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過後,世界整體局勢逐漸緩和,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人們需求增加,使得全球貿易額快速增長,促進了全球多邊化貿易的到來。
全球貿易趨勢
美國是全球多邊化、自由化貿易的帶頭者,出口價格高昂的高端產品進口低端的輕工業產品,既維護了美國民眾的需求,又給資產階級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在這種局面持續二十多年後,隨著信息技術的民用化普及,「世界村」的概念越來越形象。WTO制定的貿易便利措施已經不能滿足各國需求,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更加優惠便捷的經貿協議已經或者正在形成。
在亞洲,東協10國和中日韓澳等國家籤署了RCEP協議,組成全球最大自貿區,將極大促進其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和合作。
歐盟本身就是一個經濟、政治的聯合體,但歐洲市場已經開發多年。亞洲市場是全球增長最快,需求最高的地區,美國和歐盟都在努力進入亞洲市場。
中國在改革開放時就引進了大批歐洲企業,與歐盟的貿易額逐年增長。對歐盟的高端工具機、客機、電子產品、發動機等產品有很大需求,歐盟需要大量中國產品,雙方存在極大的互補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雙方一直想要達成更加優惠方便的貿易協定來加強雙方的貿易往來,從而減少關稅、減少手續、減少資金投入阻礙。
美阻礙中歐合作
在經歷了7年的談判後,歐盟與中國將要達成協議,該協議將促成歐盟企業和中國企業在對方境內展開更公平的競爭,獲得同等待遇,可以使雙方取得雙贏。
12月24日,波蘭突然提出質疑,要求歐盟先與美國達成協議後再與中國談判。波蘭作為歐洲反華急先鋒,川普在任時就急切地想接納美國原駐德部隊,充當北約橋頭堡。在拜登幕僚沙利文表示美歐要聯合起來抵制中國影響後,就再次跳出來阻擾中國與歐盟的談判。
那麼由此看來拜登和川普對中國的政策一致,都是以打壓為主,是「一丘之貉」,他們不能接受中歐之間更緊密的合作,我們還需對其保持警惕。美國總統會變,但是「反中」卻始終不變