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足球與田徑等需要身體條件的運動不同,是一個綜合性的運動,身體條件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縱觀歐洲各足球強國,戰術、教練、青少年足球訓練體系才是提升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關鍵。
雖然近幾年中超聯賽觀賞性都在提高,但是各個俱樂部嚴重依賴著外籍球員的發揮,本土雖然也有個別優秀球員,但是仍然不能與世界甚至是我們亞洲鄰居日本、韓國的本土球星相比。因此我想說的是中國足球跟世界上的一流足球國家相比,還差得很遠。 中國球員的培養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日本青訓體系
:
提到日本一定有不少「愛國人士」會進行吐槽,中日的關係雖然複雜,但是日本在足球上的發展確實是值得我們學習,有容乃大,才能真正地發展好我們自己的足球事業。
日本早起的足球發展並不順利,也是經過長時間的摸索並發展起來的。
日本的第一運動是棒球,但是經過政府、日本足協的大力發展之後,足球也大有反超棒球成為日本第一運動的趨勢。
日本男足雖然在近幾年國際大賽上表現不算出色,但是在亞洲乃至世界仍然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而女足亦曾獲得過2011年世界盃冠軍。
這其實都歸功於日本國內專業的青訓體系。
說到日本足球,80、90後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足球小將》的動畫了。這部將足球與青春熱血聯繫起來的動漫劇在一時間讓日本、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而正式這一部動漫的出現,在當時也掀起了一股日本國內的足球熱潮。
當然,這部動漫也只是起到了萌芽以及助推的作用,能發展好足球事業離不開日本政府、日本足協的長遠決策。
足球青訓的發展,是非常長遠並且需要進行必要規劃的,日本青訓的發展也經歷了長期探索,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5-16賽季隨隊獲得英超冠軍的岡崎慎司
經過相關的調查發現:
日本青訓主要分為兩大政策。
第一: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很多日本青少年球員都會加入高中足球部進行系統的訓練以及比賽。
第二:俱樂部青訓梯隊的培養。這兩個體系的建立,使得日本的職業聯賽每年都能從這兩個途徑獲得人才。
而校園足球的比賽更是為青少年球員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實戰經驗,為未來進入俱樂部甚至旅歐提供了寶貴的基礎。
現役意甲AC米蘭的本田圭佑曾經在日本高中聯賽中發揮出色。
而日本幾乎每個高中都配有足球部,而這些足球部的訓練量也是相當的驚人,時常可以看到球員會訓練到深夜。
日本全國高等學校足球錦標賽從1917年開始舉辦,至今近90年。雖然僅僅只是高校的聯賽,但是火爆程度不亞於日本的J聯賽。每年的決賽更是座無虛席。
日本的高中足球聯賽自1917年舉辦以來,如今已舉辦到第94屆!參賽的球隊固定在48支,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全國大賽由日本足協與日本高校體育聯盟主辦,共有多達43家電視臺機構參與,每場比賽都向日本全國轉播。除東京有2個名額外,日本其餘46個道府縣各1個出線名額,48支球隊參加的全國大賽一般在每年的12月底開打,採用單場淘汰制,決賽在1月進行。
為何高中的足球聯賽能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殘酷的預選賽中突圍後,48支參加全國大賽的球隊普遍頗具實力,每屆大賽的預選賽、全國大賽均會奉獻多場經典、眾多精彩的進球,因此每場比賽都具有很高的質量;
第二,場地與裝備都可以達到專業級別,每個球隊的球衣設計,足球裝備都不亞於職業聯賽;
第三,龐大的足球參與基數,能為高中足球隊提供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
第四,專業的足球培訓,讓球員得到專業的訓練,並在比賽中展現出實力,為球員日後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五,高中聯賽也是青少年球員進入職業化的途徑,因此許多擁有足球夢想的年青一代都會在比賽中拼盡全力,從而得到進入職業隊的機會。
J聯賽青訓體系
:
隨著職業足球在日本國內的風靡,日本的J聯賽發展迅猛,也使得日本足球迅速成為亞洲之王。
而在日本足協眾多大刀闊斧的改革中,青訓被視為重中之重!
從J聯賽創立之初,管理委員會就制定了嚴格的俱樂部加盟條件,而建立青訓梯隊正是加盟的必要條件。
當時日本的J聯賽主席在日本足協的協助下,效仿德國足協,以鐵的手腕親擬了聯盟準入條件:「必須擁有至少12名職業球員,確保擁有可自由支配的可容納觀眾人數達1萬5千人的足球場,建立球員育成梯次體系,教練班子必須持有資格證書」。因此,J聯賽在創立之初就擁有U12、U15、U18三個年齡梯隊,這也是J聯賽的特色之一。
自2013年起,日本足協更是將上述準入條件升格為制度性的「準入制度」,一年一審,為亞足聯在亞冠聯賽實施這一制度作了率先探索和垂範。
為加強J聯賽的青訓體系,對於青訓教練的培養也成為了重點,為了讓更多業餘性質的青少年指導員轉型成為職業化青訓教練,J聯賽聯合日本足協制定了五檔制(S/A/B/C/D)的教練資質制度。而且J聯賽還定期為教練員開設培訓班,提升旗下青訓教練的質與量。
而如今J聯賽對於青訓教練的培養,也絲毫不亞於對於青少年球員的培養!
J聯賽對於青少年足球的培養也是擁有它的一套特點。
對於加入的青少年球員,每個俱樂部都會針對每個球員不同年齡層,不同技術特點等因素制定適合每個人的訓練計劃。對於青少年來說,每一年的身心變化都會相對明顯,而俱樂部也非常注重小球員的身心變化,從而制定真正適合他們的訓練內容。
而這些小球員從小就能接觸與體會俱樂部一線球員的生活和比賽環境,也對足球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鄰為鑑
日本青訓的成熟並非一蹴而就,也曾經歷過漫長的探索,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足球文化的滲透以及培養需要多方因素進行協調,這些也脫不開政府、足協的制度建立;
資金;
場地的運用;
教練的培訓;
專業化的足球訓練以及全國性的普及。
對於我國來說,不能急於求成,需要以優秀榜樣為鑑,發展成一套屬於中國特色的青訓之路,為中國足球的發展真正的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