出背影,偏離中心和她服務的人群(很明顯,她不屬於「觀看階層」)。我們能看見她的一切,卻無法直接看到顧客,因為我們身處其中,而且,我們極度渴望的目光佔據了畫面的中心。

© Édouard Manet

美國波普畫家梅爾·拉莫斯(Mel Ramos)在1974年戲仿了委拉斯開茲的畫作《維納斯與丘比特》(Venus and Cupid),他在作品中用心理、性與政治含義總結了鏡像凝視的全部傳統。[他還戲仿了馬奈的畫作《奧林匹亞》(Olympia)。]他的宮女是金髮碧眼的電影明星,她在猴子的注視下望著鏡子中打造的文化形象。她直視鏡子,鏡中的表情卻清晰地表明,她實際在看著什麼。她給予我們正在尋找的東西。

© Mel Ramos

在拉莫斯的畫作出現幾年之後,加拿大藝術家傑夫·沃爾(Jeff Wall)在創作首張攝影式場景畫(photographic tableaux)時,以判然有別的方式回應了委拉斯開茲和馬奈提出的鏡像問題。他的《女人像》(Picture for Women,1979年)是一次試圖消除《女神遊樂場的吧檯》中各種關係的自覺式實踐:他將攝影師及其拍攝對象置於同一個視覺平面,畫平面的兩「邊」被摺疊成透明的表面,並讓正對觀者的照相機成為照片的中心。但我們認為,這張圖像是刻意創作的女性主義宣言或是魚目混珠的視覺遊戲,它是一份鄭重其事的聲明,即探索表象、身體與主觀凝視之間的複雜關係已從繪畫轉向了攝影。

© Jeff Wall

這是必然的轉變。因為攝影是一個機械過程,它取決於光線的折射及其捕捉,亦取決於能顛倒圖像的鏡子——攝影不可避免的主體不可能是藝術家及其表達,它只能是表象本身、所見物與所「拍」物之間的特殊關係。畢竟,它是媒介魅力的根源。不妨說,媒介能自我反射,因為攝影中有許多雙重影像、攝影師的眾多痕跡(從影子到清晰的自拍)以及諸多鏡像。

比如,攝影師李·弗裡德蘭德(Lee Friedlander)的佳作幾乎只有映射:汽車的後視鏡、商店櫥窗、電視屏幕、汽車的保險槓。在他的作品中,照相機經由表象的擴散而捕捉美國社會激增的人工化現象,其中的多數表象來自照相機,並通過作為「文化」工具的電視而廣泛傳播。

© Lee Friedlander

無獨有偶,在弗裡德蘭德的創作盛期,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創作了《尤卡坦的鏡面位移》(Yucatan Mirror Displacements,1969年),鏡子裝置位於墨西哥,並被拍下。除了反射周圍的環境,鏡子幾乎沒有移動。「位移」發生在照相機之中,而非風景。

© Robert Smithson

對柏拉圖而言,圖像(二手或三手的體驗)對現實的全面調解最終會形成影子的洞穴。我曾經看過一張照片,一名男子對著浴室的鏡子拍照,顯然,正是眼前的這張照片。他的影像被周圍的鏡子無限地反射。這種反射性、被影像淹沒的感覺以及體驗的真實性,在維克·穆尼茲(Vik Muniz)等藝術家身上產生了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式的反諷感,穆尼茲尋找無數的方法在不減少模仿魅力的前提下削弱攝影的鏡像力量。

© Penelope Umbrico

對此,佩內洛普·昂布裡科(Penelope Umbrico)進行了聰明地批判式回應。她的系列作品《克雷格網站待售的電視機》(For Sale/TVs from Craigslist,2008—2009年)挪用了流行網站上待售的電視機圖像,每張圖像均包括所在房間的真實情況。被關掉的電視機繼續在空白的畫面中傳遞意想不到的信息。昂布裡科以最初的網際網路價格在克雷格網站上出售照片(仿佛它們仍是電視機),從而使之再次進入商品流通環節。

對於當今一些最激進的藝術家,鏡子的激增已經超越了他們所代表的尾聲。我們可以稱其為黑鏡藝術家,正如藝術史家阿諾·馬耶(Arnaud Maillet)。在系列作品《鏡子》(Mirror)中,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展示了50多幅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畫作,他只是讓鏡子變成空白,或者用標誌性的本戴圓點(Benday dots)覆蓋,從而濾去表象與生成的力量。

