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範圍內,新冠疫苗的第一輪接種高峰已至。由於美國疫情「第一波從未結束」,美國的重點人群和高齡、高風險人群就此迎來了一絲曙光。
在剛剛過去的周五(12月18日),美國副總統彭斯面對著一屋子的攝像機,在白宮接受了新冠肺炎疫苗的第一劑注射。「不錯,不錯。我什麼感覺也沒有。」在接種後不久,彭斯戴著口罩說,「別懷疑,這是個醫學奇蹟。」
接種前兩天,白宮就在16日宣布副總統彭斯夫婦將公開接種疫苗,以努力「宣傳(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在整個接種過程中,彭斯在鏡頭前至少稱讚了8次疫苗的「安全有效」。
在彭斯接種疫苗的同時,美國最新的單日新增病例數據接近翻番。疫情前期忽略防控且漏洞百出,使疫苗接種工作顯得更為必要和緊迫。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連續批准了兩款疫苗——11日,批准緊急使用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18日,批准了美國生物技術企業莫德納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具體的接種工作從上周一(12月14日)開始。根據《紐約時報》彙編的數據,截至12月18日,已經有超過12.8萬美國人完成接種。
儘管早前不少美國人對是否要接種疫苗猶豫不決,但隨著疫苗的上市,這一情況漸漸有了改變。
根據美國凱撒家庭基金會(KFF)上周發布的一項調查,美國確定或可能會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有了顯著提升。相比今年8~9月只有63%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接種疫苗,在11月底和12月初調查中,這一數字增加至約71%。
「我應該會去接種的。因為我想恢復正常生活,想出去旅行。」在加利福尼亞州工作的毛女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當地已經有醫生和護士接種了。我還是比較相信醫生的。但我肯定不會現在就接種,因為我年紀不大且不是必須外出工作,等輪到我,那也是幾個月之後了。」
接種疫苗的「名人效應」
即將迎來聖誕節的美國,疫情數據屢屢創下新高。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9日公布的疫情數據顯示,18日全美報告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40萬例,達403359例,以近一倍的增幅再次刷新全球範圍內一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最高紀錄;新增死亡病例為2756例。
而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9日晚,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176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31.5萬例。
研究人員認為,對疫苗的信任可以增加接種率,但如何增強民眾對疫苗的信心呢?
「隨著上市的疫苗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熟悉,我認為人們的猶豫程度會下降,」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醫學人類學家肖奇-斯帕納(MonicaSchoch-Spana)稱,「仍有大量的人處於觀望模式。他們對接種疫苗感興趣,但也希望看到更多安全性方面的證據。」
而知名人士接種及為疫苗背書,或將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北卡羅來納大學吉林斯全球公共衛生學院的健康行為系教授布魯爾(NoelBrewer)解釋稱:「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
譬如,美國公共衛生部部長亞當斯(Jerome Adams)也和彭斯夫婦在鏡頭前同場完成接種。亞當斯此前在接受採訪談到為總統和公共衛生官員等高層人士接種疫苗的問題時說:「像我這樣的人接種疫苗有象徵意義。」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已於當天接種疫苗。而當選總統拜登及其夫人,據悉將於21日接種新冠疫苗。
此外,美國前總統布希、柯林頓和歐巴馬都主動表示願意在鏡頭前接種疫苗,向美國人證明疫苗的安全性。「我最終可能會在電視上播出(接種疫苗的過程),或者讓人拍下來,只是想讓人們知道,我相信科學,而我不信任的是患上新冠(的後果)。」歐巴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事實上,在2009年H1N1大流行期間,歐巴馬就在白宮攝影師面前挽起袖子注射了疫苗。
12月18日,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稱,他正在等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收到被分配的疫苗,然後再進行注射,該機構的一批疫苗預計將在下周到達。他有望能在12月21日這一周接種。「我已經準備好了,」福奇稱,「我會儘快接種疫苗。我希望能在未來幾天到下周早期完成。」
此外,據英媒報導,在接到電話通知有資格接種疫苗後,美國福克斯集團董事長兼新聞集團執行主席默多克(RupertMurdoch)於18日在英國接受了新冠疫苗注射。這位89歲高齡的傳媒大亨符合第一輪疫苗接種的條件。
12月16日,在電影《指環王》中演出「甘道夫」一角的英國演員、81歲的麥凱倫(IanMcKellen)也在倫敦完成了第一劑注射。麥凱倫稱:「老一輩人中的接種率應該是100%,因為你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你親近的人接種疫苗。你在為社會儘自己的一份力。」
「苦樂參半」的時刻
英國牛津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預測稱,如果第一波新冠疫苗得到有效部署,再加上得當的社交距離控制,發達國家可能會在春末開始擺脫疫情的衝擊。但擺脫疫情的速度將部分取決於更多的疫苗能否獲得批准等因素。正如福奇近日所說,當前我們正處於「苦樂參半」的時刻:儘管疫苗的上市帶來了希望,但疫情的發展仍然不容樂觀。
這是因為,事情在好轉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奧斯特霍姆(MichaelOsterholm)稱,如果政府在聖誕節期間放鬆約束,感染率有可能會像感恩節過後一樣激增,並導致更多的死亡。他稱,人們必須在「短短幾個月」內繼續遵守規則,直到疫苗在大部分人身上接種。
據報導,全美12月11~18日完成的疫苗接種數,僅略高於18日當日新增病例數的三成。
忙中出錯,美國聯邦向地方政府的疫苗交付也出現了混亂。
美國14個州的官員表示,他們在16日得知,21日當周裝運的疫苗將比第一周的劑量少,這令其措手不及。譬如,佛蒙特州衛生局專員萊文(MarkLevine)稱,這一周的劑量少了25%至35%。「這是破壞性的,令人沮喪的,」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JayInslee)表示,「我們需要準確的、可預測的數字,來規劃並確保接種的成功。」
在英國,據彭博社報導,該國已有超過13.7萬人接種了疫苗。但與此同時,由於檢測出新的變種病毒的傳播能力比此前增加了70%,英國首相詹森在19日宣布,計劃對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大部分地區進行嚴密封鎖。上周,倫敦的病例數幾乎翻番,其中60%的病例檢測出新的變種病毒。
荷蘭政府在20日表示,本月檢測出一例攜帶新變種病毒的病例,並將從周日早上6點開始禁止從英國飛往荷蘭的航班。德國上周也重新引入封鎖措施,所有非必要的商店都關閉,此前該國錄得自疫情開始以來最高的新增病例數。
在美國,普通人可能將從明年1月開始接種疫苗,預計到明年3月底將為1億人接種新冠疫苗。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疫苗流行病學教授吉特(MarkJi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何時能達到「群體免疫」,取決於疫苗的有效性和覆蓋率。「要達到群體免疫力,我們需要非常高的疫苗覆蓋率,這樣才能很好地防止感染和疾病。」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