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隨著復工復產的市民越來越多,如何做好辦公室的疫情防控成為了不少白領關心的問題。今天(28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新聞記者專門採訪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醫院感染管理科科長馬珍。
作為市急救中心醫務人員的「守護者」,馬珍和她的團隊最近一直在和新冠病毒作鬥爭,不僅詳細學習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出臺的一系列新冠肺炎診療和防控方案,還結合急救中心特點制定了適合自己醫院的的防控方案,為醫務人員進行了多場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識和技能培訓,更是對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員、確診病例轉運人員等逐一進行培訓,確保醫務人員安心出徵。
馬珍認為,要想做好科學防控,首先要了解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根據第六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目前這種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當然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的氣溶膠情況下,也要考慮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因此如何切斷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就是目前復工以後辦公室防控的重點!」
為做好防控,馬珍提出了7點專業的措施:
措施1:做好個人防護
馬珍認為除了選擇佩戴合適的口罩外,還有幾個注意事項:「很多人知道外出和乘坐電梯、公交時要戴口罩,其實在辦公室工作也要戴口罩,而且還要正確佩戴。一般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深色面朝外或褶皺朝下,鼻夾側朝上,使口罩覆蓋口、鼻、下頜,雙手指尖由內向外觸壓鼻夾,使口罩充分貼合面部。
用餐時,口罩要避免被汙染,應該要把口罩與鼻子、口接觸的一面向裡對摺,不要接觸汙染面,放在塑膠袋裡或者用紙巾包住,吃完飯後應立刻戴上。」口罩使用後放進專用垃圾桶內。
針對洗手的問題,馬珍認為不容忽視:「避免接觸傳播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洗手,在辦公室傳閱文件,觸摸印表機、訂書機、門把手、扶手、電梯按鈕等高頻率接觸的物體表面時,都應該洗手,且觸摸這些物品後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口、鼻和眼睛等部位。還需要提醒的是,上衛生間前後均要洗手;咳嗽、打噴嚏用手遮擋後要洗手。在辦公場所建議使用一次性的瓶裝洗手液,不要使用固體肥皂,有條件時可配備非接觸式水龍頭,避免交叉汙染。如果在其他不方便洗手的地方,建議隨身攜帶含酒精等成分的洗手消毒液備用。
措施2:做好健康監測
目前我市復工的企業,全部進行了復工前的排查,馬珍認為不能因為做過復工排查就掉以輕心:「辦公室應該指定專門的人員負責員工健康監測,不能僅依靠員工自己報告體溫,每天至少監測2次體溫,並詢問是否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症狀、是否有發熱、畏寒和乏力、腹瀉和結膜充血等症狀。」
針對辦公室日常健康監測的重點,馬珍表示如實報告自身健康狀況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每個人都是疫情防控主角,是否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有曾接觸過以上地區或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是否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接觸史等都應當如實匯報,瞞報不僅可能害自己,也可能傷害同事和家人。」
措施3:保持空氣流通
辦公室是相對密閉的空間,如何保持空氣流通一直是道難題,特別是為了應對疫情防控,中央空調關閉的情況下,馬珍認為開窗通風非常有必要:「建議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3次,每次通風30分鐘以上。最近天氣比較冷,通風可選擇在上班之前、午休間或室外溫度較高時,通風時注意保暖。」
針對部分辦公室是隔間,沒有窗戶不能自然通風的情況下,馬珍建議,可以藉助機械排風的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可以採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
措施4:做好日常環境衛生
表面上看,環境衛生和疫情防控好像關係不大,可實際上卻息息相關,馬珍透露:「灰塵和揚絮容易吸附病毒。我之前去一家單位做科普宣傳,就看到辦公室物品擺放雜亂且布滿灰塵,大家對辦公區的環境衛生還是不夠重視。」
如何做好日常的環境衛生?馬珍表示保持環境清潔很重要:「辦公室、電梯、食堂等公共活動區域應該定期用250mg/L-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且作用30分鐘以後用清水擦拭乾淨,消毒頻次可為每天1~2次。如使用酒精應擦拭消毒,不宜噴灑消毒,謹防導致火災。鍵盤、滑鼠、手機、文件夾、桌椅等高頻接觸的小物體表面消毒可用酒精或消毒溼紙巾擦拭2遍,作用3分鐘。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消毒溼巾進行擦拭。
措施5:垃圾及時處理
沒有發生新冠病毒疫情之前,每天及時清理垃圾都是辦公區域的正常工作,不過馬珍認為清理過程中有兩件事值得提醒:「首先是食堂倒廚餘垃圾地方,一定要及時清潔消毒餐盤,避免餐盤的堆積;其次是公共區域的垃圾箱,不只是及時清空,還要對垃圾箱定期進行清潔消毒,我看到很多垃圾箱的內外很髒,這有可能成為安全隱患。」
措施6:減少員工聚集活動
單位、公司復工以後,不少辦公室的白領們都會聚在一起,交流交流最近宅在家的心得,可這樣的行為並不安全,馬珍希望提醒廣大復工的市民:「辦公室應當儘量減少聚集,即便是戴了口罩,人與人之間最好保持1米以上距離。特別是在等電梯的時候,保持一定距離排隊,進了電梯不宜面對面乘坐;減少召開會議,提倡電話會議,避免人員聚集;吃飯時也要錯開用餐時間,人與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就餐。不提倡在食堂集體用餐。」
措施7:設置應急處置預案
作為一名感染控制科的專家,馬珍建議每個單位和公司,在復工以後都應當在公共場所設立應急區域,一旦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其他相關要求進行處理。隔離區最好能滿足吃住要求。同時應該把病例上報流程梳理清楚,如何上報?給誰上報等等。」
在採訪的最後,馬珍提醒廣大辦公室白領:「在做好各項防控措施的情況下工作,是沒有問題的。各位白領平時應當加強鍛鍊、合理休息,增加身體的抵抗力,不提倡注射免疫球蛋白等進行被動免疫。」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