© Roy Lichtenstein

在作品中,影像、事物與其反射(再現)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觀者均被否定了。我們的立場不是暗示,而是直面。如若我們以任何方式再現自身,那它就像圓點,想一想空曠處分散的身體。揚·范艾克讓自身進入鏡子,進而當作藝術家在意義鏈條中的優先聲明,利希滕斯坦卻挪走了自身。

© Gerhard Richter

格哈特·裡希特(Gerhard Richter)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作的系列畫作《灰鏡》(Spiegel, grau)以利希滕斯坦的終點處為起點。馬耶寫道,此系列「將凝視淹沒在黑暗與不確定性之中」。裡希特以其多數基於照片的作品卻非個人生活而聞名(儘管多數觀者認為二者相近)。此方式減弱了他對精確度的負擔,並賦予畫作某種「曾經消失」的品質——從既有的現實與藝術家處移除,二者共同構成藝術的意義之源。

藝術無法將我們從自身表象的真正暴政中解救出來,此暴政致使我們柏拉圖式地追尋自身之外的真理起源。藝術亦無法將我們從觀看的愉悅、應有的各種感受中解放出來。相反,正如《灰鏡》,它提供了一種空鏡,這不是抗拒詮釋性凝視的單色,而是吞噬並歸還自身的模糊影像的表面——灰色。

2010年,泰特美術館

文章

https://www.tate.org.uk/tate-etc/issue-19-summer-2010/multiplication-being-or-reflective-abyss

作者

萊爾·雷克塞爾(Lyle Rexer),獨立評論家、策展人與作家,現居布魯克林,任教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他的影像寫作主要涉及現當代藝術、建築與攝影,長期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光圈》(Aperture)、《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以及《當代畫家》(Modern Painters)等雜誌撰稿,並擔任《照片》(Photograph)雜誌主筆。

至今,他已經出版《批判性眼光:理解攝影的15幅圖像》(The Critical Eye: Fifteen Pictures to Understand Photography,2019年)、《視覺的邊緣:抽象在攝影中的崛起》(The Edge of Vision: 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2013年)、《如何欣賞局外人藝術》(How to Look at Outsider Art,2005年)等書。

譯者

李鑫,「影藝家」主理人、影像寫作者與譯者,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現當代藝術與策展理論、影像收藏與推廣。

