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驚夢/文
今年夏天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時,王智被某個影評人直言不諱的指出:「王智只有秋雅,沒有別的角色了!」
是王智演戲過於程式化標準化,演誰都像秋雅嗎?顯然不是。至少在《演員請就位》裡的先後兩次演出,王智都奉獻出了具備專業素養的表演。
譬如在這期裡她與李智楠和賀開朗合作的《昨天》,個人以為是全場最佳的劇本。不僅僅是因為這部電影原本就已經堪稱上乘的質量,更在於三位演員在趙薇的臨時調整下,各自在最舒服的狀態下合作碰撞出的火花,呈現給觀眾不同於原版的全新感覺。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趙薇臨時對角色調整的原因,是出於對李智楠慢熱性格的觀察,以及考量他憂鬱和溫柔更適合為賈義擔憂的哥哥,所以才決定讓他與王智的角色進行調換,由王智飾演一位失去女兒逃避現實的精神病人。這也就意味著,王智在極短的時間內需要適應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角色。
而從實際的演出效果來看,王智對於這個表演難度極大的角色把控相當到位,如果要說是第二階段最好的表演之一也絲毫不為過。為何這麼說?逐一分析便可見端倪。
王智在這場戲裡的第一次亮相便是在病房裡,含著棒棒糖如孩童般觀察賀開朗的她行為舉止怪異,像極了精神病院的患者,讓人深信這就是位確診已久的病人。而根據後面這個角色(肖晗)的自述便會發現,她這段表演已經埋下了伏筆——表現如同孩童的她,潛意識裡將自己代入了自己五歲女兒的身份裡,吃著最喜歡吃的棒棒糖,說話無論是語調語氣還是邏輯都像是小孩子,包括還會如追星族般要籤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耍脾氣等等。種種的跡象特徵都表明,她似乎就是個心智只有五歲的精神患者。
而在她與賀開朗兩人開始第一次交心相談,說出彼此故事時,觀眾會發現王智飾演的肖晗是一個有著悲傷故事的精神病人:由於自己的疏忽,導致自己失去了五歲的女兒。似乎是難以言說的喪女之痛,使她遭遇了巨大的精神打擊,最終罹患了精神疾病。王智在表演這段回憶可愛女兒過往時慈母般的甜蜜,未顧及女兒訴求時的懊惱,以及在此回想起慘禍發生時的痛不欲生,絲毫沒讓人感受到出戲。
就當觀眾已經認定這就是個因為無法承受喪女之痛而精神失常的母親時,反轉卻出現在賀開朗故意未通過出院考核後——原來她並非真正的精神失常,只是不願意面對外面的車輛,所以寧願躲在精神病房逃避現實。瘋癲的時候不過度、狀態的轉換自然遞進,表演層次之豐富、之細膩、之寫實,怎麼不讓人讚嘆!
所以難怪四位導演都對王智的表演讚不絕口、不吝誇獎。郭敬明直接斬釘截鐵地表示:「王智姐姐表演拿捏的尺度是很漂亮的,我是很喜歡王智姐姐的表演。」
爾冬陞導演也為忽略王智上次的表演而表示抱歉,「上次光顧著張大大沒有看你,因為上次他那段太『精彩』了。但是你演的很好。」
陳凱歌更是點出王智這個角色的難度所在,「王智演的角色其實是個跟他們沒有太多關係的角色,但是你在表演技巧上駕輕就熟。」正是這份駕輕就熟,使得這個看起來與兄弟倆沒有關係的角色,卻成為串聯起整場戲的關鍵所在。最終這組三人的全員晉級,正也說明了四位導演的褒獎不是客套,而是實實在在的認可。
王智來參加這次《演員請就位》大概是心裡憋著一股勁的:之前《浪姐》結束後,其他姐姐都是各種綜藝跨界不斷。唯獨王智是推了諸多的通告,一心一意要來趟《演員請就位》這樁苦差事。原因很簡單,就是不願意放棄心中的演員夢。
因為她堅信,人生大概不可能再有那麼大的機會能夠同時面臨四位優秀導演的合作機會;因為她也不想再經歷一次被別人說,王智只有秋雅,只有《夏洛特煩惱》,沒有別的角色了。正如在這段表演裡的那句臺詞:「我心中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卻只看到煙」,而王智這團願為演員事業而燃燒的火,值得被所有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