原標題:《鏡子:存在之倍增,或反射的深淵?》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當把兩面鏡子面對面放置時中間會產生一種能夠無限反射的奇怪隧道
    「我是一個對鏡子感到害怕的人,不僅面對著無法穿透的玻璃,裡面一個不存在的無法居住的空間反映著,結束了又開始」。—— 出自《鏡子》。鏡子在三維空間中開闢出一個新的空間,能讓我們進入一個同現實完全相同的世界人們對鏡子著迷的原因有很多,在很久以前,當鏡子不存在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自己的臉是什麼樣子的,除了在水面上流動轉瞬即逝的倒影,很快在伊特魯裡亞古埃及或古希臘的文明中,人們已經開始對銀、青銅和銅等金屬進行打磨拋光來製成鏡子
  • 將1000℃的光照在鏡子上,是否能反射回去呢?結果猝不及防!
    將1000℃的光照在鏡子上,是否能反射回去呢?結果猝不及防!鏡子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物品,人們每天都會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儀表,從而整齊自己的精神面貌,而鏡子具備反射光線的能力,可光也是有熱度的,如果將1000度的光照在鏡子上,是否能反射回去呢?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
  • 鏡子反射雷射炮?理論有可能,但達成條件絕非印專家想的那麼簡單
    但一向「無所不能」的印度就將一項類似電影誇張的情節提到現實中來,那就是用鏡子來反射大功率雷射炮,不得不說腦洞強大,鏡子反射能光源是我們都知道的,但反射雷射炮這種殺傷型武器可能嗎?高能雷射炮是一種高聚焦的強雷射束,由於沒有實際質量,它不能產生動能傷害,它的傷害是照射在目標表面產生的巨大熱能。
  • 如何巧妙利用鏡子反射,拍出創意照片!
    如果想要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來拍攝有趣的人像,則可以使用家中鏡子,如果你正在發揮創造力,則可以準備幾面鏡子,在鏡子中拍攝照片表現自己的構思和創意
  • 趙麗穎練舞,卻被鏡子反射出真實身材,網友:這比例是認真的嗎?
    趙麗穎練舞,卻被鏡子反射出真實身材,網友:這比例是認真的嗎?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其實是很有道理的,最近趙麗穎工作室曬出了一段視頻,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出,趙麗穎在非常努力的練習在快本上表演的這段舞蹈,看得出來,趙麗穎非常認真,而她在練舞的時候,卻被鏡子反射出真實身材
  • 竟拿鏡子當戒指套手上登臺,反射的光有點刺眼啊
    也不知道張碧晨是怎麼想的,手上是拿了一塊圓鏡子當戒指戴了嗎?這個戒指看著也太大了吧,難道張碧晨就這麼臭美嗎?而且這塊「鏡子」在燈光照耀下反射光芒也太刺眼了!張碧晨這麼臭美?  當然了,忽略張碧晨手上的「鏡子」戒指,她這一身造型還是很不錯的!白色長裙與張碧晨的黑色長髮造型很是相稱,顯得她整個人氣質很是優雅!
  • 電影中鏡子的表現形式和功能
    ,除了講求一切構圖的原則外,還能利用燈光製造明暗,布置氣氛,計劃層次,使畫面具有明形暗影,並能貼合劇情的需要,以增加電影藝術的美和真。同樣在《酒與玫瑰的日子》(Days of Wine and Roses,1962)中,影片結尾——夜晚,因酒癮把家庭搞的支離破碎的傑克.萊蒙在窗口目送樓下離去的妻子,窗戶外「酒吧」單詞的霓虹燈映射在他面前的玻璃上,它同傑克的臉分別佔據左右畫面,正代表了破碎的家庭和摧毀它的武器。
  • 臺灣名模劉薰愛大露撩人美背 鏡子反射驚見胸前激凸
    這張穿著貼身長禮服的美照,嫩白美背引發粉絲連聲讚嘆,但圖中的鏡子竟反射出胸前疑似激凸,成為意外的一大亮點。劉燻愛是個非常有愛心的女孩,她時常在繁忙工作之餘,依靠自己的繪畫專長,繪製網球帽在網上拍賣,通過這樣的方式為福利機構募捐善款。
  • 劉亦菲真不適合自拍,背後鏡子反射出真實顏值,我沒看錯?
    比如說這一張自拍照,長發側放在一側顯得嫵媚動人,很有女人味兒,看起來已經很漂亮了,這自拍水平真的是與日俱增,但是不少網友卻注意到了她背後鏡子的投射,正好呈現出了劉亦菲真實的側顏顏值
  • 港女星集體走光事件 鏡子反射女星春光大洩辣眼睛
    而這次居然是香港女星集體走光事件,原來是鏡子反射女星春光大洩辣眼睛,一下子震驚了娛樂圈,大家怎麼看呢?原來是一年一度的香港時裝節,有很多的女星都參加了,但是沒想到的是,主辦方居然在背景板的地面前裝了一塊鏡面的裝飾,雖然看起來是好看了一些,結果就是穿裙子的女星都走光了,當時我們可以看到,女星一開始是在背景板籤名,之後更是各種配合的擺姿勢,但是沒想到的是,有人這個時候就發現了,地上的鏡子反出了女星的裙底。
  • 臥室鏡子擺放禁忌 鏡子對著床擺放好嗎
    臥室鏡子擺放禁忌鏡照睡床、鏡照房門、鏡照神明鏡子如正對神明桌,不僅對神明大不敬,還會造成不好的衝煞,讓原本駐在家中保佑你們的神明,因鏡子產生的衝氣而離開。1、鏡擺財位客廳內財位不可擺鏡子,才不會讓財神因鏡神而被反射走,一般來說,客廳的財位是大門進來的左右對角處。另外,鏡子也最好也不要嵌在客廳的天花板上,因為這會讓坐在客廳的人耗氣、耗財。
  • 鏡子照床的危害 鏡子擺放風水有哪些
    鏡子照床的危害鏡子對著床是大忌。鏡子有反射光,這是一種不良的射線,對著身體,會造成神經衰弱、睡眠質量差等不良反應。過去迷信認為鏡子對床會招鬼。如果鏡子對著床,不妨在鏡子上安裝一個布套,睡覺時把套子放下來。
  • 「反射與極化」光線魔術的影像骨骼
    這一次,三個相機中的一個現在看到了一個令人目眩的明亮反射,而其他的則完全看不到鏡子中的反射光。該圖說明了,當光線直射玻璃等拋光表面時,所產生的直接反射。光線從光滑的表面以相同的角度反彈。更精確地說: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這意味著可以看到直接反射的點是由光源、被攝體和相機視點之間的角度確定的。因此,我們很容易理解,三個攝像頭看到的鏡子亮度將會存在很大的差異。
  • 乾貨丨電影鏡頭中鏡子的7個妙用
    用鏡子增加新空間,展現了平面圖像之外的立體空間,使電影畫面的構圖發生了改變不僅在電影中常常見到,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功能。電影《僕人》中,通過鏡子的反射加入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同時將整間屋子的全貌映入眼帘。電影中的人物通過鏡子看到自己,觀眾通過銀幕看到角色和鏡像化的分身。
  • 家居風水|為什麼床頭不能放鏡子 臥室鏡子擺放有講究
    從生理上來說:影響睡眠質量鏡子能反射光,將鏡子放床頭容易反射光線影響睡眠。睡眠質量不佳容易神經衰弱,幻象叢生。夜晚的鏡子就更是帶著詭異的氛圍。讓我們發揮一下想像力:午夜之時,你迷迷糊糊從床上爬起來前往洗手間,路過鏡子時,轉頭看見鏡子裡披頭散髮的你自己,就著微弱的光線,「死亡之氣」瀰漫,像不像「貞子」出現?人在迷濛中容易神志不清,也就更容易被一些小事情驚嚇到。長此以往,更是影響了精神,指不定還容易「嚇出心臟病」。為了有個安穩覺,床頭別放鏡子吧!
  • 鏡子是什麼顏色的
    但是鏡子是什麼顏色的呢?你可能會說是「銀」色,因為鏡子一般看上去是銀色的,當然,它們是由銀或銀色的東西(比如鋁)做的。但實際上,鏡子是根據環境的顏色而變化的。比如在一個綠色的房間裡,鏡子是綠色的。如果你照鏡子,它就會變成你自己的顏色。一個物體的顏色就是它所不能吸收的光的顏色。這些便利貼是橙色的,因為當受到白光照射時,它們會吸收除橙色外的所有其他波長的可見光。
  • 鏡子不能對著床是真的嗎?臥室鏡子擺放需要注意些什麼?
    鏡子這個東西在各種恐怖影視作品中是最常見的道具,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鏡子有些邪乎,對於一些有著迷信思維的人來說,鏡子其實是有很多禁忌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臥室中擺放鏡子的禁忌,為什麼人們都覺得在臥室中擺放鏡子不好呢?這個原因還要從風水學說起。
  • 鏡子的魔法
    舊世界就像是一座沒有了任何根基的紙房子,它已岌岌可危,我們不應再指望自己能夠從這裡找到穩定或慰藉,因為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真實與完美,而是披著完美外衣的真實恐懼。如果這個世界它真的喜悅,真的完美,就不會出現一部分的人生活富足,另一部分的人則如臨地獄,也不會出現人們對美麗自然景色的趨之若鶩,卻又同時嚴重破壞自己所生活的周遭環境。
  • 為什麼說,鏡子是拍人像的好幫手?
    多鏡創造非凡特效使用數塊鏡子,影像疊加,能創造出更多樣化的特效。最簡單的玩法就是增加鏡子數量,用多個鏡子在同一個畫面中映射出不同角度的人像:或者直接把兩個鏡子對著,創造出「無窮倒影」的效果:反射製造空間錯位用鏡子來蓋住模特的某一個部位,在鏡子上顯示出(或用後期做出)其它方向上的反射倒影,形成空間錯位,也是創意人像攝影中一類常見的方法。
  • 鏡子是死神進出之門——《奧菲斯》
    鏡子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例如拉康的嬰兒通過鏡像認識自己,從而完成鏡像的認同,進入想像界,造成人的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異化。所有的鏡子都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死神可以從所有的鏡子中進出。其意思可能是,死存在於生的所有的自我關懷之中。所有對死亡的探索都是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死亡也是自己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